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阎雯雯  毛志睿  赵超  彭德天 《江西科学》2011,29(2):219-222,227
随着乡村旅游的迅猛发展,乡村资源正在接受着前所未有的全面挑战,乡村景观+旅游的发展模式又将有何种结果?所以在发展旅游的同时就提出了如何保护乡村景观的特色和完整性,充分挖掘乡村景观的生态和文化旅游价值,使其形成高效、完整并具有传统特色的多功能的乡村地域,这又成了当下的重中之重。以大理市洱源西湖旅游区为例探讨了在旅游开发的背景下对西湖旅游区进行详细规划以便更好的保护和利用乡村景观资源。  相似文献   

2.
景观多样性与乡村产业结构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乡村地域综合自然特征的主要表现之一是景观多样性,而乡村产业结构能在很大程度上反映乡村的社会经济状况。针对景观多样性与产业结构相关性的研究,可以耦合乡村发展的自然环境与社会经济特征,是对乡村综合研究的有益探讨。在阐述景观多样性、乡村产业结构的基本概念与理论的基础上,对两者进行相关性分析,探讨其对应关系。进而,从可持续发展的角度分析景观多样性保护与乡村产业结构优化的和谐统一,以云南省丽江市永胜县为例讨论并提出景观多样性保护与乡村产业结构调整的可能途径与方法。  相似文献   

3.
通过实地踏勘,对民族地区乡村景观视觉感知进行研究。按照视觉特性总结出7类典型乡村景观类型。从拍摄的151张照片中选取21张各类典型景观照片,对当地及周边100名村民进行喜好的风景问卷调查。结果显示:对与自己生活相关的景观和自然风貌景观喜好较高;对有规则、管理良好的景观喜好度较高;对该地区的历史文化景观(如古树、古庙、古建筑等)的保护与开发充满期待。乡村景观的良好维护和合理规划对当地居民均有良好的积极效果。  相似文献   

4.
农田景观保护规划及结构模型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针对目前农田景观的现状条件,重点对农田景观保护规划的理论进行探讨,并对其结构模型进行分析,为农田景观规划提供理论依据和结构模式参考,强调农田生物多样性的保护与恢复,以改善乡村生态环境.  相似文献   

5.
风景名胜区乡村文化景观管理数据库平台建构策略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为了扩大风景名胜区乡村文化景观管理范围,提高区内乡村文化景观的管理效率,并扩充乡村景观信息的共享性,提出一种结合数据库和GIS技术的风景名胜区乡村文化景观管理数据库平台。【方法】利用ArcGIS、WebGIS以及相关数据库技术,整合乡村文化景观的空间信息和各类景观专题信息资源,对乡村文化景观不同时空的图形信息、图文影音信息等多种信息源进行抽取和标准化处理,构建风景名胜区乡村文化景观管理数据库平台的功能和框架。【结果】以太湖风景名胜区西山景区为例,建立基于GIS的乡村文化景观图像子数据库和乡村文化景观图文影音数据库,并提出了数据库管理和服务平台的建构策略。【结论】此数据库平台可对乡村文化景观资源的保护、合理开发与建设提供科学依据,以及方便后续的监测评估、保护规划等工作,并能面向公众起到宣传、推介和咨询的作用。  相似文献   

6.
论乡村旅游资源   总被引:6,自引:1,他引:5  
乡村旅游资源是人与自然环境长期作用而形成的统一和谐的乡村景观。它是由自然环境、物质要素和非物质要素组成的有机整体。具有人与自然的和谐性、广泛性、多样性、地域性、系统性、季节性、民族性、时代性、保护性等特点。根据相对一致性原则、发生演化一致性原则和同时性原则,乡村旅游资源可划分为农业景观、聚落景观和民俗化景观等类型。乡村旅游资源开发利用时要遵循开发与保护相结合、整体开发和当地居民参与旅游活动等原则。  相似文献   

7.
渝西低山丘陵乡村传统民居植物景观在重庆地区具有一定的典型性和代表性.对渝西传统民居庭院及周边常见的风水林、果园、茶园、农田和水系等植物景观进行了现场调研,并从"风水林的营造与保护、因地制宜以节约成本、最大化利用生态资源、适宜操作的生产方式"4个方面分析传统民居植物景观所折射出的生态智慧,可为乡村绿化规划及"美丽乡村"景观建设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8.
城市化进程对乡村景观的保留造成了一定的冲击,而乡村景观是风景园林设计的重要素材。将乡村景观作为风景园林设计因素,既能保留乡村景观,延续乡村特有的文化,又能保护生态环境、创造经济利益,可谓一举多得。该文分析了乡村景观对风景园林设计的启示及其未来的发展趋势。据此提出了几种乡村景观在园林景观设计中的运用方法。  相似文献   

9.
以地质遗迹保护和地质遗迹景观开发为核心,对四川射洪硅化木国家地质公园的景观特征进行了分析和评价,并对其旅游开发作了初步探讨.  相似文献   

10.
乡村道路景观视觉质量是影响农村居住环境提升的重要因素,也是农村景观规划开发的科学基础与依据.本文以安乡县安丰乡出口洲村村域内道路景观作为研究对象,运用基于视觉感知的SD法,对其视觉质量进行评价;分析对比调查数据,搭建景观质量评价模型;提出了提高乡村道路景观的秩序性、清洁度、色彩丰富度和植被覆盖度等方面的相关建议,以供美丽乡村的道路景观建设参考与借鉴.  相似文献   

11.
新型城镇化背景下乡村景观相容度评价及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安徽三河古镇为研究对象,利用景观相容度评价方法,在评定行为与景观价值功能的匹配特质的基础上,对旅游型村镇的乡村景观在发生游憩活动时"景观——行为"相容或冲突的关系进行分析,建立"相容——冲突"矩阵进行评价,利用评价结果提出三河古镇乡村景观的优化策略。并构建出根据乡村景观行为相容度的评价结果对景观类型和游憩行为进行定位分析,从而优化乡村景观形象和游憩行为布局的景观格局优化流程。  相似文献   

12.
构建优良的乡村景观风貌是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重要举措,也是建设宜居宜业和美乡村的必备条件。如何提高乡村场所的辨识度,重塑具有特色的乡村“场所精神”,如何加强人们对乡村环境的认同感和对故土老家的归属感,是推进乡村振兴和保持乡村村落可持续发展亟待解决的问题。基于“场所精神”理念,以乡村自然生态为底色,以乡村文化内涵为基调,基于对南阳市宛南部分乡村进行实地调研的情况,对相关乡村景观风貌的保护与复兴提出可行的策略和方法,从而使乡村能够彰显优美环境、传承乡村文脉、留住乡村记忆。  相似文献   

13.
结合景观生态学原理和GIS技术,在提取乡村景观类型的基础上,对福州郊区乡村旅游景观特色及其组合形成的空间分异进行分析,结果显示:丘陵山地针叶林景观构成了福州郊区乡村景观的基质;丘陵山地农田景观与森林基质构成有特色的山岳森林田园风光;乡村景观多样性高,可满足多种乡村景观旅游审美需求;平原城市景观和丘陵山地人工马尾松林景观...  相似文献   

14.
乡村文化景观遗产包含着乡村孕育和生长的全部信息,通过文化景观的表达,显现着乡村一代代繁衍生息的过程,根据《保护世界文化和自然遗产公约》的分类标准,乡村文化景观属于有机进化的持续性景观。社会的发展发展使乡村经历着前所未有的改变,与此同时也给其物质外壳带来严重的破坏,非物质文化基因也因为对现代文化的过分迎合而逐步凋亡。本文基于对南阳3个传统村落的调查研究,以整体性和地域性的保护原则为切入点,探讨不同类别物质景观的保护方法,尝试用媒介等方式重新修复、链接并传承、展示非物质文化景观,实现其活态传承与价值再生,恢复传统村落的活力。  相似文献   

15.
乡村景观营造是对乡村要素的分析、提炼、组合,以此营造具有本土特色的乡村景观,传递具有地域特色的景观意向。改革开放以来,快速城市化进程对乡村景观产生了重要影响,如何营造本土特色的新型乡村景观,关系到新时代背景下的乡村振兴战略实施。探讨了不同类型乡村景观的营造方法,为我国乡村景观的规划与评价提供理论指导。  相似文献   

16.
为了改变山地村落非建设用地无视自然山水存在的破坏性开发、居住建筑外立面芜杂和忽视绿地价值的现象,通过对浙江省金华市鹿田村真实案例的实际规划进行改造操作,在工程实施全程中开展了深入的研究,并通过物质改变和更新,观察了村民风气的变迁.提出了在传承中国园林山水营造理念下的以保护自然山水资源和维护山水乡村地方特色为目标的理念,以规划设计方法来修复山地乡村景观,提升其生态效益,并维护其自有的山水骨架,以此探讨山地乡村构建的理论和方法.  相似文献   

17.
为了了解旅游者对冀南地区乡村声景舒适度的评价情况,笔者通过实地调查和实验室研究相结合的方法,对乡村声景观感知和声舒适度进行了研究,并采用语义细分法对乡村声景观的感知结果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不同性别样本对于清晰度和时空感表现出显著性差异;自然声使旅游者更加舒适;A计权声压级与乡村舒适度评价呈显著负相关;乡村声环境声压级达到50 dBa时,旅游者会感到不舒适。  相似文献   

18.
运用AVC(attraction,vitality,capacity)理论与评价方法,从景观与旅游区域的吸引力、生命力和承载力等3方面,对吉林省寒地旅游景观进行了研究.结果显示,吉林省各市(州)寒地旅游景观呈现出吸引力、生命力较强、发展潜力较大等特点,这与其开发保护现状相吻合,同时也反映出吉林省寒地景观开发的一些矛盾.基于此,吉林省应注重以景观生态学理论为指导,加强景观规划,切实保护景观完整性和可持续性.  相似文献   

19.
针对汉长安城遗址保护与利用存在的以"点性"为主,模式类型单一、普适性不强,不能有效协调保护与区域经济社会发展、居民生活质量改善等困境。借鉴田园城市理论,提出"以田园乡村景观为本底、产业集聚、多业共生"的汉长安城遗址保护与发展新模式——"田园文化城市"模式,并对其理念、机制、形式与保障机制进行了综合探讨。  相似文献   

20.
从乡村绅士化理论出发,从社会、经济、文化和空间角度阐述了乡村绅士化与乡村景观的转译联系与意义,以重庆綦江区古剑山艺术村为例,结合实地调研,并采用文献查阅、人员访谈和图片拍摄等方式,探索乡村绅士化发展的阶段性特征,从人群结构、经济产业、文化景观和空间环境4个方面分析了绅士化对艺术村景观的影响,并提出艺术村景观建设的策略.乡村绅士化理论为乡村景观建设提供了有效参考,给予推动乡村振兴以启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