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陈蒲清同志的新著《世界寓言通论》(湖南教育出版社,1990年9月第1版),是他继《中国古代寓言史》之后的又一力作。我国寓言创作,源远流长,已经有了几千年的历史;外国寓言的翻译和引进,从《百喻经》算起,也已经有一千多年了。我国的寓言创作积累了丰富的经验;对外国寓言的翻译、引进,使本国寓言吸收新的营养,获得新的生机,也有许多成功的可以进行探索的东西。但是,理论落后  相似文献   

2.
理学也称“道学”。这是一种以儒家学说为中心的唯心主义思想流派。这种唯心主义思想体系始发于北宋周敦颐、程灏、程颐,兴盛于南宋朱熹、陆九渊,历经元、明、清时代。一直流行不衰。它是中国封建社会后期反映统治阶级利益的官方哲学,对中国封建社会产生过深刻的影响。凡是有封建文化的地方,都游荡着理学的幽灵。本文试图就壮族士人接受理学及其影响的种种表现,作一肤浅的探讨。  相似文献   

3.
以深刻的现实性和精湛的艺术成就而为世人所注目的伟大著作《金瓶梅》,诞生在十六世纪末叶、我国充满黑暗与罪恶的明代晚期社会。从它诞生的那天起,就遭到统治阶级的一再禁毁,封建道学者或受道学思想影响较深的人,对它也百般诋污,称其为“淫书”、“丧心败德”、“祸天下而害世教莫甚于此”云云。康熙时徐州学者张竹坡的评论可谓卓有见地、迥而不群。他对《金瓶梅》的高度赞许,代表了中国古代《金瓶梅》评论的最高成就。但是,从根本上讲来,他的评论仍没有摆脱封建伦理观念的制约,这就  相似文献   

4.
《海国妙喻》,被认为是我国继《况义》、《意拾喻言》之后的《伊索寓言》的“第三个汉译本”。本文通过深入考证、分析,认为它基本是本“汇辑”性著作。所收70篇作品,36篇直接“汇辑”自《意拾喻言》;其余,大多“汇辑”自当时报刊上欧洲寓言的翻译篇什,另有几篇,颇似我国文人(包括《海国妙喻》的“译者”张赤山)的仿作或创作。  相似文献   

5.
《西厢记》和《罗密欧与朱丽叶》之比较张佑周十三世纪末十四世纪初,我国伟大的戏剧家王实甫以其过人的胆识、天才的创造,写下了表现青年男女反抗封建礼教和封建婚姻制度、追求自由幸福爱情的大型诗剧《西厢记》。六百多年来,这部曾被封建统治阶级加上“诲淫”的罪名而...  相似文献   

6.
《资治通鉴》是一部"体大思精"的史学巨著。其史学思想和编辑思想也为后世研究者提供了典范。"智者千虑,必有一失"。从编辑角度出发发现,由于时代和阶级的局限,《资治通鉴》在思想方面有唯心主义历史观之嫌,立场上主要为统治阶级服务,纪年方面"借年纪事"有失偏颇,这些问题均值得注意。  相似文献   

7.
《列女传》因其故事大多采自六经或前人经典,而且常在故事中征引儒家经典,这让许多学者认为它是"以传释经"。但是,笔者认为,《列女传》从其思想表达和故事编纂上已经脱离了"以传释经"的范畴,之所以以"传"命名是刘向运用社会权力话语表达和传播自己的思想,鉴戒汉代统治阶级的一种手段。  相似文献   

8.
曾朴的《孽海花》是晚清四大谴责小说之一,作品通过叙述带有鲜明时代特征的内容和描写有所指的人物,暴露了封建统治阶级腐朽黑暗,暗示了封建社会的必将灭亡,从而表达了要求革命向往民主的思想以及强烈的爱国主义思想。  相似文献   

9.
翻译的主体性与主体间性是翻译研究的热门话题和理论界关注的重点之一.否认译者是唯一的主体性要素,翻译主体研究是一个包括作者、译者和读者甚至还包括出版者、赞助人等在内的复杂群体主体系统.主体间性则主要从理论上解决了作者、译者与读者之间的主体间性关系以及各自主体性的表现,它不仅体现在译者主体与作者主体的关系上,而且体现在译者主体与读者主体的关系上.中国历史上东汉末年至隋唐的佛经翻译作者主要为印度佛经编纂者,译者包括两部分:从西方来中国的僧侣及西行求法求经的中国僧侣,读者则不仅包括当时以皇室为首的统治阶级,也包括作为被统治阶级的劳苦大众.本文将从翻译研究的主体间性出发,着重分析当时各翻译主体间的深层关系.  相似文献   

10.
《三国演义》李评本的评语是把刘备、诸葛亮和曹操都作为奸雄来看待,显示出他对封建统治阶级政治家本质的认识比较深刻。重视人心、人才,要真情、诚信;反对扰民害民、嫉贤妒能、假道学,以此为标准来评判人性的善恶,人品的高下。李评本对《三国演义》的不同解读在《三国演义》的接受史和晚明的思想史上都有一定的价值。  相似文献   

11.
《西南民族学院学报》于1982年第二期发表了杨明撰写的《白族杰出的政治家段思平》一文。文章引用了较多的资料介绍了段思平开创大理国的业绩。认为段思平其人,究他所处的阶级地位和政治条件来说,终究是一位封建统治阶级的政治家,但从主流来看,段思平是代表了新兴封建势力,与广大奴隶、农奴和百姓一  相似文献   

12.
长篇历史小说《李自成》通过对崇祯皇帝的典型塑造,真实地反映了处于封建末世的亡国之君的黑暗统治,深刻地揭示了在绝对君权统治的制度下,专横独裁的封建统治阶级穷凶极恶的反革命本质;真实地反映了处于封建末世的亡国之君的垂死挣扎,深刻地揭示了在农民起义的沉重打击下,外强中干的封建统治阶级必然灭亡的历史规律;真实地反映了处于封建末世的亡国之君的变态心理,深刻地揭示了在皇权秩序分崩离析的形势下,腐朽没落的封建统治阶级悲剧的矛盾性格和世纪末情结,从而在中国当代文学史上成功地创造一个活生生的独具特色的封建末世亡国之君的典型艺术形象。  相似文献   

13.
在我国古代,形而上学的宇宙观曾以不同的理论形式出现。唐代以前,主要以神学天命论和宗教哲学的形式出现;宋朝以后,它主要存在于道学的唯心主义流派之中。 东汉,佛教开始传入我国。佛教逐渐成为我国封建社会中宣传神鬼迷信的主要势力,也成为宣传唯心主义形而上学的主要势力。南北朝时期著名的佛教理论家、佛经翻译家僧肇所写的《物不迁论》(下简称《物》,《物》的引文皆不注明出处)。正是一篇宣扬形而上学宇宙观的宗教哲学论文。《物》的宗旨是论证关于物质运动的观点不能成立,宣扬宇宙万法不迁徙变易,宇宙万法的实相是常恒不变的。以图破除人们朴素的唯物辩证观念,维护被当时唯物主义无神论者所批判的佛和佛法的权威。  相似文献   

14.
论<几何原本>在中国的传播及意义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通过文献考察指出:古希腊科学名著《几何原本》是在13世纪与阿拉伯的文化交流中,通过阿拉伯算学一起传入我国的;《几何原本》在我国翻译传播过程中,除常提到的利玛窦,徐光启和李善兰之外,至少还有4人参加了《几何原本》的翻译工作;《几何原本》的翻译传播对我国数学、天文学以及中国近代科学乃至中国思想文化的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5.
浅析《李尔王》中弄人的语言特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通过对《李尔王》中弄人语言特征的分析,揭示莎士比亚对腐朽落后的封建统治阶级的批判,和对新兴资产阶级唯利是图本性的揭露。从而说明莎士比亚无愧于语言大师的称号,是当之无愧的语言学家。  相似文献   

16.
《孟子》是记录战国时思想家、政治家、教育家孟轲的政治活动,政治学说以及唯心主义哲学伦理,教育思想的总集。南宋朱喜把它同《论语》《大学》《中庸》合为“四书”,成为儒家经典之一、唐宋八大家的韩愈相当推崇盂轲,说“孟轲好辩,孔道以明。”八大家的苏洵生平尤其喜欢《孟子》,据传他曾端坐读之七八年,在《上欧阳内翰书》中称赞《孟子》“语约而意尽,不为刻斩绝之言,而其锋不可犯。”  相似文献   

17.
由广西少数民族古藉整理出版规划办公室派员搜集、翻译和注释,并将以科学版本公开出版的《那坡彝族开路经》(简称《开路经》),是我国少数民族古籍中,一份珍贵的民族文化遗产.它同滇、川、黔三省彝族聚区的《指路经》一样,集天文、地理、历史、文学、艺术为一体,内容包罗百科知识,是研究彝族古代社会风貌、习俗、历史和先民哲学观念、思想意识及其宗教信仰的重要资料,也是一都反映彝族古代社会生活的史诗.本文就《开路经》的文化价值问题,略述已见,以祈赐教.  相似文献   

18.
《臣轨》中包含了武则天丰富的诚信思想,她认为,"非诚信无以取爱于其君,非诚信无以取亲于百姓","将不诚信,则卒不勇",她取人以信,取信于民。武则天的诚信思想是一份宝贵的政治遗产,不仅对当时的朝野产生了重要影响,还流布后世,远播海外。但作为一个政治家、封建帝王,武则天讲诚信在某种程度上带有统治阶级地位的局限性。  相似文献   

19.
1843年春夏季节写于克罗茨纳赫的《黑格尔法哲学批判》,是马克思对黑格尔《法哲学原理》一书第260~313节的全面分析和和批判(由于诸多主、客观因素的影响,马克思未能将其完整写出).《黑格尔法哲学批判》时期是马克思早期哲学思想发展的重要阶段,这一时期,马克思从理性主义立场出发,通过对黑格尔关于国家和法的唯心主义原则的批判研究,第一次提出并着重阐述了一个极为重要的思想——市民社会思想.应当承认,这一时期马克思的这一思想还不是在完全科学的意味上使用的,就其性质而言,还未完全突破黑格尔思辨唯心主义的怪圈.但是,透过现象看本质,我们会惊喜地发现其中深刻地孕育着生产力决定生产关系、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的思想的萌芽,为科学唯物主义历史观的建立奠定了基础,开通了道路.《黑格尔法哲学批判》时期马克思市民社会思想在马克思主义哲学发展史上位置显赫,对它进行评析似乎还是大有裨益的.  相似文献   

20.
在中国文学史上,最早以小说这一文学样式,全面、深刻、生动地塑造妇女形象的,当推唐代传奇小说。被封建统治阶级视为“街谈巷议”、“残丛小语”的古小说发展到唐代体格一新,它不但改变了六朝志怪小说的荒涎不经,且“叙述婉转,文辞华艳”,“篇幅曼长,记叙委曲”,成了有意识的小说文学创作,成了我国小说进入成熟阶段的标志。唐传奇中以描写爱情题材的作品数量最多,成就也最大。如《霍小玉传》、《李娃传》、《莺茑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