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6 毫秒
1.
地球上的生命是如何产生的?只有地球上才有生命吗?人类有一天可能穿越遥远的距离寻找其他形式的生命吗?《在太阳系中寻找地外生命》这本书不仅回答了这些问题,还解释了很多其他有趣的问题。本书从我们对地球上生命的理解开始,描述了已知的关于生命的化学组成的最新想法,以及这些想法如何影响人类在其它地方寻找生命的策略。  相似文献   

2.
近年高校中大学生自杀、他杀等漠视生命的行为不断出现,暴露了大学生命教育的缺失。大学语文作为一门基础性的人文教育课程,在大学生生命教育上有着得天独厚的优势,在大学语文教学过程中,要注重对大学生进行生命意识的熏陶,加强对大学生生存能力的培养,引导学生在阅读与写作中感悟生命、体味生命,实现生命价值的升华。  相似文献   

3.
美国宇航局计划在2009年对火星进行再一次探测,美国科学家研制出一种微型实验室——“生命分析器”,专门用来寻找火星上存在生命的迹象。“生命分析器”可以记录火星土壤中有氨基酸和左氨基酸的相对含量,科学家认为,其中一种氨基酸占优势是火星上存在生命正确无误的特征,至少是在遥远的过去存在过生命。  相似文献   

4.
从生命意识的角度,对东坡“和陶诗”进行了探讨。在点明何为生命意识并分析了促进东坡生命意识觉醒的契机后,本文指出在生命哲学发生转变之后,东坡生命意识的具体体现:其一,从物质层面上解决岭海人民缺衣少食的现状是东坡实现其生命价值的一种新方式。其二,精神层面上,为岭海地区文化传播做贡献,是东坡实现其生命价值的另一方式。另外,在当地长时间的反思中,东坡还意识到了实现其生命价值的最终方式———创作。  相似文献   

5.
天体生物学研究生命在宇宙中的起源、演化、分布和未来.天体生物学在20世纪90年代初正式形成,是人类对地球上生命起源、演化的追问,对人类文明未来的思考,对环境变迁的忧虑,以及对空间和宇宙探索的结果.天体生物学整合了天文学、行星科学、地球科学、生命科学和空间探索技术等领域,并且一出现就成为这些学科的前沿.在天文学的时间和空间尺度上,天体生物学探讨对生命至关重要的非金属元素氢一碳一氮一氧一磷一硫,以及金属元素例如镁、铁等在宇宙创生、星系和恒星演化过程的核合成和分布,以及这些过程对宜居住行星在恒星系中的密度和分布的制约.在行星系统尺度上,天体生物学比较太阳系各行星的物理、化学和地质特征,并试图据此建立太阳系和其他行星系统的宜居住带的模型.地球上生态系统的起源和演化是天体生物学最重要的研究内容.地球从一个炙热的无生命世界逐渐演变成一个适宜生命产生和演化的宜居住行星,是了解字宙中生命的产生和演化的唯一例子.天体生物学比较现在地球上的极端环境、极端环境中的生命,并结合对地球历史上地质和生物事件的重建,试图建立字宙中生命在类似地球的行星上起源和演化的普适模型.寻找地球以外的生命世界是人类空间探索的终极使命.天体生物学根据对地球上生命的认识,确定了液态水、水-岩石相互作用化学是微生物生命存在的基本条件和证据,并据此确定了最近行星探索技术的发展方向.  相似文献   

6.
<正>千百年来,人们对生命现象一直抱着强烈的好奇心,多少代人都在问着同样的问题:生命是如何开始和发展的:生命存在于宇宙中的其他星球上吗:我们地球上生命的未来会是什么样子的:  相似文献   

7.
生命是一种很奇妙的事情,我们不得不为生命的神奇而赞叹。在我们看似漫长的一生中,会遇到各种各样的事情,应当怎样认识和对待它们,是伴随我们一生的话题。《周易》哲学和《庄子》哲学在人生问题上有很多异同,阐述二者在“生命”问题上所体现的一些观点。从生命的起源,起源后如何运作,应坚持什么样的态度,生命的最终归结四个问题加以探讨,旨在引导我们对生命从起源到归宿一系列问题的思考,从而重新审视自己的人生,使自己在思想和行为上获得一些有益价值。  相似文献   

8.
生命起源是自然科学和哲学共同关心的问题。生命的本质是什么,从无生命如何产生生命,生命进化的动因是什么,生命进化过程为什么呈现主动性和目的性?生命起源和进化是从简单到复杂,从低级到高级,在时间上不可逆的历史过程,是否也遵守支配无生命界的物理规律呢?历史上对这些问题的回答,既受到当时生物学发展水平的制约,也受到同时代物理学思想的影响。当代对生命起源问题的探讨,一方面应以分子生物学对生命本质研究的最新成就为基础,同时还必须从关于宇宙从无序到有序发展的现代物理学理论(耗敌结构、协同论和超循环论等)的观点出发,才可能摆…  相似文献   

9.
穆时英是一位对生命个体内在生命深切关注的作家。这主要表现在他对生命个体本能的揭示上 :一是对社会底层这一特殊人群生存处境被剥夺 ,而由死的本能所带来的人性的可怖性 ;再则是对现代都市文明人性复杂性的揭示。  相似文献   

10.
王吉 《科技资讯》2010,(34):173-173
本文从生活中的许多事例说起,教育应以人为本,注重个性发展,突出生命教育,对学生的生命教育,应引起教育者的重视。现代,学生的生命在一定程度上可能比成绩更重要。  相似文献   

11.
探索生命之真、发现生命之美的生命教育,应是高校德育最基本的价值追求。只有让学生充分理解生命的有限性、脆弱性、不可重复性、一过性,才会使学生敬畏生命、尊重生命、珍惜生命,才能与他人、社会、自然处于和谐状态之中并为生命的可持续性发展提供支撑。  相似文献   

12.
大学生因为生命教育的缺失而存在许多的问题。高校应该从生命认知、生命情感、生命责任、生命意义、生命弹性等方面开展对大学生的生命教育;通过加强研究、开展多种实践活动、利用校内外各种教育资源,在教育过程中始终秉持生命教育的理念,营造生命教育的网络,能有效地实施生命教育。  相似文献   

13.
生命教育是教育的本质使然,也是教育的必然要求,目前生命教育问题突出,部分大学生对生命缺乏正确的认识,难以体会生命的意义和价值,更无法实现其生命的价值。因而,引导大学生树立以生命为本、生命和谐的观念,正确认识生命的基础性价值,发挥生命发展性价值,追求生命道德性价值具有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4.
生活品质作为一个城市建设的核心理念,涉及人们生活的各个方面,包含着丰富的审美内涵。生活品质的审美内涵主要包括生活品味、生活风格及生活情趣。生活品味是人们对生活的无穷玩味,是对生活的审美反思;生活风格是人的精神气质和生活方式或生活形式完美融合的生活过程;生活情趣是人们对生活态度的积极向上的审美情感体验。  相似文献   

15.
对我国风险行业工人生命价值进行合理评估,是对工人人身安全的一种保护。生命价值的支付意愿为健康和安全管制决策提供了真实的成本收益信息。在健康和安全管制课题中,生命价值的支付意愿具有多重含义,分别与保障生命价值的社会成本、个人降低生命安全风险的支付意愿以及人寿保险的支付意愿相对应。文章分析和论述了生命价值支付意愿的理论层次,以此为基础,从支付意愿法的受偿意愿法的角度入手,利用多元回归模型,对我国风险行业工人的生命价值进行评估,对结论进行了分析,从而得出生命价值评估结果与受教育程度、收入水平的影响因素呈显著正相关,并对制定科学的管制目标、建立安全生产基金制度和完善工伤保险制度提出了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16.
社会在生命教育的精神向度上存在一定偏差,没有体现出生命教育追求生命之真善美的精神诉求。生命教育应探究生命的真谛,确立热爱生命敬畏生命与追求完满提高生命质量相统一的理性人生向度,彰显生命之真;应关注生命发展,凸现爱心与善行相统一的人文关怀精神向度,崇尚生命之善;应承担生命责任,构建自然美与社会美相统一的时代人生价值向度,弘扬生命之美。  相似文献   

17.
数学问题源于生活,同时又服务于生活。现行数学教材中安排了丰富的涉及”生活数学的内容”,教师就应立足学生实际和生活实际,创造性地使用和挖掘教材中的生活元素,引导学生走近生活,从生活中感悟数学;创设生活情境,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收集生活中的数学问题,使数学问题生活化;激活学生生活经验,让学生学会数学思考;运用生活经验,解决数学问题;在生活中体验数学,从而逐步提高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和实践运用能力。  相似文献   

18.
自紧身管疲劳寿命的概率断裂力学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该文基于概率断裂力学理论和MonteCarlo模拟给出了自紧身管疲劳寿命的可靠性分析方法。实例分析结果表明,身管疲劳寿命远大于其弹道寿命,内裂纹寿命结果大于外裂纹情形,对数正态分布为疲劳寿命的最佳分布。  相似文献   

19.
原始初民的生命观是对死亡的拒绝和否定,是对生命复活和生命循环的执着信仰,是对生命永生的永恒追求,宣泄了一种强烈的生命意识。  相似文献   

20.
中国传统儒家文化博大精深,其乐生安死、极度重视精神价值追求的生死观对大学生生命价值观教育具有十分重要的启示。高校在开展大学生生命价值观教育的过程中要进一步挖掘儒家生死观的思想内涵,把握儒家生死观视域下的大学生生命价值观的现状,教育和引导学生弘扬“乐生”文化,营造生命氛围;开设生命课程,强化生命韧性;拓展生命意义,开阔生命胸怀;端正生命价值取向,树立生命理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