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31 毫秒
1.
阐述了生物脱氮除磷的机理,对污水生物法脱氮除磷机理进行简要分析,介绍了几种高效、经济、实用的生物脱氮除磷工艺,评述了近年来脱氮除磷技术的研究进展。  相似文献   

2.
结合水体中氮磷的污染危害性.根据生物脱氮除磷机理,分析了生物脱氮除磷A2/O环境倒置工艺流程的特点,探讨了该工艺中脱氮除磷效果提高的原因,提出了工艺运行管理过程中应注意的一些问题.  相似文献   

3.
氧化沟工艺具有操作简单、运行费用低和出水水质好等优点,在污水处理领域应用广泛。然而,氧化沟工艺中硝化菌、反硝化菌和聚磷菌生长速率不协调,难以实现同步高效脱氮除磷的效果。因此,综述了氧化沟脱氮除磷影响因素及发展趋势,详细分析了温度、溶解氧(DO)、酸碱度(pH)、污泥龄(SRT)等因素对脱氮除磷效果的影响,为氧化沟工艺脱氮除磷效果最优化操作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4.
城市污水处理厂增加脱氮除磷功能的浅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孙艳  李若谷  张雁秋 《科技信息》2010,(35):I0444-I0444,I0449
按照《城镇污水处理厂污染物排放标准》(GB18918-2002)的要求,我国早期城市污水处理厂面临增加脱氮除磷工艺的升级改造。通过文献总结了近年国内城市污水处理厂常见的脱氮除磷工艺改造方法。围绕城市污水处理厂设计、进水水质指标、工艺选择、现有构筑物处理能力等问题进行了分析与探讨,为更多的城市污水处理厂实施脱氮除磷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5.
赵永刚  刘备  吴鲲海 《科技信息》2009,(31):I0332-I0333
水体富营养化是世界性问题,污水中的氮和磷是导致受纳水体富营养化的主要原因之一。生物污泥由硝化菌、反硝化菌、除磷菌以及其它多种微生物组成,由于不同菌的最佳生长环境不同,脱氮与除磷之间存在着矛盾。实际应用中经常出现脱氮效果好时除磷效果较差,而除磷效果好时脱氮效果不佳。因此,常规生物脱氮除磷工艺流程存在着影响该工艺有效运行的相互影响和制约的因素。如何有效的平衡控制,使得脱氮除磷都达到最好效果,有着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6.
本文介绍了SBR在脱氮除磷工艺的优势,并分别论述了SBR生物脱氮工艺、SBR生物除磷工艺和SBR脱氮除磷工艺的类型、特点及实际应用情况。  相似文献   

7.
城市污水生物脱氮除磷技术进展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在阐述城市污水生物脱氮除磷机理的基础上,分析生物脱氮除磷的MSBR工艺、UCT工艺和BCFS工艺。认为随着近代生物学的发展以及对生物技术的掌握,目前生物脱氮除磷技术的研究主要集中在同时硝化反硝化技术、短程硝化反硝化技术、反硝化除磷技术和厌氧氨氧化技术。随着生物脱氮除磷技术研究的深入,工艺简单、处理效率高、能耗低的组合新工艺将成为脱氮除磷工艺的发展趋势。  相似文献   

8.
在分点进水高效除磷脱氮工艺(ECOSUNIDE)中,以统一动力学为理论基础,对动力学方程进行了分析,并对分点进水高效除磷脱氮工艺进行了工程性试验.研究表明,分点进水高效除磷脱氮系统比另一组未改造的A2/O系统可多处理水量4 500 m3/d,具有明显的水量优势。在低温、低碳源条件下,分点进水高效除磷脱氮系统出水BOD,COD和氨氮质量浓度分别稳定在6,25和1.9 mg/L左右,满足国家城镇污水处理厂污染物排放标准(GB 18918—2002)一级A出水标准,其他指标稳定达到一级B出水标准。通过对分点进水高效除磷脱氮与A2/O系统内的活性污泥进行镜检分析比较,发现分点进水高效除磷脱氮系统内的活性污泥性状较好,生物相更丰富,污泥菌胶团颜色较深,较紧密,絮体边缘较清晰,丝状菌明显.  相似文献   

9.
传统生物脱氮除磷与反硝化除磷脱氮工艺的比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介绍传统脱氮除磷工艺和反硝化除磷脱氮工艺过程的基础上,对两者的反应机理及脱氮除磷效果进行了比较和分析。  相似文献   

10.
针对生活污水和工业废水含氮磷高的特点,本文系统地分析了生物除磷脱氮工艺的特点,总结和介绍了近年来生物除磷脱氮新工艺方面取得的一些进展。  相似文献   

11.
简易改造城市污水厂的脱氮除磷新工艺   总被引:15,自引:2,他引:13  
城市污水中氮、磷的处理是水污染控制的一个重要问题。自20世纪70年代起,氮、磷污染就引起了世界各国的关注。而我国现有的城市污水处理厂绝大多数不具备脱氮除磷能力,随着我国的财力和国民环境意识的不断增强和提高,对氮、磷的控制势必会越来越受到到重视。这里简要介绍在室到万吨级生产性试验的基础上,提出了时序AAO新工艺、倒置A/A/O新工艺,同步AAO新工艺,这三种新工艺可在基本上不增加或少增加投资的情况下  相似文献   

12.
一种适合当前国情的城市污水脱氮除磷新工艺   总被引:6,自引:2,他引:6  
城市污水中氮、磷的处理是水污染控制的一个重要问题.自70年代起,氮、磷污染就引起了世界各国的关注.我国现有的城市污水处理厂绝大多数不具备氮、磷脱除能力.随着经济的发展和人们环境意识的提高,对氮、磷的控制势必会越来越受到重视.文中简要介绍在实验室研究和万吨级的生产性试验的基础上提出的“高浓度活性污泥连续进水间歇曝气生物脱氮、除磷新工艺”,该工艺可在基本不增加投资的情况下,使传统活性污泥法工艺在保持较高的BOD5,COD去除率的同时,具备良好的脱氮、除磷功能.  相似文献   

13.
本文阐述了生物脱氮除磷的原理和A2/O工艺流程,并对该工艺流程进行了详细的分析研究,指出了它存在的问题,提出了对A2/O工艺流程的改进措施.对A2/O生物脱氮除磷工艺的设计与运转具有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4.
三级SBR除磷脱氮工艺处理生活污水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根据生物除磷和反硝化脱氮的机理,污水的脱氮除磷存在基质竞争和泥龄方面的矛盾.为解决该矛盾开发了一种新的污水生物处理反应工艺--三级序批式活性污泥法(三级SBR法),并运用该方法处理了生活污水.该工艺将具有硝化、聚磷和去碳功能的细菌种群分别控制在三级反应器中优势生长并结合反硝化除磷技术.实验表明,处理效果稳定,COD 、TN 、TP去除率平均为87%、80%、86%,并可以减少能耗,节约碳源.该工艺能取得较好的同时脱氮除磷效果,且操作简便,运行费用低,有较好的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15.
两级SBR生物除磷脱氮工艺效果实验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利用SBR的工艺特点,通过合理控制泥龄,将聚磷菌与硝化菌分别控制在2个SBR反应器中优势生长,以解决聚磷菌与硝化菌等混合生长系统在除磷和脱氮过程中的矛盾。实验证明两级SBR工艺系统生物除磷脱氮是可行的。  相似文献   

16.
为考察旁路化学除磷对常规A2/O工艺系统脱氮除磷效果的影响,试验在常规A2/O工艺厌氧池末端接入旁路化学除磷池,并调节化学除磷池的pH值以达到除磷的目的。实验结果表明:改进后的A2/O工艺,当进水TN为40~50 mg·L-1、出水TN为11.8~15.5 mg·L-1时,TN平均去除效率为69.21%;当进水TP为4.2~8.9 mg·L-1、出水TP为0.50~0.75 mg·L-1时,TP平均去除效率为90.57%,较传统A2/O工艺,TN、TP去除率分别提高了4.04%、2.37%,说明旁路化学除磷对常规A2/O工艺系统脱氮除磷效果具有一定的改善作用。  相似文献   

17.
为了实现污水中磷的高效去除和磷资源回收,将化学除磷技术与双污泥反硝化聚磷工艺(Anaerobic/Anoxic/Nitration,A2N)结合,开发了新型双污泥反硝化聚磷诱导结晶磷回收工艺(Anaerobic/Anoxic/Nitration-Induced Crystallization process,A2N-IC),并比较了A2N-IC工艺和A2N工艺的脱氮除磷性能.结果表明:在进水总磷(Total Phos-phorus,TP)浓度为5.22~8.31mg/L的情况下,A2N,A2N-IC工艺TP去除率分别为87.4%,99.6%,A2N-IC除磷效率和稳定性明显优于A2N工艺.2种工艺对氨氮的去除效果基本相同,分别为84.8%,84.4%.A2N-IC工艺中化学除磷对生物除磷的辅助是保证该工艺稳定高效运行的主要原因.A2N-IC工艺结晶柱中的主要产物为羟基磷酸钙,鸟粪石在结晶柱中难以形成.  相似文献   

18.
研究了前置缺氧A2/O工艺在不同进水配比条件下脱氮除磷的效果.结果表明,系统在前置缺氧池进水:厌氧池进水分别为3:7,5:5和7:3进水配比的条件下,均可以保持较稳定的TP去除效果,TP去除率达90%以上,出水TP低于1.0 mg/L;当进水配比为3:7和5:5条件下,TN去除率可达74%以上,当进水配比为7:3时,T...  相似文献   

19.
介绍了处理含磷废水的生物法和改性沸石处理法,阐述了污水除磷技术的新进展,探讨了生物法与化学法有机结合除磷的可能性,指出了沸石强化A2/O工艺除磷的可行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