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王健 《科技信息》2009,(9):340-340
本文对西方建筑思潮中新古典主义的进行了介绍分析,并且探讨了当代西方建筑思潮在中国的传播与兴起后,新古典主义思潮对中国现代建筑的影响。  相似文献   

2.
钟学文 《工程与建设》2009,23(6):786-788
文章分析了当代西方建筑美学的发展和当代美学思潮的多元化及几个主要倾向。根据中国现在所处的社会与文化环境,分析了中国建筑理论与创作的现状,并具体阐述了当代中国建筑理论与创作的特点。  相似文献   

3.
自改革开放后,我国出现了许多社会思潮,这些思潮给社会带来各种思想的混乱,而且各种社会思潮与科学社会主义是根本对立的.认清各种社会思潮的实质,树立起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坚定不移沿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前进的巨大信心,弄清这一问题不仅具有理论意义,更具有很强的实践意义.  相似文献   

4.
倪韬 《科技资讯》2011,(16):68-68,70
继现代主义之后,建筑界不断出现形形色色的思潮、流派与新的探索.本文选取伊东丰雄为代表,着重用述其对新有机建筑的探索.伊东的作品带有超越现代主义的色彩,诠释了日本社会的多元复杂性.本文以仙台媒体中心、布鲁日2002展亭、TOD'S表参道大楼、福冈1项目、新加坡维旺城海滨广场为伊东的代表作品,阐述了伊东努力打破框架结构建筑的均质性、"创建现象的装置"作为装饰的结构、自然与抽象相结合、连续波动的建筑生成机制等建筑思想.  相似文献   

5.
作者认为解构主义并不只是玩弄几个空间的小事,而是涉及到社会命运和整个文化性质的,又富有深层哲理的一股巨大建筑思潮。文中对从追溯源头到应开放地与非建筑领域的联  相似文献   

6.
王程  宋岩 《科技信息》2011,(18):I0346-I0346
新现代主义是影响90年代世界建筑发展的主流建筑思潮,同样对正逐步融入世界建筑发展潮流的中国建筑界产生了影响,但中国的新现代主义思潮不仅仅受西方新现代主义的影响,在中国现代主义建筑“无限广阔的创造范围里”,还包括了世界上其它建筑思潮以及中国国内所固有的建筑传统思想的制约,因而表现出更具中国的味道。  相似文献   

7.
破坏与建构     
文章从现代建筑发展史上有代表性的大师们的理论和作品入手,分析和探讨当代建筑创作思潮和创作理论的生成发展进程,阐述了对现代建筑发展进程的看法以及现代建筑思潮对中国当代建筑创作的影响。  相似文献   

8.
当前我国社会存在10种非社会主义思想,即民主社会主义思潮、新自由主义思潮、公共知识分子思潮、历史虚无主义思潮、大陆新儒学思潮、拜金主义思潮、拜权主义思潮、享乐主义思潮、极端个人主义思潮以及封建迷信思想.客观分析和认识这些非社会主义思想的本质和特点、警惕它们对人们思想的影响,是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必须认真解决的一个重大课题.  相似文献   

9.
现代建筑与建筑表皮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现代建筑发展到今天,多样化的建筑思潮对建筑的革新起着很重要的作用。作为建筑三个关键要素之一的表皮,常常在以往的设计中所忽略,但是随着技术等等的发展则走向了建筑的前台。苯文就以表皮的发展为主要议题,结合现代建筑理论并辅以赫尔佐格与德梅隆的作品与思想来阐述一种当代建筑的思潮。  相似文献   

10.
高校思政课是引领社会思潮的主课程。社会思潮与思政课既对立又统一,二者具有相辅相成的关系,双方在碰撞、互动、借鉴中推动自身发展;同时两者又相互对立,社会思潮的消极因素消解思政课的育人成效。当前,部分思政课教师对社会思潮缺乏深入了解,难以系统讲授社会思潮内容,加之引领社会思潮的教学方法滞后、手段单一,导致思政课对社会思潮引领力不足。思政课教师应深入研究并积极回应社会思潮,创新教学方法,提高思政课对社会思潮的引领力。  相似文献   

11.
中国近代女性教育思潮的产生、演变是中国近代女性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中国从传统农业社会走向近代工业文明社会的一次客观度量.中国近代女性教育思潮从鸦片战争时期至“五四”新文化运动时期先后历经三个阶段.近代女性教育思潮是社会变革的产物,又是一种推动社会变迁和时代进步的一种重要力量.  相似文献   

12.
党的十六届六中全会鲜明地提出了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引领多样化社会思潮的要求.大学精神是当代社会思潮中的一项重要内容.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引领当代大学精神的建设,具有很强的现实意义和重大的实践意义.  相似文献   

13.
众所周知,莱特、勒·柯布西耶、密斯·凡·德·罗是20世纪当之无愧的三位杰出建筑大师,他们的作品在现代建筑领域产生了极其深远的影响.在当时的时代背景下,敏锐而富有经验的一代建筑师开始空前活跃,成为建筑师中一股新鲜充满活力的力量.他们在美学界,工艺界的新思潮影响下,在前人的探索经验总结的基础上,系统提出了一些彻底地改变建筑的主张,以适应新的社会经济发展.三位大师便足其中典型的代表.作为一代极具个性和革命精神的建筑师,他们潜心于自己开拓的一块思想和实践的疆域,不断地学习和借鉴,各自完成了一些经典的建筑作品.而他们的别墅代表作,不约而同地成为体现他们建筑思想和人生阅历的一面镜子.  相似文献   

14.
唯物辩证法认为历史是循环运动的,但不是简单地回到过去,而是沿着螺旋阶梯在新的水平上的回归。建筑历史的发展己经表明,每一次"动荡"(多元)的时期过后,建筑设计总要回归到对技术、社会和人的最终极意义的严重关切,回归新条件下的建筑本体。本文基于对西方建筑思潮的思考,试图从建筑师对自然的认识上探讨其中的进步启示。  相似文献   

15.
对于建筑特有的艺术质量和精神功能,这就象音乐或抽象造型那样,也许只可意会不可言传,使得建筑的审美是"仁者见仁,智者见智。"现如今传统美学强调的一系列原则正逐渐被解构主义全盘否定,现代主义建筑思潮的兴起,使人们开始对自身的建筑传统文化展开了深刻反思,建筑的多元化,多样化,民族化问题开始引起了人们广泛兴趣.文章就建筑艺术的形式美进行一些思考  相似文献   

16.
随着社会经济的飞速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对生活居住环境的要求也越来越高。建筑活动更是有史以来空前的活跃。在建筑发展的进程中,对建筑影响最大的不仅是社会生产力的发展,还有人们对美的本质的追求、人类文化艺术的发展以及时代思潮的沿革。追求美与和谐是建筑活动的内在力量。建筑艺术是一门实用性很强的、内涵丰富的综合性艺术,是艺术和技术的综合体现。建筑艺术的成败不仅是建筑师的问题,还在于使用欣赏者对于建筑艺术语言的共识程度,在于人们建筑文化水平的高低。作为人类文化艺术宝库中的一部分,建筑艺术有着自己的发展历…  相似文献   

17.
本文认为明末清初的多元学术思想和社会思潮发生了巨大转变,最终俱归于经史考据一途。文章从内在学术理路和外在社会环境两大方面展开,包括王阳明心学、东林复社的学术、考据学和西学之间的关联和继替,以及引起当时主要社会思潮的社会危机、明朝倾覆等大的历史背景。通过梳理各种思想思潮的端绪,弄清其来龙去脉,从而简要分析清初“由理学入经学”学术思想转变的过程,以及启蒙思潮、民族主义思潮、实学思潮等社会思潮转化和潜伏的原因。  相似文献   

18.
试论社会思潮与校园文化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试论社会思潮与校园文化陈睦富当代中国社会思潮在本世纪70年代末、80年代初,开始进入一个新的活跃期,理性批判思潮、科技兴国思潮、人道主义思潮、功利主义思潮和社会平等思潮等,都从不同范围、不同视角和层面,反映了当代中国社会改革、开放与发展的主旋律。正是...  相似文献   

19.
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视域中的西方社会思潮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随着我国改革开放的进一步深入,西方社会思潮也纷至沓来。高校思想文化领域是各种社会思潮的集散地,西方社会思潮的传播和蔓延,不仅给当代大学生的政治思想和价值观念带来影响和冲击,也制约着社会主义和谐校园文化的建设。对此,我们应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正确把握分析西方社会思潮的方法,突出教师在思想政治教育中的主导作用,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引领校园社会思潮,努力改善和提高思想政治教育的实效性。  相似文献   

20.
朱磊 《科技资讯》2008,(32):64-64
以折衷主义建筑思潮的历史发展为依据,对中国近代建筑史时期西方折衷主义代表建筑进行分析阐述,指出折衷主义思想在中国近代建筑历史发展进程中所起的作用,并分析了建筑形式与其内涵的关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