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6 毫秒
1.
论《诗经》中的女性美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诗经》为我们展现了一道两千多年前的女性世界的艺术长廊,对女性的赞美是《诗经》的一个鲜明特点。《诗经》中的女性具有形象美、品德美和精神美。  相似文献   

2.
《诗经》的精华是十五国风,而国风的精华是那些反映远古先民爱情的婚恋诗。在这众多的婚恋诗中,平民婚恋诗是先民们最质朴情感的歌唱,本文将对邶、鄢、卫风婚恋诗中的平民男子的婚恋形象和诗中婚恋主旨做一分析研究。  相似文献   

3.
本文将结合东正教的圣母崇拜分析契诃夫小说中的传统女性形象。具体从女性的美、女性的神圣和女性以爱为生命的精神三个方面来阐述。在她们身上,作者看到了光明和希望。  相似文献   

4.
唐代诗人温庭筠的作品中充满着密集的丝绸物事。丝绸物事与他诗歌当中的女性形象紧密联系在一起:丝绸对其刻画女性的外在形象之美、揭示人物的内心世界及描摹人物的居住环境方面起着重要作用。以大量丝绸物事入诗是温庭筠形成"绮艳"诗风的重要原因。丝绸物事与温庭筠的作品形成的密集交融可以从社会及个人两个方面找到原因。  相似文献   

5.
女性、战争与美的极致--孙犁创作中的一种情感偏至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黄科安 《开封大学学报》2005,19(2):48-53,82
x孙犁以自己独特的叙事视角即“女性、战争与美的极致”,承担了民族解放战争的宏大叙事,成为那个时代的“歌手”。在酷烈的民族解放战争中,他展现了中国女性,尤其是广大农村妇女的“关的极致”,而他笔下的女性之美,既有“纯洁”、“优美”、“俊俏”的外在形式之美,更有新觉悟、新精神与新风采的内心美。孙犁的才华在于,他从平凡的题材中、从“日常的伦理”的角度呼唤出诗,呼唤出充满人性美和人情美的诗世界。  相似文献   

6.
从女性文学的视角读解《诗经》,可以发现,《诗经》中描写的女性的形象美、女性的爱情生活和女性在婚恋中的悲剧性命运三个层面的内容,都印记着鲜明的时代特征,并对后世的文学创作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相似文献   

7.
简·奥斯汀的《傲慢与偏见》描绘了婚恋女子的生存困境,认同了伊丽莎白有原则的婚恋观,塑造了女性意识下的完美男子形象。本文通过对《傲慢与偏见》中女性的困境,女性的婚姻观和女性意识下的男性形象的分析,阐述了简·奥斯汀对建立在真挚的爱情的基础上的婚姻的赞扬,对贫困女子以婚嫁为唯一出路的忧虑以及在对以自我为中心的男性形象的消解中重建了女性意识下理想的男性形象达西。  相似文献   

8.
爱伦·坡被誉为唯美主义的先驱,他反对说教诗,认为美应该是诗歌创作的唯一目的。在他的创作生涯中,爱伦·坡从始至终践行自己的创作原则,写出了大量优秀的诗歌并形成了自己的诗歌创作理论。《致海伦》是爱伦·坡为了纪念自己心中美的偶像斯坦纳德夫人而写的一首诗,创作此诗时,诗人只有十六岁,然而这首诗却能从不同的角度来阐释诗人的创作理论。该文以唯美主义及爱伦·坡的创作原理为理论基础,从超凡之美的象征、心灵之美与纯真之爱的融合以及诗人唯美的表达方式等几个方面,来评析《致海伦》中海伦的形象,从而彰显了诗人始终如一的唯美、唯爱、唯真的诗心。  相似文献   

9.
张爱玲笔下的文学世界是一个地道的女性世界。其中的女性形象丰富多彩,主要分为以婚姻作为谋生手段的女性、良家妇女式的传统女性以及真正追求独立的都市女性这三种类型。这几类女性形象均体现了女人的特质与天性,尤其是女人在婚恋生活中的遭际等等,深刻的反映了作者对于中国传统女性形象所面临的生存困窘与危机的揭露与反思。同时这对于当代中国女性也有着重要的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10.
李杉 《咸宁学院学报》2006,26(5):120-121,124
在《诗经》以男性为写作视角的婚恋歌中,女子形象可以分为三个类型:精神偶像、性欲对象和夫妻形象,这三个形象构成了后世诗词男性书写男女关系的原型。  相似文献   

11.
狄金森与席慕蓉作为不同国界、不同时代的两位女性诗人,在爱情的抒写方面都阐幽发微,独有所悟。由于其人生经历、个性气质的不同,其爱情诗作的风格也有着相异甚至极大差别:一个是蕴含在痛苦、奇想中的真情;一个是短暂、辉煌中的不朽。但其爱情终极所指却如此不谋而合,共同指向了永恒——永恒的爱超越了生死,支撑着她们的生命,升华了她们的灵魂,从而丰富了她们的诗歌。  相似文献   

12.
房瑞丽 《开封大学学报》2003,17(4):29-32,39
<诗经>中的<郑风@风雨>、<王风@君子于役>、<郑风@溱洧>、<唐风@葛生>、<郑风@女曰鸡鸣>、<秦风@蒹葭>六首爱情诗,表达了人类的基本情感,揭示了传统中华民族性格形成的积淀.它们侧重于探测人物内心世界的角度,在表现人类至情方面具有开山之功.  相似文献   

13.
1929-1930年陈梦家写了不少情诗,其中《迟疑》、《那一晚》、《露水的早晨》,如今在各种选本和介绍中,被视为表现初恋和爱情的作品得到欣赏和关注。但是,本文通过对陈梦家相关情感际遇的钩沉考查,认为这三首诗及这批情诗的背景不是正常和真实的爱情,而是"灵肉分离"的青春期的迷途,陈梦家自认鄙弃并痛悔的。  相似文献   

14.
女性人物形象书写是花间词人创作的基本取向。但同为花间词大家的温庭筠和韦庄,其词风有着较大的区别。温词尤为注重名物装饰,韦词则常以舒畅、淡秀的笔触去描写女性的音容与情怀。温庭筠与韦庄词中所使用的语言,无论内容意识,还是外在形式,都带有强烈的女性语言特色。韦庄词以一种冷静旁观的角度去描写女性形象,他笔下的女性往往是"被看"的"他者"和客体,而温词却与之相反,仍以闺阁女性的口吻述说着婉丽绮靡的相思愁怨。两种不同词风的形成,与他们的生活道路、师承等有着密切的联系。  相似文献   

15.
汉魏六朝碑中存在不少形似字,其区别性特征比较复杂,分析各类区别性特征的产生、发展演变,对于认识汉字内部系统的矛盾运动以及人们对形似字的改造,对区别性特征的筛选,具有积极的意义.可以从一个方面丰富汉字发展史的内容,为汉字的改造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6.
薛晴的小说《当年拚却醉颜红》讲述了两位都市白领丽人麦微、崔燕对爱情的执著和绝望、坚韧和无助、挣扎和牺牲以及麦微和楚天舒、崔燕和任远重的错位爱情悲剧。文章从麦微、崔燕的爱情观入手,分析她们在两性情感的错位认识以及导致的悲剧性结局,从而看到这些女性内心隐秘的充满爱与恨的世界,对情感的无望等待和坚守以及为此付出的巨大牺牲和代价。  相似文献   

17.
谋生也要谋道——论大学教育中的人文理念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大学教育的主导思想应该是培养有高尚人格和优雅气质,而且热爱生活、热爱社会、尊重他人、明辨是非的具有浓厚人文精神的全面而自由发展的人,大学应该对人类理性精神的进步有所贡献。技术教育、职业训练不应该成为大学的主要工作,因此以职业教育为主要任务的大学需要加强人文教育,将人文关怀贯彻到大学教育的各个环节中。教师发挥人文关怀上的范导性作用、学生研习人文经典以及学校创造浓郁人文色彩的校园文化,是大学落实人文教育、人文关怀的主要途径。  相似文献   

18.
曹梦 《晋中学院学报》2004,21(3):207-209
《全唐诗》中有一百多首宫怨诗。这些诗从一个侧面反映了唐代宫女的生活:极度奢华的生活并不能掩盖精神生活的匮乏,这里有残酷的宫禁斗争,有"望仙楼上望君王"的悲哀,有渴望真情的强烈愿望,也有非人性制度摧残下扭曲的情爱。从中可以看到在浮华背后宫廷制度对妇女人性的摧残。  相似文献   

19.
抛开经学家和道德家的解诗路径,从文学审美的视角,以《诗经》中《郑风》的21首诗为原始依据,具体分析了构建和谐郑国的四个要素,依次是:国君的贤明和礼贤下士,臣子的正直、善良、勇敢、责任心,军人的矫健和年轻人的刚勇和乐观精神,家庭的幸福和爱情的自由。这些诗歌留给后人的是关于构建和谐社会的理性思考。在西周家国同构的政治体系下,因为家庭是社会的细胞,所以自由的爱情和幸福的婚姻是构建和谐家庭、和谐社会、和谐国家的基石。  相似文献   

20.
王维是盛唐时代杰出的山水田园诗人,其清新婉丽的主导诗风与楚辞风格迥异,然其创作的骚体诗却明显承继了《九歌》传统,且更为重要的是他的骚体诗呈现出了一些与传统骚体不同的新特点,丰富了骚体诗的创作题材和表现内容,体现了骚体诗与盛唐山水诗的交融和相互渗透,成为骚体诗发展历程中独特的一环,具有一定的开拓和创新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