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对于钢琴演奏者来说,在学习和弹奏钢琴乐曲的时候,不仅要注重基本功的扎实,技术的娴熟,更应该注重演奏者自身对乐曲的理解和体验,即重视钢琴演奏的旋律化。  相似文献   

2.
视奏是钢琴演奏中的一个重要环节,也是钢琴演奏者必须具备的基本演奏技巧之一,它要求演奏者在面对一个陌生曲谱时能够迅速而准确的将其呈现在钢琴上。提高钢琴视奏能力,可以缩短对音乐作品的熟悉过程,迅速把握音乐作品的整体结构,提高演奏者完成一部作品的效率,加快学习的进度。在钢琴学习过程中,视奏能力的培养是非常重要的。在本文中,笔者将从多个方面来论述使钢琴视奏能力提升的方法和注意事项。  相似文献   

3.
钢琴是乐器之王,在技巧及表现力方面都有着比较高的要求。在钢琴演奏中,最重要的就是如何更好地运用气息,这是演奏中最难的部分,也是鉴别钢琴演奏水平高低的关键。钢琴演奏艺术主要包括演奏技巧、乐曲内涵及乐曲蕴含的情感3个部分,只有将三者贯穿起来,才能带给人们美好的体验,而气息贯穿三者的最主要因素。为了提高钢琴演奏课程的教学质量及演奏者的水平,该文对气息运用在钢琴演奏中的作用与运用进行分析,并提出了一些合理的教学方法。  相似文献   

4.
音色作为声音要素之一,在钢琴演奏中起着极其重要的作用,它的优劣将直接反映演奏者是否理解与准确的表达作品。本文主要从演奏者心理技能的角度进行研究,归纳总结出调控钢琴音色的心理技能,为钢琴演奏者提供一定的演奏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5.
心理素质对于钢琴演奏者来说十分重要,良好的心理素质培养是一个综合性的问题,同时也需要进行长期的训练。心理素质良好的钢琴演奏者在演奏过程中自信心能够得到提升,对舞台的掌控能力相应也能得到提升。该文着重论述心理素质对钢琴演奏的重要性,主要内容包括:钢琴演奏者心理素质的结构界定以及心理素质的基本特征分析、心理素质对钢琴演奏者的重要性分析,以及提高钢琴演奏者心理素质的对策。  相似文献   

6.
孙铿亮 《科技信息》2009,(34):I0276-I0277
钢琴"二度创作"即钢琴的演奏。钢琴演奏正是由乐谱、钢琴和演奏者形成的创作演绎过程。因此,演奏者如何正确对待乐谱就成为了一个"二度创作"的根本性问题。本人以为乐谱只是为钢琴演奏提供了"二度创作"的草图和基本的框架,在尊重乐谱创作者基本意图的基础上,演奏者对乐谱的深度耕犁、自身的钢琴技巧、个性和修养等将成为"二度创作"的最重要的因素。所以,完美的钢琴"二度创作"应该是在乐谱的基本框架中并在演奏者创见性理解的基础上充分体现演奏者独具特色的演绎和阐释。  相似文献   

7.
在音乐审美过程中,音乐审美体验是音乐欣赏的中心环节,它包括三个过程:一,音乐审美体验是一种积极的审美再创造活动:二,音乐审美体验过程中,情感的作用尤其重要;三,音乐审美体验过程中的共鸣现象。在音乐审美过程中,音乐审美理解是整个音乐欣赏活动的最高阶段。音乐审美理解过程是感性与理性、认识与情感、体验与思维、感知与理解融为一体的精神活动。  相似文献   

8.
陈思 《韶关学院学报》2002,23(7):103-106
如何对不同的钢琴作品作出合理的呼吸处理,是让音乐“活”起来的重要手段之一。要根据音乐特点划分出乐句,乐段等,通过呼吸变化的二度创作,反映出作品的深层意蕴。钢琴演奏在速度,力度上的处理与呼吸关系也很密切,演奏一部钢琴作品,反映了演奏的心声和情感,这些心声和情感往往通过呼吸来体现,器乐音乐有了呼吸才能有韵。  相似文献   

9.
从作品的感知和把握;音乐表演中的情感体验;不同侧面的想象活动对作品意蕴的深入发掘;审美体验的充分外化(美感与技巧的统一)等四个方面心理因素.探讨了如何实现表现的完美再创造的问题。  相似文献   

10.
在音乐审美过程中,音乐审美体验是音乐欣赏的中心环节,它包括三个过程:一,音乐审美体验是一种积极的审美再创造活动;二,音乐审美体验过程中,情感的作用尤其重要;三,音乐审美体验过程中的共鸣现象。在音乐审美过程中,音乐审美理解是整个音乐欣赏活动的最高阶段。音乐审美理解过程是感性与理性、认识与情感、体验与思维、感知与理解融为一体的精神活动。  相似文献   

11.
高登斌 《科技信息》2009,(23):123-123,191
在钢琴演奏中,音乐表现是目标,演奏技术是手段。然而在钢琴教学中,常有人本末倒置.抛开音乐表现这一目的转而片面强调作为手段的演奏技术。从微观上对一个单音的理解与构思,到宏观上的整体音乐风格,都是增强演奏者音乐表现力的思路切入点。  相似文献   

12.
近年来,钢琴教学依旧采用传统的教学模式,导致了许多问题的产生,影响钢琴的教学质量。因此,钢琴教学急需进行改革,构建新的教学模式。体验式钢琴教学模式应运产生,它打破了传统的单纯注重学生钢琴演奏技巧的教学观念,以培养学生对钢琴音乐的审美体验与音乐素养为主要目标,在教学内容、教学方法、师生关系上进行了革新。本文分析了体验式教学在钢琴教学中的构建,进而对我国钢琴教学提出了相应的建议。  相似文献   

13.
李冰 《科技咨询导报》2009,(30):210-210
中西方对钢琴作品的审美虽然有很多相似的地方:碎片断章感,模糊印象主义和独特的个体审美表达体验。本文希望从这些方面出发来进行中西方音乐美学的比较,并从这些比较中发现和挖掘中西方对钢琴曲的审美特点,站在宏观的角度对中西方钢琴作品审美思维的不同特点加以全方位的梳理分析,从中求得中西方不同思维方式在钢琴作品审美活动中的有机契合,必将有助于完善音乐美学研究思想方法和提高钢琴曲审美思维水平,更好地去理解和欣赏钢琴作品。  相似文献   

14.
钢琴课是我国普通高等院校音乐学与音乐表演专业的一门重要的基础课程。钢琴演奏水平的提高和音乐表现力的丰富离不开科学系统的基础性训练。本文分别从钢琴基本演奏技巧及其训练方法、音乐作品的分析与理解、演奏者综合素养的培养和提高等三个方面进行论证,旨在探讨科学有效的钢琴基础性训练。  相似文献   

15.
薛婷 《海峡科学》2006,(10):83-84
音乐表达能力在钢琴演奏中是非常重要的,也是钢琴演奏者所追求的最完美的艺术境界与艺术表现,所以,在钢琴教学中,应得到特别重视.本人从钢琴的技术、钢琴的音色、以及思想、人生体验与文化修养等方面,谈谈自己的一些看法.  相似文献   

16.
钢琴演奏中不存在绝对的力度标准。演奏者要在力度幅度自我检测的基础上,对具体作品进行力度设计。在力度设计中,要处理好声部的主次、轻重对比和渐强渐弱的关系。此外,还要结合演奏者对作品力度的自我感觉意识。  相似文献   

17.
音乐是一门“审美教育”的艺术,音乐教育既给予人审美享受,也传承和弘扬了优秀的文化传统。那么,音乐要如何达到完美的表演来进行审美教育,使人的耳朵能够领会到作品的真实内容和思想情感呢?本文就钢琴演奏对音乐结构进行分析,探讨音乐结构的创造性整合能力,提出音乐结构整合能力的培养策略。  相似文献   

18.
化学教学中的审美感知训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人的审美感知不是单纯的生理感受,而是与复杂观念联系在一起的,带有普遍性、社会性品格的心理感受。每个人,由于他的的生活地位、生活环境、道路、命运和遭遇,以及文化教养与心境等各不相同,而决定了其特殊性格、需要、爱好和情感体验,形成了个人的千差万别的审美趣味、审美情感。化学学科中有许多审美要素,教师可以通过在化学教学中加强审美思维训练,将美的哲学贯穿于整个化学教学中,铸就学生美的人生态度,做一个不甘平庸、不断求索的新时代公民。  相似文献   

19.
孙铭 《科技信息》2010,(29):I0126-I0126
在钢琴表演过程中,除了要重视钢琴的演奏方法、技巧和情感之外,心理因素对钢琴演奏也具有重要的影响和制约。因此,表演者适度并有效的对心理状态进行调控,保障了钢琴表演达到预期的表演水平和艺术效果。  相似文献   

20.
作为一个钢琴演奏者,声音的好坏与质量是决定其水平和档次的一个重要标准。音乐是通过声音塑造"形象"的艺术,音色作为声音要素之一,在音乐表现中起着极其重要的作用,它的优劣将直接反映演奏者是否理解与准确的表达作品。该文对影响钢琴音色的各要素进行详细的探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