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801 毫秒
1.
边玉忠 《科技资讯》2005,(22):177-178
随着2008年的临近,世界越来越关注北京。奥运旅游的巨大效应在29届奥运周期内将带动我国旅游业的持续发展。本文从奥运会品牌战略、对奥运旅游形象的适度放大和后奥运时期充分利用奥运效应三个方面对北京奥运会所产生的旅游效应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2.
运用文献综述法、比较分析法及经济学的观点对青岛2008年奥运会帆船、帆板比赛的后续经济效应进行研究。文章阐述了“后奥运经济效应”的概念及研究的必要性,并从正反两方面来分析“后奥运经济效应”.同时根据分析情况提出了相应对策。  相似文献   

3.
北京奥运会已成为历史,人们对“后奥运效应”忧心忡忡。本文尝试从我国传统体育文化入手来探讨“人文奥运”的丰厚遗产,力图使“后奥运效应”的积极因素发挥出来。从坚守文化自尊、以民众为本、创建文化教育的“场”三个方面阐述了人文奥动遗产的传承。  相似文献   

4.
本论述运用文献资料法、逻辑分析等研究方法,以经济学和管理学视角,对1976~2004年间的七届奥运会的后奥运时期大型体育场馆经营情况进行综合分析;考察北京奥运会后大型运动场馆管理、运营现状,寻找突出矛盾,为后奥运时期大型体育场馆经营开发、科学发展、合理规避"后奥运效应"提供对策和建议。  相似文献   

5.
通过文献资料法,对北京奥运会将带来的社会效应进行分析与探讨,从宏观上把握2008年奥运会对我国社会所产生的积极影响,以期为奥运效益最大化提供参考资料。  相似文献   

6.
曹劼 《世界博览》2012,(16):16-18
正奥运赛事过半,英国纷乱不断目前看来,伦敦奥运会的商业效应并不明显,官方打错了如意算盘。2012年伦敦奥运会,赛场内不断有好手刷新记录,而在场外,伦敦并没有出现早前预想的"全城熙攘"的繁荣景象。此外,禁赛、造假等从赛场上传来的消息,再次跨过奥运本身,让国与国之间互不信任的老问题披上了伦敦奥运  相似文献   

7.
新加坡青奥会成功节俭办赛运作及带给南京的启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新加坡首届青奥会的成功和奥运理念的回归,让更多人了解了青奥会的价值所在,本文通过对"后奥运效应"的思考,发掘青奥会奥运本源的回归,突出描述新加坡节俭办赛的成功运作,证明了奥运会没有浩大的声势、没有豪华的场馆、没有排场的仪式依然可以洋溢激情、展现活力、充满欢乐,奥运会的价值并不在于场面多么宏大而是在这个平台上寻求"和平与友谊",所以南京青奥会要借鉴新加坡节俭办赛的经验,回归奥运本源,体现青奥价值,争取再创辉煌,创造更多奇迹。  相似文献   

8.
2008年北京奥运会提出了"绿色奥运、科技奥运、人文奥运"三大理念,其中"科技奥运"和"绿色奥运"是北京奥运会取得成功的外在要素."人文奥运"是具有独特价值的创新理念,是本届奥运会的核心和灵魂,是北京对奥运的一大贡献,是"新奥运"的重点表现内容,也是北京奥运会的努力方向和总体要求.本文从文化视角对"人文奥运"理念的内涵进行探讨,对本届奥运会有着极为重要的理论意义和现实意义,构建和谐社会有重要的理论和实践借鉴作用.  相似文献   

9.
本文运用文献资料,比较分析法对奥运会影响下的中国经济进行分析研究,阐述了奥运经济对中国体育产业、房地产、证券、就业、旅游等方面的积极影响,以抓住奥运契机,充分发挥奥运经济带动效应,推动中国经济的发展。  相似文献   

10.
采用文献资料分析法,从奥运会志愿者定义人手,回顾过去大型赛会的志愿者工作,针对奥运会后奥运会志愿者持续服务社会的条件,从奥运、社会、经济、教育、体育、个人等视角分析奥运会志愿者持续服务社会的可行性.  相似文献   

11.
陈永红  李莎  张宁  王江平 《科技信息》2009,(10):211-213
体育经济与北京奥运会息息相关,奥运会的举办,对世界和我国都有很大的影响。首先要举办奥运会我们就要考虑它所带来的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成本等。然而最近几届奥运会所带来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已经略显成效,而体育产业,奥运建筑作为一项对奥运经济感应度较为敏感的产业,必将会分享奥运经济效益。本文根据产业经济学理论,就2008年北京奥运会、奥运建筑、产业经济对我国体育产业产生的积极和消极影响进行了研究,并提出了促进我国体育产业发展的策略。  相似文献   

12.
韩仲墨 《科技信息》2013,(15):218-218
经过了二战后四十多年的发展,奥运建筑基本完成了现代体育运动与场馆的在各方面的融合过程,达到了较高的水平,但奥林匹克运动面临的一系列社会问题也发展到了不得不解决的程度。其中对奥运建筑影响最大的莫过于奥运会大规模建设造成的社会资源浪费以及奥运建筑本身的可持续发展问题。虽然从1984年洛杉矶奥运会开始实施的奥运会赞助商计划成功的解决了资金问题,但这并不意味着奥运会可以肆意的浪费这些资源。对此,国际上许多学者都作出了深入的研究,国际奥委会自身也意识到奥林匹克运动在新时期的社会责任,在奥林匹克宪章中把可持续发展增列为与体育和文化并列的三大核心目标之一。在这样的背景下,20世纪80年代后的奥运建筑发展趋于理性,在前一时期对场馆功能与建筑艺术结合追求的基础上,更多的融入了可持续发展等理性的观念。  相似文献   

13.
“现在房市、股市、物价都拿奥运会来说事,产生了一些非理性的投机性预期。”近日,北京奥组委顾问、北京奥运经济研究会会长魏纪中在2008《财经》年会上表示,必须警惕“绑架奥运会”的现象。中国银行副行长朱民也对此持相同看法。朱民认为,“后奥运效应”并不可怕,可怕的恰恰是什么都往奥运上“套”的不理性预期(“中国青年报》12月11日)。  相似文献   

14.
郝琪 《咸宁学院学报》2009,29(2):129-130
北京奥运会充分体现了科技奥运的理念,也证明纳米技术在竞技体育中的广阔空间。从目前看来纳米技术已渐渐成为科技奥运的焦点,本文从科技奥运精神出发,阐述了纳米技术在奥运会上的应用现状,展望了纳米技术在今后体育领域里的作用及其前景。  相似文献   

15.
自2001年7月申奥成功以来,我国关于奥运的立法得到长足发展,在知识产权保护、全民健身、环境保护等方面出台了多部法律法规,为北京奥运会的顺利筹备和举办提供了较为完善的法治环境.首先分析了北京奥运会相关法律特点,并在此基础上探讨了奥运会后相关法律的试用现状与不足之处,并为进一步完善我国法制化社会体系提出了保持原有条例精华,根据社会现状适当增减,体现奥运立法在奥运会后的科学性.  相似文献   

16.
奥运会在对举办城市产生的影响正负共存的,本文分析了奥运经济环境下北京的机遇与挑战,并且用可持续发展的观点和思想进行分析并加以矫正,能够尽可能减少“奥运低谷”这种负面影响的危害,提高举办奥运会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促进奥运会及其举办城市北京经济的可持续发展。为相关产业在后奥运保持持续增长提供一些有益的借鉴。  相似文献   

17.
图书推介     
科技奥运指把现代科学技术多角度、多渠道地渗入奥运会的各项活动中,使科学精神、科学思维和科技成就渗透到奥运会的各个细节。而科技奥运实施的重点领域都与人们的日常生活息息相关。本书从场馆、运动、安全、交通、通信、能源、环境等角度,介绍了科技在奥运会中的运用,  相似文献   

18.
奥运会网络转播有关问题的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范延波 《科技资讯》2009,(9):223-224
本文运用文献研究法对奥运会网络转播的可行性从其优势,国际奥委会对其态度的转变及其潜在市场做了简要分析,最后对网络转播的持有者,出售后的归属及控制进行了粗浅的描述和分析。旨在通过分析描述,提高人们对奥运网络的认识,使奥运会能在扩大转播的基础上能健康有序的发展。  相似文献   

19.
自从1984年洛杉矶奥运会全面赢利以来,奥运经济已成为举办国发展本国经济的一个重要途径。2008年奥运会将在我国北京举办,这为我国餐饮业发展带来巨大商机。从市场营销的角度,阐述奥运助推下餐饮业面临的大好机遇,对餐饮业如何备战奥运、规范管理,向现代化、品牌化方向发展提出若干建议,以供中国餐饮企业借鉴。  相似文献   

20.
晓洲 《今日科技》2008,(9):48-50
随着北京奥运会的成功举办,全球知名企业的奥运营销案例备受关注。全球企业又“盯”上了4年后将在伦敦举行的奥运盛事。一些浙江企业当然也不会错失商机,纷纷开始新一轮的奥运营销,它们的目标是2012年的伦敦奥运会。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