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40 毫秒
1.
利用微生物能够固化海洋砂土,但在其固化强度和均匀性方面还有些许不足。为此本文提出纤维加筋与微生物诱导碳酸钙沉淀技术(MICP)相结合并添加活性炭的方法,制备了纤维掺量分别为0%、0.1%、0.2%、0.3%和0.4%的海砂土试样,经MICP固化后进行围压为100 kPa的三轴压缩试验以及添加活性炭(AC)和未添加活性炭(NAC)的三轴压缩对比试验。试验结果显示:围压为100 kPa时,AC试样及NAC试样的最优纤维掺量皆为0.2%;当纤维掺量为0%、0.1%和0.2%时,添加活性炭会提高试样的强度,而当纤维掺量为0.3%和0.4%时,活性炭的添加对试样强度影响不大;试样的初始弹性模量E0和割线模量E50均随纤维掺量的增大呈现先增大后减小的趋势,且在纤维掺量为0.2%时有最大值,当纤维掺量较小(为0%、0.1%和0.2%)时,添加活性炭可以提高试样的初始弹性模量E0和割线模量E50,而当纤维掺量较大(0.3%和0.4%)时,添加活性炭对试样的初始弹性模量E0和割线模量E...  相似文献   

2.
采用高频感应熔炼制备La0.7Ca0.3Ni2.8-xMgx(x=0.1、0.2、0.3、0.4)合金,进行X射线衍射(XRD)实验,气相储氢性能测试和电化学性能测试,分析Mg部分替代Ni对合金的储氢和电化学性能的影响。分析结果表明,合金具有多相结构,当x=0.1、0.3时,合金的主相是CaCu5-型结构的LaNi5相,当x=0.2、0.4时,合金的主相是AB2-型Laves相LaNi2相。随x=0.1、0.2、0.3、0.4合金电极的放电容量(mAh/g)依次为244.7、140.8、257.6、164。当x=0.1时,在2MPa氢压、25℃时,合金La0.7Ca0.3Ni2.7Mg0.1的储氢量达到1.1wt%。  相似文献   

3.
构建了一种Fourier积分器来求解非线性Hartree方程,这种指数型积分器是显式的,且可通过快速Fourier变换实现一阶收敛.通过严格的分析,证明对任意的■,该格式对于Hγ+1空间中的任何初始数据都提供了一阶精度.即,固定时间T,存在常数C=C(T,‖u‖L([0,T];Hγ+1))>0,使得‖un-u(tn)‖Hγ(T)d</sub>≤Cτ,其中un为在tn=nτ处的数值解.  相似文献   

4.
采用高频感应熔炼法制备TiFe0.9-xNixZr0.1Mn0.2(x=0.1,0.2,0.3,0.4)合金,系统地研究Ni部分取代Fe对TiFe0.9-xNixZr0.1Mn0.2(x=0.1,0.2,0.3,0.4)合金相组成与贮氢性能的影响。XRD分析结果表明:合金主要由NiTi,FeTi和(Fe,Ni)相组成,在x=0.1~0.2时,有少量的FeZr2相,随着Ni含量的增加,FeZr2相消失,同时有TiMn2相产生。压强—成分—温度(PCT)测试结果表明,TiFe0.6Ni0.3Zr0.1Mn0.2合金的贮氢量最高,其吸氢量为1.46 wt%。电化学测试结果显示,合金电极放电容量随着Ni含量的增加而增大,TiFe0.8Ni0.1Zr0.1Mn0.2合金的放电容量为34 mAh/g,而TiFe0.5Ni0.4Zr0.1Mn0.2合金电极的放电容量则达156 mAh/g。  相似文献   

5.
为明确煤堆压实的适用性,使用COMSOLMultiphysics5.0数值仿真软件,建立变风速条件下不同孔隙率煤堆自热-自燃的二维数值模型,研究孔隙率(0.2~0.6)变化时煤堆在不同风速下(0.1~11.5 m/s)的最高温度,确定了不同孔隙率煤堆的自燃风速范围,比较煤堆压实前后最高温度与自然发火期变化,分析了煤堆压实的适用性.研究结果表明:随风速增加煤堆最高温度呈双指数变化;孔隙率越小自燃风速范围越宽,最小、最易、最大自燃风速与孔隙率之间具有负指数关系;压实可以对原孔隙率0.6的煤堆起到有效的保护作用,孔隙率0.5、0.4、0.3的煤堆分别在风速大于0.9 m/s、1 m/s、1.4 m/s时压实后,最高温度不降反升,自然发火期明显缩短;说明煤堆压实因煤堆孔隙率和环境风速不同存在不适用范围.  相似文献   

6.
针对微波介质瓷料系统成瓷过程中介电损耗较大且成瓷温度较高的问题,采用湿化学法制备(Ag0.9Na0.1)(Nb0.6Ta0.4)O3粉体,并采用XRD、IR和TEM等分析方法进行表征.结果表明,800℃灼烧3h所得晶体为三方晶系,平均粒径为34nm.采用这种瓷粉在1060℃制得的瓷件,介电常数ε=508,介电损耗tanδ=4.6×10-4,温度系数αc=-440×10-6/℃,电阻率ρv>1012Ω·cm;当Nb∶Ta=0.7∶0.3,成瓷温度为950℃时,即可获得NPO温度特性.瓷件的介电性能优于固相法,且成瓷温度下降.  相似文献   

7.
不同敷设位置的毛细管网席对蒙古包内热环境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分析传统蒙古包室内热环境的基础上,为提高传统蒙古包室内热环境的舒适度,利用CFD模拟软件建立以毛细管网为散热末端的热水采暖系统,模拟不同敷设位置的毛细管网席对蒙古包室内热环境的影响。结果表明:在35/30℃的供回水温度下,毛细管网席分别敷设在地面、竖向敷设高度0m、0.3m、0.5m时,室内人员活动区域的平均温度均在16℃以上;室内风速小于0.1m/s无吹风感;地面敷设时室内水平方向温度分布均匀,竖向敷设只有在0.3m时均匀;四种敷设方式垂直方向0.1~1.1m处的垂直温差在3℃以内,但竖向维护结构敷设时0.1m处的温度在15℃左右,不满足规范要求。四种工况下蒙古包内敷设毛细管网席位置的选择可以总结为:地面敷设最优,竖向维护结构敷设时0.3m>0m=0.5m。  相似文献   

8.
楚雄腮扁叶蜂是云南省的一种重要的针叶树食叶害虫,云南松是其主要寄主树种。为了解云南松楚雄腮扁叶蜂幼虫在表土层的空间分布格局,运用聚集度指标、Lloyd幂法则以及Iwao的m*-m回归分析法进行了测定和分析。结果表明:无论是方位还是土层深度,楚雄腮扁叶蜂幼虫在表土层为聚集分布,其空间分布格局符合负二项分布; 楚雄腮扁叶蜂幼虫集中分布在0~10 cm深度表土层中,其幼虫在水平和垂直方位表土层中的平均虫口密度间差异不显著。根据空间分布参数,建立了精度分别为0.1、0.2和0.3时的理论抽样模型,依次为N0.1=6 788.11/m+3.85,N0.2=1 697.03/m+0.96,N0.3=753.98/m+0.43。该模型适用于不同虫口密度下的楚雄腮扁叶蜂幼虫林间抽样,当其虫口密度为20、50、80头/m2时,可分别计算出应取样86、35和22个样方。  相似文献   

9.
采用Gleeble-1500热模拟试验机进行热压缩试验,研究Mg-6.3Zn-0.7Zr-0.9Y-0.3Nd合金在变形温度T=623~773K、应变速率ε=0.001~1 S-1时的变形行为,并根据动态材料模型(DMM)建立该合金的热加工图.研究结果表明:该合金在区间1(T=643~703K,ε=0.001~0.1 S-1)以及区间2(T=703~773K,ε=0.005~0.1 s-1)变形时,功率耗散效率均大于30%;区域内合金具有典型的动态再结晶组织,因而两区域对应的变形工艺为该合金的最佳热变形工艺;合金热变形的2个流变失稳区分别为:T=623~643 K,ε=0.1~1 s-1;T=703~760 K,ε=0.3~1 S-1.  相似文献   

10.
设A≡(ai)i=1?S</sup>+<sub>l1,其中,S</sup>+<sub>l1表示l1单位球面上的所有正向量构成的集合.Banach空间X中的序列(xn)称为A-收敛于x∈X,是指对任意的ε>0,limi→∞〈aiA(ε)〉=0,其中,A(ε)={n∈N∶‖xn-x‖≥ε}.用两种不同的收敛方式刻画A-收敛,即证明对任意A≡(ai)i=1?S</sup>+<sub>l1,存在一个N上的理想IA,以及一族极端有限可加概率测度Pext(IA),使A-收敛且理想IA-收敛和测度Pext(IA)-收敛互为等价.此外,证明A-收敛为测度Pext(IA)-几乎处处收敛的充分必要条件是该A-收敛为非退化的.  相似文献   

11.
为了了解露天煤堆自燃升温过程中温度变化特征,在考虑风压、热压和质量扩散等驱动力的情况下建立了二维干燥煤堆传热传质数学模型,利用FLUENT软件对煤堆内部漏风、氧气与温度各类场信息进行分析.结果表明,煤堆自燃环境的特点是迎风面漏风强度和氧气浓度最高,背风面最低,中间递减,高温区位于迎风坡附近漏风强度适中,氧气充足的蓄热区.风速与孔隙度对煤堆自燃升温速率影响最显著,迎风倾角其次,环境温度对升温速率的影响很小.模拟结果与煤堆升温实验数据在趋势上比较符合,现场可根据计算结果事先大致判定火源位置,缩小侦测范围,以便及时采取措施,提高防火工作效率.  相似文献   

12.
用固相法合成了T1型硅酸三钙(C_3S),通过X线衍射(XRD)和透射电子显微镜(TEM)对其微结构进行表征。结果表明:T1型C_3S伪六方亚晶胞参数为a=0.707 nm,b=0.705 nm,c=2.513 nm,α=89.69°,β=90.44°,γ=119.61°。T1型C_3S中存在一维调制结构,并在高分辨透射电子显微像(HRTEM)中以波状衬度的形式展现。借助SingleCtystal和MacTempas软件对T1型C_3S进行了选区电子衍射(SAED)和HRTEM像模拟,进一步验证了实验结果,并且确立了T1超晶胞和伪六方亚晶胞之间的取向关系,即:(300)_(T1)、(060)_(T1)和(003)_(T1)分别相当于(115)_H、(122)_H和(114)_H,[100]_(T1)//[221]_H[010]_(T1)//[110]_H以及[001]_(T1)//[411]_H。此外,还确定了T1超晶胞和伪六方亚晶胞之间的转换矩阵。  相似文献   

13.
分别对开孔率为0.273的非平面型防风网与0.264的平面型防风网进行了风洞试验研究,并且采用热线风速仪获得了不同底部间隙率(G/H=0.000,0.025,0.075,0.125,0.150,0.175和0.200)的非平面型和平面型防风网尾流区风速分布的数据.通过试验数据计算出不同底部间隙非平面型与平面型防风网尾流区的减风率,并对其进行了分析比较.综合分析可得:非平面型与平面型防风网模型均在底部间隙率(G/H)为0.150时,尾流区具有较好的风速分布和减风率,防风网的抑尘效果最优.  相似文献   

14.
0.95C—18W—4Cr—1V高速钢动态再结晶的数学模型   总被引:7,自引:1,他引:6  
应用GLEEBLE-1500热模拟试验机测量了0.95C-18W-4Cr-1V高速钢的应力-应变曲线,由此得到加工硬化率-应变关系曲线,从而确定发生动态再结晶后的稳态应变εs.稳态应变随着变形温度的升高和应变速率的降低而下降;且随着应变速率的增加,温度的变化对稳态应变的影响逐渐减小.Zener-Holloman参数Z的变化对动态再结晶的临界应变影响较小,而对稳态应变的影响较大.回归分析得到0.95C-18W-4Cr-1V高速钢的动态再结晶的晶粒尺寸和体积分数的数学模型  相似文献   

15.
为了制定针对樊庄区块北部煤层气井区3号煤层的有效缝网改造措施,利用工区二维地震资料对石炭系二叠系的构造样式及断层特征进行解释,在此基础上,利用压裂法、成像测井及有限元数值模拟方法对山西组3号煤层现今应力场特征进行研究。结果表明,3号煤层主应力满足σH > σv > σh,各主应力随深度的增加而增加,σv、σH及σh的应力梯度分别为0.025 MPa/m、0.018 MPa/m及0.013 MPa/m。3号煤层的σH及σh均略高于其顶底板砂泥岩地层1.0~2.5 MPa,这种应力特征易造成压裂穿层,缝高难于控制;3号煤层σHh为2.0~6.0 MPa,且随深度增加而增加,这是造成工区埋深相对较浅的煤层压裂效果较好、产气量相对较高的重要原因。研究区现今地应力方向在SN及NNE之间,与喜马拉雅中晚期构造挤压运动相关。有限元模拟显示,煤储层应力场平面分布特征受控于埋深、岩性、褶皱及断层等因素。3号煤层σH为15.6~21.0 MPa;σh为12.5~16.0 MPa,预测结果与实测值相符。  相似文献   

16.
采用水热法制备了具有太阳光光催化性能的WO3/TiOF2-TiO2三元复合的系列光催化剂W∶Ti=X∶10(X=0.5、1、3、5)(其中X∶10为W与Ti元素的物质的量之比,下同)。为提升催化剂性能,在复合前用NaOH溶液对TiOF2进行了改性处理,制备了W∶OH-Ti=X∶10(X=0.5、1、3、5)系列光催化剂。采用X射线衍射(XRD)、傅里叶变换红外光谱(FT-IR)、紫外可见漫反射光谱(UV-vis DRS)、扫描电子显微镜(SEM)、荧光光谱(PL)等手段对样品进行了表征。在模拟太阳光照射下,以盐酸四环素(TTCH)溶液为模拟废水,对催化剂性能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WO3的加入使部分TiOF2在高温下转变为TiO2,W∶OH-Ti=1∶10复合光催化剂与TiOF2相比,禁带宽度降低,可见光响应增强,电子-空穴的复合受到了抑制,并且TiOF2经NaOH处理后,复合光催化剂增加了更多的羟基。模拟太阳光照射2.5h后,投加量为0.3g/L的W∶OH-Ti=1∶10催化剂对TTCH的降解率可达85%,说明所制备的三元复合光催化剂具有良好的催化效果。  相似文献   

17.
外电源给予的直流电场强度E的规则D=εE不同于库伦电场强度E库的规则D库=εE库。E=E库的混合规则D(=D库)=εE给(绝对)电容率ε的定义提供了依据。E=E库式子不能成立,D(=D库)=εE式子也不能成立。所以当今电介质的(绝对)电容率ε定义必须修改。当初法拉第电容率的定义是在直流电场下发现的。这一发现与库伦电场无关。法拉第电容率定义的特征可用D(=εE)与ε成正比来表示。D0=ε0E,D=εE,D?=ε?E~和[Dij]=[εij]E都是法拉第广义电容率定义的依据。用法拉第广义电容率的定义去替代IEC 60050 121出版物的(绝对)电容率定义符合了历史发展的必然趋势。最后本文还对交变库伦电场的问题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18.
采用真空电弧熔炼技术制备Cu1-xCoxInTe2(Co元素掺杂比x=0, 0.1, 0.2, 0.3)稀磁半导体。利用X射线衍射仪(XRD)、振动样品磁强计(VSM)和紫外可见近红外分光光度计(UV-Vis-NIR)分别表征样品的晶体结构、磁学性质和光学性质。研究表明:4种稀磁半导体中主相均为Cu1-xCoxInTe2,具有四方结构,空间群为I42d。掺杂的Co原子与Cu原子共同占据4a(0, 0, 0)晶位,In原子占据4b(0, 0, 1/2)晶位,Te原子占据8d(x, 1/4, 1/8)晶位。Cu1-xCoxInTe2呈现室温铁磁性,其室温磁化遵循Langevin模型,随着x的增加,其饱和磁化强度增大。调控Co掺杂量,可以提高Cu1-xCoxInTe2稀磁半导体的光吸收带宽Eg,使其具有太阳能光伏材料的应用可能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