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43 毫秒
1.
2个水稻端粒相关序列的克隆和特性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洪德军 《科学通报》1995,40(13):1229-1229
端粒,位于真核生物染色体端部,是DNA和蛋白的复合物,对染色体的复制和稳定起着重要作用.端粒DNA由短重复序列组成,大多数高等植物,这一序列是5′TTTAGGG.相邻于端粒重复序列的是端粒相关序列,往往由中等重复序列组成.与端粒比较,端粒相关序列的显著特点是它的高度多态性,不同物种,甚至同一亚种内不同植物都能给出很高的多态性.因此在基因组RFLP框架图和物理图谱的构建中,端粒相关序列的克隆和分析有重要意义.本文根据水稻端粒重复序列中无限制性内切酶位点,端粒相关序列中可能有内切酶位点  相似文献   

2.
用寡聚核苷酸诱导定点突变方法,将细胞色素b5血红素暴露边周围的负电荷残基用疏水性丙氨酸残基取代,得到7种双方和多点突变的细胞色素 b5蛋白,基因碱基序列测定以及蛋白质分子量测定结果都表明突变正确,突变体蛋白的光谱电化学研究结果表明,它们的表观还原电位发生了2-10mV的正向移动,突变体蛋白的整体结构没有明显变化,为进一步研究蛋白表面电荷的作用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3.
端粒与着丝粒是真核生物细胞染色体上的两个特殊结构,对于维持基因组的稳定具有极其重要的作用.端粒位于染色体的末端,保证染色体的独立性和稳定性.着丝粒与染色体的分离有关,确保染色体在细胞分裂时被正确地平均分配到两个子细胞中.端粒和着丝粒都由高度重复DNA序列组成,并且都与多种蛋白质相结合形成复杂的结构.但是由于端粒和着丝粒的结构特点,尤其是着丝粒,可为上百万碱基对的高度重复序列,测序存在较大的困难,所以对它们的功能研究依然有很多未知的领域等待探索.本文简要综述了端粒与着丝粒的发现过程及其结构特征,并且介绍了端粒、着丝粒异常与疾病发生之间的特殊关系.因为端粒的长度维系主要通过端粒酶的合成作用,重点介绍了端粒酶的结构和功能以及目前端粒酶研究的进展.最后针对端粒和着丝粒的热点研究进行了总结和展望.相信随着测序技术的发展,对端粒和着丝粒的认识会更加深入,为肿瘤治疗和衰老研究打下基础.  相似文献   

4.
汪国顺 《科学通报》1993,38(8):756-756
端粒是真核生物染色体的天然末端,它对于染色体的稳定以及染色体的完全复制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前人观察到间期染色体(质)具有不随机分布性,端粒常位于核膜内侧,但这现象一直缺乏直接的实验证据来加以解释.近年端粒的分子生物学研究取得很大进展,许多生物端粒DNA的序列结构已被阐明.因此可以用新的细胞分子生物学手段对端粒在细  相似文献   

5.
番茄蛋白酶抑制剂Ⅱ基因的分离及其内含子功能   总被引:12,自引:3,他引:9  
谢先芝  吴乃虎 《科学通报》2001,46(11):934-938
应用PCR技术,从番茄中分离了具有一个内含子的蛋白酶抑制剂Ⅱ基因的核基因。该内含子序列(TPI)的长度为109bp,两端存在着典型的GT/AG双核苷酸结构,其AT碱基对的含量非常高,约占核苷酸对总数的80.7%。DNA重组实验表明,TPI序列能够有效地促进报告基因gusA的表达水平,而且这种促进作用与该序列的插入位置及方向均无关系,呈现出明显的增强子特性。另外,GUS酶组织化学染色、荧光检测以及凝胶阻滞等实验等均证明TPI序列可能还具有启动子的活性,番茄蛋白酶抑制剂Ⅱ基因的核基因序列在GenBank中的登记号为AY007240.  相似文献   

6.
与烟草曲叶病毒伴随的新型DNA分子鉴定   总被引:11,自引:2,他引:11  
根据已报道的两种粉虱传双生病毒DNAβ分子的保守序列设计引物,利用PCR技术从烟草曲叶病毒Y5和Y8分离物扩增到一类环状DNAβ分子,其全长分别为1333和1338nt,序列分析表明,Y5DNAβ可能编码8个可读框(ORFs),病毒链和互补链各含有4个ORFs;Y8DNAβ可编码7个ORFs,病毒链含有4个ORFs,互补链含有3个ORFs,除茎环结构TAATATTAC外,DNAβ与烟草曲叶病毒Y5和Y8基因组DNA-A序列几乎无同源性,Y5和Y8的DNAβ全长核苷酸序列同源性较高,为85%,而与已报道的胜红蓟黄脉病毒(AYVV)DNAβ及棉花曲叶病毒(CLCuV)的两个DNAβ的同源性为51%-65%,免疫捕获PCR及粉虱传毒实验表明,DNAβ分子包裹在双生病毒粒子中,并伴随病毒由烟粉虱传播。  相似文献   

7.
用伸展DNA纤维的荧光原位杂交(Fiber-FISH)技术测定了5S rDNA和着丝粒DNA顺序RCS2在水稻广陆矮四号(Oryza sativa ssp indica cv Guangluai No4)基因组中的拷贝数,为了确定拷贝数,需要知道显微镜下一定长度DNA纤维所含碱基对数。为此,测量了两个已知碱基对数DNA序列的伸展纤维在显微镜下的长度。其中供试BAC38D17的插入序列为136kb,基伸展纤维在显微镜下的长度为56.4μm,平均为2.41kb/μm;BAC44B4全长为144.5kb,其伸展纤维的长度为55.7μm,平均为2.60kb/μm.这与Watson-Crick模型中B-DNA的2.97kb/μm十分接近。根据两个样本每微米平均碱基数,即2.51kb/μm的标准,计算出5SrDNA的拷贝数约为686,着丝粒DNA顺序约为286-1121拷贝。  相似文献   

8.
油菜Polima和陕2A细胞质雄性不育系相关基因的序列比较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王永飞  马三梅  王鸣  郑学勤  谷茂  胡胜武 《科学通报》2001,46(18):1559-1562
orf224是在油菜Polima胞质中发现的一个与细胞雄性不育相关的线粒体基因,陕2A不育系则是我国第一个大面积推广的杂交油菜品种“秦油2号”的亲三,Polima和陕2A的基因组DNA为模板,通过合成5′和3′端一对待异引物,利用多聚酶链式反应(polymerase chain reaction,PCR)从两个不育系的基因组DNA中都扩增出了与orf224同源的DNA片段,将其克隆到pGEM-TEasy载体上进行序列测定,测序结果表明:两序列均由675个核苷酸组成,编码224个氨基酸组成的多肽,两序列的核苷酸及推导出的氨基酸同源性分别为99.9%和99.6%,在+398处两者有一个碱基的差异(AAC→AGC)和一个氨基酸的差异(Asn→Ser),从而证实了Polima和陕2A为线粒体上同一座位的不同等位基因的差异。  相似文献   

9.
基因枪介导质粒共转化整合模式的FISH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利用多色荧光原位杂交(Multi-color FISH),在基因枪介导共转化的转基因水稻中检出了目的基因barnase-psl片段和报告基因pHcintG。在供试两单株的染色体上,这两个外源基因各有2-3个整合位点。多数情况下,barnase-psl片段与pHcintG整合在染色体的同一位置。同时,选株Q13的伸展DNA纤维荧光原位杂交(Fiber FISH)显示,两基因表现为衔接重复,重复间具有短的间隔。结合Southern杂交结果,对基因枪介导共转化可能的整合模式进行了分析。  相似文献   

10.
柏邵春  刘万清  石贤民  贺林 《科学通报》1999,44(22):2398-2401
荧光通用引物差异显示PCR(FLUPD-DD-PCR)是以荧光通用引物和相应10碱基随机引物进行DD-PCR扩增,在荧光自动测序仪上进行电泳。通过对电泳图谱的分析进行特异条带的确定,使准确度和自动化程度大大提高,尤其对于表达量上有差异的cDNA片段,这一方法比传统的DD-PCR更为方便。  相似文献   

11.
通过遗传图和序列同源性分析获得了鼠伤寒沙门氏菌purB核苷酸序列。为揭示鼠伤寒沙门氏菌purB是否受purR调控,对purB基因的PUR box进行了功能分析。PCR扩增野生型PUR box和其第14位保守碱基发生突变(C→T)的DNA片段。分别与从鼠伤寒沙门氏菌野生型菌株LT2提取的P urR粗制品进行了凝胶阻滞实验。结果表明,purB基因的PURbox与PurR阻遏蛋白有很好的结合能力,而突变的PUR box则不能与PurR阻遏蛋白结合。可见,野生型鼠伤寒沙门氏菌purB与嘌呤从头合成途径中其他结构基因一样是受purR基因协同调控的。此外还对不受调控的实验现象的机制做了研究。结果表明purB组成型表达是purB::MudJ基因融合发生在PUR box上游(-554bp)的结果。这一结果还为鼠伤寒沙门氏菌purB基因与其上游ycfC基因属于同一操纵子提供了有力的证据。  相似文献   

12.
《世界科学》2008,(6):48
英国伦敦国王学院的科学家发现,长期坚持适度的“日光浴”有利于永葆青春。该项研究征集调查了2160名年龄介于18~79岁的女性,对她们的染色体末端结构——端粒DNA序列长度进行研究。结果发现,随着年龄的增长,人的端粒DNA序列长度逐渐变短,降低了对某些疾病的抵抗能力。但如果人体内维生素D水平较高,则端粒长度相对较长,这意味着这样的人会比同龄人显得更加年轻和健康。  相似文献   

13.
寡聚核苷酸多种不同结构的圆二色谱研究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寡聚核苷酸在一定条件下可形成双链、三链、四链等多种不同结构,这些结构的CD谱存在明显的不同。其共同的谱图特征是在240nm处有一负峰,而在260 ̄300nm处则表现出各自的持异性,许多因素诸如:各条链的极性,糖环的折叠,核苷键的取向以及碱基的堆积和序列等均不同程度地影响其结构而使其谱图展示出多样性和复杂性。通过对这些谱图的比较和研究,将有助于我们对其结构的了解和新结构的预测,从而为进一步探索其潜在  相似文献   

14.
拟南芥根特异表达转录因子AtMYB305的鉴定及功能研究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王栋  李利红  陈志玲  夏桂先 《科学通报》2001,46(21):1804-1808
AtMYB305是拟南芥MYB基因家族的成员之一,对其蛋白结构和DNA结合活性进行了分析鉴定,并对其表达特征和细胞内功能作了初步分析。AtMYB305含R2和R3的两个重复序列及MYB蛋白特有的其他氨基酸组成,凝胶阻滞实验证明,GST-AtMYB305融合蛋白能与含有MYB识别位点(TAACTG)的DNA片段发生特异结合。在裂殖酵母中过量表达AtMYB305蛋白产生单核长细胞,其染色体异常凝缩,半定量RT-PCR分析表明AtMYB305基因在拟南芥的根器官中特异表达。  相似文献   

15.
宗建超 《科学通报》1991,36(5):398-398
硫代磷酸型寡聚脱氧核苷酸(S-ODN)是一类DNA类似物.它除具有天然DNA的一些生物学性质(如杂交、水溶性、激活RNaseH和让细胞吞饮吸收)之外,还抗核酸内、外切酶的水解,是近年来颇受注意的反义DNA类似物.  相似文献   

16.
组成DNA的小分子配体和芳香氮碱配合物的堆积作用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计亮年  乐学义 《科学通报》2001,46(15):1235-1244
评述了组成DNA的配体和芳香氮碱配合物分子内芳环间堆积作用的研究现状及作者的研究成果。着重介绍了几个重要的三元混配配合物体系:核苷酸-金属离子-多元芳胺、氨基酸-金属离子-多元芳胺、核苷酸-金融离子-类吡啶芳胺、核苷酸-金属离子-氨基酸、核苷酸-金属离子-核酸碱基、核酸碱基-金属离子的研究进展,并讨论了影响配合物分子内芳环间堆积作用的几个主要因素。从研究组成DNA的小分子配体和芳香氮碱配合物堆积作用着手,进一步阐明大分子DNA和芳香氮碱配合的作用机制,并为设计和合成作为DNA的分子器件的配合物提供理论基础。  相似文献   

17.
(HAlNH)n(n = 1~15)团簇的结构与稳定性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武海顺  许小红 《科学通报》2001,46(9):713-719
用密度泛函理论(DFT)的B3LYP/6-31G方法,对(HAINH)的低聚物(HAINH)n(n=1-15)团簇的几何构型、电子结构、振动光谱和化学热力学性质进行了研究,得到了它们的基态结构,比较了(HAINH)n团簇骨架和(AIN)n团簇的差异。结果表明,(HAINH)n团簇骨架是由AI-N键形成的四元环和六元环构成的。每一个AI或N原子形成4个化学键,其中3个为AI-N键,1个为AI-H或N-H键。(HAINH)n(n=1-15)团簇中AI-N键的数目与对应的(AIN)n团簇相等。(HAINH)n(n=1-15)团簇结构的稳定性幻数序列为:n=2,4,6,8,10,12,14等偶数。  相似文献   

18.
甜菜坏死黄脉病毒RNA4的菌传功能分析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构建了甜菜坏死黄脉病毒(BNYVV)RNA4全长核苷酸序列以及5种编码区突变体的侵染性cDNA克隆,不同结构伯RNA4体外转录物与只含有RNA1,2和3的BNYVV分离物总RNAs混合后分别接种寄主植物番杏(Tetragonia expansa)作为毒源,繁殖后接种甜菜,利用无毒甜菜多黏菌(Polymyxa betae)进行传毒实验,结果表明,RNA4编码区内各种缺失突变均能显著地抑制多黏菌的传播,但插入4个碱基的移码突变体对传毒没有影响,说明BNYVVRNA4中的部分核苷酸序列对于被真菌介体高效传播是必需的,并且可能是在RNA水平上具有功能。  相似文献   

19.
在病毒DNA或病毒RNA的核苷酸序列中,隐藏着生命的重要秘密.许多热心探索生命秘密的科学家,都很重视测定核苷酸序列的工作.但DNA或RNA是由几千到几百万个核苷酸组成,而且排列毫无规则;因此在十年以前,人们感到测定核苷酸序列要比登天还难.历史也正是这样记载的:人类遨游太空已经将近二十年了,可是测定简单的病毒DNA或病毒RNA的全核苷酸序列才是最近二、三年的事情. 进入七十年代后,测定核苷酸序列的技术和方法有了可喜的突破.1970年以来各种限制性内切酶的应用以及1975年和1977年快速分析DNA片段一级结构的桑格尔-考尔森(Sanger-Coulson)法和马克山姆-吉尔伯特(Maxam-Gilbert)法的先后建立,促使  相似文献   

20.
黑麦A,B染色体着丝粒区同源性的荧光原位杂交分析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显微切割了4条黑素B染色体着丝粒区片段,用连接接头扩增方法(linker adapter PCR,LA-PCR)扩增,得到100 ̄2000bp的扩增产物,用DIG-11-dUTP标记PCR产物进行荧光原位杂交分析,结果表明,此PCR产物来源于黑麦B染色体着丝粒区且和A染色体着丝粒区有较高的同源性,为探讨B染色体起源于A染色体提供了佐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