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铁达尼号》是电影史上创票房价值最高且引起世界轰动的一部爱情题材影片,是有史以来好莱坞电影的巅峰之作。从影片《铁达尼号》男女主人公爱情的产生、男女主人公境遇悬殊给爱情带来的阻力、男女主人公爱情的结局、影片主题的内蕴等方面可以获得好莱坞爱情影片模式。  相似文献   

2.
魏晋南北朝人神恋小说是此时婚恋小说中一个非常值得注意的类别。如果将此时人神恋作品按照主人公是否为士子进行分类比较,可以发现以非士子为主人公的人神恋小说表达的是当时普遍的一种社会心理。相反的,以士子为主人公的作品则着重表现了当时文人士子的特殊心态。具体来说,正是由于作者和小说主人公身份的同一,使该类作品对士子风流自赏的心态有了淋漓尽致的表现。  相似文献   

3.
在电影里,我们不难发现这样的镜头——男主人公在短短几米的距离内,  相似文献   

4.
从叙事学角度解读《月牙儿》与《阳光》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月牙儿》和《阳光》是两篇关系十分密切的小说。它们结构相似,内容互补,主题一致。两篇中的主人公经历了相同的行动序列,为了自己的愿望都付出了不懈的努力,并且在滑过了不同的轨迹之后,得到了相同的悲惨结局。两篇作品的内容相互映照、交叉互补。在对主人公悲苦命运寄予极大同情的基础上,两篇作品共同表现了复杂的、多向性的主题。  相似文献   

5.
D’oh 《世界博览》2009,(21):69-71
一些漫画里,主人公突发奇想的表现方法是脑袋上亮起一盏灯泡,而点亮这盏灯的“电源”到底在哪里?  相似文献   

6.
莫里亚克笔下的黛莱丝是个性格复杂而又带模糊性的人物形象,本文试从主人公角度出发,探析其向内与向外、显性与隐性、平视与俯视三层次同时进行表述来完成人物性格表现的方法。  相似文献   

7.
李宁 《科技信息》2009,(24):I0116-I0116
本文通过剖析《觉醒》和《紫色》这两部跨世纪具有代表性的作品中女主人公的相似的经历和不同的结局,分析两位女主人公的不同结局的原因。爱德娜并非“觉醒”,而是一种懦弱无力的表现,是一种消极的逃避。而西莉是真正意义上的觉醒,最终达到了和谐宽容的再生。并在此基础上,探讨了女性要想获得独立自主,必须摆脱极端个人主义的作祟,团结自己的朋友,才能建立平等和谐的两性关系,获得彻底的解放。  相似文献   

8.
影片《盗梦空间》运用非自然的时间、非自然的空间和不可能的故事世界的非自然叙事表达方式,剖析做梦者正常进入梦境和处于极度安稳的沉睡状态下进入梦境时的不同的非自然时间表现,描绘意识的外部物化、不可能的地理位置转换及不同故事世界间的融合,展示主人公构建的内心世界和对目标人物植入意念的不可能性。这三种非自然叙事表达方式的运用,不仅有利于影片更好地塑造情节、突出主题、阐释内涵,而且还增强了电影本身的陌生化效果和新奇性,引发了人们对欲望、情感、道德价值的重新思考。  相似文献   

9.
王远明 《西藏大学学报》2013,(6):146-151,166
康区民间故事中作为配角出现的神灵,不仅是主人公的外部境遇,成为情节活动的参与者,推动着故事的整体叙事,而且是主人公命运、成败、结局和故事走向、结局的决定者;从主人公的内部心理而言,神灵的出现则是对主人公内在品质的考验。这种由主人公与神灵共同演绎的人间故事,高扬着康区人民的普适性价值。因此,神灵参与的人间故事,可视为一种观念系统的形象表达,神灵属于康区人民的特殊观念,它不仅是角色或情节的参与者,而且是故事讲述人的叙事观念时间。当故事讲述人的观念时间、神灵超自然时间、主人公的自然时间三者出现在故事的叙事q-,它们实现的是叙事时间的聚变。叙事时间的聚变是康区民间故事叙事策略的重要组成部分,并由此展现了康区民间故事叙事的发生逻辑。  相似文献   

10.
中国古代戏剧中的悲剧不同于西方悲剧,它体现的是一种悲情的特点。悲情在中国古代戏剧作品主要表现为剧中主人公大多是社会结构和伦理道德体系中的弱煮,同时戏剧冲突在戏剧的结尾处往往被处理为“大团圆”的模式。  相似文献   

11.
《天明》可以说是在以左翼思想指导下,最早对性工作者给予正面理解和同情的现存影片文本。不同的是,《天明》中女主人公所使用的反抗手段和依附的暴力集团行为,融人了强烈的道德激情和政治革命色彩;在深层次上,资本家强暴菱菱触犯了中国道德禁区——对处女贞洁的剥夺,在浅层次上,“趁人之危”的做恶方式,破坏了民众共同遵守的道德戒律。明白了这一点你就明白,为什么左翼电影或者是具有左翼倾向电影在中国普通民众当中有那么大的鼓动性和号召力。  相似文献   

12.
据有关资料报道,一些国家已发现光波对植物发芽、茎叶的生长、叶片增大、花芽的形成和色素的生长均有重大的影响,如水稻用浅兰色乙烯塑料薄膜育秧,与无色薄膜相比,具有植株矮、分蘖多、鲜物重和干物重等优点。有色塑料薄膜,兰色的可大量透过400~500微米波长的光,而大量吸收600微米波长的光,红色塑料薄膜可以透通大量的600微米以上的波长的光,却大量吸收600微米以下的波长的光。光波的长短对植物生长影响不同,如315微米以下的光波(紫外线)几乎对所有的植物都有害,400~500微米(兰色)光波,可活跃植物叶绿体的运动,有利于植物的生长,600~700  相似文献   

13.
《麦克白》与《窦娥冤》中人物对谋杀的截然不同的态度反映了作者与主人公的两种常见的关系,即主人公控制作者与作者控制主人公。在前一种关系中,主人公是“自为之他”,其形象不可能被完成化,其性格特征是发展变化的;在后一种关系中,主人公是“为我之他”,其形象是完成化的,其性格特征稳定而单一。  相似文献   

14.
成长小说的特点就是主人公的社会认知和自我认知。二者可以是独立的,也可以是共存的。本文通过对两部著名成长小说——《安琪拉的灰烬》和《一个青年艺术家的画像》的分析,讨论两位青少年主人公成长中的认知发展过程。这两部无论从创作年代、背景还是从写作手法等方面都不尽相同的小说却不约而同地表现了同一个主题——家庭责任与宗教信仰的严重缺失,成为妨碍两个主人公成长发展的束缚。而两位主人公最终都通过自己的努力挣脱了这些束缚,从而实现了从社会认知到自我认知的飞跃。  相似文献   

15.
近期上映的电影《心花路放》中,影片一开始便表现男主角,在即将离婚时分割婚内共同财产的情景。微波炉、冰箱、物件摆设都被男主人公用电锯从中间切开,在他的心中,离婚之后是要进行财产分割的,而分割方式就是不考虑物尽其用,一切均分。  相似文献   

16.
在巴赫金的作者与主人公关系理论中,“未完成性”是不可忽视的理论线索:主人公的思想、自我意识、文本间的埘话性以及作者意识等无不具有未完成性的特征。本文试图从未完成性这一理论视角,通过对主人公独立的根源及作者的外位他者立场的探讨,重新思考巴赫金语境中主人公与作者关系问题,力图提供另一种融贯作者与主人公关系的可能.  相似文献   

17.
奥斯丁是世界女性文学中不可忽视的重要存在。在她的作品中主人公都是女性,内容都是有关于女性的恋爱和婚姻。她用女性独特的视角来描绘人物,把握细节。她在创作中表现出光显的女性意识。她创作的女性聪慧而机智,形象血肉而丰满。  相似文献   

18.
《枉费心机》围绕着女主人公塞西利亚与男主人公爱德华的爱情遭遇展示了小说中的主要人物在处理亲情、友情、爱情与婚姻关系中所表现出来的伦理道德取向。作为主要人物之一的阿尔克利芙小姐在处理爱情与亲情关系的过程中面临着伦理道德的考验。通过所作出的伦理道德选择,她获得了对自己、对塞西利亚、对曼斯顿以及对社会伦理道德更清醒的认识,从而在道德上进一步成熟。  相似文献   

19.
多年的英汉对比研究表明,英语表现为静态性语言,汉语则是动态性语言。本文通过列举近几十年来奥斯卡获奖英语电影片名的翻译和个别电影名称的几个译本,表现了英汉翻译中的“动静相宜”。同时提出在影片的翻译策略上,归化和异化相比较而言,归化对于目的语观众似乎更加具有感召力。  相似文献   

20.
梁珊 《科技信息》2009,(3):196-196
无厘头影片对传统文化的颠覆与批判表现尤为突出,特别是迎合了新生代的消费者的审美要求,以及后现代深藏的悲观厌世,即时行乐.侥幸心理及小人物的英雄梦幻。本文对周星驰无厘头电影进行了浅析。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