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44 毫秒
1.
陶涛 《特区科技》2009,(1):56-59
我们算出,蒙牛的“诚信价值”167亿元,“奶粉事件”后市值损失150亿。“三鹿”应对失当,诚信价值损失殆尽;而其外资股东“恒天然”则积极行动,不惜通过外交途径保护诚信价值,即使其投资打水漂,损失也仅占其诚信价值的1.6%。当企业规模小时,诚信价值不大;规模大了,诚信危机导致的永续经营能力丧失,将大大损毁股东价值。如何计算和保护诚信价值正是本文重点。  相似文献   

2.
谈会计诚信     
近年来,国内外一系列会计造假事件引起了社会公众对会计诚信问题的普遍关注,如美国的安然、施乐、世界通信、默克制药等公司先后爆出财务丑闻;国内的有深圳原野、琼民源、红光实业、郑百文、猴王、黎明股份、银广夏等造假案也先后被曝光。会计行业遇到了前所未有的“诚信危机”。这些国外、国内的会计假案的出现充分证明了“诚信”是会计工作的“至上原则”,是会计行业参与市场经济活动的立身之本,是会计工作的命脉。  相似文献   

3.
诚信原则:师德建设中的杠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教师在教育活动中对学生有意识地进行诚信意识、诚信践履的导向有利于学生诚信品德的形成。培养教师为主的高等师范类院校展开诚信品德教育十分必要,它直接影响着学生的“立人”、“立业”。教师要有效地践履诚信,一要持有“慎独”、“向善”之心。二要丰富诚信的道德情感和磨炼诚信的道德意志。此外还必须建立高校教师诚信约束机制。  相似文献   

4.
谈如何加强会计诚信建设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会计信息失真已成为当前严重影响社会经济生活正常秩序的突出问题。面对诚信危机。应正确了解和认识会计诚信,营造有利于会计诚信的内部环境,建立会计人员奖惩机制,加强会计诚信建设,使每个会计人员都本着“不做假账,维护诚信”的原则,珍惜职业声誉,争做诚信楷模,维护会计行业的独立性和公信力。  相似文献   

5.
中西诚信的源起、比较及对诚信规制的启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诚信是中西历史长河中最为璀璨的历史遗产。中西诚信有着基本相同的内涵和要求,以伦理道德诚信为基础扩展为经济范畴的诚信和法律范畴的诚信。同时中西诚信又具有封闭性与开放性的差异、重义轻利与义利并重的差异、等级制度与平等关系的差异以及自律与他律的差异。中外诚信的历史考察和中外诚信的比较对我国市场经济条件下诚信规制有着重要的启示。必须从道德范畴、经济范畴、法律范畴对诚信进行规制,建立“德治”和“法治”相结合的诫信规制机制,诚信规制重在塑造诚信的“经济人”、打造商业诚信、建立现代诚信,关键在于实行传统诚信的现代化。  相似文献   

6.
以最大诚信提升保险业竞争力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诚实信用原则是社会公平正义观念与具体民法规范之间的连接纽带。保险的特点决定了必须要遵循最大诚信原则。我国社会信用的缺失和法制的不健全,导致保险市场的诚信危机。面对入世的挑战,构建保险信用体系,重塑我国保险业诚信已成当务之急。  相似文献   

7.
透过助学贷款看大学生诚信问题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徐初娜 《科技资讯》2006,25(1):151-152
WTO呼唤“信用时代”的到来,诚信为本,打造“信用政府”、“信用学校”、“信用企业”,成了重塑当今中国社会形象的热门话题,作为思想道德建设前沿阵地、重要窗口的高等学校,诚信问题显得更为迫切。学术腐败、科研浮躁,大学生诚信危机越来越多地浮出水面,给高校思想政治工作提出了许多新课题,研究大学生诚信教育问题也就成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义不容辞的责任。本文将透过大学生偿还助学业贷款诚信缺失这一单一现象,深入探讨大学生诚信缺失问题及对策。  相似文献   

8.
浅析会计诚信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文章针对会计行业面临的“诚信危机”,以及形成原因和危害性进行了探讨。提出了预防会计失信的措施。  相似文献   

9.
论诚信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诚信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对诚信的理解以往是感性多于理性,所以要把握诚信并实现诚信,应从诚信的本质、诚信的特性、诚信的意义等方面入手。  相似文献   

10.
分析了会计诚信危机产生的原因及其严重后果,从加强法制和政府监督力度,完善社会监督与评价机制,加强诚信教育等方面提出了解决会计诚信危机的途径。  相似文献   

11.
信用,按其含义和所涵盖的内容,可划分为三个层次:金融信贷层面的信用;社会经济层面的信用;道德伦理层面的信用。经济发展水平决定了信用发展的阶段性,信用经历了三个发展阶段:局部区域的诚实守信为主的阶段;跨区域的不诚信为主的阶段;全社会范围的诚实守信为主的阶段。信用制度是对信用现象的规范和制约,它的演进经历了三个逐渐递进的阶段:人伦信用制度阶段、契约信用制度阶段和社会契约信用制度阶段。我国现实经济发展的非均质性决定了信用制度建设的区域性,把信用与信用制度演变的阶段性与我国现实经济发展的非均质性特征相结合,导出我国信用制度建设的三种模式:滞后模式、跨越式模式和平行模式。  相似文献   

12.
当前,经济、政治、文化、社会领域存在着不同形式的信用缺失问题。我们在诚信建设中取得的成就是主流,但失信行为的负面影响也不可低估,必须下大力气加以治理。导致信用缺失的一个深层次原因是道德自律与社会诚信机制的各行其是。只有将自律教育机制同以契约为基础的诚信机制结合起来,才能在社会上彰显诚信的风气。  相似文献   

13.
我国中小企业正处于信用危机之中,企业的诚信缺失已成为一个棘手的社会问题。企业的诚信,仅依靠道德的约束是不够的,只有建立健全的法律体系才能促使企业更加诚信。具体来说,只有从立法、司法和执法等方面对企业的诚信进行规制,才能促进企业诚信和创新机制的形成,进而实现社会公正,促进和谐社会的构建。  相似文献   

14.
社会诚信危机与学校教育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信”最初是指祭祀时人对上天和祖先说的诚实话,它发达于古代的政治盟约,并成为人的一种重要道德品质。当今市场经济,人们虽然十分注重“诚信经济”,但“背信弃义”现象却普遍存在。为什么曾经作为我们优秀传统文化的“信”现在反而成为稀缺资源呢?政治信仰的动摇、拜金主义的价值取向、多元文化的冲击、法律法规的不健全、社会阶层的分化带来经济的鸿沟是直接的原因,但根本的原因是教育长期被“边缘化”。因此,解决社会诚信危机的根本出路除进行社会综合治理外,最终还得依靠教育。  相似文献   

15.
现实中,人们的生活离不开合同,然而在订立合同的过程中,却大量存在着与诚信原则相悖的违法事实和行为。因此,为了营造一个真正的、人人讲诚信、人人守诚信的社会氛围,我们应采取相应有效措施,加强对签约环节的监督,加大对欺诈合同的打击力度,完善签约制度,使合同的订立在资格上、形式上、程序上真正纳入到法律的轨道上来。  相似文献   

16.
浅议会计诚信问题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王淑芳 《太原科技》2003,(4):15-15,17
会计诚信缺失是一个国际性难题。会计诚信是会计对社会的一种基本承诺。解决这一问题的可行方法是在法制的环境下,加强审计力度,让单位领导人成为会计法律责任的惟一责任人,才有望真正确立会计的诚信原则。  相似文献   

17.
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人们的道德观念发生了很大的变化,重利轻义、个人主义的泛滥、诚信的缺失、孝道观念的暗淡等问题与我们建立和谐社会是不相融的,必须从道德和法律两方面入手,净化社会风气,共建文明社会。  相似文献   

18.
诚信体系至少包涵道德、法律、制度三个层次,其中道德是基础,法律是保障,制度是关键,而以诚信信息制度的建立为当务之急.  相似文献   

19.
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运行中,不让劣币畅行,必须用法律法规规范和引导市场,为诚信创造良好的环境;必须建立健全监管机制,为诚实守信提供保障;必须建立健全社会信用评价体系,加强信用道德建设,使诚实守信为荣、见利忘义为耻的社会主义荣辱观成为社会主导的价值观。  相似文献   

20.
诚信——中国电子商务发展的“瓶颈”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信息技术为主导 ,以网络为基础 ,以全球化为支撑的新经济正在向全世界扩展。电子商务作为我国 2 1世纪新经济的增长点 ,它的发展关系到我国经济战略的实现。笔者通过对电子商务的特征分析和对电子商务发展障碍的比较 ,认为诚信不足、信用匮乏是我国电子商务发展的最大障碍。建议从道德立法、信用制度、网络伦理等方面加强建设 ,从而促进我国电子商务的发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