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859 毫秒
1.
<正>1.吴其濬(1789-1847)既是清代声名显赫的高官,又是集状元、植物学家、药物学家、矿冶专家、水利专家等于一身的科学家。他给后人留下了许多廉洁奉公、严惩酷吏的故事,也留下了多部具有重要学术价值的著作。  相似文献   

2.
江淮 《世界知识》2012,(14):24-26
两广总督——张人骏张人骏(1846~1927),清末直隶丰润县(今属河北)人。曾任广西、广东、山东布政使,继而升任山东巡抚、山西巡抚、广东巡抚。光绪三十三年(1907年)升任两广总督,宣统元年(1909年)调任两江总督兼南洋大臣。1907年日本侵占东沙岛,时为两广总督的张人骏广泛搜集证据,据理力争,声明东沙岛是广东属地,最终三十三年(1907  相似文献   

3.
《广东民族学院学报》1991年第一期发表了王炳护先生的大作《鸦片战争前夕地主阶级改革家陶澍》,拜读之后,深受启发,确为优秀之作。关于陶澍的生平,王文是这样介绍的:“陶澍,字子霖,号云汀,湖南安化县人,乾隆四十三年(1778)出生在一个小康之家。少年时期的陶澍才华横溢,志向远大,曾就学于岳麓书院。嘉庆七年中进士,后授翰林院编修,并历任四川乡试考官、御史、吏部掌印给事中,四川川东兵备道;道光朝担任山西、福建按察使、安徽布政使、巡抚,江苏巡抚,官至两江总督兼理  相似文献   

4.
贵阳甲秀楼是明朝万历二十六年(1598)贵州巡抚江东之、巡按应朝卿所建,至今已有三百八十多年的史历。天启元年(1621)云贵总督朱燮元重建,改名为“来凤阁”。清朝康熙二十八年(1689)贵州巡抚田雯再建,仍恢复“甲秀”原名。甲秀楼自建成后,一直是贵阳的风景名胜区。历代骚人墨客诸如郭子章、谢三秀、阮元等均先后来此聚会,饮酒赋诗,盛极一时。晚清,这里有副一百七十四字的长联。上联以写景为主,兼论历史;下联以论史为主,兼写景色。无论写景论史,均具有较高  相似文献   

5.
史可法(1602-1645),字宪之,号道邻,明末祥符(今河南开封)人。崇祯元年(1628)进士。初任西安府推官,累迁右佥都御史、漕运总督、凤阳巡抚等。崇祯十六年(1643)拜南京兵部尚书。崇祯十七年(1644)五月,与马士英等在南京拥立福王(弘光帝),拜礼部尚书兼东阁大学士,入阁参政。旋改武英殿大学士、兵部尚书,督师扬州。清多铎致书诱降,拒不相从,  相似文献   

6.
刘坤一是晚清时期一个重要的地方官员,也是洋务运动后期一位重要的代表人物。历任江西巡抚、两广总督、两江总督兼南洋通商大臣,“坐镇东南,屹然为中国之重”。1901年,他与湖广总督张之洞联衔的“江楚会奏变法三折”,更成为晚清新政的基本方针。对于这样一个清末封建统治阶级中学习西法的主要代表人物之一,史学界的研究是明显不足的。本文试就刘坤一洋务外交思想的发展过程、洋务外交思想的特征做一简要论述。  相似文献   

7.
林则徐(1785—1850)字元抚,一字少穆,福建侯官(今福州)人,嘉庆进士。清道光十八年(1838)坚持严禁鸦片抗御英国侵略者,表现了非凡的爱国主义气节,遭投降派诬陷。道光二十二年(1842)流戍新疆。二十五年召还。嗣因云南保山在道光二十五年(1845)发生回汉纠纷,清地方官吏奉行民族压迫政策,激成回民武装反抗,清廷震动,乃以名重一时的林则徐为云贵总督,用以镇压回民起义,并处理丁烂庭,杜文秀京控一案。林于道光二十八年(1848)暑夏五月自保山返大理,到感通寺游览,在写韵楼写了一首长诗,怀令杨升庵。  相似文献   

8.
曾宗鉴,1882年出生,字镕浦(铟圃),后以字行,福建闽侯(今福州)人。以好学并掌握七国语言而著称于外交界,官至外交部次长,曾处理棘手的外交问题,成为中外瞩目的人物。出生外交官宦人家福州曾氏是名门望族,曾有"五子登科四代进士"的说法。曾宗鉴的父亲曾兆锟,是光绪八年(1882年)优贡,是湖北巡抚兼署湖广总督郭柏荫的女婿,历任清朝驻英国公使馆头等参赞、驻美国纽约总领事、候补道台。曾宗鉴出生于这样的官宦人家,自幼受到良好教育。  相似文献   

9.
一 开士怀素,僧中之英,气概通疏,性灵豁畅,精心草圣,积有岁时,江岭之间,其名大著。故吏部侍郎韦公陟,睹其笔力,勖以有成;今礼部侍郎张公谓,赏其不羁,引以游处,兼好事者同作歌以赞之,动盈卷轴。 以上这段话引自流传至今的怀素(737—799年)《自叙帖》。据《自叙帖》又可知,此话乃“书家者流”的“颜刑部”(颜真卿)所作。尚可见于《文苑英华》(卷737)所存的颜真卿《怀素上人草书歌序》一文。 《自叙》是一篇叙述怀素身世,回顾“西游上国”等激动人心的经历和艺术生涯的纪传体文章。该帖狂草,帖尾著有书于唐“大历丁已冬十月廿有八日”,即唐大历十二年,公元777年。现有墨迹本和摹拓本存世。  相似文献   

10.
杨龙友(1596—1646),名文(马总),号山子。贵州贵阳人。明末诗人兼画家。崇祯七年(1634)谒举华亭(今上海松江县)教谕,后移知青田(今属浙江)、永嘉(今浙江温州市)、江宁(今属江苏)等县。福王弘光帝立于南京,起龙友兵部职方主事,历员外郎郎中,监军京口(今江苏镇江),后迁兵备副使,分巡常州、镇江,监总兵郑鸿逵、郑彩军。清兵陷京口“破南京,福王出奔,百官投降。龙友投福州唐王隆武帝。拜龙友兵部右侍郎兼右佥都御史,提督军务。清兵入闽,龙友与清兵大战仙霞关负重创,  相似文献   

11.
阮元是清代中后期号称“三朝(乾隆、嘉庆、道光)元老”的封疆大吏,又是一位学识渊博的文献大师。原籍江苏仪征,生于淮左扬州,系扬州学派的中坚人物。他曾先任浙江学政,后任巡抚,长期客居杭州。《清史稿》卷三百六十四有传。萧一山在《清代通史》中称他是“清代羽翼经学之功臣也,而其学识之博,则王昶朱筠辈所远不逮”。由于阮元勤于思考、刻苦钻研,又能做到谦虚谨慎,博采众家所长,因而在经史、训诂、文字、金石、校勘、历算、舆地等方面都取得了卓越的成就。阮元一生著述宏富,有《攀经室集》58卷、  相似文献   

12.
陈潢,字天一,浙江钱塘人(亦作秀水人)。康熙十年游学京师,路过邯郸,进吕祖祠,题诗壁上。是时,靳辅方授为安徽巡抚,正欲访寻才干以作幕宾,亦过邯郸游吕祖祠,偶见其诗、惊其语言豪迈,旋访其踪迹,见其状貌魁梧,器宇轩昂,举止持重,于是聘以同行。康熙十六年,黄淮大坏,运河梗阻,三河交敝,靳辅授为河道总督,潢遂成靳辅治河的得力助手。出则随辅“荒度经营”,入则“料理文告”。如是不避塞暑,无分昼夜,与大工为始终者,十年有如一日。”河归故道之计划、方案多出于潢手。康熙二十三年,南巡河工,问辅曰:“尔必有博通古今之人为佐。”辅以陈潢对。康熙二十六年,靳辅上疏力言陈潢十年佐理治河劳绩,部议授潢佥事道衔,参理河务。康熙二十七年,御史郭琇参劾靳辅“治河无功,听信幕宾陈潢,阻挠下河开濬,宜加惩处。”靳辅革职之后,陈潢被逮往京师,削衔,尚未入狱,旋即病逝。  相似文献   

13.
从“寻”、“俄”二字所连接的前后时间跨度进行考索,认为魏收于普泰二年(532年)兼中书侍郎的可能性很大。然后又从“及”字所连接的时间段前后的转换出发,用反证法证明魏收于正光三年(522年)随父赴边时必为16岁。此结论与诸史书中关于魏收于永熙二年(533年)27岁的记载完全一致,从而进一步确证魏收兼中书待郎必于普泰二年(532年)。这不但解决了诸史书中关于魏收26岁兼任中书侍郎的年代之含糊问题,同时也确证了缪钺先生对魏收生于507年的推测。  相似文献   

14.
戴季陶主义论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一九四九年二月,在我人民解放军取得辽沈、淮海、平津三大战役的伟大胜利,即将进军江南的时刻,国民党统治集团中一个影响不小的人物——戴季陶在广州自杀了。他的死,引起了国民党统治集团的震动,也标志着蒋家王朝已经到了山穷水尽,土崩瓦解的境地了。(一)戴季陶(1890——1949)名传贤,字季陶,又名选堂,号天仇。原藉浙江省吴兴县(即湖州),先世于清乾隆未年迁居四川。生于广汉县,家是个磁商。幼读诗书,崇尚孔孟。1905年留学日本,学法科。留学期间,受过一些资产阶级思想的薰陶。回国后,进行过反清活动,江苏巡抚曾委任他为江苏地方自治研究所主任教官。1910——1911年  相似文献   

15.
试论张居正     
在历史上,统治阶级中曾出现过一些人物,他们能审时度势的顺应当时的情势,在某些方面对社会发展起到一定的作用。明代的张居正就是这样一个人物。张居正字叔大,别号太岳,湖北江陵人。生于明世宗嘉靖四年(1525年),卒于神宗万历十年(1582年)。出身于一个地主的家庭。嘉靖二十六年(1547年)成进士,改庶吉士。他喜欢研读国家的典故,注意时务,后为裕邸讲读、侍讲学士。穆宗隆庆元年(1567年)升礼部右侍郎兼翰林院学士。不久入阁,为吏部左侍郎兼东阁大学士及世宗实录总裁。同年秋,进礼部尚书兼武英殿大学士,加少保兼太子太保。到1573年,穆宗死,神宗即位,张居正为首辅。他在掌握政权的十年中,针对当时的社会情况进行一系列的改革,收到了一定成效。  相似文献   

16.
评道光皇帝的“清、慎、勤”汤道富道光,字宁,1820—1850年在位。为维护其长久统治,他试图革除清朝某些弊政,即位之初便亲笔书写“清、慎、勤”三字巨匾(此匾挂在北京中南海勤政殿的正壁上)。毛泽东主席生前曾对此三字作出评释:“清,就是不贪污;慎,就是...  相似文献   

17.
陶澍和贺长龄是道光时期著名的大吏,均位至总督。他们都是湖南人,而且有深厚的友谊。他们的一生,积极倡导经世致用之学,对道光时期经思潮的形成,有着巨大的作用。他们为官清廉,为政勤明,以近代中国地主阶级改革派的重要成员。他们比较关心百姓生活,极力发展经济,重视文教,主张严禁鸦片,留下了较好的官声、政声。  相似文献   

18.
哈里法克斯爵士(Lord Halifax)英国现在的外相,是有许多私德值得他的朋友们赞美的。他虔诚地信仰宗教;他热爱着乡村生活;他出身于一个家庭,有着三代担任公务员的传统。他担任过重要的职务。鲍尔温把他任命为教育部主席;一九二六年,又任命他为印度总督。在印度总督时代,他不能算不成功的,因为他至少使英帝国主义显得没有像李定爵士(Lord Reading)与威灵顿爵士(Lord Wellingdon)任职时候那样的(?)横与丑恶。  相似文献   

19.
马端临字贵与,江西乐平人,生于南宋理宗宝祐二年(1254),死于元英宗至治三年(1323),是中国史学史上一位杰出的史家。 他的父亲马廷鸾,是个“甘贫力学,”“以公灭私,”以忤逆内侍、外戚尤其外戚中的权奸贾似道而“名重天下”的直臣。他曾历任教授、史馆校勘、史院编修(著作很多)以及礼部侍郎,而进位右丞相兼枢密使等重职。因为贾似道所不容,就不得不辞职归家了(《宋史卷414马廷鸾传》)! 马端临生活的年代,民族灾难空前惨重:北中国既早已在金统治者的血腥统治下,  相似文献   

20.
较长期以来,史学界不少同志都认为,鸦片战争前清政府内部在鸦片问题上存在着弛禁和严禁两个不同的派别:弛禁派以清朝首席军机大臣穆彰阿、直隶总督琦善为代表。以太常寺少卿许乃济为其吹鼓手;严禁派以湖广总督林则徐、鸿胪寺卿黄爵滋为代表;而道光皇帝则摇摆于弛禁与严禁之间。近年来,有的同志不同意以上意见,他们说,清政府“禁烟”是真心诚意的,道光皇帝是禁烟运动的“真正的发动者”,而穆彰阿、琦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