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81 毫秒
1.
在合成Rn[Ni(bbdt)2]系列配合物的基础上,通过EPR谱、XPS谱、变温磁化率和室温电导率的测定。研究了配合物的电磁学性能.结果表明,在Rn[Ni(bbdt)2](n=0,0.5,1,2)系列配合物中,n=0,0.5,1对应的配合物室温EPR谱中有特征的单电子信号;XPS测定的结合能数据说明,中心Ni离子对阴离子部分的荷电量不敏感。而配体S原子的结合能随荷电量有较大变化;n=0,0.5对应的配合物表现出较好的电磁学性能。  相似文献   

2.
用过氧化物法合成了[Co(meapma)(amp)Cl][ZnCl4][meapma=N-(2-甲基乙二胺基)-2-呲啶甲胺,amp=2-(胺甲基)吡啶]体系配合物三异构体.能量量子化学计算、元素分析及13C,1H NMR检测结果表明,该配合物是标题体系配合物的三异构体,且其阳离子中可能具有C-H…π结构或C-H…π相...  相似文献   

3.
设计合成了一种电荷转移配合物,[N-(4-氟-苄基)-3,5-二甲基吡啶][Ni(dmit)2],其中dmit=1,3-二硫醚-2-硫酮-4,5-二硫烯,并对其进行了元素分析和红外光谱表征,用X-射线单晶衍射仪测定了配合物的结构。结果表明,此配合物属于单斜晶系,P21/c空间群,晶胞参数为:a=8.1372(9),b=27.549(3),c=11.7528(13),β=93.163(2)°,V=2630.6(5)3,C20H15FNNiS10,Mr=667.64,Dc=1.686 g/cm3,S=1.003,Z=4,F(000)=1356,一致性因子分别为R1=0.0352,wR2=0.1036。[Ni(dmit)2]-二聚体通过侧基上硫原子间的堆积作用,形成了二维片状结构。  相似文献   

4.
用过氧化物法合成了[Co(appma)(amp)Cl][ZnCl4](appma=N-(2-氨丙基)-2-吡啶甲胺,mp=2-(氨甲基)吡啶) 体系配合物.元素分析与13C、1H NMR检测表明,配合物是标题体系中的二异构体且配合物阳离子中可能具有C-H…π结构.  相似文献   

5.
用过氧化物法合成了[Co(meamp)(amp)Cl][ZnCl4](meamp=2-[(N-甲基乙基)氨甲基]吡啶,amp=2-(氨甲基)吡啶)体系配合物的一异构体.元素分析及13C NMR,1H NMR检测表明,配合物是标题体系中的一异构体且配合物阳离子中可能具有C—H…π结构或C—H…π相互作用.  相似文献   

6.
报道了 4 - [(N,N-二丙基 )氨基 ]苯甲醛缩肼基硫代甲酸苄酯 (HL)及其金属配合物的合成 ,并用元素分析、质谱、红外光谱 (IR)、紫外 (U V- Vis)、熔点、摩尔电导率等进行了表征分析 .配合物的组成为 ML2 [M=Ni( ) ,Cu( ) ].在与金属离子配位时 ,配体由硫酮式转变为负一价二齿配体通过 S和 β- N与金属离子螯合 ,形成稳定的中性配合物  相似文献   

7.
本文以乙腈/二甲苯(1∶1)作为溶剂合成了配合物[Ag (pba) (Et-dtc)]·p-xylene(pba=N,N-二[(二苯基膦)亚甲基]-苯胺,Et-dtc=N-乙基二硫代氨基甲酸).X-射线单晶结构分析表明,该配合物为三斜晶系,空间群为P-1,晶胞参数为:a=1.003 9(2) nm,b=1.026 22...  相似文献   

8.
[Co(aipamp)(amp)Cl][ZnCl4]配合物的晶体结构解析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用过氧化物分解法合成得到了[Co(aipamp)(amp)Cl][ZnCl4](aipamp=2-[(2-氨异丙基)氨基甲基]呲啶,amp=2-(氨甲基)吡啶)配合物,晶体学参数:三斜晶系,空间群Pi,a=0.995 7(2),b=1.020 7(3),C=1.147 8(3)nm,α=102,584(5)°,β=91.559(5)°,γ=98.462(5)°,V=1.124 0(5)nm3,Dc=1.699 g·cm-3,Z=2,F000=580,R=0.044 9,ωR=0.098 4;晶胞中含2个配合物阳离子,2个[ZnCl4]2-阴离子;异构体中co3 为六配位,且配合物阳离子中具有C—H…π结构.  相似文献   

9.
二硫醚配体2,3-二苯硫甲基喹喔啉与高氯酸银反应合成出配合物{[AgL](ClO4)(H2O)}n.用X射线衍射方法测定了配合物的晶体结构.配合物为四方晶系,空间群为I4(1)/a,晶体学参数:a=2.375 5(2)nm,b=2.375 5(2)nm,c=2.369 5(4)nm,V=13.371(2)nm3,Z=16.晶体结构研究表明配合物为一维螺旋结构.  相似文献   

10.
用过氧化物法合成了[Co(appma)(amp)Cl][ZnCl4](appma=N-(2-氨丙基)-2-吡啶甲胺,amp=2-(氨甲基)吡啶)体系配合物+元素分析与^13C、^1H NMR检测表明,配合物是标题体系中的二异构体且配合物阳离子中可能具有C—H…π结构.  相似文献   

11.
新型[Ni(dmit)2]类导电配位化合物的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新型[Ni(dmit)_2]类导电配位化合物的研究@郝志峰@唐宗薰@史启祯...  相似文献   

12.
本文提出在甲醇溶剂,碱性条件下,合成杂核原子簇状配合物[Ni(Mo_nS_4-n)_2]~(2-)(M=Mo,W,n=0-2)和[Ni(WOS_4)2]~(2-)的方法。共合成出13个化合物,其中10个为新配合物,3个为新骨架结构。用元来分析,红外光谱,电子光谱对化合物进行了表征,得出化合物中阳离子的变化会影响簇阴离子M—S链的红外吸收。此外还用差热和热重法,研究了部分化合物的热分解。  相似文献   

13.
本文报道由于碘离子对不稳定的Ni(II)-S(芳基硫醇盐)键的亲核作用,使得Fe(CO)412和Ni(SR)2(dppe(SR=芳基硫醇盐)之间的反应生成NiI2(dppe).含碘和二芳基硫醇盐离子桥联的Ni-Ni双核配合物[(dppe)Ni(μ-I)(μ-pdt)Ni(dppe)]I和[(dppe)Ni(μ-I)(μ-edt)Ni(dppe)]I可方便地由[NiI2(dppe)]和[Ni(pdt)(dppe)]或[Ni(edt)(dppe)]在二氯甲烷的溶液中的反应制得;该类反应可认为是由于硫醇盐离子基团中S-供体上的孤对电子对Ni-I键的进攻所致.另一方面,我们观察到[FeCp(CO)2I]和[Ni(pdt)(dppe)]或[Ni(edt)(dppe)]在二氯甲烷中的反应极其缓慢;但当向上述反应体系中加入NH4PF6进行复分解置换后,源于碘离子和Ni(II)-S键的作用同样可得到含碘与二芳基硫醇盐离子桥联的Ni-Ni双核配合物[(dppe)Ni(μ-I)(μ-pdt)Ni(dppe)]PF6和 [(dppe)Ni(μ-I)(μ-edt)Ni(dppe)]PF6.实验结果说明在本文所讨认的镍(II)-硫醇盐离子-膦配合物中,Ni(II)-S键的反应活性随桥联的第二金属离子和不同的碘离子基元而改变.  相似文献   

14.
由5—位取代的2—甲氧基—1.3—苯二甲醛与乙二胺、丙二胺在无水乙醇中缩合,非模板法合成了九个新的[2 2]大环Schiff碱。所以化合物均经IR,’HNMR和元素分析确证。  相似文献   

15.
两个新型的配合物{[M(ppa)2]·4H2O}n [M= Ni (1), Co (2); Hppa =吡哌酸]已被合成,采用元素分析、红外光谱、TGA和单晶x射线衍射分析对其进行了表征。单晶x射线衍射分析显示这两个配合物同构,都是由二维正弦波动层状互相作用形成的三维结构。另外固体荧光实验表明,虽然1和2是同构的,但是仅仅2在615 nm处有较强的荧光,而1却没有荧光性质。  相似文献   

16.
合成了了2,5—噻吩二甲醛双异烟酰腙(H_2TPI)及其与钴(Ⅱ)、镍(Ⅱ)和铜(Ⅱ)的配合物[M(TPI)·nH_2O,M=Co(Ⅱ)、Ni(Ⅱ)和Cu(Ⅱ),n=3,4]。通过元素分析、红外光谱、紫外可见光谱、磁矩、~1H核磁共振谱、ESR谱、差热分析和x—射线粉末衍射分析等,研究了配合物的组成和性质,并对配合物的抗肿瘤活性作了初步探索。  相似文献   

17.
利用2-羟基萘醛、三乙撑四胺与ZnSO4·7H2O或NiCl2·6H2O的溶剂热反应,合成了三个新的Schiff碱的配合物,即[ZnII(L1)(H2O)](1)(H2L1=N,N’-二-(2-羟基萘甲叉基)乙二胺)、[NiII(L2)]Cl·H2O(2)(HL2=9-(9-萘甲叉基,3,6,9-三氮杂壬基)-3,4;7,8-二-(1,2-萘并)-2,6-二氧,9-氮-二环[3,3,1]-3,7-庚二烷)和[NiII2(L3)(Cl)2](3)(H2L3=N,N′-二-[(2-羟基萘甲叉胺)乙基]吡嗪).晶体结构分析揭示:这些配合物中的Schiff碱配体都经历了由金属离子主导的重构,从而例证了金属离子的模板作用.此外,荧光分析表明:1具有光致发光的性质.  相似文献   

18.
以1,2-二胺基环己烷为母体,将其与三甲基氯硅烷反应后的产物(1R,2R)-(-)-1,2-(NHSiMe3)2C6H102单锂化后与二甲基二氯硅烷经一步反应合成了一种新型的有机化合物Me2Si[(1R,2R)-(-)-1,2-(NSiMe3)2C6H10]4,并通过1H NMR、13C NMR和MS等进行了表征,化合物2双锂化后与二甲氨基腈在正己烷中反应得到晶形化合物(1R,2R)-(-)-1-Li[NC(NMe2)N(SiMe3)]-2-Li[NC(NMe2)NC(NMe2)N(SiMe3)]-C6H106,结果表明化合物4是一种新型的环状化合物,化合物6是一种特殊的桥联双氨基脒基化合物,并对它们的形成机理进行了研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