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2 毫秒
1.
研究了丁基黄药、丁胺黑药和硫胺酯单独使用与组合使用对低品位硫化镍矿浮选的影响.实验结果表明,单独使用丁基黄药和硫胺酯浮选硫化镍矿时,一次粗选镍精矿品位可达3%以上,但回收率较低;单独使用丁胺黑药时,一次粗选镍精矿品位可达2%以上,回收率最高可达57%.组合用药时,丁胺黑药与硫胺酯组合使用可以有效提高低品位硫化镍矿的浮选回收率.针对丁基黄药、丁胺黑药和硫胺酯单独使用与组合使用进行了红外光谱分析,阐述了组合药剂对硫化镍矿浮选的作用机理.  相似文献   

2.
以丁基黄药为捕收剂的方铅矿与黄铁矿混合精矿体系,按照电位与可浮性的关系,两矿物在还原性矿浆电位浮选分离的电位差在热力学上仅为50mV,而在动力学上达到了207mV。采用接触角测定、单矿物浮选、混合矿分离等方法,可以证实依据方铅矿表面丁基黄原酸铅和黄铁矿表面丁基双黄药的电化学还原动力学性质的差异,实现方铅矿与黄铁矿混合精矿的电化学浮选分离。  相似文献   

3.
通过浮选、沉淀、沉降等实验,查明了常与镍离子共存的Mn~(2+),Ca~(2+),Na~+,Cu~(2+),Fe~(2+),SO_4~(2+),Cl~-,CO_3~(2-)等对镍离子浮选的影响和影响机理。指出,电解质对镍离子浮选的影响因捕收剂不同而异;Na~+,Ca~(2+),Mn~(2+)等阳离子因促进沉淀物聚结对丁基黄原酸镍浮选有利,Cu~(2+)与镍离子竞争捕收剂,Fe~(2+)含量超过30ppm时因氧化生成氢氧化铁沉淀产生抑制作用;Cl,SO_4~(2-)对浮选没有影响;CO_3~(2-)将减弱阳离子对丁基黄原酸镍聚沉作用的发挥。  相似文献   

4.
金精矿氰化尾渣铅和铜的回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采用优先浮选铅、再活化浮选铜的工艺流程对某金精矿氰化尾渣铅、铜回收进行研究. 闭路实验表明:石灰作抑制剂,乙硫氮(二乙基二硫代氨基甲酸钠)和丁基黄药(丁基黄原酸钠)作捕收剂,通过"一粗两扫两精"流程,得到回收率为90.48%、品位为45.24%的合格铅精矿;以NP(铜、锌无机盐组合药剂)作铜活化剂,有机抑制剂FM抑制黄铁矿,Z-200(O-异丙基-N-乙基硫逐氨基甲酸酯)和丁铵黑药(二丁基二硫代磷酸铵)作捕收剂,采用"一粗两扫两精"流程,得到回收率为82.17%、品位为19.28%的合格铜精矿;金、银同时富集于铅精矿和铜精矿.  相似文献   

5.
共铁矿低碱介质高效有机抑制剂的选择及其机理研究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考察了几种有机药剂CMC、单宁酸、EDTA1、腐殖酸钠对黄铁矿与黄铜矿浮选行为的影响,研究发现:这些药剂对黄铜矿的浮选行为影响不大,但对黄铁矿浮选行为的影响各不相同,EDTA对黄铁矿的抑制作用不明显;CMC和要酸对黄铁矿的抑制作用与矿浆pH值有关;腐殖酸钠在较宽的pH值范围表现出对黄铁矿优异的抑制性能。对腐殖酸钠的进一步研究表明:当矿浆中有Ca^2 存在时,可强化腐酸钠对黄铁矿的抑制作用,而不影响黄铜矿的可浮性。并从矿物接触角与矿表黄药吸附量的变化角度分析了黄铁矿受抑制的机理。  相似文献   

6.
浮选药剂对浸矿细菌活性的影响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研究了丁基醚醇、乙基黄药和丁胺黑药3种浮选药剂对浸矿细菌活性的影响;进行了脱药和不脱药的铁闪锌矿精矿细菌浸出对比试验.研究结果表明:添加4×10-4 mol/L的丁基醚醇、乙基黄药、丁胺黑药,氧化34 h后,使9 K液体培养基中的Fe2 质量浓度由4.03 g/L分别增加至4.64 g/L, 4.77 g/L和5.91 g/L;浸出35 d后,精矿中锌的浸出率分别为92%和61%,这进一步验证了浮选药剂(丁基醚醇、乙基黄药)对浸矿细菌活性的影响.  相似文献   

7.
选矿废水含有大量重金属离子、选矿药剂、悬浮物等污染物,直接排放会引起水资源浪费和环境污染.本文通过单矿物浮选试验,研究了废水、蒸馏水、废水处理水三种体系中,丁黄药、丁铵黑药及乙硫氮对黄铁矿的浮选行为的影响.实验结果表明:在废水体系中加与不加捕收剂,黄铁矿的浮选回收率均比蒸馏水体系中低;在废水处理水体系中,无论加或不加捕收剂,黄铁矿的浮选回收率均比废水体系中高.  相似文献   

8.
菱锰矿与石英浮选行为及其机理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研究了十二胺对菱锰矿与石英分离的浮选行为,以及调整剂水玻璃和六偏磷酸钠对菱锰矿和石英浮选的影响.结果表明,在pH=7~12时,十二胺对两种矿物都具有良好的捕收性;水玻璃和六偏磷酸钠均抑制石英而活化菱锰矿.人工混合矿浮选表明,在pH=7时六偏磷酸钠为调整剂,菱锰矿与石英可浮性相当,不可分离.紫外分光光度法结果表明,Mn2+在pH=7时可与石英发生静电吸附.红外分析结果显示,水玻璃可吸附于石英和菱锰矿表面,六偏磷酸钠可吸附于菱锰矿表面.  相似文献   

9.
研究了黄铁矿自诱导浮选行为及黄药条件下黄铁矿电化学浮选的电化学行为。研究结果表明在一定矿浆电位条件下,黄铁矿表面被氧化生成疏水的元素S^0,从而产生自诱导浮选。在合适的电位下,黄药能在黄铁矿表面氧化生成双黄药,电位地视则导致黄铁矿表面氧化生成Fe(OH)3和SO4^2-,降低矿物可浮性。  相似文献   

10.
通过浮选试验发现有机抑制剂鞣酸能强烈抑制方铅矿和黄铁矿的浮选而对黄铜矿浮选影响较小.通过吸附量、紫外光谱、循环伏安扫描及交流阻抗法研究了鞣酸对方铅矿和黄铁矿的抑制机理.结果表明:鞣酸吸附在方铅矿和黄铁矿表面,增大了矿物表面的法拉第反应电阻;鞣酸能够影响乙基黄药在方铅矿和黄铁矿表面的电化学反应,阻碍部分乙基黄药在方铅矿和黄铁矿表面吸附.鞣酸本身的亲水性以及能够减少乙基黄药在矿物表面疏水产物的生成,是鞣酸能够强烈抑制黄铁矿及方铅矿浮选的原因.  相似文献   

11.
本文采用显微电泳仪、原子吸收光谱、紫外光谱吸收仪和X射线粉晶衍射仪研究了药剂与矿物表面的作用机理。证明亚硫酸氢钠和石灰组合剂作用后,在镍黄铁矿表面形成了CaSO_3和CaSO_4等亲水性产物,同时降低了矿浆体系的氧化还原电位(Eh),加快了镍黄铁矿表面氧化速度,生成了Fe(OH)_3和Ni(OH)_2等产物,强化了镍黄铁矿的抑制。  相似文献   

12.
通过浮选试验,沉淀试验,溶液组分分析等手段查明了NaCl,Na_2SO_4,Na_2CO_3对钴离子浮选的影响和影响机理。指出:以二乙基二硫代氨基甲酸钠或丁黄药为捕收剂时,NaCl,Na_2SO_4对钴离子浮选无害;Na_2CO_3因与钴离子和捕收剂离子生成溶解度较大的混配形络合物对浮选不利,捕收剂需过量添加才能使钴完全浮选。  相似文献   

13.
分别在Na2SiO3, NaAlO2和(NaPO3)6溶液体系中, 研究了处理液种类和浓度对LY12铝合金微弧氧化陶瓷膜微观结构、 成膜速率和显微硬度的影响. 结果表明: 氧化陶瓷膜分表面疏松层和内部致密层, 处理液种类对陶瓷膜的微观结构影响较大, 而同种处理液浓度的变化对其影响不明显; 当处理液浓度小于8 g/L时, 陶瓷膜的成膜速率和显微硬度随处理液浓度的增加而逐渐增加; 当处理液浓度高于8 g/L时, 陶瓷膜的成膜速率和显微硬度随浓度的变化而出现较大的波动, 这种现象符合Albella杂质中心放电模型.  相似文献   

14.
研究了减性介质中硫化钠作还原电位调整剂时砷黄铁矿的无捕收剂浮选,即硫化钠诱导浮选。普通还原剂S_xO_y~(2-)(如S_2O_4~(2-)、S_2O_3~(2-)、SO_3~(2-))调控矿浆电位时,砷黄铁矿无捕收剂浮选行为较差;而用硫化钠调控电位时,浮选行为明显得到改善,矿浆电位下限降低。这表明HS~-离子在降低矿浆电位同时,还能增加砷黄铁矿表面的疏水性。通过矿浆电位测量,HS~-离子在砷黄铁矿表面吸附量测定,中性硫的溶剂提取-化学分析,研究了HS~-离子的上述两种作用。结果表明,砷黄铁矿经硫化钠调浆后矿浆的铂电极静电位丁降不大,HS~-离子能在砷黄铁矿表面发生电化学吸附而生成疏水中性硫。  相似文献   

15.
本文研究中把黄铁矿具有良好硫化钠诱导可浮性的特性应用于湖南某多金属矿石中钼、铋、铁硫化矿的浮选分离。小型闭路试验结果明显高于全浮和等可浮流程的指标,消除了铋中矿,产出了合格硫精矿。该新技术称之为黄铁矿硫化钠诱导优先浮选。同全浮和等可浮工艺流程相比,还具有流程结构简单,药剂成本较低的优点。  相似文献   

16.
根据辉钼矿、辉铋矿和黄铁矿的基本可浮性之差异(包括中性油天然可浮性,黄药诱导可浮性和硫化钠诱导可浮性),设计了四种不同的原则流程来浮选和分离湖南某多金属矿石中的钼、铋、铁硫化矿物。这四种原则流程分别为:捕收剂诱导全浮选;钼铋中性油天然等可浮;钼中性油优先浮选;及硫硫化钠诱导优先浮选。小型粗选试验结果表明,设计的四种原则流程均可行,但以黄铁矿硫化钠诱导优先浮选流程的指标最高。这是一种新的浮选分离工艺,具有独创性。  相似文献   

17.
通过黄铜矿和镍黄铁矿单矿物、混合矿和金川二矿区铜镍硫化矿矿石三产品浮选分离试验,证明在碱性矿浆中,用Z-200作捕收剂,HA和石灰作组合抑制剂,可有效地浮选分离黄铜矿和镍黄铁矿。  相似文献   

18.
重金属氢氧化物沉淀强化气浮途径的研究   总被引:4,自引:2,他引:4  
用压力溶气、分布板分散气体及旋流-充气3种气浮方法分别研究了Cu~(2 )、Ni~(2 )、Cr~(3 )3种重金属离子的氢氧化物沉淀的气浮作用。红外光谱和吸附热结果说明Cu~(2 )和Ni~(2 )的氢氧化物沉淀对十二烷基硫酸钠(SLS)的吸附作用为化学吸附,而Cr~(3 )的氢氧化物沉淀对SLS的吸附为物理吸附。ζ电位对Cu(OH)_2和Ni(OH)_2沉淀的气浮分离效率影响不大,但对Cr(OH)_3沉淀的影响显著,当ζ电位在等电点附近时Cr(OH)_3沉淀的气浮分离率最高。对影响沉淀气浮分离效率的主要因素及其相应的变化规律的研究结果表明:3种金属的氢氧化物沉淀的气浮动力学均可用一级动力学方程描述。发现气泡与氢氧化物沉淀颗粒碰撞粘附过程的表现活化能,可作为衡量气浮过程分离效率的特征参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