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王维山水田园诗以闲适恬淡、空灵静寂的艺术风格而著称于世.而这种风格的背后是作者内在世界与外在世界、主体与客体的和谐统一.这种和谐主要表现在人与自然的和谐、色与景的和谐、心与境的和谐.  相似文献   

2.
艺术中的和谐观念源于古代人的世界观,即认为世界存在着具有必然性的和谐秩序,这种秩序先是被归于数学、音乐、哲学,又逐步为更为广泛的艺术体裁所表达,从而创造出反映人类理想的艺术和谐,亦即世界之和谐的审美意象化。在现实世界中,种种与人类整体的文明进步相矛盾的不和谐音符的存在表明创造和谐世界的紧迫性,而在创造和谐世界的过程中,具有高度整体性和前瞻性的艺术思维将发挥极其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3.
“和谐世界”理念的提出具有重大的理论和现实意义。“和谐世界”理念体现了理论思维的开放、视野的开阔;“和谐世界”理念是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的继承、升华和创新;“和谐世界”理念是基于对当今世界形势的充分认识基础上而提出,对于全球性问题的解决具有一定的指导意义。本文拟从理论思维、理论内容、理论与实践的关系这三个方面对“和谐世界”理念的意义进行浅析。  相似文献   

4.
胡锦涛同志提出的和谐世界思想具有深刻而丰富的内涵,但作为国家的政策主张来研究,我们必须对和谐世界的内涵做出明确的界定。从层次上讲,现阶段要建设的和谐世界主要是指国际新秩序层次上的和谐世界。和平、发展、合作是和谐世界的基本特征。和谐世界主要包括政治、经济、安全、文化四个方面的内容,建设和谐世界应该按照这四个方面的要求进行。  相似文献   

5.
异态美浅析     
世界无疑是由真、善、美、假、丑、恶组成的。但世界并不单纯。很多时候,有些事物常令人难以下结论。异态美就是一个典型的例证。它与优美不同,优美是善的和谐形式,而异态美是恶的和谐形式;它与崇高不同.崇高的内蕴是善.而异态美的内蕴是恶;它与丑不同,虽然内容都是恶,但丑的形式是不和谐的,而异态美的形式是和谐的。  相似文献   

6.
奥林匹克运动的和谐发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奥林匹克运动的和谐发展,使人类有一个和平而美好的世界。现代奥林匹克运动在体现和谐美好的同时,我们应该积极进行探索与改革。促进奥林匹克运动的和谐发展。  相似文献   

7.
世界科技的发展,拉近了人与人之间的距离,不同国家不同地域的经济、文化的交流越来越紧密.这种碰撞、融合与协作推动了世界的发展,形成了社会向更高层次发展的原动力.在这种大的环境下,我们运用和谐的内涵,创造了一个内部与外部共生的和谐空间,规划着一种生活,确定着一种态度.设计中在解决各种矛盾中建立了一种新的秩序,系统的思考基线、肌理、秩序等元素,通过对位、对称、渐交等一系列设计手段重新建立建筑与城市、建筑与场所、建筑与建筑之间的一种平衡体系,最终以求解的方式推导生成新建筑,在必然与偶然、理性与浪漫、技术与艺术、简单与复杂之间寻求和谐的平衡点.  相似文献   

8.
社会矛盾的消融与和谐社会的构建是一个矛盾的统一体,二者具有共生性,却是以前者为基点的。构建和谐社会是中国共产党人长期的追求,而这种追求应该是放在历史、现实与未来中,遵循历史发展规律,对芸芸众生的切实利益加以关注。只有这样,社会矛盾才会更容易消融,才会更容易出现和谐社会,而不是个别和谐区域、和谐阶级、和谐阶层、和谐集团。  相似文献   

9.
在生活世界中,设计作为人类的一种创制性活动,呈现为一种人的欲望、技术和智慧的游戏;在这种创制性游戏中,人类根据自身的生理和心理特点以及人与世界和谐相处的规律,来制定游戏的规则,使设计产品,总是按着人类的规定来生成;为人服务,使人成为自由的人,已成为设计的最终目的;在现代社会里,设计已成为现代人的一种存在方式;在人与设计的相互生成中,人类的生活世界变得和谐。  相似文献   

10.
田园牧歌派的作家在情感上建立了一个和谐美好的乐园图式世界,而这种乐园图式世界是由大量的意象建构出来的。20世纪末的田园牧歌小说中大多都有意象的描绘,这些意象的创设使风俗景观打上了神话和童话的色彩,使乡土田园诗性有了一种奇幻的乌托邦气息。  相似文献   

11.
考察了人类思维方式的历史演进,即人类思维在古代是追求和谐统一的本体论思维方式,是一种原始粗暴的和谐统一,人性归属于物性,人的主体性被淹没;近代哲学认识论的思维方式高扬人的理性和主体性的同时又过分地强调主客两分,把人与世界的关系僵硬化、对立化;现当代社会人类生存的危机使哲学家们寻求一种超越主客意识的和谐思维方式。由此去认识和把握人与世界的关系,认为和谐思维方式具有其逻辑发展必然性。因此在构建和谐社会的当代中国,最迫切需要转变思维方式,以超越主客意识的和谐思维方式指引对人和世界关系问题的思考。  相似文献   

12.
我国领导人提出的构建和谐世界的倡导和主张,延续了中国人几千年来对协和万邦思想和实践的探索,体现了一种截然不同于西方的治世理想,是中国在全球化时代的一种崭新的国际政治观,为未来的国际社会勾勒了一个理想的发展范式。中国建设和谐世界的理论和实践将造福于整个人类。  相似文献   

13.
党内关系的和谐状态不仅是衡量党的自身建设成效的重要标准,更是提高党的执政能力建设和永葆党的先进性的内在要求。党内和谐是党群和谐的根本,对党群关系和谐与社会和谐起着重要的示范和带动作用。要以党内和谐促进社会和谐,以优良的党风促政风带民风,必须通过党群关系的良性互动来实现。  相似文献   

14.
乡村世界和城市世界是沈从文小说的两大题材,乡村世界是作家理想中的“希腊小庙”,而与之相对的城市世界,在作家笔下呈现的是一片“灰色”沙漠,是毫无生机和活力的丑恶的生命形式。但执著于生命意义探寻的作家,在感性表层的背后,有着更为理性的清醒的认知。因此,这就使得沈从文的小说呈现出极为深广的内涵。  相似文献   

15.
论和谐世界理念的思想渊源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和谐世界理念的提出,不是一时之想,而是建立在对马恩和谐思想、中国古代和谐思想以及西方和谐思想的扬弃基础上的,它们为和谐世界理念提供了思想来源。其中,马恩和谐思想不仅为和谐世界指引了前进方向,也为当前世界和平及党的和谐思想注入了积极因素;中国古代和谐思想是和谐世界理念的深厚根基,为和谐世界理念提供了和平、和立、和达、和爱思想。西方和谐则从理性的角度,深刻思考了世界失和的原因和世界和谐的构建。  相似文献   

16.
本文从“和”是中国哲学最优秀的传统,是中国古典哲学的辩证法的核心;“和”是中国哲学对世界未来哲学的最大贡献;“和”是中国哲学“为万世开太平”和建立世界持久和平,构建和谐世界的最宝贵的哲学三个层面。来初步解读冯先生最后留给我们的这份最珍贵的哲学遗产。  相似文献   

17.
和谐发展是我国政府的大政方针,和谐发展亦是责任伦理必须遵循的原则。和谐是和而不同,促进新事物的诞生;发展是合规律、合目的、全面协调的发展。和谐发展将是我国将来生活的基调,和谐发展促进世界和平,促进人类和谐共生。和谐发展既是人类的目的,也是达到共生共存目的的手段。  相似文献   

18.
被称为"北国肖邦"的爱德华.哈格鲁普.格里格,在世界音乐舞台上留下了精美的一页。他的作品具有一种民族精神和乐观、幽默的特点,使人百听不厌。他的音乐是灵感和技术的完美结合。本文从作品的旋律动机、和声技法、节奏等三个方面分析格里格在创作中的共性与个性特点,阐述格里格"偏爱"的创作手法。  相似文献   

19.
寓言式长篇小说《特别的猫》,主题含蓄隽永,新颖深刻。透过作品文本解析归纳其多元性主题的几个方面:它描绘了现代人类生活的主要生存状态;揭示了"爱"既是一种本能,也是生命中最高价值的东西;提出了世界万物平等自然和谐的理念。  相似文献   

20.
以乐论文是《文赋》所采用的一种表述方式,陆机用音乐来论述文章,涉及到了文章各个方面,有文章之音声;文章之情感;文章之和谐;文章之文采与雅正等等。用音乐来比喻文章,将抽象的文学理论形象具体化,深入浅出,感发人心,具有很高的审美价值。这一表述方式对后世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