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40 毫秒
1.
压剪复合应力强度因子和混凝土压剪断裂判据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含裂纹构件在压剪荷载作用下,裂纹面将闭合.本文在对裂纹前缘应力场的奇异性分析后,得出裂纹尖端只存在K_Ⅱ的结论.试验研究表明,混凝土在压剪情况下的破坏仍符合库仑-莫尔准则.因此,本文对压剪断裂提出了考虑裂纹面闭合和材料内摩擦双重影响的判据:在起裂时,是纯Ⅱ型扩展;其后是沿裂纹扩展方向剪断;并给出两个判据式.经8组单边裂纹压剪试样的试验验证,结果是令人满意的.  相似文献   

2.
脆性材料SHPB试验中实现近似恒应变率加载必要性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基于分离式霍普金森压杆(SHPB)试验的数值模拟,对脆性材料SHPB试验中是否需要实现近似恒应变率加载的必要性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在脆性材料的SHPB试验中,即使整形入射应力波在反射应力波中产生了一个近似平台,脆性材料试样中仍旧存在显著的由惯性产生的径向围压,说明在SHPB试验中实现了由反射应力波中的近似平台所表征的近似恒应变率加载也不能表示SHPB试样中的应变率为近似恒定。因此,在脆性材料SHPB试验中应用波形整形技术并不能改变转折应变率表征SHPB试样中应力状态转变的特性。无论是否采用了波形整形技术,应用脆性材料SHPB试验结果时都应考虑惯性引起的径向围压的影响。  相似文献   

3.
通过研究几种合金钢在常规破坏试验和复合型断裂试验过程中的断裂现象,分析不同应力状态下的断裂试验结果,发现随应力三维度由大到小变化,材料的断裂形式依次为组织断裂、孔洞正断、孔洞剪断、塑性剪断及焊合。且发生孔洞剪断时,危险点位于应力场中应力三维度取极大值处;发生塑性剪断时,危险点位于应力场中等效应力取极大值处,断裂方向均为危险点处最大剪应力作用面方向。  相似文献   

4.
脆性材料单向压缩破坏的原因,“力学与实践”杂志1987年第4期曾经戴文提出:是由于“最大伸长线变形”引起的。因为混疑土,砂浆铸铁等脆性材料,在受压破坏时其破裂面与受力方向呈45°角,这是因为在承压面上有摩擦力存在,受压试件已不是单向受压,该破坏是由于最大拉应力引起的。若在承压面上没有摩擦力存在,即实现单向受压,则破裂面就与受力方向平行。因此,根据上述资料从宏观上可以说明,脆性材料单向受压破坏的原因,是由于最大伸长线变形。  相似文献   

5.
铝合金材料断裂形式变化规律的试验分析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分析了铝合金材料在常规破坏试验过程中的断裂现象和在不同复合比载荷状态下的断裂力学试验结果,讨论了不同应力三维度下铝合金材料的断裂形式变化规律。研究结果表明,材料在受力过程中的塑性变形是影响材料断裂形式的主要因素,当塑性变形较小时,材料内孔洞易于扩张,材料断裂形式为拉断;当塑性变形较大时,材料内局部剪切带产生扩展,材料断裂形式为剪断。  相似文献   

6.
应用材料破坏分析软件MFPA2D(material failure process analysis),模拟了平面应力下双向应力比不断变化条件下脆性材料的不同破坏失稳过程,并以玻璃为例,重点研究了其在复杂应力状态下不同双向应力比对脆性材料裂纹扩展和断裂的影响. 研究结果表明,裂纹失稳扩展时的应力强度因子值随着双向应力比的升高而升高. 该结果证明双向应力确实对脆性材料的断裂韧性有影响. 理论分析得出的应变失效准则与数值模拟研究结果及试验结果的比较研究表明,应变失效准则作为脆性材料在双向应力下的断裂准则是可行的.  相似文献   

7.
重力坝与基岩胶结面间存在压剪型断裂问题。本文建立了压剪型断裂力学模型,提出了压剪复合型应变能密度断裂准则,并且推导了其应力强度因子K的计算公式。  相似文献   

8.
双剪统一强度理论下复合裂纹的研究   总被引:4,自引:1,他引:4  
应用双剪统一强度理论,研究了复杂应力下Ⅰ、Ⅱ、Ⅲ型复合断裂问题,给出了包含反映材料拉压性能差异的参数α及反映中间主应力效应的参数b的双剪统一强度断裂因子,通过改变拉压性能差异系数和中间主应力作用效应系数,退化得到不同屈服准则和不同材料下的断裂因子。当取不同的参数时,该统一解退化为双剪应力屈服准则解、MohrCoulomb解、Tresca和Mises解。结果表明,该双剪统一强度断裂因子可以适应于各种不同材料和不同受力情况,能充分发挥材料潜力,有重要的工程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9.
作为汽车轻量化的重要材料,铝合金的脆性断裂问题不可忽视。该文以某汽车铝型材防撞梁为研究对象,开展了铝合金静态和动态拉伸、静态剪切、静态缺口、静态拉剪以及穿孔等力学性能试验,获取了铝合金材料在不同应变率下拉伸应力状态的力学特性,以及准静态拉压剪等不同应力状态下的力学属性数据,使用Swift-Hockett-Sherby本构描述铝合金材料应变硬化特性,基于LS-DYNA有限元法模拟对标拉压剪等不同应力状态试验,获得不同应力状态试验的失效单元的应力三轴度和Lode角信息,标定了铝合金材料的修正的Mohr-Coulomb(MMC)断裂准则。通过铝型材动态三点弯结构试验和模拟,验证了MMC断裂模型对于表征铝合金材料在不同应力状态下断裂失效的有效性。  相似文献   

10.
压剪耦合损伤演化方程在混凝土本构模型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将等效微孔洞体系的概念与有核长大模型的思想相结合,根据有关物理关系通过严格的数学推导,提出了一种脆性材料的压剪耦合损伤演化方程.将该演化方程应用于混凝土脆弹性损伤软化本构模型之中,通过对混凝土一维应力条件下的实验应力应变曲线的优化数值模拟确定了损伤演化方程中的材料参数.研究结果表明,应用含损伤的本构关系和该压剪耦合损伤演化方程能得到损伤随时间变化的曲线,该曲线与采用CT技术观测的混凝土内部微孔洞扩展图像和结果有较好的一致性.所提出的损伤演化方程揭示了脆性材料压剪耦合损伤发展的宏细观机制,为更好地分析计算混凝土的高速贯穿等问题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11.
岩石材料的剪切破坏特征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基于局部化剪切带不连续分叉理论,分析了轴对称压缩状态下岩石材料的剪切破坏特征。分析结果认为,岩石材料在压缩状态下的脆性破坏总是剪切破坏的,单轴压缩状态下的张破坏是剪切破坏的一种极限情形。剪切破坏的破裂角与岩石的应力状态有关,即随着围压的增加,其剪切带与试样径向的夹角逐步降低,但最终可能趋于一个常数。  相似文献   

12.
基于声发射定位技术和矩张量分析方法,对在单轴加载条件下岩石破裂过程中的裂纹破裂机制及时空分布特征进行试验研究.借助CAD软件展示不同破裂机制的声发射事件,直观反映裂纹破裂类型.研究结果表明:单轴压缩加载试验中,花岗岩试样破裂以剪破坏为主,但岩石微裂纹的破裂类型所占比例并不固定,岩石内部微裂纹破裂类型与岩石材料的力学环境有关;花岗岩作为一种脆性岩石,破裂不符合格里菲斯强度准则认为的脆性材料都是拉伸破坏的基本观点,证明格里菲斯强度准则对于均质度不高的脆性岩石的适用性有一定的局限;花岗岩单轴压缩试验中,试样的破坏类型与其应力水平没有关系,3种类型的声发射事件随应力增大的变化趋势相似.  相似文献   

13.
混凝土窄条断裂区模型及其应用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以大量的实验观察结果为依据,提出了描述混凝土类半脆性固体材料失稳断裂前存在着裂缝稳定缓慢增长过程的窄条断裂模型.根据这一模型,提出了采用CTODc作控制参数来求解失稳断裂前的有效裂缝扩展量Δac和等效断裂韧度~KIC的计算方法.结果表明,将初始缝长a0加上Δac进行有效裂缝长度修正后求得的~KIC与试件尺寸无关,因而CTODc和~KIC有希望作为控制混凝土类半脆性固体材料断裂的双参数准则.  相似文献   

14.
地壳岩石压剪断裂端倪   总被引:4,自引:1,他引:4  
将地壳断层视为地壳表面裂纹,应用压剪断裂观点对地震机理进行了分析,提出了地壳岩石复合断裂的压剪断裂核模型和有待研究的课题。开展这方面的研究将有利于地震预报及找矿工作。  相似文献   

15.
在赣南大余-南康一带,以往未发现韧性剪切带.通过野外工作和室内研究,发现了南北、北东、北东东、北西4组韧性剪切带,其中包括前人划的混合岩带、震旦系顶部某些"硅质岩标志层"及一些断裂硅化破碎带和石英脉.这些韧性剪切带的地质特征表明,它们早期发生过多次脆性变形,并伴随多次热液活动,形成规模不一的断层硅化带.断层硅化带在地壳浅部发生韧性剪切作用形成由石英初糜棱岩、糜棱岩和超糜岩构成的韧性剪切带.韧性剪切带的形成取决于应力强度和应变速率,与形成深度无关,这与Sibson的韧性剪切带双层模式是相悖的.  相似文献   

16.
超声振动辅助磨削脆性材料去除机理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脆性材料塑性去除有利于提高加工表面质量。采用切向、轴向和径向超声振动辅助磨削加工方法,对烧结钕铁硼NdFeB永磁材料去除机理进行了试验研究,结合脆性材料去除脆-塑性转变临界条件,分析了不同超声振动辅助方式对材料去除机理的影响。分析得出以下结论:轴向超声振动辅助磨削加工过程中,材料主要以塑性剪切的方式去除;切向超声振动辅助磨削加工过程中,材料主要以塑性方式去除,同时伴有少量沿晶断裂;径向超声振动辅助磨削加工过程中,工件材料主要以断裂破碎的方式去除,而且加工表面残留裂纹。因而,轴向超声振动辅助磨削最有利于实现脆性材料塑性去除。  相似文献   

17.
分析了上海及其邻区的2000多个钻孔资料,完成了两条四系构造钻孔部面及两条长蹑离氧浓度探测剖面,从而初步揭示出发育于上海及其邻区第四系松软盖层内的“韧性剪切构造”。  相似文献   

18.
钛酸铝基陶瓷材料的研究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用预合成的钛酸铝合成了莫来石-钛酸名(MT)陶瓷材料,用直接全成法合成了氧化锆-莫来石-钛酸铝(ZMT)陶瓷材料,探讨了这两种材料的烧结性能、力学性能和热性能。结果表明,随着钛酸铝含量的减少,两种陶瓷材料的抗弯强度逐渐提高,热膨胀系数也随之增大;两种陶瓷材料的钛酸铝含量相当时,ZMT具有较高的抗弯强度和较小的热膨胀系数,其抗热震性能优于MT;在热膨胀系数提高不大的情况下可以获得强度高、抗热震性能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