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多余人”形象是世界文学人物画廊中的典型。《儒林外史》中的杜少卿就是当时社会的“多余人”。杜少卿成为“多余人”的原因既在于乐善好施、仗仪疏财的性格,更在于其追求的儒家的政治礼乐理想。这一形象的深层意义在于对社会的叛离和觉醒,表现为对封建等级制度的反叛,对个人自由的向往与追求。  相似文献   

2.
中国传统文化对古汉语的影响是非常深远的,而最能体现这一影响的是固化在古汉语词汇中的天人合一观念。反映这一观念的除人与自然的同构外,最重要的就是人神沟通和人神和处。表现人神沟通的词反映了古人希望与神和谐相处,从和谐相处中得到幸福和运气;而表现人神和处的词则反映了古人与自然的和睦相处,其中主要的是反映人对自然的崇仰、亲近和顺从,以及人对自然的欣赏、摹仿和利用。  相似文献   

3.
目前国内学术界的一些研究者对柏拉图人的全面发展思想的阐释值得商榷.有些学者认为,柏拉图人的全面发展思想奠定在比较科学的哲学基础之上,价值取向上是为社会服务的.简单地把马克思和柏拉图人的全面发展思想等同起来.其实二者在其理论出发点、内涵及实现途径上具有显著差异,不能简单等同.  相似文献   

4.
人的发展是唯物史观的理论出发点和归宿,是人类自我发展的必然趋势。在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进程中,坚持马克思主义关于人的全面发展思想,就必须处理好经济发展与人自身的发展的关系;处理好人与自然的关系,重塑人文精神,实现可持续发展的战略目标,就必须实现从“依附型”向“独立型”、从“软弱型”向“能力型”、从“封闭型”向“开放型”的人的人格转变。人的全面发展作为人类自我发展的理想目标,是一个逐渐实现的过程,人的现代化作为人的全面发展的必经阶段是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人的发展的目标。  相似文献   

5.
陈瑶 《甘肃科技》2009,25(7):173-174
柏拉图以相说为核心的主体性思想不仅确立了知识的确定性问题,而且使人的思维方式完成了从“生长论”到“制作论”的发展。当时希腊的城邦社会是柏拉图主体性思想形成的现实基础,也是柏拉图试图用主体性思想加以重塑的领地。柏拉图的主体性思想最终没能逃脱本体论的时代氛围,从而造成了对人的主体性既提倡又抑制的双重困境。  相似文献   

6.
鲁迅的《故事新编》以“油滑”之笔,打破了人们对神、圣的崇敬,还原了神、圣们“人”的面目,由此展现出普通人尴尬的生存境遇,发人深思。  相似文献   

7.
劳动、异化及人是马克思《手稿》中的三个互相联系的基本范畴。马克思对异化劳动的批判根源于他对“人”的理解,“人”是马克思据以批判私有制的基础和前提。马克思所理解的“人”既是历史的、现实的,又是理想的、完满的,因而是二重的。马克思关于“人”的思想是西方人道主义传统的新发展。  相似文献   

8.
马克思的人的本质思想探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探索人的问题与历史的研究是不可分割的。人,就其本性而言是社会的人,他在与人们的交往中,在实现自己的社会价值和意义中.获得自己存在的意义。在马克思看来,人是作为“他的”社会表现和个人表现的统一体.是一种由“历史所创造”和“自己创造历史”的活动者。人既接受现成的生活方式及已有的社会意识形态.叉改造着这种生活方式.提出新的思想.从而“创造”社会意识。  相似文献   

9.
法定代表人制是极具“中国特色”的一种法人代表权制度。这一制度来源于我国国有企业的领导体制,其主要弊端在于对董事长的权力缺乏制约性规定。因此应该从以下三个方面进行改革:公司法定代表人由公司章程加以规定,实行当事人意思自治原则;建立对公司代表人的资格审查制度;完善法定代表人应承担的法律责任。  相似文献   

10.
柏拉图音乐伦理价值思想探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柏拉图把音乐对心灵的净化与他伦理意义上最高的“善”理念和建立理想国的政治理想紧密结合,认为好的音乐可以塑造人的灵魂,培养人的理智、激情、节制和正义等美德,从而凸显了音乐的伦理价值,揭示了音乐所蕴含的深层文化心理结构。这一思想至今仍有着积极意义。  相似文献   

11.
《雪人》讲述的是一个雪人不可救药地爱上火炉的故事。在19世纪,“柏拉图哲学”曾风靡一时,安徒生的爱情观就深深地打上了被伏尔泰称为“形而上学爱情”的柏拉图思想的烙印。这个故事便可清晰地折射出安徒生心目中理想的爱情观,那就是精神至上的“柏拉图式的恋爱”。由于崇尚这种柏拉图式的爱情,安徒生始终无法在精神恋爱的基础上再进一步,也正缘于此,他终生未娶。  相似文献   

12.
“吃素人”指的是那些在新中国建立前由于种种原因在年轻时不愿出嫁或难以出嫁,而后终身不嫁并食素茹菜、念经拜神的女性。“吃素人”承袭着不同于其他人群的某些信仰和生活习俗。她们信奉观音、韦驼等佛教之神及土地神、捧表仙官等道教之神,但没有统一的组织和形式。她们不是严格意义上的道教徒或佛教徒。从吃素人的信仰习俗来看,体现了民间流传的佛、道两教的合流与融合的现象。  相似文献   

13.
“人本”思想在柯岩的文学创作中体现为两个大的层面,即“人民”与“人”。这种以“人”为介体和载体的生活之美与时代之美,永远都是谍智与道德的结合、表象与本质的统一、过程与结果的变绎。所以,柯岩对“美”的发掘和表现,也总是自觉地从这个基本点出发,最后又笃定要落脚在这个基本点上的。柯岩的“人本”思想已经在其文学追求与审美取向中扬励和体现得十分深广,是实实在在的创作实践和真真灼灼的目标追求。这也正是柯岩文学创作的潜力、活力、引力与魅力之所在。  相似文献   

14.
文学叙事首次出现于战国晚期,它有别于以歌谣为主体的抒情文学以及源于巫官文化的史传叙事,是故事性、虚构性和寄托性的有机整合。文学叙事的初步发展,标志着个体文学创作时代的来临。以辞赋文学为代表,屈宋首创的人神之恋是文学叙事的典型主题,人神之恋最初表现为“以性娱神”和“性梦之爱”两种叙事模式,文学叙事的本质和意义,最终决定了人神之恋的基本特征以及后来相关文学的创作风格。  相似文献   

15.
分工,在柏拉图的国家学说中占有及其重要的地位。马克思说;“在柏拉图的理想国中,分工被说成是国家的构成原则”。这已经点明分工在“理想国”中的地位。可是过去理论界却忽视了对这个问题的研究,看来这是不幸的。当我们仔细考察这个问题,就会发现对“理想国”及其与此相关的范畴,诸如“正义”、“智慧”、“勇敢”、“节制”,等等有更加明晰的了解。一、“理想国”从分工中得以规定要探索分工在“理想国”中的地位,我们有必要考察《国家篇》中“理想国”和“正义”的关系。  相似文献   

16.
《共产党宣言》中,马克思曾描绘出一幅不存在阶级和阶级对立,由自由发展的个人组成一个联合体的未来图景。在这里,马克思畅想每个人都能得到自由发展,而每个人的自由发展将推动一切人的自由发展的共产主义伟大理想。通过这一理想的阐述可以理解,人的自由而全面的发展不仅是马克思对未来社会的理想预见,更是马克思对于人的终极关怀,也是马克思历史唯物主义思想的核心内容。人的自由全面发展的实现,物质是基础,交往是条件,教育是有效手段,人的自由全面发展离不开上述三种因素的共同作用。  相似文献   

17.
王迪新 《科技资讯》2014,(33):197-198
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深化改革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中明确提出要推进法治中国建设。随后,十八届四中全会发布了《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推进依法治国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对依法治国提出了更明晰的要求和路径。法治中国的实现和法治理想的谋划是法律人与非法律人共同的事业。法律人的存在,特别是他们所拥有的专业性很强的法律知识,为法治理想的实现提供了前提性和准备,这种知识无疑是法律人理性的体现。但法律存在的正当性,不仅在于法律人的理性,也在于法律是非法律人对于良善生活要求的反映。而且,法律效用与法律目的的实现,也离不开非法律人的认同与参与。法律的良性运行不仅仅要依靠法律人,还要依靠非法律人。  相似文献   

18.
人的全面发展是马克思主义的根本价值。马克思、恩格斯在科学分析的基础上,进一步对人的全面发展这一命题进行了全面和系统的阐述,从而形成了马克思主义关于个人全面发展的完整学说。在当代中国,邓小平以马克思主义关于人的全面发展理论为指导思想,从中国的具体国情出发,形成了有中国特色的人的发展理论。江泽民阐述了社会主义“促进人的全面发展”的问题,创造性地提出了社会主义社会人的全面发展的思想,这一思想不仅丰富和发展了唯物主义历史观,使我们对人的全面发展的认识提升到一个新的境界。  相似文献   

19.
在当代中国人的价值取向的四个维度中,人生理想、人与社会关系的价值取向都已发生了很大的变化,当代中国人的传统性的思想与观念减弱缓慢,同时其现代性的思想与观念增强迅速,所形成的当代中国人的人格是传统性与现代性两类思想与观念都偏高,也就是当代中国人的性格内涵是传统性与现代性两类思想与观念的特征都很强,从而确定中国人现代化模式的类型是“强势混合型”。  相似文献   

20.
在当代中国人的价值取向的四个维度中,人生理想、人与社会关系的价值取向都已发生了很大的变化,当代中国人的传统性的思想与观念减弱缓慢,同时其现代性的思想与观念增强迅速,所形成的当代中国人的人格是传统性与现代性两类思想与观念都偏高,也就是当代中国人的性格内涵是传统性与现代性两类思想与观念的特征都很强,从而确定中国人现代化模式的类型是“强势混合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