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6 毫秒
1.
5月23日格林威治时间11点,莫斯科电台英语广播正在播送简明新闻。广播员介绍阿富汗局势时说道:“阿富汗人民在抗击苏联占领者、保卫国家领土的斗争中正在发挥越来越大的作用”,“来自苏联领土上的那种活动已威胁到阿富汗人民的安全”。  相似文献   

2.
苏联侵略阿富汗,使西方一些人对苏联牌“缓和”的观感为之一变。有些曾经陶醉于克里姆林宫多年装潢起来的歌舞升平假象的人们,现在纷纷指出,“缓和濒临破灭”,“缓和的黄金时代早已成了过眼烟云”,苏联刮起了“新的冷战的寒风”。美国《芝加哥论坛报》甚至直率地问道:“第三次世界大战开始了吗?”然而,莫斯科的“缓和”乐师们置若罔闻,还在起劲地吹打。他们毫不脸红,决不因阿富汗上空炮弹的嘶鸣同缓和的极不协调而感到尴尬。请听听这些“缓和”新曲吧! “改变某个国家的社会政治  相似文献   

3.
最近,勃列日涅夫把阿富汗傀儡头子卡尔迈勒召到莫斯科去,演出了一出双簧:在一连串的拥抱、亲吻、宴会和会谈之后,主奴二人一唱一和,宣布阿富汗局势已经“整顿就绪”。逐渐“走上正轨”。勃列日涅夫叫嚷,“所谓阿富汗问题是缓和的敌人故意制造的。”卡尔迈勒高喊,阿富汗人民正在“走向美好生活的道路”。他们竭力使人相信,阿富汗已是歌舞升平,卡尔迈勒的天下固若金汤,现在国际社会不得不承认这个依靠苏联刺刀扶植起来的政权了。然而,勃列日涅夫和卡尔迈勒还没来得及自我欣赏一下这出闹剧的效果,十天之后,就接连发生了几件使他们分外难堪的事。 10月25日,阿富汗参加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会议的代表团团长穆罕默德·帕克蒂亚瓦尔在一次公开会议上,当着一百多个成员国代表  相似文献   

4.
困境与花招     
苏越合谋侵略柬埔寨,苏联亲自出马武装入侵阿富汗后,它们的侵略面目更加暴露无遗。它们遭到柬埔寨、阿富汗人民的强烈抵抗,受到举世的声讨、反对,压力日益沉重,处境十分狼狈,日子很不好过。苏之侵阿,越之侵柬,都是莫斯科全球战略的一部分,他们是准备还要继续大干的。然而,为想排除或减轻来自全球的压力,它们处心积虑,进一步耍弄反革命的两手:“大棒加胡萝卜。”手法是为目的服务的。苏联入侵阿富汗后,就用了不少手法,一忽儿说什么只要外部停止对阿富汗的干涉,苏联就撤军;一忽儿又  相似文献   

5.
苏联解体后,继承苏联衣钵的俄罗斯实力大为削弱,美国试图趁机挤压并控制苏联遗留下来的“权力真空”地带。9·11事件给美国直接介入中亚提供了一个绝佳“窗口期”,美国借“反恐”的名义顺利地取得在阿富汗及中南亚地区的军事存在,开始以阿富汗为中心构筑中亚的霸权体系。近年来,随着国际形势和阿富汗周边地缘格局的变化以及美国的战略重心东移,阿富汗对美国“战略枢纽”的地缘政治价值逐渐弱化。其主要表现为,历经四任总统、耗时20年、死亡2000多人、累计花费近万亿美元的阿富汗战争加剧了美国霸权地位的快速衰落,预示着阿富汗“帝国坟墓”的特性似乎已在美国身上应验。  相似文献   

6.
苏联做出愿意政治解决阿富汗问题的姿态,但是,本文举出五件事实说明它仍然着眼于军事解决。在苏军队侵占和屠戮下,阿富汗人民已流血七年了。现在还在继续流血。而入侵苏军由于遭阿富汗人民的英勇抵抗,也在流血。苏联新领导人不得不公开承认:“阿富汗已变成了流血的伤口。”据阿富汗抵抗组织伊斯兰促进会负责人最近说,从1979年底苏侵占阿富汗以来,阿富汗人死伤了50万,75%的村庄被毁,500多万人流亡国外,200多万人在国内流离失所,首都喀布尔已挤满了难民。同时,侵  相似文献   

7.
绥靖小议     
苏联入侵阿富汗,一定使西方的绥靖者们颇感难堪。他们多年来一再容忍、退让,莫斯科却一点面子也不给,不仅没有施舍什么“一代人的和平”或者那怕是苟且偷安式的短暂和平,反而在他们鼻尖下扔开了炸弹。然而,绥靖者们惯于忍气吞声,而且“心地善良”,又有洁癖。有些人至今还是不愿看一眼现实中的斑斑血污,而宁愿沉醉于玫瑰色的梦幻。请欣赏一下他们的奇特的形势估计吧。据称,苏联这次对一个第三世界主权国家赤裸裸的侵略,竟是“在它自己的势力范围内采取  相似文献   

8.
苏联入侵阿富汗标志着苏联扩张主义进入了一个新阶段,同时也使阿富汗人民和世界人民的反霸斗争进入了一个新阶段。阿富汗成了当前国际局势中一个突出的“热点”。三个月来,阿富汗人民反抗苏联侵略的斗争形势如何?它的前景怎样?苏联会从阿富汗撤军吗?阿富汗问题目前有可能实现政治解决吗?这些都是人们普遍关心的问题。  相似文献   

9.
近几个月来.苏联分别同联合国秘书长德奎利亚尔,同印度、巴基斯坦、美国等商谈了阿富汗问题,在外交上表现出“积极姿态”。据此,国际上有人散布.“苏联可能探讨‘体面撤兵’的时机”,认为“在中东和国际形势发生激烈变化的情况下,阿富汗问题正出现政治解决的动向”。但事实表明,苏联坚持武装霸占阿富汗的立场并没有改变,它的军队为在阿富汗长期呆下去而作积极准备,并加紧了对阿富汗游击队的进攻。  相似文献   

10.
换汤不换药     
5月4日,苏联的军队、坦克和大炮突然布满喀布尔街道,严严实实地把守着阿富汗党政首脑机关、军营和交通要道,喀布尔的气氛格外紧张。原来这一天阿富汗人民民主党中央正在开“重要会议”。会议结果,卡尔迈勒被解除了总书记职务,取而代之的是“苏联的好朋友”纳吉布拉。  相似文献   

11.
苏联军队侵入阿富汗之后,接连占领了喀布尔、坎大哈、贾拉拉巴德。克里姆林宫的决策者们踌躇满志,认为他们以大队人马、优势武器,可以迫使阿富汗人民俯首贴耳,乖乖地接受新沙皇恩赐的枷锁了。然而,沉醉于胜利的幻想或幻想的胜利之余,他们发现,事情并不美妙。《真理报》不得不承认,在阿富汗,苏联企求的“局势正常化”过程“遇到了阻挠”。占领一个国家,征服一个民族,总是要遇到阻挠和反抗的。《真理报》总算忸忸怩怩地承认了这个真理。只是在今天的阿富汗,侵略者的处境要比  相似文献   

12.
苏联入侵阿富汗,激起了国际社会的强烈义愤。许多国家纷纷采取各种措施,制裁苏霸的侵略行径。现在,抵制今年在莫斯科举行第二十二届夏季奥运会,已是举世瞩目的重大问题,其影响远远超出体育的范畴,成为国际反霸斗争的组成部分。抵制的浪潮苏联的侵略很自然地向各国人民提出一个问题:派逍十万大军侵略他国的苏联的首都,有资格举办以和平与友谊为宗旨的奥运会吗? 去年底,美、英、法、意、西德和加拿大的高级官员举行会谈,协调对苏联入侵阿富汗事件的反  相似文献   

13.
当代理人不易,当莫斯科的代理人更难。莫斯科主子到处找代理人要他们为虎作伥,按照克里姆林宫的利益和需要行事,那就是统治、指挥、镇压当地人民。例如在阿富汗,莫斯科主子的利益和阿富汗人民的利益具有水火不相容的矛盾。代理人的任务就是要用欺骗和镇压的两手使人民屈服、顺从,听任莫斯科摆布。然而,阿富汗人民是不好惹的,他们拿起枪来反抗。代理人既要秉承主子的意旨,又要面对老百姓的痛恨,的确是件难办的事,只好“在夹缝中奋斗”,“在夹缝中求生存”。  相似文献   

14.
强盗逻辑     
苏军大举入侵阿富汗,推翻了阿明政府不久,苏联《真理报》就发表了阿列克谢·彼得罗夫的文章《评阿富汗局势》,把苏军侵略说成是应“阿富汗政府”的请求,并且宣称:“一旦导致采取这种行动的必要性的原因消除,苏联军事人员就将全部撤出阿富汗。”“不需要拥有特殊的洞察力”(借用彼得罗夫的词句),就可以看清这个社会帝国主义代言人讲的完全是强盗逻辑。难道阿明政府为了促成自身的灭亡,需要“邀请苏联”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势,空运武装到牙齿的苏联军队去喀布尔吗?本来是,苏联军队先入侵阿富汗,然后才有卡尔迈勒的阿富汗政府,但却被说成似乎先有卡尔迈勒  相似文献   

15.
十年前的2月14日中国和苏联在莫斯科签订了“中苏友好同盟互助条约”。十年来的历史充分显示了这一条约的伟大作用。条约签订后,毛泽东同志在离开莫斯科时向苏联人民告别说:“人民可以看得见:  相似文献   

16.
半田 《世界博览》2010,(4):82-84
和我们今天的驻京办相似,苏联时期,所有的加盟共和国都在莫斯科设立了办事处——“驻莫办”。在苏联计划经济体制时期,各地“驻莫办”最重要的一项任务就是:跑“部”“钱”进,争取计划指标。自苏联解体后,这些联邦主体也都在莫斯科保留或设立了办事处。“驻莫办”的主管都是由当地行政长官非常信任的高官担任,  相似文献   

17.
苏联入侵阿富汗,已经整整一年了。这一年的国际形势,主要是围绕阿富汗事件发展变化的。虽然后来发生的两伊战争引起了很大的国际反响,但是这一年来影响整个形势发展和促使世界战略发生变化的,还是阿富汗事件。最近的波兰局势,也已成为举世瞩目的大事。关于苏联入侵阿富汗以来的世界局势,国际上曾有种种不同的见解,本文想就此谈谈个人的看法。苏联入侵阿富汗的战略图谋和得失国际上有一种说法,认为苏联入侵阿富汗只“是一种防御性行动”,实际上并没有得到什么新的东西。这种说法对苏联入侵阿富汗的战略图谋以及对世界和平的威胁,是估计不足的,甚至起了掩饰苏联扩张行  相似文献   

18.
古巴从充当苏联社会帝国主义搞侵略的打手,在非洲为非作歹以来,声名狼藉;它在不结盟国家中,处境越来越孤立。莫斯科显然认为有必要替这个马前卒吹嘘一番,以挽回一点它的“声誉”,于是苏联的宣传机器开动起来了。苏联《新时代》杂志发表专文,给哈瓦那送上了一顶顶桂冠:什么“革命典范”,什么“站在了世界解放运动的前列”,什么给予非洲国家以“国际主义援助”、“帮助发展国民经济”,等等,真是把古巴捧上了天。事有凑巧,正当莫斯科不遗余力地吹捧古巴在  相似文献   

19.
栗月静 《世界博览》2012,(14):33-35
正三届伦敦奥运会:越来越政治尽管奥运会一直试图和政治保持距离,但实际上,奥运会的历史就是一部政治史。奥运会从诞生之初就注定了要和政治搀和在一起:1936年柏林奥运会纯粹是为纳粹作宣传;1972年慕尼黑奥运会上沾满了11名以色列运动员的鲜血。冷战时代,奥运会变成了美苏对抗的工具,1980年的莫斯科奥运会,美国联合抵制,因为之前一年苏联出兵阿富汗;1984年洛杉矶奥运会,苏联人有了复仇的机会。  相似文献   

20.
苏联大举入侵阿富汗是经过充分准备的。早在一九七九年四月初,美国《新闻周刊》驻莫斯科记者科尔曼写的《莫斯科向南望》一文就说,他在苏联土库曼共和国看到了令人惊讶的景象:已是盛夏的阿什哈巴德的大街上,有两种装束完全不同的苏联士兵。一种穿着单衣;一种头戴皮帽、身着大衣。显然,后者是从寒冷的外地调进的。这是苏联在其南部边境集结军队的第一个迹象。综合外电外刊报道,其后事态发展大致如下。去年五月份,美国国防部的一个内部报告说,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