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单向度的人》除了表现出对高度发达的工业社会尖锐的外在批判外,更重要的乃是其所展现出的内在批判。这一内在批判反映在马尔库塞的现象学方法之三个层面的运用上,一是对批判之元方法意义上的批判,二是对高度发达工业社会所采纳的“在世-存在”之观察视角,三是对技术控制的现象学还原。这种现象学方法的分析有助于理解马尔库塞“批判”哲学的意义及其对“此在”本身的揭示。  相似文献   

2.
马尔库塞在<单向度的人>中对发达资本主义社会中的人、思想、政治及社会本身进行了深刻的批判,并将这一切归结于技术进步带来的科技理性和实证主义的盛行;虽然马尔库塞也看到了技术进步对社会带来的好处,但是他对技术理性的批判几乎可以掩盖他所看到的技术进步的正面作用,也正是从这个意义上说,<单向度的人>进入了对现代技术理性的单向度思考.  相似文献   

3.
马尔库塞认为,当代工业社会尤其是发达的资本主义社会是一个“单向度”的社会,生活于其中的人是“单向度的人”。形成“单向度的人”的原因是当人生活于其中的社会、政治、思想领域、文化艺术、日常生活都成为“单向度”的时候,甚至连人的本能都成为“单向度”的时候,人只能够束手就擒,成为“单向度的人”。由于无产阶级的自身被同化,“单向度的人”就成为现代资本主义社会的人的无奈的永远的宿命。  相似文献   

4.
马尔库塞认为当代发达工业社会是高度一体化的社会,是单向度的社会,由于人们受技术理性的规范和操作,受社会经济、政治、文化一体化的高度控制,人的非人生存状态变得日趋严重,人们变成了失去否定精神、批判意识的单向度的人。马尔库塞对现代资本主义社会的批判是尖锐的,这对于我们认识现代资本主义的本质有现实意义,而且关系到在现代化过程中如何进行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等重大问题。  相似文献   

5.
马尔库塞认为当代发达工业社会是高度一体化的社会,是单向度的社会,由于人们受技术理性的规范和操作,受社会经济、政治、文化一体化的高度控制,人的非人生存状态变得日趋严重,人们变成了失去否定精神、批判意识的单向度的人。马尔库塞对现代资本主义社会的批判是尖锐的,这对于我们认识现代资本主义的本质有现实意义,而且关系到在现代化过程中如何进行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等重大问题。  相似文献   

6.
马尔库塞认为科学技术成果直接充当起资本主义的辩护士,成为当代资本主义社会中最大最有效的意识 形态控制,科学技术成了一种先验的决定人的生活的操作系统。然而他这种将当代科学技术当作一种新的控制 形式,当作造成发达工业社会及其思想文化单向度的根源,当作工具理性和实证主义思想基础加以批判的思想 是有失偏颇的。  相似文献   

7.
技术理性批判已经成为现代哲学发展的一个重要主题。法兰克福学派的代表人物马尔库塞明确提出技术理性已经成为发达工业社会中的统治理性,从而对技术理性展开全面的批判。一直以来我们只是对马尔库塞技术理性批判思想的积极意义加以阐释,而缺乏对其批判理论本身的批判。反思马尔库塞在技术理性批判思想中对技术理性的预设,他错误地把技术理性看作是与价值理性完全相对的工具理性,把解决这个问题的出路设计为从审美之维度构造一种新的理性形式来替代技术理性。技术理性具有工具与价值的双向维度,反思与批判应立足于完善技术理性自身、把以善为核心的价值要求转化为技术活动自身的规定之上。  相似文献   

8.
赫伯特·马尔库塞继承由霍克海默、阿多诺开创的文化批判传统,侧重从文化及意识形态层面对资本主义工业社会进行批判.他从资本主义文化的肯定性、压抑性、单向度性进行了文化批判,揭示工具理性造成物质文化和精神文化的分裂,压抑人的意识和爱欲本能,从而导致人的异化.他在审美的感性领域找到对抗工业文化的力量,那就是“高层文化”的救赎,以此达到物质文化与精神文化的统一,创造人的感性新生活.  相似文献   

9.
法兰克福学派的早期理论家马尔库塞反对西方现代社会对个体的压抑,强烈批判西方现代文明社会对人的异化从而使人成为“单向度”的人,高扬人的个性自由,提出用“新感性”美学作为救世良方,通过艺术和审美培养出健全的、多向度的人。他的美学思想呈现出激进的批判性、强烈的主体性和鲜明的浪漫性的特征。  相似文献   

10.
赫伯特.马尔库塞是法兰克福学派的代表人物,它继承了批判哲学和否定辨证法的思想,批判了当今发达资本主义国家对人的全面控制,试图为人类指明解放的途径。其美学思想是他整个学说的有机部分,更加典型地体现了他的总体思路。他深刻地批判了资本主义所造成的人的全面异化,同时借审美和艺术来克服人的异化,“新感性”和“美学形式”是实现人的解放的审美要求,但把异化囿于审美领域,其思想表现了强烈“乌托邦”色彩,但反异化乃其美学思想核心。马尔库塞视野中的现实异化图象马尔库塞把解决异化问题视为其美学的中心,从他对世界异化状…  相似文献   

11.
法兰克福学派的早期理论家马尔库塞反对西方现代社会对个体的压抑,强烈批判西方现代文明社会对人的异化从而使人成为“单向度”的人,高扬人的个性自由,提出用“新感性”美学作为救世良方,通过艺术和审美培养出健全的、多向度的人。他的美学思想呈现出激进的批判性、强烈的主体性和鲜明的浪漫性的特征。  相似文献   

12.
马尔库塞在人本主义哲学基础上,批判了当代资本主义社会政治制度一体化的现实,强调人的历史主体性和意识形态的否定性;批判了马克思的唯物史观,否定了生产方式变革的理论。这是他“人道社会主义”学说的理论前提。马尔库塞构造了其新社会主义的理论体系,分析了无产阶级结构的变化,区分了无产阶级和工人阶级的历史变迁;突出了社会革命的目标和革命主体,描绘了一幅新社会主义社会的蓝图。但是,马尔库塞用弗洛伊德主义来“修正”马克思主义,只能是走向马克思主义的反面。  相似文献   

13.
赫伯特·马尔库塞(Herbert Marcuse1898—1979)是当代西方著名的哲学家和政治活动家,马尔库塞的艺术政治理论是其“批判的社会理论”的逻辑归宿,是其晚年思想的核心。马尔库塞晚年之所以从政治上的激进主义转向文化艺术的批判,是因为他认为“心理上的压抑、哲学上的理性、美学上的表现和高级文化的优越感,都是资产阶级社会统治的对应表现”。这种在深层革命结构上的对应性,促使马尔库塞得出结论,资本主义社会的危机  相似文献   

14.
马尔库塞对资本主义进行了尖锐而系统的批判,锋芒直指资本主义文明和技术合理性对人本能冲动的压抑.马尔库塞单刀直入地指出资本主义社会是个极权社会,民主、自由、平等都是虚伪的,人只是工具.因此,主张对现存社会进行"大拒绝",摧毁现实的根本结构,追求直接民主.  相似文献   

15.
马尔库塞对资本主义进行了尖锐而系统的批判,锋芒直指资本主义文明和技术合理性对人本能冲动的压抑.马尔库塞单刀直入地指出资本主义社会是个极权社会,民主、自由、平等都是虚伪的,人只是工具.因此,主张对现存社会进行"大拒绝",摧毁现实的根本结构,追求直接民主.  相似文献   

16.
晚明清初思想家陈确的《性解》系列论著对宋儒人性论的批判,与他的《大学辨》一样都是当时批判宋明理学的重要成果,反映了清初“形上玄远之学”正渐趋于没落。陈确反对捉摸本体,反对人性的天、人二分,认为其中有“禅障”;他主张人欲与天理的不可分,指出“无欲安可作圣”、“天理正从人欲中见”。陈确对人性论的考辨特别彻底、详尽,在明清之际批判宋儒“存天理灭人欲”的思潮之中,可谓是承上启下的重要一环。  相似文献   

17.
马尔库塞透过西方文明的表面繁荣,对资本主义社会进行了深刻的人本主义批判。通过对资本主义体制下人的生存状况的审视,揭露了西方发达工业社会存在的一系列社会问题。在当今的全球化时代,西方发达国家所面临的许多问题,同样也提到我们面前。马尔库塞对现代化的反思与批判,对处于现代化进程的中国具有现实的借鉴意义。本文就此提出几点见解和启示。  相似文献   

18.
韩非在中国历史上第一次全面系统地论述了君主独裁的思想,郭沫若称之为“君主本位”。(见郭沫若:《<韩非子>的批判》。)  相似文献   

19.
针对黑格尔及其以前的法哲学思想,阐述了马克思《黑格尔法的批判》的地位和意义。揭示了黑格尔法哲学的“逻辑泛神论的神秘主义”,对黑格尔法的形而上学进行了批判。并指出此批判标志马克思的法哲学思想开始向唯物主义转变;批判地继承了黑格尔的“从具体到抽象”的方法。  相似文献   

20.
分析了《耶稣传》对否定传统基督教理论基础的作用和意义,以及对马克思主义宗教批判理论的影响,认为在近代西方传统基督教神学、哲学处于向现代形态转化的过程中,《耶稣传》是一部转折性的著作。它及由它引发的费尔巴哈哲学终结了以神学批判为主要特征的欧洲传统哲学,把人们引向了直接地关注现实世界的人及其历史发展的理论道路。《耶稣传》是从黑格尔到马克思思想发展过程中的必经环节,是马克思主义哲学的理论前提。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