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随着市场经济的不断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逐步提高,人们的消费观和精神需求也在悄然发生着变化;民族传统艺术以及民族音乐,尤其是中国民族歌剧受到来自流行等多元化音乐的巨大冲击和挑战。本文从西方歌剧入手,就新时期、新形势下如何面对新的市场发展中国民族歌剧作了进一步的分析与思考。  相似文献   

2.
《野火春风斗古城》是中国现代经典的一部民族歌剧。歌曲《永远的花样年华》是歌剧中女主角金环的一个主要唱段,它热情讴歌了主人公金环同仇敌忾、不怕牺牲、坚强不屈、追求胜利的伟大民族精神。歌曲旋律优美、情绪起伏跌宕、音域宽阔、气息深厚,具有很强的戏曲表现性。音乐紧扣歌剧的主题内容,文词含义深刻,从音乐与文词的角度诠释了剧中英雄人物金环的光辉形象。  相似文献   

3.
西洋歌剧的历史源远流长。早在16世纪末的欧洲就早已有雏形。但是,当时这类演唱形式并无名称,人类只称呼为"用音乐表演的戏剧。"1640年以后,才简称为"作品"或戏剧音乐,两者一经混合,又成为了"音乐戏剧"后来索性称为"歌剧(opera)"。本文对中国戏剧与西洋歌剧在民族性、虚拟性、程式性方面进行了对比指出了差异。  相似文献   

4.
歌剧是一种由戏剧、音乐、舞蹈、文学、舞台美术等多种独立艺术综合而成的舞台艺术样式。歌唱作为歌剧的表现手段,它既表达人物情感,说明人物心意,还串联了故事脉络,是演员塑造人物形象的主要手段。歌剧作为舞台艺术的独特本性,决定了演员在音乐形象塑造中的独特地位。演员的演唱不仅直接体现角色形象,而且其演唱技巧的发挥和对角色的驾驭能力又赋予角色形象以新的内容。民族歌剧的演唱,长期以来,在继承民族声乐理论与表演手段的基础上,不断借鉴美声唱法的长处,并结合中国观众的审美心理和汉语语言特点,形成了自己独特的民族风格。  相似文献   

5.
歌剧艺术是音乐的重要体裁之一,中国歌剧事业目前正面临种种挑战。通过音乐美学思想、民族性对中国歌剧的影响,传统的继承和吸收借鉴西方歌剧的尺度,歌剧要跟上时代步伐等方面的论述,深刻反思如何寻求中国歌剧的独特魅力,怎样使中国歌剧走出低谷这一复杂问题。  相似文献   

6.
赵利敏 《科技信息》2010,(3):214-215
1关于“教学目的”的设计安排 1.1中国新歌剧自20世纪20年代至今70多年的发展历程中.产生了许多有广泛社会影响的剧目。通过听赏三首创作于歌剧发展不同时期的具有代表性的新歌剧的代表性唱段,使学生初步领略音乐与戏剧相结合的艺术魅力及中国新歌剧源于民族传统文化,借鉴吸收欧洲艺术手段,表现中中国社会生活的独特风貌。  相似文献   

7.
20世纪初的中国随着殖民扩张和1919年"五四"新文化运动的兴起、西方新思潮的涌入,西洋歌剧开始大量进人中国,一种新型的音乐艺术进入中国人的视野,并且冲击着中国传统音乐文化,"歌剧"这个对于中国人来说并不熟悉的新型音乐艺术和新名词走入中国人的视野,本文以后殖民主义理论为依托对中国歌剧诞生的自我"身份"问题进行解读。  相似文献   

8.
歌剧《原野》是中国歌剧发展史上里程碑式的一部巨作,是第一部被搬上国际舞台并产生过巨大影响的中国歌剧。我们说它是中国对西方歌剧艺术探索的过程中具有划时代的典型意义,代表了中国对舶来艺术通过早期的模仿移植,到中期的交融借鉴,再到最后与本民族文化艺术特点高度融合之后的歌剧创作水平。值此《原野》上演20周年纪念之际,本文从《原野》创作的角度出发,探讨了中国作曲家在创作过程中,如何将本民族的因素与西方创作技法巧妙的融合,以期为中国歌剧创作、发展提供一份有意义的参考数据。  相似文献   

9.
歌剧是莫扎特音乐创作的最爱,在他短短的一生中,共创作了22部歌剧。他在歌剧创作中突出音乐的主导地位,创造性地使音乐与歌词有机统一,赋予每个角色以独特的音乐形象,善于运用重唱的手法展开戏剧性情节和对人物的心理刻画。他的歌剧反映了时代的呼声,音乐通俗易懂,具有德国民族民间音乐的气息。  相似文献   

10.
中国的民族歌剧在近千年以来的历史演变和发展中受到了中国乃至世界观众的喜爱,印证了"只有民族的,才是世界的"。本文从中国民族歌剧及其演唱特点的角度,以民族歌剧《运河谣》中女主角水红莲的形象特征为出发点,从曲式结构、旋律走向、调式和声等方面对作品进行分析,重点从水红莲咏叹调《来生来世把你爱》中民族唱法的语言、风格等方面研究其演唱特点及演唱难点。  相似文献   

11.
歌剧是一种戏剧与音乐相结合的艺术表现形式,它精湛的舞台表演、跌宕起伏的音乐旋律以及强烈的戏剧冲突等特点使得歌剧艺术不断的蓬勃发展。其中《苍原》自1995年在辽宁歌剧院首演至今,它表现出了史诗性、开放性、戏剧性等三大艺术特点,在中国它已经成为最具代表性的歌剧经典之一。  相似文献   

12.
对威尔第歌剧音乐塑造人物形象的艺术性进行分析,探究作为歌剧史上划时代的歌剧大师所展现的艺术特性。以歌剧《奥赛罗》中第二主人公雅戈这一反面人物作为研究对象,以雅戈在歌剧中的音乐作为载体,从音乐主体、曲式结构、和声色彩等方面的分析入手,从中找到歌剧艺术在其创作和舞台演绎过程中的艺术“经脉”,为今天的歌剧艺术提供有益的借鉴。  相似文献   

13.
中国歌剧的历史可以追溯到20世纪20年代,发展至今进入了崭新的阶段.在人们关注下,中国歌剧作品得到普及传唱,均已成为经典.大量中国歌剧声乐作品已进入高等音乐院校声乐专业教学之中,丰富了教学内容,拓宽了学生视野,提高了教学水平.文章分析了20世纪20年代以来中国歌剧作品在声乐教学中选择、运用情况,对未来中国歌剧作品进入教学的问题提出了一定的设想和展望.  相似文献   

14.
歌剧是莫扎特音乐创作的最爱,在他短短的一生中,共创作了22部歌剧。他在歌剧创作中突出音乐的主导地位,创造性地使音乐与歌词有机统一,赋予每个角色以独特的音乐形象,善于运用重唱的手法展开戏剧性情节和对人物的心理刻画。他的歌剧反映了时代的呼声,音乐通俗易懂,具有德国民族民间音乐的气息。  相似文献   

15.
李晗  黄群 《科技咨询导报》2008,(15):159-159
戏曲是中国的传统戏剧形式,是音乐、舞蹈、戏剧三者结合的一种舞台艺术。歌剧起源于西方,它融合音乐、戏剧、诗歌、舞蹈及美术于一身,是一门高度综合的艺术。本文就中国传统戏曲与现代歌剧两者之间的区别与联系,揭示两者的“同”与“异”。  相似文献   

16.
刘喜 《长沙大学学报》2007,21(1):117-118
音乐与戏剧是歌剧这个综合艺术体里最重要的两个基本要素,在歌剧自身发展的每一次变革中,音乐与戏剧的关系问题是改革的关键.蒙特威尔第、莫扎特、格鲁克、瓦格纳等歌剧作曲家在他们的歌剧改革中都以音乐与戏剧的关系问题为核心来完善歌剧的自身发展.  相似文献   

17.
歌曲《思儿》是现代民族歌剧《野火春风斗古城》主要唱段之一,声乐教学实践中受到广泛欢迎的一首作品。本人多次演唱过歌曲《思儿》,也指导过不同层次学生演唱这首作品,在论述的过程中将感性和理性认识结合起来,紧扣歌剧的相关背景,从歌曲的音乐结构、演唱技巧等方面对作品进行诠释。  相似文献   

18.
郭进 《科技资讯》2013,(22):195-195
将民族歌剧的演绎融入到高校声乐教学中,能使声乐学习者的专业水平在情感诠释、舞台表演、兴趣激发、语言塑造、以及音乐修养提升方面起着巨大的推动作用,也是历练学生的优秀思想品质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19.
《风萧瑟》是歌剧《伤逝》中女主人公一首非常著名的咏叹调,这首咏叹调在推动整部歌剧情节的发展上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但是,从笔者目前掌握的相关材料来看,无论是对本首作品在剧中故事情节发展形势,即剧中人物的演唱环境分析、角色性格分析、音乐的本体写作分析还是人物情感与音乐两者相结合的演唱分析尚需深层次的挖掘,作为女高音,笔者试图从歌剧演唱的案头工作入手,对该片段回归到整部歌剧中,从事件发展的脉络对主人公情感的心理历程有一个较全面的了解。从音乐分析的角度,把握该片段的音乐元素,以便更好的塑造歌剧形象。  相似文献   

20.
作为高度综合艺术的歌剧,戏剧性始终是贯穿其发展的内在动力,而这种动力又是通过巧妙地应用宣叙调这种声乐体裁并外化地以音乐结构形态变革的方式呈现在大家面前的。本文旨在通过对宣叙调的特征以及歌剧音乐结构形态变革历程的阐释,剖析宣叙调对于推进歌剧音乐结构发展的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