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可持续农业技术在西部地区农业可持续发展中的作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21世纪,将是全面实现农业现代化的世纪.在新的世纪,农业生产将实现由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的转变,由粗放经营向集约经营的转变,这一切必须依靠科技进步.本文从分析西部地区农业可持续发展面临的问题入手,阐述了可持续农业技术对农业可持续发展的推动作用.  相似文献   

2.
安徽省循环农业发展模式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孔令聪 《安徽科技》2008,(10):33-35
农业循环经济是一种新兴的经济发展模式,发展循环农业是实施农业可持续发展战略的重要途径。近年来,安徽省在加大农业结构调整的同时,遵循“无害化、低排放、零破坏、高效益、可持续、环境优美”的思路,积极发展农业循环经济,初步形成了一批循环型农业模式和技术体系。这些较为成熟的循环农业模式也为安徽省发展农业循环经济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相似文献   

3.
循环经济与农业可持续发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合理利用资源是农业可持续发展的基础.作为一种全新的替代机制,农业循环经济能有效地利用资源和保护生态环境,促进农业经济增长方式的转变,从而实现农业的可持续发展.而废弃物资源化循环利用模式、"四位一体"集成化循环模式、立体农业高效型循环模式、结构优化产业链循环模式是目前比较典型的四种农业循环经济技术途径.  相似文献   

4.
可持续农业是一种能够保护和维护土地、水和动植物资源,不会造成环境退化,同时在技术上适当可行、经济上有活力、能够被社会广泛接受、使"经济、社会、生态"三大效益相互协调的农业.而农业植物病理学中的选育和利用抗病品种、农业防治、生物防治、化学防治以及预测对可持续农业有着积极的作用.  相似文献   

5.
农业综合开发是我国农业资源利用从传统方式向现代方式转变的重要标志,它对农业走出徘徊,进入全面发展的新时期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始于80年代中后期的农业综合开发与世界范围内蓬勃兴起的可持续发展农业热潮可谓异曲同工。1关于农业可持续发展理论及南京市农业目前...  相似文献   

6.
对几种重要的农业资源进行了可持续利用的分析,并结合生态农业在我国的试点情况,提出发展生态农业才是有效地促进我国农业资源可持续利用的根本保障。  相似文献   

7.
 农业生态学是一门新兴学科,主要研究农业生物与其环境之间的相互作用关系,对全球可持续发展具有重大影响。从分子到景观不同尺度,涉及农业面源污染、农业资源高效利用、农业生态模式、农业景观与生态服务、农业与全球变化等方面,回顾了2020年农业生态学的重要科技进展和突破,认为可持续食物生产系统的颠覆性创新和人类健康导向的食物链管理是今后农业生态学的研究重点。  相似文献   

8.
一、农业科技发展面临的形势、挑战和机遇 新的世界性农业科技革命正在兴起,且正在深刻改变着世界农业的面貌。在国际经济一体化的进程中,我国经济正进入新的发展阶段,农业也正处在从追求数量为主到把优质高产高效放在首位、从粗放型到集约型、从传统农业到现代农业、从单一农业到多元并重的转变过程,农业对科学技术的需求变得越来越迫切。在日益激励的国际竞争中,发达国家依靠其雄厚的科技实力占据明显优势,在这种形势下,我  相似文献   

9.
徐琪 《科技与经济》2008,21(5):45-47
发展循环农业是促进农业增长方式转变和提高农产品竞争力的重要方式.江苏循环农业发展的不同地域模式,有效地促进了江苏农村经济的发展.分析了江苏循环农业不同模式的特点,指出了江苏循环农业发展中的问题,提出了进一步发展江苏循环农业的创新思路.  相似文献   

10.
县域农业循环经济遵循农业循环经济的3R原则:减量化(Reduce)、再利用(Reuse)、再循环(Recycle),通过对农业资源投入的减量化,在农业生产与消费环节中对废弃物的循环再利用,转变成为其他农副产品加工领域的新资源,对污染排放物的无害化处理,以及优化农业生态经济系统,从而达到县域农业资源的高效永续利用、生态环...  相似文献   

11.
替代农业研究综述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为解决现代石油农业带来的资源危机和环境危机,各国提出多种替代农业模式,探索新的农业发展途径.第一次替代尝试侧重于单纯保护农业生态环境,提高农产品质量;针对第一次替代的不足,又提出环境、经济、社会三重效益相协调的可持续农业.中国的生态农业(CEA)是可持续农业的一种典型模式.在生态农业实际操作实施过程中,不必完全拘泥于一般的生态农业概念,即叶谦吉等学者定义的生态农业,而是从广义和狭义两方面来理解生态农业,从发挥当地优势的角度出发,以生态、经济、社会三重效益的协调为目标,开展种类多样的生态农业.  相似文献   

12.
洮儿河冲洪扇区农业生产主要水源为地下水,地下水能否可持续利用,对保障该区的生产安全尤为重要。本文从制度建设入手对农业用水如何有序开采进行了论述,并就如何保持冲洪积扇区地下水的可持续利用提出了相应的制度和工程措施。  相似文献   

13.
结合贵池实陆,探讨了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农业资源高效利用与农业可持续发展的模式,提出了贵池市实现农业资源高效利用与家业可持续发展的方向和途径。  相似文献   

14.
陈建博 《科技资讯》2007,(27):223-223
发展农业循环经济,是我国农业生产可持续发展的需要.发展农业循环经济,应遵循减量化.再利用、再循环、再思考四个原则.发展农业循环经济,要重视政府的作用.发展农业循环经挤,要遵循四方面的基本思路.  相似文献   

15.
王英芬 《科技信息》2009,(13):342-342
农业机械化是农业的基础工程,是农业生产发展到一定阶段的客观要求,是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转变的主要载体。因此,重视加强农业基础地位,实现农业现代化,首先要建设好农业机械化这一基础工程。  相似文献   

16.
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是经济和社会发展的首要推动力量,是国家强盛、社会发展决定性的因素。在改革开放的大好形势下,第二产业、第三产业飞跃发展,造成农村耕地面积日益减少、劳动力大量转移到第二、第三产业。在这样的形势下,要使农业经济进一步发展,必须把科技进步摆在农业和农会经济发展的优先地位,推动传统农业向高产、优质、高效的现代农业转变,才能促使上海郊区农业科技跃居世界先进水平。  相似文献   

17.
近年来,甘肃农业在水资源利用方面取得了一定的成绩,总结了许多经验,对推动甘肃农业发展和促进农民增收起到了积极作用。但是,当前甘肃农业水资源利用依然存在着诸多问题和矛盾。从甘肃农业水资源利用的现状入手,针对不同区域特点从理顺机制、完善制度、研发技术、转变发展模式4个方面提出了加强甘肃省农业水资源利用的对策和建议。  相似文献   

18.
研究如何实现安徽省农业经济稳定增长与农业生态环境改善,寻求实现健康有序的农业生产和农业生态环境的构建方式.通过构建农业经济系统与农业生态环境系统评价指标体系,运用耦合协调度模型对2005-2016年安徽省农业经济系统和农业生态环境系统耦合协调状况进行定量分析.从2005年以来安徽省农业经济和农业生态环境综合评价指标均得到大幅度的提升,分别由2005年的0.19、0.30增加到2016年的0.77、0.76.农业经济和农业生态环境系统完成了从失调阶段到初级协调阶段的转变,耦合协调度由0.35增加到了0.62.要更好地发挥农业生态环境对农业经济增长的促进作用,加快建设安徽省农业生态环境发展水平,并推动农业产业转型和升级.  相似文献   

19.
试论攀西地区农业自然资源的开发利用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在分析攀西地区农业自然资源特点的基础上,总结了该区农业发展的3个主要特色。针对该区农业自然资源利用中存在的主要问题,提出了农业自然资源可持续利用的主要对策:(1)建立名优行新农产品生产基地,抓龙头企业,推进农业产业化进程;(2)调整资源开发结构,进行农业资源综合利用;(3)因地制宜建设生态农业,促进农业自然资源的可持续利用;(4)加强基础设施建设,把农村发展与农业资源开发结合起来。  相似文献   

20.
循环农业的生态学阐释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加快发展循环农业是农业发展的必由之路。循环农业是采用循环生产模式的农业生产体系,实现了农业产业链物质、能量梯次和闭路循环使用。循环农业的生态学意义及启示,且看文中详实阐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