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正西域都护府遗址位置的确定,有力证明了自汉代起,新疆就是祖国领土不可分割的一部分。日前,有一群科学家在荒漠中确定了一座古城,它的名字叫做西域都护府。这座古城的来头非常之大,但是,古城具体在哪个位置呢?考古学界一直在寻找和探索。2015年,中科院遥感与数字地球研究所、国家博物馆、新疆考  相似文献   

2.
关于desertification汉译的浅见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最近在沙漠学界及翻译工作者中 ,对desertification的汉译 ,有不同的意见。一些人主张译为荒漠化 ,另一些人认为应译为沙漠化。笔者就此谈些粗浅看法。荒漠与沙漠是两个不同的概念。关于二者区别 ,我想引用沙漠学前辈吴正教授在其专著《风沙地貌学》中的一段文字 :荒漠(desert)是指气候干旱、降雨稀少且多变 ,植被稀疏低矮 ,土地贫瘠的自然地带 ,意为“荒凉”之地。荒漠有石质、砾质和沙质之分。石质和砾质的荒漠平地称为戈壁 ,而沙质的荒漠才称为沙漠 (sandydesert)。由此可知 ,荒漠的内涵比沙漠丰富 ,外…  相似文献   

3.
剑川寺登街     
车在莽莽群山中穿行,沙溪镇渐入眼帘。平畴沃野中黑潓江如一条绿色的腰带自坝子间穿过,这座古老的小镇,是茶马古道的交会地,被学界誉为茶马古道上仅存的古镇。小镇叫沙溪,镇上有街,叫寺登街;街上有寺,叫兴教寺。寺登街从历史深处走来"寺登"来源于白族话译音,意为寺庙所在之地。寺登街于2001年被世界建筑物基金会列入了"世界濒危建筑遗址目录",该目录指出,寺登街是茶马古道上唯一幸存的集市,有完整无缺的戏院、旅馆、寺庙、大门,使这个连接西藏和南亚的集市相当完备。走进寺登街,便走进了那段  相似文献   

4.
<正>10多年前,这里还是一座仅有20多万人口的荒漠小镇,如今一座现代化都市拔地而起:中央广场的巴伊杰列克塔、总统府、议会大楼、独立宫等标志性建筑先后落成,人口已经达到近百万。这就是世界上最年轻的首都之一的哈萨克斯坦阿斯塔纳。阿斯塔纳原名"阿克莫拉",哈萨克语意为"白色坟墓",历史上曾是一座军事要塞。18世纪,来往于欧亚大陆之间  相似文献   

5.
好莱坞寻古     
夜晚,我坐在好莱坞山上一间典雅的仿600年前日本庙宇的和式餐馆里,凭窗俯瞰,流光溢彩的洛杉矶仿佛一座打开的百宝箱。我把目光集中在好莱坞罗斯福旅馆,那里是著名的明星聚集之地。大都会剧院萦绕着旋转的灯光,那里是奥森·韦尔斯的《公民凯恩》首演之地。我脚下这座传奇的电影之都充满着神奇的魅力。  相似文献   

6.
过去,习惯将“desertification”译成沙漠化或沙(漠)化,这是约定俗成的词汇。沙漠化一词早在20世纪40年代就见于《解放日报》(1941)田家英的《沙漠化的愿望》一文;50年代又见于《中国林业》(1951年1期)陶克的文章《陕北的沙漠现状及改造》。过去,“desert”一词在辞书里译法混乱,既译为“沙漠”也译为“荒漠”。而沙漠不仅是荒漠的通称,更是荒漠的一种类型。实践中,地质意义上的沙漠(sandy desert)与荒漠(desert)内涵是有差别的。地理意义上的荒漠内在涵义颇广。1994年,我国政府电告《联合国防治荒漠化公约》过渡时期秘书处(Interim Secretariat CCD),将原译“沙漠化”的desertification改译为“荒漠化”,修改了长期沿用的译法。这一改动,给这一名词的使用带来麻烦。“荒漠”名词加后缀“化”(-fication)构成动词而转变成“荒漠状态”。因此“荒漠化”一词的界定上应与“荒漠”在概念上有严格区别,荒漠化不包括沙漠(sandy desert)、戈壁(gobi蒙语,sand-pebbly desert)以及盐漠、寒漠等。荒漠化在定义上涵盖植被退化、风蚀、水蚀形成的土地退化,也包含盐渍化、冻融等荒漠化指征。我国治沙一向指沙(漠)化带来的环境恶化和社区经济下降过程,这是国情。所谓沙(漠)化土地,准确地说即“沙质荒漠化”(sandy desertification),就是指人类不合理利用干旱半干旱区自然资源,由风蚀形成的土地退化。也就是说,沙化地是发生在原非沙漠地区的风沙活动形态。我在《中国沙质荒漠化土地监测评价指标体系》(林业科学,1998,34(2)1—10)一文中,对不使用荒漠化而使用沙质荒漠化有过论述,并附有根据TM卫星影像解译制作的三幅典型的沙质荒漠化土地现状图,可供讨论参考。  相似文献   

7.
荒漠化与沙质荒漠化、沙(漠)化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过去 ,习惯将“desertification”译成沙漠化或沙 (漠 )化 ,这是约定俗成的词汇。沙漠化一词早在 2 0世纪 40年代就见于《解放日报》(1 941 )田家英的《沙漠化的愿望》一文 ;5 0年代又见于《中国林业》(1 95 1年 1期 )陶克的文章《陕北的沙漠现状及改造》。过去 ,“desert”一词在辞书里译法混乱 ,既译为“沙漠”也译为“荒漠”。而沙漠不仅是荒漠的通称 ,更是荒漠的一种类型。实践中 ,地质意义上的沙漠 (sandydesert)与荒漠(desert)内涵是有差别的。地理意义上的荒漠内在涵义颇广。1 994年 ,我国政…  相似文献   

8.
罗强 《科学大观园》2014,(11):70-71
正一群山莽苍,雪岭连绵,在青藏高原东南部横断山脉的高山峡谷之中,唐宋以来,就绵延盘旋着一条神秘的古道,这就是世界上地势最高的文化传播之路——滇藏茶马古道。千百年来,从普洱到印度,单程数千公里,道路险阻,常消英雄之气;关山难越,每寒壮士之心。  相似文献   

9.
范尧 《科学大观园》2009,(16):25-26
在萨拉热窝寻找战争遗迹萨拉热窝位于萨瓦河支流博亚纳河上游附近,是一座群山环抱、风景秀丽的古城。面积142平方公里,人口40万。全城呈东西走向狭长的形态,南北是起伏连绵的山峦,城东的入城口地带为险要的山路,一侧的山峰上筑有一座土耳其统治时期的城防古堡。出城东不远有一历史名胜,一座石拱“羊桥”,它曾是历史上萨拉热窝通向东方世界的重要门户。  相似文献   

10.
最近在沙漠学界及翻译工作者中,对desertification的汉译,有不同的意见。一些人主张译为荒漠化,另一些人认为应译为沙漠化。笔者就此谈些粗浅看法。荒漠与沙漠是两个不同的概念。关于二者区别,我想引用沙漠学前辈吴正教授在其专著《风沙地貌学》中的一段文字:荒漠(desert)是指气候干旱、降雨稀少且多变,植被稀疏低矮,土地贫瘠的自然地带,意为“荒凉”之地。荒漠有石质、砾质和沙质之分。石质和砾质的荒漠平地称为戈壁,而沙质的荒漠才称为沙漠(sandy desert)。由此可知,荒漠的内涵比沙漠丰富,外延比沙漠大。国内出版的辞典,对荒漠、沙漠两词的差别,解释也是很明确的。《辞海》中对荒漠的解释是:气候干燥、降水稀少、蒸发量大、植被贫乏的地区。气温变化很快,地面温度变化尤为剧烈。风力作用活跃。地表水极端贫乏。多盐碱土。一般只能生长根深叶小或无叶植物。动物具有穴居、夏眠、善疾走等特性。分布于大陆内部或低纬度的大陆西岸。按地表组成物质,分沙漠、岩漠、砾漠、泥漠、盐漠等。此外,在高山上部和高纬度亚极地带,因低温所引起的生理干燥而形成的植物贫乏地区,为荒漠的特殊类型,别称寒漠。《辞海》中对沙漠的解释是:(1)荒漠的通称。荒漠的一种,指沙质荒漠。地表覆盖大片流沙,在风力的推动下,沙丘不时移动,往往造成危害。如我国新疆的塔克拉玛干沙漠。《现代汉语词典》中,对荒漠解释是:(1)荒凉而又无边无际;(2)荒凉的沙漠或旷野。对沙漠的解释是:地面完全为沙所覆盖,缺乏流水、气候干燥、植被稀少的地区。从以上引述的解释可知,在汉语及汉语文献中,荒漠与沙漠,尽管二者有一定联系,但却是两个截然不同的概念。Desertification一词是从desert派生的。如何准确地翻译词根desert,是正确汉译desertification的关键。国外、国内所编的辞书,对desert一词是如何解释的呢。《朗文现代英语词典》对desert的解释是“a Large Sandy Piece of land where there is very little rain and less plant life than else where”(大面积的沙地,几乎没有雨水,植物比任何其他地方都少)。按该词典的解释,desert译为沙漠比较合适。《牛津词典》对desert的解释是:(1)adj.uninhabited,desolate,uncultivated,barren(形容词。无人居住的,荒芜的,未耕作的,光秃的)。(2)waterless and treeless region(无水无树的地方)。《韦氏词典》中,对desert的解释是:(1)an unhabited tract of land;a region in its natural state;a wildness(无人居住的大片土地;处于自然状态的区域;野地)。(2)a dry,barren region,largely treeless and sandy(干旱、无树、有沙的裸地)。据这两个词典解释,desert可译为荒漠,也可译为沙漠。在国内看到的英汉词典中,对desert的解释,大同小异,仅举二例。《远东英汉大辞典》(FAR EAST ENGLISH-CHINESE DICTIONARY,远东图书公司印行,1977)的解释:(1)沙漠。The Sahara Desert。撒哈拉沙漠。an oasis in a desert,沙漠中的绿洲。(2)不毛之地。(3)海洋中鱼类无法生存之处。(4)缺乏某事之地方。The town was a cultural desert.那一城镇是文化沙漠。荒漠、沙漠是自然地理学名词。《英汉自然地理学词汇》(中国科学院地理所编,科学出版社,1987)中,对desert及相关词条的解释如下:desert (1)沙漠,(2)荒漠deserta 荒漠群落desert armour 荒漠甲胄desert belt (或zone)沙漠带desert climate 荒漠气候desert crust 荒漠结皮,沙漠盐壳desert deposit 沙漠沉积desert devil 沙卷风desert erosion feature 荒漠侵蚀地形desert grassland 沙漠草地(美国西南部和墨西哥)desert lake 沙漠湖desert pavement 沙漠卵石覆盖层desert soil 荒漠土desert steppe 荒漠草原desert steppe soil 荒漠草原土desert storm 沙暴,尘暴desert varnish 沙漠岩漆desert wind 沙漠风desert wind squall 沙漠风飑desert zone 荒漠地带根据以上列举几本词典对desert的解释,可知沙漠不是desert唯一的含义,而是根据表达的对象,可译为沙漠,也可译为荒漠。由此推论,desertification也应有沙漠化、荒漠化两种译法。这仅是从构词角度所作的分析。Desertification是新的科学概念,其准确含义是靠定义来揭示的。大家知道desertification经过几次修定。在此将几次修定的定义,列于后,供分析。1977年同内罗毕会议使用的desertification定义是:“Desertification is the diminution or destruction of the biological potential of land,and can lead ultimately to desert like conditions.It is an aspect of the widespread deterioration of ecosystems,and has diminished or destroyed the biological potential,i.e.Plant or animal production,for multiple use purposes at a time when increased productivity is needed to support growing populations in quest of development.”1990年全球desertification评价会议上使用的定义是:“Desertification/land degradation,in the context of assessment,is land degradation in arid,semi-arid and dry sub-humid areas resulting mainly from human activities.”“Land in this concept includes soil,local water resources,land surface and vegetation or crops.”“Degradation implies reduction of resource potential by one or a combination of processes acting on land.These processes include water erosion,wind erosion and sedimentation by those agents,long-term reduction in the amount of diversity of natural vegetation,where relevant,and salinization and sodication.”1992年21世纪议程、1994年荒漠化防治公约中使用的定义是:“Desertification is land degradation in arid,semi-arid and dry sub-humid areas resulting from various factors,including climate variations and human activities.”“Drought means the naturally occurring phenomenon that exist when precipitation has been significantly below normal recorded levels,causing serious hydrological imbalance that adversely affects land resource production system.”“Land degradation means reduction or loss in arid,semi-arid and dry sub-humid areas,of the biological or economic productivity and complexity of rainfed cropland,irrigated cropland,or range,pasture,forest and woodlands resulting from land uses or from a process or combination of processes,including processes arising from human activities and habitation patterns,such as:soil erosion caused by wind and/or water;deterioration of the physical,chemical and biological or economic properties of soil;and long-term loss of natural vegetation.”从上述desertification的定义,可知形成desertification的营力过程,是风蚀、水蚀、物理、化学、生物过程。根据其营力过程应该译为荒漠化。因为水蚀过程不是沙漠及有沙覆盖的地表的主营力。沙质地表孔隙度大、渗透率高,一般不会发生水蚀过程。只有译为荒漠化,desertification才能涵盖上述所有的营力过程。我们再看科学家是如何使用desertification这一概念的。在UNEP编的《World Atlas of Desertification》第2版第129页,图4-29中,南欧地中海沿岸国家也被划入发生desertification的国家。这些国家是与沙漠和沙地无缘的,这些国家是以水蚀形成的冲沟,劣地、裸地景观为土地退化特征的。在该图集第2版第4页,图6,Aridity Zones中,干旱亚湿润(Dry Subhumid)区,与沙、沙漠分布关系不大。以中国为例,从黄土高原东半部起,山西、河北、河南、直到渤海边、山东半岛,均包括在干旱亚湿润区内。再看一看该图集第1版第14页图12,Water Erosion Severity,看看世界水蚀分布范围,特别是干旱土地水蚀面积统计,就更清楚了。如果将desertification译为沙漠化,那么这些区域怎么能包含在沙漠化的概念之中呢?从以上世界从事这一领域研究的科学家对desertification一词的运用中,可知译为荒漠化是确切的。  相似文献   

11.
《科学大观园》2006,(21):30-31
古尔班通古特沙漠——野猪出没的地方准噶尔盆地中央的古尔班通古特沙漠,面积4.88万平方千米,是中国第二大沙漠,又是中国最大的固定半固定沙漠。古尔班通古特沙漠的气候较为湿润,年降水量可达一二百毫米,再加上埋藏的古冲积平原和古河湖平原,沉积有巨厚的第四纪松散沉积,赋存着淡承压水。使古尔班通古特虽有沙漠之名,但也是生机盎然,生存的植物多达300种以上。推荐理由:在中国沙漠中,最美的要数位于准噶尔盆地的古尔班通古特沙漠。这里是一片原始的沙漠世界,又是一座天然的荒漠植物园,这里有24科89属149种沙漠植物。这里还是一座天然动物园,…  相似文献   

12.
伦敦塔是游人必到之地,它紧靠泰晤士河北岸的塔桥,是一座蹲伏式的石头建筑,由高低起伏、功能不同的若干建筑组成,掩映在绿树花草丛中。在将近千年的岁月中,伦敦塔的作用在不断地变化。有人曾说:这座塔是保卫或控制全城的城堡;是举行会议或签订协约的王宫;是关押最危险的敌人的国家监狱;是当时全英国惟一的造币场所;是储藏武器的军械库;是珍藏王室饰品和珠宝的宝库;  相似文献   

13.
李奇 《科学大观园》2013,(14):64-64
澳大利亚艺术家朱迪·露丝疯狂地爱上了一座有600年历史的老桥。据美国《赫芬顿邮报》报道,这座名叫"恶魔桥"的桥位于法国南部,露丝2013年6月17日最终与之喜结连理。这场不同寻常的婚礼在恶魔桥的入口处举行,总共有14人参加,其中包括附近城市圣让·德福市的市长。在这场并不传统的婚礼上,一切仪式看上去都很传统。满脸幸福的新娘穿着及地象牙色长裙,手捧一束美丽的白色鲜花。  相似文献   

14.
第一个“第一推动”一九八三年夏秋之交,几位研究神学的意大利朋友陪我们二十几个中国人去那不勒斯旅游。一个傍晚,主人领着我们匆匆走过繁华的乌博托大街,转进昏暗的圣多明哥教堂。这座建于神圣罗马帝国时期的哥特式建筑,几经损毁,墙壁灰黄,木门黯黑,早失去了当年的光彩。在一个疮痍满目的庭院里,尚存着一座十三世纪的耶稣受难像。主人兴冲冲地向我们介绍:“这就是托马斯·阿奎那半生讲授神学的地方。”话毕,主人期待着客人的反应或提  相似文献   

15.
<正>2016年9月4日,伦敦泰晤士河两岸格外热闹,各国游人兴奋地冲着河边指指点点,就连伦敦本地人也混杂在人群里,时不时地举起手里的相机或是手机,对准的目标是停靠在泰晤士河边的驳船,驳船上赫然屹立着巨大的木质模型,这座120米长的模型完全是用木头制成,可以清楚地辨认出林立的房屋、尖顶的教堂、高耸的烟囱一一而这就是350年前伦敦的样子。这座巨大的模型是美国艺术家大卫·百斯特设计的作品,由几百个小学生  相似文献   

16.
在面积与印度相仿的中亚地区,吉尔吉斯斯坦位置靠东,差不多和陕西一样大。积雪盖顶的群山将这个国家的东侧和南侧与中国隔开,西面和北面则与哈萨克斯坦、乌兹别克斯坦、土库曼斯坦和塔吉克斯坦其他中亚国家隔山相望。这里在几个世纪前是丝绸之路上的核心地区,但这个国家的好运气在凯尔迪亚夫出生的1968年早已结束:近代以来,更便宜、更快捷的海运路线逐渐取代古老的丝绸之足各;  相似文献   

17.
“康百万庄园”是华北黄土高原封建堡垒式建筑的典范。在从明朝到清末长达400年的时间内,这座庄园从半山腰建到了山顶。如今这座庄园还完整地保存着包括主宅区在内的30多座庭院,近600座窑洞和各式房屋,另外还有数千件康家当年用过的物品和数不清的石雕、木雕与砖雕。  相似文献   

18.
<正>埃及几乎每到一处都会被古老文明感动,而埃及国家博物馆带来的感动可称为震撼。19世纪中叶,在法国考古学家马里埃特的提议下,埃及国家博物馆建馆,博物馆几经搬迁,1902年搬到现在的这座砖红色欧式建筑中。创始人马里埃特铜像就立在博物馆出口处,铜像下是他安眠之地。在博物馆迎门前有个回字形池塘,外圈种植着埃及国花,也是上埃及的象征莲花,中间种植下  相似文献   

19.
《科学大观园》2023,(23):42-45
<正>12月7日,大雪节气。要说最动人心魄的雪景还数北方的雪景,“千里冰封,万里雪飘”,无比壮美。中国雪都喀纳斯被中国气候中心授予“中国雪都”之称。冬天的喀纳斯会在一夜之间变成银白的世界,洁白的雪花让山峦和森林披上一层薄薄的轻纱。喀纳斯是北疆之巅,这里群山静谧,人迹罕至,图瓦人的村子就像是隐藏在仙境里的世外桃源。其中,喀纳斯三湾是喀纳斯最美的赏雪点之一。  相似文献   

20.
经过几代科学家和技术人员近半个世纪的艰辛努力,甘肃民勤荒漠生态站终于在2005年12月被国家科技主管部门批准为"甘肃民勤荒漠草地生态系统国家野外科学观测研究站",正式成为国家野外科学观测研究站和中国生态系统研究网络(CERN)成员站,这是西北荒漠生态环境建设研究领域里升起的一颗新星!标志着河西走廊荒漠生态定位观测研究跃上了新的台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