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4 毫秒
1.
正在中国,有许多被称为"龙城"的地方,位于山东的诸城也名列其中。在诸城市境内,埋藏着非常丰富的恐龙骨骼和恐龙蛋化石,且种属繁多,门类复杂。在已发现的近20处恐龙化石点中,该市境内西南部的"龙骨涧"最为有名。2009年夏天,全世界古生物学家、地质学家的目光都聚焦在了中国山东省中东部的一个小县城——诸城。在那里,人们发现了目前世界上最大规模的恐龙化石集群埋藏地——恐龙涧化石长廊。  相似文献   

2.
诸城位于山东省中东部,在世界版图上只是一个不那么耀眼的小县城,但它却是中国乃至世界上罕见的恐龙化石宝库。诸城不仅出土了世界上最大的鸭嘴龙化石,而且还是世界上规模最大的恐龙化石集群埋藏地,因此它也被国土资源部命名为“中国龙城”。  相似文献   

3.
<正>山东省诸城市是世界上最重要的晚白垩世恐龙化石产出地,因为恐龙化石资源丰富而被国土资源部命名为"中国龙城"。这里不仅出土了恐龙骨骼化石,还发现有恐龙足迹及恐龙蛋化石,并创造了多个恐龙界的世界之最。例如,诸城有世界上最大的鸭嘴龙骨骼化石和世界上规模最大的晚白垩世恐龙足迹化石群。而最受人关注的,也使得"龙城"名扬世界的,就是这里发现了世界上规模最大的恐龙化  相似文献   

4.
恐龙新探     
窃蛋龙并不窃蛋 窃蛋龙顾名思义就是“偷蛋者”。长期以来,科学界一直认为它是靠偷吃其他恐龙所产的蛋来维持生计的一类兽脚类恐龙。加上它没有牙齿,更为它偷吃蛋提供了生理证据。直到近两年,科学家们在蒙古戈壁幸运地找到了隐藏在窃蛋龙骨架下方的数窝恐龙蛋化石,而且  相似文献   

5.
恐龙化石     
世界上大部分的恐龙化石都是从地壳的岩层里发现的,中国煤炭博物馆展示的这具禽龙骨骼化石是迄今为止世界上惟一在煤层里发现的恐龙骨骼化石。1878 年比利时一名叫克得特的煤炭工人在开凿煤层巷道的时候,发现了一些奇形怪状的硬块东西,于是就把这些东西搬到地面上,经过专家的考证,它们是禽龙骨骼化石。科学家用了3 年的时间共从煤层巷道里挖出39 具禽龙骨骼的化石,把保 这只可爱的小恐龙 存比较完整的 11 具,陈 叫窃蛋龙(偷蛋龙),科学家们发 列在比利时的皇家 博 现它的巢中和周围有许多恐龙蛋,这么 物馆。上图…  相似文献   

6.
1923年,科学家在蒙古戈壁上发掘出一具恐龙化石,这是之前从未发现过的一个新种类。由于这只恐龙伏在一堆恐龙蛋上,而旁边不远处有一只原角龙,  相似文献   

7.
上世纪90年代,中国和加拿大的古生物学家在我国新疆戈壁上发掘出土了一具恐龙化石,估计这只恐龙活着时身长达30米,是当时亚洲地区已发现的恐龙中最长的恐龙.为纪念中加科学家的合作,这种恐龙被命名为"中加马门溪龙".  相似文献   

8.
恐龙足迹研究始于1802年 但在相当长的肘问内被认为是“丑小鸭”,认为它没有多大用途。然而探索自然的秘密是人类的天性,科学史上就是有一些科学家不计名利、在寂寞中耕耘,终于使人认识到它在了解恐龙的形态、生活习性、古地理分布、地层对比、古生态学方面起着骨骼化石不能起的作用。于是20世纪60-80年代在全世界掀起了研究恐龙足迹的热潮……──恐龙专家甄朔南  相似文献   

9.
今年是中国恐龙化石科学研究一百年。本刊特邀我国著名古生物学家董枝明先生撰文,讲述百年中外古生物学家在我国境内进行恐龙化石野外考察的几次惊世大发现。  相似文献   

10.
《世界科学》2008,(1):F0003-F0003
美国《时代》杂志最近评出了2007年十大科学发现,美国及日本科学家在干细胞研究方面获得的突破位居榜首,而2007年6月在中国内蒙古发现的当今世界上最大似鸟恐龙化石,位列第7。  相似文献   

11.
在某些人看来,恐龙既看不见又摸不着,都是人们凭几块石头瞎猜的。这是多么严重的错误!多姿多彩的恐龙是远古的生命奇观,人类对它们越了解,就越热爱大自然,越会保护地球。这就是恐龙文化的现实意义。因为恐龙已经灭绝,或化为翼鸟或居于地宫。而人类作为地球的最高等一员,研究和了解恐龙,是我们永恒的使命。既然灭绝已无可挽回,那么就要应该竭力保护目前濒临灭绝的物种,制止悲剧重演。可见,普及恐龙知识对环境保护也有着重要的意义。 在此,介绍在我国发现的一些具代表性的恐龙,并据骨架化石恢复其外形,目的就是要给读者一些关…  相似文献   

12.
刘燕 《大自然探索》2002,(11):57-61
没有哪种动物曾经像恐龙那样统治过世界,有关恐龙有许多未解之谜,而其中最大的奥秘就是它们是如何崛起并最终成为地球霸主的。发现化石宝库1.5亿年前的地球堪称恐龙的世界,那一时期被称为侏罗纪晚期,也是恐龙的黄金时代。恐龙不仅遍布全球,而且种类繁多。尤其值得一提的是,侏罗纪晚期还是一个庞然大物的时代,当时很常见的素食龙中有的竟高达12米,重达50-60吨。不过,在侏罗纪早期,恐龙不仅种类稀少,而且“相貌平  相似文献   

13.
鲁祖惠  王军 《自然杂志》1995,17(3):178-179
在河南省西部,位于秦岭东段南侧有一系列的自垩纪断陷盆地。这里埋藏着世界上最为丰富、保存状态完好和奇特的恐龙蛋化石群。1974年首先在淅川县的滔河盆地发现恐龙蛋化石,后来相继在西峡盆地,夏馆—高丘盆地等地的白垩纪红色地层中发现了新的恐龙蛋巢穴。特别是1992年到1993年在西峡县的阳城乡、丹水镇等地出土数千枚恐龙蛋化石,在世界上产生了极大的影响。恐龙蛋化石如封四图片所示。研究这些自然遗产蕴藏的科学价值,为人类社会发展、资源开发、环境保护和地球减灾等提供借鉴,是十分有意义的。恐龙胚胎化石对于判别恐龙蛋化石种属、研究恐龙孵化发育,探索恐龙演化和灭绝原因具有特殊的作用。恐龙蛋是比较珍贵的化石,含有胚胎的恐龙蛋又极其稀少,因而用无损检测方法寻找恐龙胚胎化石就具有特别的意义。  相似文献   

14.
科学家们曾认为恐龙是惯于独居的动物,但是,最近的两个发现却证明了它们中的一些也许曾过着群居生活。──唐·勒斯蒙1997年史蒂文·斯皮尔伯格的电影《侏罗纪公园》的续集《失落的世界》中,愤怒的尼克斯恐龙疯狂地寻找它们的孩子的镜头曾给人们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但真正的恐龙爱好者都知道那只是电影的虚构。为什么呢?因为自从18世纪40年代首次发掘到恐龙化石以来,还不曾发现有幼小恐龙或成对的恐龙生活在一起的。所有发掘出的恐龙和化石都清楚地表明:巨型的肉食恐龙是独居的。有人认为,它们也许就是孤独杀手。但是,最近在…  相似文献   

15.
早于始祖鸟的虚骨龙类及其对于鸟类起源研究的意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徐星  马檠宇  胡东宇 《科学通报》2010,55(32):3081-3088
在过去20年中, 对非鸟兽脚类恐龙向鸟类演化过程的重建工作取得了很大进展, 但是关于这一演化假说仍然存在一些反对的观点, 其中一个反对证据来自兽脚类恐龙化石的地层分布记录. 从兽脚类恐龙化石的地层分布上看, 目前已知最古老的鸟类发现于晚侏罗世, 而在侏罗系地层中却很少发现应当是它们祖先类型的虚骨龙类化石, 这暗示存在着一个“时间悖论”——后裔出现在祖先之前. 本文回顾有关这一研究问题的最新进展. 近10年来的一系列发现表明, 虚骨龙类主要类群在侏罗纪中晚期已经出现. 这些发现大大提高了化石地层分布和兽脚类恐龙系统发育关系的一致性, 并且有力反驳了所谓的“时间悖论”. 更为重要的是, 这些发现为鸟类起源研究的核心问题——兽脚类恐龙的系统发育研究提供了重要的信息, 支持了暴龙超科和阿尔瓦兹龙超科处于虚骨龙类相对基干的位置, 甚至暗示一个新的关于副鸟类的系统发育假说: 始祖鸟、驰龙科和伤齿龙科构成一个单系类群, 而攀龙类、其他鸟类以及窃蛋龙类形成另一个演化分支. 特征演化分析表明, 副鸟类的基干类群可能在晚侏罗世之前已经演化出与树栖以及飞行相关的特征. 未来更多侏罗纪虚骨龙类化石的发现将有助于一个更加精确的鸟类起源和演化模式的建立.  相似文献   

16.
曾经称霸于地球的恐龙留给现代人诸多迷幻,引发人们各种兴趣。对于普通人来说,当看到科学家出土的恐龙化石骨架时会很震撼.如果再有一个活灵活现的复原像.就会增加视觉感受,立体地了解认识恐龙。在中国古动物馆里有原巴克龙、许氏禄丰龙和苏氏巧龙等十余件新近完成的生态复原恐龙,陈列在化石骨架的前面。  相似文献   

17.
辽西义县组禽龙类新属种: 杨氏锦州龙   总被引:9,自引:2,他引:7  
汪筱林  徐星 《科学通报》2001,46(5):419-423
在辽西义县组发现一大型禽龙类恐龙,根据其头骨形态和牙齿特征建立一新属、新种-杨氏锦州龙(Jinzhousaurus yangi gen.et sp.nov.)。杨氏锦州龙某些特征比已知多数禽龙类原始,但大部分特征接近于早白垩世的一些进步禽龙类,如前上颌骨喙部中等扩大和牙齿形态及排列方式等。锦州龙的另外一些特征非常接近鸭嘴龙类,比如眶前孔不发育等。锦州龙的这种奇特特征组合对于研究禽龙类的演化和鸭嘴龙类的起源具有重要意义。锦州龙发现于义县组中部,层位高于四合屯化石层,是辽西热河生物群发现的第一个大型恐龙化石,丰富了热河生物群的组成。锦州龙的发现进一步证明了热河生物群的时代为早白垩世,与同位素测年确定的年代一致。  相似文献   

18.
《大自然探索》2011,(12):4-4
最近,科学家在美国阿肯色州西南部发现了一串恐龙足迹化石,是一头恐龙在泥泞地上行走时留下的,它们暗示这头恐龙长着内八字脚,是一种大型掠食性恐龙。现场发现了多种恐龙足迹化石,分布范围有两个足球场那么大,其中包括8吨重的阿托卡高棘龙(地球上曾经存在过的最大的掠食性动物之一)和蜥脚龙(一种长颈食素恐龙)等。当地近期连遭暴雨,冲...  相似文献   

19.
徐星 《科学》2002,54(2):33-34
鸟类起源的研究是进化生物学研究中的一个热点问题.在过去的几十年内,由于鸟类恐龙起源说的复活和兴起,这一方向的研究取得了巨大进展.尤其是上个世纪末期以来,我国辽西地区带羽毛恐龙化石的发现一次又一次震惊了世界,为我们了解恐龙向鸟类的演化过程提供了有史以来最重要的信息,使得鸟类恐龙起源说建立在了更加坚实的化石证据的基础上.最近,辽西的恐龙新发现再次引起了各国古生物学家的关注.  相似文献   

20.
正不久前,在世界上恐龙残骸最丰富的地区之一——中国辽宁省义县地层的陆家屯岩床,科学家偶然发现了年代在大约1.2亿年前的一窝共25头鹦鹉嘴龙化石。这些化石的位置和性质显示,这些恐龙是一起死的,死因可能是由火山爆发造成的山体滑坡。鹦鹉嘴龙是一种外形像瞪羚的素食恐龙,也是迄今为止所发现的最多的恐龙之一。这暗示这一窝恐龙实际上是一个"托儿所",一头成年恐龙在这里照看小恐龙。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