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75 毫秒
1.
迟翔 《科技资讯》2010,(34):220-220
城市河流作为城市景观的重要组成部分,已经越来越被人们所重视。城市河流的改造,对与景观的提升以及生态保护性调节性都有着积极的意义。本次对赤峰市锡伯河的景观改造工程,是结合城市防洪、城市交通、城市绿化的综合性改造工程,改造后的锡伯河,必将对赤峰市的各个方面发展起到重要而积极的意义。  相似文献   

2.
城市,是人类居住与生活的场所。近年来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城市景观越来越被人们所重视。特别是具有独特城市文化的景观,更能体现出城市的魅力。文化赋予景观以精神的寄托,文化赋予城市以魅力的魂魄,文化、景观、城市的融合,彰显现代生活,提升城市灵魂。本文以一统河景观设计为例,阐述了上述思想。  相似文献   

3.
景观河流(津河)水质变化的研究与控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随着城市的发展,城市景观河流的治理和维护成为许多城市必须面临的问题.为此,以津河为研究对象, 在对其水质监测的基础上,利用QUAL2E模型建立了津河水质模型,模拟和预测津河的水质.在建立津河水质模型中,模型参数的估值一部分选用经验数据或根据经验公式计算,一部分通过模型反求的方法获得,经验证,这种方法在尝试的3种方法中效果最佳,同时也验证了该方法的可行性.最后,结合天津市有关景观水体环境保护规划和津河的实际状况,提出了津河水污染的控制措施.  相似文献   

4.
以南通濠河为研究对象,运用景观生态学的“最优景观格局理论”、“斑块”和“廊道”相关原理、群落生态学的植物多样性和生态系统稳定性关系原理、植物多样性保护原理、生态演替和顶级群落原理,从景观格局、景观结构和植物景观构建3个方面分析城市河道绿地景观的生态性,提出了城市河道景观生态设计的思路。  相似文献   

5.
大理市西洱河是洱海的出流河,它流经城市中心区,是市区的景观河。它的水质景观的优劣对于提升大理市的城市品位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本文论述了西洱河对大理市下关发展的贡献;西洱河的环境变迁,西洱河的环境问题,并对西洱河的水质景观建设提出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6.
关于城市驳岸造景的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随着当前城市建设的的快速发展,环境景观建设越来越受到重视,而且水系造景的重要性在景观建设中就不可忽视,尤其在我们居住的城市——天津表现的就更为突出。作为水系景观不可或缺的一个组成部分,驳岸在此处就显得极为重要。本文根据城市景观河道——驳岸的一些相关资料,结合设计中一些参数的基本设计参数、安全性、使用性经济性要求等,对驳岸挡墙的设计内容进行了一个系统的分析总结,希望能够让业内人士在今后的设计中能起到一定作用。  相似文献   

7.
从功能与景观的协调、河流与城市的融合以及历史与文化的传承三个方面对临清济津河的景观规划进行研究,并对引黄工程的相关景观规划问题进行了展望.  相似文献   

8.
针对甘肃天水市藉河城区段的生态环境,从景观分区、景观节点、景观视线、交通流线等方面论述了藉河城区段治理工程景观设计的规划目的与方案。  相似文献   

9.
纵观新加坡河综合更新工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随着社会的发展,城市河道更新已经成为城市更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并直接影响到城市的可持续发展.文章站在城市景观更新的视角,综合分析新加坡重建局为实现政府的"改善沿河环境、提升当地旅游品质、推动经济的可持续发展"目标,在新加坡河河道整治及景观更新工程中所采取的策略、设计手法,以及更新工程产生的实际综合效益,为我国当前方兴未艾的城市更新提供一个参考模式.  相似文献   

10.
张柳杨 《科技信息》2013,(10):453-453
<正>随着社会的发展,人们对城市环境的要求日益提高,作为城市重要构成元素的城市河道,其环境的好坏直接影响着整个城市的生态环境及景观形象。在城市河道的治理过程中,水生植物的运用无论是对河道水质的改善还是对河道景观的修筑都起着重要的作用。一、水生植物对河道水质环境的影响由于城市环境的污染,加上大量雨污水直排入河现象的存在,城市河道普遍存在着污染严重的问题,河水中氮、磷等的含量超标严重,水  相似文献   

11.
【目的】基于使用者的心理感知,定量评估影响城市滨水景观质量的关键因素,为城市滨水景观质量的优化提供参考。【方法】以南京市秦淮河中华门段为研究对象,运用语义分析(SD)法从使用者的心理角度出发,对秦淮河中华门段的滨水景观进行质量评价。从景观、生态、人文3个方面制定评价因子,针对各评价因子对使用者进行问卷调查收集数据,并运用SPSS软件进行分析。【结果】使用者对秦淮河中华门段滨水景观的亲水性、岸线形态、景观美感度、环境整洁度以及历史文化延续性的评价较高,对视域宽广度、环境视觉趣味性、植被覆盖率和娱乐活动多样性的评价较低。基于评价结果认为,影响滨水景观质量的重要因素为公众参与度、植物多样性和河流水质,结合秦淮河中华门段景观现状,提出:①提高秦淮河中华门段滨水景观与地域文化的融合,突出秦淮河景观的独特性,增强游人的归属感;②重视公共参与度,加强公众参与的主动性和有效性,同时丰富秦淮河中华门段的空间功能,增强滨水景观的活力;③进一步加强对秦淮河水质的保护与治理,提高植被覆盖率,并充分利用水生植物来营造滨水生态景观,给游人近自然的生态体验。【结论】通过对感知对象的评价,引入SD法分析游人心理感知为评价城市滨水景观质量提供了可参考的研究路径,有助于聚焦城市滨水景观效能的科学分析,推动城市滨水生态景观的可持续发展,也为未来城市滨水景观的优化提供了参考思路。  相似文献   

12.
【目的】通过对上海黄浦江河岸带景观格局空间特征进行分析,找出该河岸带生态修复的重点区域与景观类型,科学规划河岸带的生态恢复重建,为黄浦江周边的土地利用格局优化与景观生态修复建设提供决策支持。【方法】基于地理信息系统(GIS)平台,利用高分辨率航拍图像数据源,构建河岸带土地利用与景观格局数据库,从横向、纵向两个维度,利用景观指数方法,在景观类型和景观格局两个水平,选取不同的景观指数对黄浦江河岸带景观格局空间特征进行定量分析。【结果】①在横向维度上,黄浦江河岸带市区段城市化程度最高,景观多样性最低,绿地和林地所占比例不足且碎片化; 近郊段属于过渡河段,以工业用地为主,景观多样性最高,破碎化程度最严重; 远郊段人为干扰程度最低,土地利用强度最弱,农田生态林网体系建设有待加强。②在纵向维度上,根据距河道边缘的距离(L),0≤L<100 m的河岸带受到重点生态保护,但距河道距离由近至远,人为干扰强度逐渐增强,河岸带景观多样性与破碎化程度呈现先增后减的趋势,在300≤L<400 m的河岸带景观破碎化程度最显著。【结论】城市建设活动的干扰,造成黄浦江河岸带景观格局趋于破碎,存在水陆交错边缘的负效应。在景观类型水平上,工业用地、生产防护林地和旱地是河岸带生态修复应重点关注的景观类型,而在景观格局水平上,近郊段河岸带(横向维度)和300≤L<400 m的河岸带及邻近区域(纵向维度)是生态修复重点区域。  相似文献   

13.
以河道景观评价为目标层, 以生态性、社会性和艺术性指标作准则层, 以水质、物种多样性、水体透明度、防洪效应、水景利用率、景观可达性、色彩美感度、形态美感度以及地域文化性作为指标层, 构建城市河道景观评价指标体系。利用层次分析法(AHP)确定各指标层的权重, 利用距离指数法构建评价模型。以昆明市盘龙江为例, 利用该模型对盘龙江上中下游景观环境进行评价。将定量评价与定性评价相结合, 对城市水系景观环境规划设计提供指导, 构建水景观规划新模式, 以期为实现科学景观规划设计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4.
自然河流在城市发展和城市景观建设中具有重要的价值,而河流滨水景观的建设一直是国内外关注的课题.国外在河流滨水地带的景观建设过程中即有失败亦有成功的范例,而我国正处于起步和摸索阶段.以吉林市为例分析了城市河流——松花江的景观特色和滨水景观建设现状,本着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理念,指出其景观建设中存在的问题并对此提出了合理的建议.  相似文献   

15.
城市河道综合整治中生态护岸建设初探   总被引:29,自引:0,他引:29  
城市河岸带连通城市生态系统中水陆生态系统,不仅在城市行洪排涝,水土保持方面发挥巨大作用,而且具有十分重要的景观和生态学价值.为克服传统硬质河道护岸的种种弊端,生态护岸已经成为国内外城市生态河道建设的重要环节.从生态水利学角度分析了城市河道的特点和城市河道护岸工程的现状及其主要问题,并在参照国内外有关城市河道整治经验以及中国传统河工方法的基础上,提出了对建设生态护岸的一些设想,以期为当前蓬勃开展的城市河道综合整治提供借鉴和参考.  相似文献   

16.
城市河道桥型系列规划方法研究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总结了城市河道桥梁除交通功能以外的一些功能,提出了城市河道桥型系列规划的理念,提出了桥型规划的三系列汇交原理,即考虑桥梁功能与路网、区域功能协调匹配的城市规划系列;考虑整条河道桥梁结构形态总体协调的桥梁自身系列;考虑桥梁与周围环境构成的景观系列.对同一条城市河道上的桥梁,要形成和谐的桥梁序列都应该是这三系列汇交的结果,介绍了该原理在苏州河桥型规划上的应用.提出的理念和原理对国内城市河道桥型系列规划和景观规划具有一定的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17.
建立良好的城市景观体系,是构筑城市空间整体形象和协调区域可持续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本文以吉安市中心城市总体规划为例,通过对城市景观影响因素、构成要素及景观体系规划重点的分析。探讨城市规划中城市景观设计方法,以形成城市整体、统一、有序的景观体系。  相似文献   

18.
文章对已建成的城市江河防洪工程滨水景观带,特别是墙堤式防洪工程的景观特色进行了研究。提出应根据长江中下游中小城市的实际情况,在进行防洪工程的景观设计,必须强调景观的经济、亲水、绿化、亮化和人性化。并把这种新的景观模式观点成功地运用于安庆市城市防洪休闲广场具体设计实例,实践证明取得良好的效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