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71 毫秒
1.
苏联武装入侵阿富汗已三年半了。苏军的入侵给阿富汗人民带来巨大灾难。难民潮的出现就是这场战祸中最悲惨的一幕。1978年4月塔拉基发动政变后的一年多时间内,阿富汗人民不堪忍受塔拉基—阿明集团的迫害,有近40万人逃往巴基斯坦。  相似文献   

2.
苏联出兵侵占阿富汗已经两年多了。两年多来,阿富汗人民站在反霸反侵略斗争的第一线,浴血奋战,拖住了侵略者,打乱了苏联继续南下的计划,这对于保卫西、南亚区域安全,对于反霸斗争的全局都具有重大的意义。因此,无论世界上其他地方掀起了什么风浪,都不减轻阿富汗问题的重要性。那末,当前阿富汗的形势如何呢?  相似文献   

3.
苏联侵略军野蛮地屠杀阿富汗人民,而后者正在浴血抵抗。全世界同声谴责侵略者,寄同情于为独立而战的英雄人民。我们在本期刊登一组文章和漫画,同广大读者一道,坚决反对苏联霸权主义,声援阿富汗人民。  相似文献   

4.
1979年12月,苏联侵占阿富汗,推翻上台不久的阿明政权,扶植巴布拉克·卡尔迈勒上台执政。1986年,卡尔迈勒下台。当时的人民民主党总书记赛义德·穆罕默德·纳吉布拉成为总统。1989年2月15日,前苏  相似文献   

5.
苏联侵占阿富汗后,世界舆论纷纷指出,苏联将会利用西南亚长期存在的俾路支斯坦问题,在阿富汗的邻国巴基斯坦和伊朗挑动民族纠纷,制造动乱,以便遂行其南下政策,进入波斯湾和印度洋。该地区将成为苏美争斗的又一个场所。俾路支斯坦与俾路支民族俾路支斯坦位于伊朗高原东南部,在伊朗、巴基斯坦和阿富汗相邻地区,总面积约五十多万平方公里(巴基斯坦西部约占三十一万平方公里,伊朗东南部约占十九万平方公里,其余在阿富汗南  相似文献   

6.
苏联入侵阿富汗标志着苏联扩张主义进入了一个新阶段,同时也使阿富汗人民和世界人民的反霸斗争进入了一个新阶段。阿富汗成了当前国际局势中一个突出的“热点”。三个月来,阿富汗人民反抗苏联侵略的斗争形势如何?它的前景怎样?苏联会从阿富汗撤军吗?阿富汗问题目前有可能实现政治解决吗?这些都是人们普遍关心的问题。  相似文献   

7.
12月26日伊拉克空军对伊朗南部胡齐斯坦省阿瓦士、阿巴丹、提斯孚尔和埃因胡什四个城市进行大轰炸。27日我国和民主也门文化合作协定在北京签字。阿富汗人民抗苏战争三周年。阿游击队袭击喀布尔当局国防部和苏大使馆。许多国家谴责苏联继续侵略阿富汗,要求苏军全部从阿撤  相似文献   

8.
据西德《明镜》周刊报道,在苏联邮电部长尼·弗·塔雷津访问阿富汗之前,阿富汗的独裁者阿明已被苏联干掉了。但奇怪的是,在苏联入侵阿富汗的那天(一九七九年十二月二十七日),《喀布尔时代报》却刊登了阿明在前一天同苏邮电部长会见的合影,真是活见鬼!这家报纸还说,苏军的入侵是应阿明的“请求”。苏联自以为得计,但纸包不住火,照片露了马脚:人物像的比例失调,作为背景的  相似文献   

9.
掩盖不了的罪行苏联社会帝国主义出于对外侵略扩张的需要,在极力发展核武器和常规武器的同时,也在加紧研制生物化学武器。这早已不是什么秘密。近一两年来,苏越多次使用化学武器残害阿富汗、柬埔寨和老挝的抵抗战士和无辜居民,把这些国家变为这类武器的试验场。对此,国际舆论已纷纷予以揭露和谴责。据目睹苏军暴行的阿富汗难民反映,在库纳尔省,苏军飞机曾投下大量类似金属罐的东西,一落地就冒出蓝绿色的浓烟,吸入这种毒  相似文献   

10.
5月23日格林威治时间11点,莫斯科电台英语广播正在播送简明新闻。广播员介绍阿富汗局势时说道:“阿富汗人民在抗击苏联占领者、保卫国家领土的斗争中正在发挥越来越大的作用”,“来自苏联领土上的那种活动已威胁到阿富汗人民的安全”。  相似文献   

11.
【中外关系】华国锋总理五月二十七日至六月一日访问日本;二十九日发表联合新闻公报,强调努力发展中日友好维护世界和平。我国政府代表团二十九日到南斯拉夫访问。阿根廷总统魏地拉五至十日访华。津巴布韦副总理兼外长穆增达五至七日访华。邓颖超副委员长率人大代表团九日抵法国访问。【亚洲】解放阿富汗伊斯兰联盟主席九日发表声明说,阿人民决不同苏联谈判。伊斯兰国家外长会议任命的谋求解决阿富汗问题的三人委员会六日再次确认要苏军撤出阿的原则。印度外长拉奥三至七日到苏商谈阿富汗问题,苏顽固坚持侵阿立场。南朝鲜军队二十七日重新控制光州市并残酷镇压群众。《印度快报》二十八日报道,苏印签订苏向印提供十六亿二千五百万美元武器装备的协议。  相似文献   

12.
苏军大举入侵阿富汗,一个多月过去了。侵略者的处境越来越狼狈。形势的发展大大出乎新沙皇的意外。阿富汗人民同仇敌忾,奋起抗战。侵略者的现代化武器压服不了敢于起来反抗的英雄人民。三十六个伊斯兰国家外长特别会议强烈谴责苏联的侵略行径,要求苏军立即全部撤出阿富汗。广大第三世界和其他许多国家一致声讨苏联霸权主义,声援阿富汗人民保卫国家独立的正义斗争。阿富汗事件促进了国际反对霸权主义力量的联合,大大加强了国际反霸斗争的进程。苏联侵略者陷于全世界人民汪洋大海的包围之中。为什么阿富汗事件会牵动全世界?本刊前几期已经作了一些介绍,本期发表的《新沙皇的中东政策和霸王梦》等文继续试图从不同的角度提供材料,进行分析。  相似文献   

13.
困境与花招     
苏越合谋侵略柬埔寨,苏联亲自出马武装入侵阿富汗后,它们的侵略面目更加暴露无遗。它们遭到柬埔寨、阿富汗人民的强烈抵抗,受到举世的声讨、反对,压力日益沉重,处境十分狼狈,日子很不好过。苏之侵阿,越之侵柬,都是莫斯科全球战略的一部分,他们是准备还要继续大干的。然而,为想排除或减轻来自全球的压力,它们处心积虑,进一步耍弄反革命的两手:“大棒加胡萝卜。”手法是为目的服务的。苏联入侵阿富汗后,就用了不少手法,一忽儿说什么只要外部停止对阿富汗的干涉,苏联就撤军;一忽儿又  相似文献   

14.
苏联侵占阿富汗,增兵印度洋,进逼“石油咽喉”波斯湾,继续伙同越南侵略柬埔寨,引起了许多国家的强烈反应。美国在经济上、政治上、军事上采取了某些对抗措施,对苏联的南下加以制约和戒备。与此同时,人们也看到,美国政界和外交界人物在对苏政策问题上久已存在的内部分歧和争执也很尖锐,有的甚至是带有战略性的。本期刊登的《美国的“鹰派”与“鸽派”》一文,试图从一个侧面提供一些情况和背景,供读者参考。  相似文献   

15.
苏联入侵阿富汗后,面临两方面的严重困难。在阿富汗境内,它遇到阿富汗人民武装的顽强抵抗。在国际上,它受到全世界绝大多数国家的强烈谴责和反对,国际斗争的格局出现了不利于苏联的不小变化。为了摆脱被动、破坏各种抗苏力量之间加强的联合,以图扑灭阿富汗人民武装的反抗,苏联近四个月来在加紧对阿富汗军事侵略的同时,在外交上和宣传上也玩弄了一系列花招。矛头主要指向美国波斯湾是苏美两个超级大国必争的重要战略地区。美国是苏联称霸世界的主要对手,它对阿富汗事件的反应又十分强烈。因此,苏联这几个月来的外交和宣传,其矛头所向主要是直指美国。苏联从入侵阿富汗之日起,就开动全部宣传机器,以攻为守,贼喊捉贼,攻击美国  相似文献   

16.
12月27日是苏联入侵阿富汗的三周年。三年来,苏联的军事占领给这个中亚古国的人民带来了深重的灾难:国内连年战乱,特别是苏联对阿富汗自然资源的恣意掠夺,使阿富汗的国民经济遭到严重破坏,工农业生产急剧下降,物价上涨,财源枯竭,人民生活日益困苦。  相似文献   

17.
莫斯科在阿富汗投下的赌注,委实不算少了。要说人,苏联派往那个国家的“专家”、“顾问”,少说也不下五、六千。要讲物,数不清的军火物资、安东—18运输机和苏制克拉斯牌大卡车,从苏联源源不断地运进阿富汗;甚至连最新式的米格飞机和重型坦克也轰轰隆隆地开到了那里。对这些人和物,苏联当局虽不敢喧嚷,却也从不否认。显然,其意图是:干了再说。然而,一谈到这一切“援助”的收效如何的问题,莫斯科可就讳莫如深、噤若寒蝉了。原因很简单:在阿富汗所发生的事情,没有使它感到称心如意。譬  相似文献   

18.
最近,阿富汗伊斯兰民族革命委员会的成立和阿政府军第14师的起义表明;阿富汗人民的抗战形势出现了引人注目的新发展。一方面,反抗苏联侵略的力量逐渐走向联合;另一方面,苏联侵略者处境更加困难。这就是苏军入侵阿富汗八个月之后的形势。穆斯林游击队力量的增强八个月来,阿富汗穆斯林武装,不仅顶住了苏军的“清剿”,而且在战斗中发展壮大。这主要表现在: 一、队伍不断扩大,武器装备不断改善。在苏军入侵之前,阿富汗穆斯林武装约二、三万人。初期,游击队在强敌突然袭击下,伤亡较大。但是,由于广大人民的支持,游击队迅速得到扩充。阿政府军的不断倒戈,也使游击队实力不断增强。目前游击队人数已发展到七、八万,有人估计已达十万之众。游击队的武器,过去主要是步枪,还有为数不多的机关枪、  相似文献   

19.
周信 《世界知识》2022,(2):32-33
2021年8月,美国和北约从阿富汗仓惶撤军,其对阿富汗长达20年的军事干涉在"喀布尔时刻"中黯然收场.20年中,美国打着"民主" "人权"旗号对阿富汗军事干涉,以"打恐" "平叛"之名在阿各地滥杀无辜,给阿富汗人民带来了深重灾难.10多万阿富汗平民在美军及其盟军枪炮下伤亡,1000多万阿人沦为难民.但这并不意味着美在阿...  相似文献   

20.
“乱世出枭雄”。中亚国家阿富汗近年来战乱不断。先是1978年人民民主党发动“四月革命”推翻第一任总统达乌德,继而1979年底苏联军队大举侵入,阿富汗抵抗组织蜂拥而起进行“圣战”。在1989年苏军终于撤出和1992年由苏联扶植的纳吉布拉政权倒台后,曾经为着同一个目标战斗过的各抵抗组织却发生了火并。阿富汗大规模内战从此开始。这期间局势风起云涌,各路“诸侯”纷纷登场。就目前来说,最引人关注的人物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