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人间》通过对于白蛇传这一民间传说在叙事方式上的重新构建,向我们传达了故事中对人性和生命的终极意义,以及在当下社会中如何用一种宽容的心态去对待多元化的个人和文明的发展模式的思考。  相似文献   

2.
王宁 《科技信息》2007,(24):158
该文从人们对惩恶扬善的大团圆结局的追求与反抗压迫、追求自由爱情两个方面来分析《白蛇传》故事演变中蕴含的情感寄托的。  相似文献   

3.
《白蛇传》故事流传演变的历程中,青蛇一直是不受关注的角色。早期传说中青蛇仅只是蛇妖,后发展为一个聪明善良且富有同情心的充满人性关的人物,在香港这一特定环境中李碧华对她进行再阐释,显示了青蛇形象的变化。  相似文献   

4.
《白蛇传》的故事,流传已久。这则故事的发生地,主要有“杭州西湖-镇江金山”说,也有“河南鹤壁”说。从明代冯梦龙的拟话本小说《白娘子永镇雷峰塔》起,“杭州-镇江”的说法就基本上已经定型。冯作中的故事发生于南宋,杭州西湖为南宋都城内的游览胜地,镇江金山寺为江南名刹,大运河贯通南北,勾连杭州,这中间有着不可分割的关系。  相似文献   

5.
在电影诞生的早期,好莱坞的影人就着手拍摄经典童话的改编电影,历经了萌芽期、经典期、低谷期、现代期,这种改编的热情一直持续到现在。在改编的对象没有变化的情况下,好莱坞通过改变影片类型和改编策略的不断创新,使经典童话的改编电影保持了常变常新的状态。  相似文献   

6.
铁人经典故事的价值实现是通过两条线索展开的。第一条线索是从经典故事到文化现象。通过这条线索的研究,可以看到铁人经典故事是铁人文化现象百读不厌的"文本",铁人文化现象是铁人经典故事存活的载体和意义解读。第二条线索是从文化现象到民族遗产。通过这条线索的研究,可以看到铁人经典故事作为一笔宝贵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具有民族共有和共享性。铁人经典故事已结成为民族的共有记忆,提供民族的持续认同感。  相似文献   

7.
从三个方面对“白蛇传传说”口头文化遗产保护工程进行了阐述,提出只有动员全社会力量,创造性地开展工作,才能合力打造这张神韵镇江的烫金名片。  相似文献   

8.
本文试图比较宋话本《白娘子永镇雷峰塔》与清传奇《雷峰塔传奇》和现代京剧《白蛇传》对同一个民间故事的不同诠释,揭示汉民族政治、哲学思潮的演变发展对文学创作的影响。  相似文献   

9.
作为同一神话传说"白蛇传"的"神话重述",李碧华的《青蛇》与李锐的《人间》在依据原神话题材的基础上做了突破性的尝试。重述过程就是再创作的过程,重述作品也必然带有重述者对现实生活的当下思考。《青蛇》与《人间》对"白蛇传"的演绎是不同的,但两部作品都充满了对自由与秩序的困惑,也正是这一困惑决定了人物的前途命运以及文本的内蕴走向。  相似文献   

10.
白蛇传传说现代作家文学书写大致可分为两个时段:新中国成立初期五六十年代“文艺为政治服务”号召下的“大我”宏观政治语境书写和八十年代改革开放以来相对宽松的社会环境下的“小我”人性化审视书写。这两种书写范式实践了由宏达叙事向日常生活叙事的转型,表明了不同时期人们遭遇的不同困惑以及应对的态度。两者在创作理念和表现方式上差别巨大,在整个传说的传承中发挥的价值功用相去甚远。  相似文献   

11.
电影《特洛伊》是对经典文本《荷马史诗》的重述,它的改写体现了好莱坞电影产业的典型模式,在多个电影版本的比较视域下,其叙述策略更加清晰,这种策略具体体现在三个层面:一是强调自由主义英雄,神彻底隐退;二是戏说爱情,以其浪漫唯美面目取悦大众;三是进行存在主义的现代阐释,减弱了史诗故事的历史感。好莱坞模式已悄然移置和潜入经典之中,它不是历史电影,而是好莱坞电影工业制造出的虚假幻象。  相似文献   

12.
小说《闪闪的红星》具有流浪汉小说的某些特征,根据小说改编的同名电影成为红色经典的代表作。从小说到电影的改编过程,是一部流浪汉作品向红色经典生成的过程,包括从追寻母题到斗争主题变化、从缀段性到戏剧式结构的调整、从流浪汉到小英雄的人物塑造、从纪实性到理想化叙事风格的演变等改编策略。  相似文献   

13.
如果没有好故事,没有人类普遍认同的价值观和文化取向,中国电影就无法真正走向世界。在中国很多编剧手中,罗伯特·麦基的《故事》一书都被翻烂了。为了证明这一点,剧作家芦苇与麦基在盛大文学新经典举办的创作论坛上见面时,拿出了自己阅读钻研多年的《故事》,书中画满了红蓝两色横杠、圈点符号和旁注的阅读心得。  相似文献   

14.
电影《白鹿原》由同名经典文学作品改编而来,影视效果蔚然可观,也将《白鹿原》这部小说带到了更多人的视线当中。而两者之间对于史诗性的追求的侧重点有所不同,一时间也引发了影版与原著之间对于故事主线的热议。《白鹿原》小说与电影两者之间因故事主题、历史叙事及艺术诉求三者之间的差异所体现出的史诗性也十分具有探讨价值。  相似文献   

15.
中国四大民间故事(《牛郎织女》、《天仙配》、《白蛇传》、《梁山伯与祝英台》)不约而同均以爱情为主题,反映了性欲本能与自体生存本能是人类的基本本能。中国四大民间故事为弗洛伊德的“力比多”学说提供了佐证.同时“力比多”学说也较圆满地说明了为何中国四大民间故事均具有爱情这唯一主题。  相似文献   

16.
梁祝故事在长期流传的过程中,对于其爱情悲剧的原因产生了多种解释和异文,其中流传较广的有命运早定说、社会原因说和误期说三种。在梁祝故事不断发展和经典化的过程中,命运早定说被取缔,社会原因说的内容随着社会政治的发展不断被更改,而误期说则被一直保留并得到强化。误期说从"性格"和"偶然"的角度来表现梁祝悲剧,肯定主要人物的"过失"是造成悲剧的重要原因,这使梁祝爱情悲剧更具普遍性和超越时空的感染力,它体现了梁祝故事经典化的必然要求。  相似文献   

17.
经典散文和经典诗歌一样,需要有一种艺术境界,也应该追求一种艺术境界.经典散文的艺术境界既是"语象世界构筑的深层领域",也是"作品所创构的一种独立存在的审美空间",对于它的探究一般牵涉其形态、构成和创造等问题.经典散文的诗画融结、姿容各异、象征纷呈等艺术境界的形态和经典散文的情与景、画面与氛围、哲理与情趣等艺术境界的构成...  相似文献   

18.
设立经典阅览室是高校图书馆经典阅读推广的重要举措。通过文献调研和案例分析法,在梳理经典阅览室设立及相关活动研究现状的基础上,阐述了高校图书馆设立经典阅览室的意义及做好经典阅览室服务工作的思路与建议,即:加强经典资源建设、拓展经典阅读推广活动和经典阅读推广活动走向社会。  相似文献   

19.
人文经典虽然有局限,只能起引导和启示作用,但是学习、研究和创造思想的开始。本文对何谓经典、有书如道、沿道而行做出了回答;区分了经典的类型,指出经典是道的语言,智慧的显现。经典著作显示了学术和思想的脉络,是自身传统的记载,既不能忽视,也不能迷信,其教法和学法重在引导、熏陶、奠基、入门,重在通过经典获得一种人文的启示,其方法是批判的。  相似文献   

20.
徐丽 《甘肃科技》2014,(11):82-85,42
经典是人类文化精华的凝练与提升,不同国家和地域的文化造就了不同地域和国家的经典;不同民族的文化形成不同民族的经典;不同时代的文化产生不同时代的经典。图书馆作为收藏人类文化的宝库,有理由、有必要、更有责任在全民族的经典阅读中发挥作用。从经典的定义、中外当代阅读的现状与问题、经典阅读的重要性、经典阅读活动的启示等方面论述了经典阅读在图书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