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09 毫秒
1.
无源多路光纤旋转器的设计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单通道光纤旋转连接器具有结构简单、重量轻和耦合损耗小的优点,但传输信号单一,不能双向传输的缺点限制了它的广泛应用,波分复用(DWDM)技术是一种比较先进且相对成熟的光纤通信技术,文中提出一种新型光纤旋转连接器,该旋转器应用DWDM技术中单纤双向传输技术,同时双向传输多路光信号,详细分析了这种旋转器的设计原理,经过计算,该旋转连接器总的插入损耗为8.5dB,隔离度在50dB以上,满足设计要求。  相似文献   

2.
吴浩 《科技信息》2009,(17):49-50
通过波分复用(WDM)方式将1550波长和EPON的1490/1310nm波长合成于一根光纤,经过分路,光纤传输送到ONU前解波分复用,还原出1550nm信号给CATV光接收机,提供视频服务,1490/1310nm信号接到ONU,完成宽带数据业务的传输。  相似文献   

3.
掺铒光纤放大器(EDFA)在密集波分复用(DWDM)传输系统中的广泛应用,使EDFA成为光放大器的主流.本文报道了用于EDFA泵浦的熔锥型980nm/1550nm波分复用器(WDM)的设计和制作方法.首先运用光纤耦合器的耦合机理,从理论上得出了耦合功率和拉伸长度的关系,以1550nm作为监控波长,当拉伸长度大约为检测波长的30000倍时,可以实现980~1550nm波分复用;其次采用熔融拉锥系统,制作了样品;测试表明,器件的隔离度大于21dB,附加损耗小于0.1dB,该器件的指标都达到了实用化的要求.  相似文献   

4.
一、概述灵宝市农村光纤网络系统始建于1999年底,采用1550nm和1310nm光传输,截止2006底已联网12个乡镇,发展用户尽3万户,敷设光缆干线300余公里,安装1550nm光放大器10台,1310nm光发射机22台,共建设光节点236个。随着我市农村有线电视HFC网络  相似文献   

5.
C+L波段分布式拉曼光纤放大器实验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后向泵浦方式,利用波长分别为1426,l440,1454,1472及1496nm的大功率半导体激光器作为泵源,实现了带宽为80.nm(1530~1610nm)的宽带分布式拉曼光纤放大器,对40个信道的信号进行分布式放大,获得了较好的增益平坦及噪声特性.信号经60km的普通单模光纤传输后,平均开关增益为16.5dB,增益平坦度为1.5dB,最大等效噪声指数为-0.9dB.采用Agilent 8166B测试系统的多通道信号源(C L-band)作为信号源测量增益谱.由于考虑了信号光之间的相互拉曼作用及信号光对泵浦的影响,实验结果更精确.  相似文献   

6.
研究了掺铒光纤激光器,利用掺铒光纤在1550nm的增益特性,用980nm的泵浦光注入,通过光纤光栅滤波和光振荡,从而得到波长为1550.24nm,3dB带宽为0.06nm,输出功率为20mW的激光.在此基础上对影响功率稳定性的因素进行了分析,提出了具体的改进措施.结果表明,激光器的功率稳定性得到明显提高.  相似文献   

7.
吴志忠  张兴周 《应用科技》2004,31(8):17-18,21
介绍了一种基于大规模CPLD实现的8路时分复用光纤传输系统的原理,并详细说明了利用编/解码芯片和大规模CPLD实现时分多路传输系统的方法,为了实现多路数字信号传输,系统采用了TDM和WDM技术,信道中两路光载波信号分别为850nm和1310nm.通过试验,验证了方案的可行性和先进性。  相似文献   

8.
陈新英  毛建明 《科技信息》2007,(20):82-82,64
一、前言灵宝市农村HFC网络始建于1999年底,由于当时1550nm光传输设备比较昂贵,技术还不太成熟,只是在中心机房安装1550nm光发射机,两台1550nm光放大器将光信号传送至平原10个乡镇.相比而言1310nm光设备比较成熟,在乡镇设立中继站,光电转换后使用  相似文献   

9.
目前光环行器被广泛应用,它在光纤传感器,光纤放大器及光时域反射计中分光并改变光束方向,为光信号提供安全的传输媒质,超凡的物理特性将使其从分立元件发展为集成光学重要元件。本文提出一种无需偏振光分束器的三端口光环行器结构,该器件具有更高隔离度。结合原理图设计光信号传输.元器件几何参数,此器件结构简单、体积小,性能达到实用要求。1.55μm光波长时,由琼斯矩阵计算可得隔离度≥50dB.插入损耗≤1dB。  相似文献   

10.
一种超宽带掺铒光纤放大器的实验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分别优化C和L两个波段掺铒光纤放大器,利用并联方式实现了C L-波段超宽带光纤放大器.研制出了一台结构简单、高增益低噪声、增益平坦的超宽带掺铒光纤放大器,实现了从1 524 nm-1 602 nm超过 70 nm带宽内平均增益,其中C-波段在1 524nm-1 564 nm之间平均增益超过30 dB,L-波段从1 572 nm到 1 602 nm增益起伏小于2 dB.  相似文献   

11.
黄章超    林洪沂    张文定      孙栋    张继艳    赵铭杰    徐代升   《厦门理工学院学报》2021,29(5):33-38
为研究飞秒光源作为链路初始光源的可行性,使用阵列波导光栅(AWG)对265 fs光纤光源进行波分解复用 复用实验。实验光源波长为1 52765~1 56505 nm,通道数为48,通道间隔为080 nm。研究发现:在分波实验中,飞秒光纤光源经过AWG后,扫描谱线3 dB带宽为064 nm ,相邻通道串扰为2726 dB,比连续光源增大502 dB;在合波实验中,观察到AWG多端口端对宽带光源的波长选择作用,验证了AWG的色散特性,发现多光束的输出谱线总体轮廓未出现太大变形;在波分解复用 复用实验中,谱线最大损耗为251 dB,输出谱线轮廓和初始光谱基本一致,信号在传输过程中未出现明显失真,证明飞秒光源作为链路初始光源的可行性。  相似文献   

12.
三波长光子晶体耦合波分复用器的设计与仿真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前,光子晶体的波导共振耦合技术被广泛应用,设定波长下的波导透射频率的高低成为影响器件功能优劣的重要因素。首先对比了改变光子晶体介质柱折射率和半径的大小与耦合点归一化频率的关系,之后利用时域有限差分法设计了一种由三种波导构成的共振耦合型光子晶体结构的波分复用器,并且在波长分别为1 490 nm与1 440 nm的光信号下的波导共振区域增加了一定数量的介质柱形成一种新的微腔耦合区域。并且通过在1 310 nm波长的输出信道末端改变介质柱的半径大小,使得1 310 nm波长的光信号的透射率提高到了95.5%。研究表明,通过增大介质柱半径的大小Rc,可以使得对应的光信号透射率的大幅改善。  相似文献   

13.
利用实验室现有仪器,搭建出了单纤单向和单纤双向的1310/1550nm双波长复用/解复用系统,实现了模拟信号和模拟信号、模拟信号和数字信号、数字信号和数字信号的两路信号的复用/解复用,并对WDM波分复用器的隔离度对系统的影响进行了研究。  相似文献   

14.
光纤传输质量受光纤损耗的影响,对单模光纤传输波长1310nm和1550nm弯曲损耗进行测试,结果表明弯曲损耗呈震荡变化,随着弯曲半径的增加损耗减小、振幅减小,随着波长的增加损耗增加、振幅增大,并利用光纤的耦合模理论对单模光纤弯曲损耗震荡进行解释,对实际应用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15.
报导了一种采用内置LiNbO3晶体波导的新型F P腔光滤波器 ,其选择性好、精细度高 ,并具有调谐速度快和插入损耗低等特点  相似文献   

16.
熔锥型光纤反射器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报道了对熔锥型光反射器所作的较为系统的研究,结果表明:器件对某一波长的反射率,同时对另一波长的透射率均可大于99%,且器件的附加损耗小于0.1dB。文中着重阐述熔锥形反射器制造工艺和技术,进而将熔锥型反射器与光纤光机夜一些比较。  相似文献   

17.
低损耗阶跃型聚合物光纤制备工艺的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介绍了制备低损耗阶跃型聚合物光纤的工艺流程,研究发现随着链转移剂质量分数的增加,聚合物的相对分子质量相应降低,聚合物光纤的力学性能也随之改变,加入改性单体丙烯酸乙酯或丙烯酸丁酯后,提高了聚合物光纤的柔韧性,但降低了聚合物光纤的透光率,包层工艺对光纤损耗也有较大影响。通过原料精馏提纯、材料改性和共挤工艺等措施制备出低损耗聚合物光张样品,其光损耗小于200dB/km(波长650nm)。  相似文献   

18.
光纤中超连续谱产生的理论与实验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光谱超连续展宽 (SC)在光通信中有重要的应用。对色散位移光纤 (DSF)中 SC的产生及泵浦和 SC光纤参数对SC特性的影响进行了理论与实验研究。结果表明 :在 DSF中 ,SC的产生是自相位调制、四波混频、交叉相位调制效应综合作用的结果 ,其中自相位调制效应起先导作用。泵浦脉冲的波长与光纤零色散波长之间的距离影响 SC的宽度和平坦性。获得的 10 GHz的最宽 SC谱达 80 nm ,获得的平坦度 3d B的 SC谱宽度达 2 0 nm。采用光纤光栅进行了 SC谱平坦处理 ,使 SC谱的平坦度提高了至少 8d B。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