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18 毫秒
1.
侏罗纪五种锥叶蕨植物原位孢子及其与分散孢子的关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室内实验分析和镜下鉴定,研究了甘肃窑街盆地中侏罗世五种锥叶蕨的原位孢子,揭示其孢子囊群和原位孢子特征.通过对比发现:其原位孢子与地层中的五种分散孢子较为一致,而且大化石与分散孢子的地史、地理分布范围也相同,因而认为Cyathidites australis是Coniopterismargaretae的孢子,后者为前者的母体植物;Cyathidites medicus是Coniopteris hymenophylloides的孢子,后者为前者的母体植物;Cibotiumspora dicksoniaeformis是Coniopteris lanzhouensis的孢子,后者为前者的母体植物;Punctatisporites triassicus是Coniopteris bella的孢子,后者为前者的母体植物;Cyathidites minor是Coniopteris spectabilis的孢子,后者为前者的母体植物.  相似文献   

2.
本文研究了放射性同位素60 Co-γ不同辐照剂量对双孢菇担孢子的诱变效应,结果表明,试验设定的6个辐照剂量下,孢子致死率在50.6%~90.63%,,辐照处理后萌发孢子菌丝生长速度与对照有差异,且菌落出现一种新类型.辐照处理后分离出的66个异核单孢菌株,酯酶同工酶、过氧化物同工酶和多酚氧化酶同工酶都出现新条带.同工酶聚类结果,70个单孢试验菌株在0.87的相似水平上聚成18个群,在0.95相似水平下聚类成25个群,3个对照菌株在一个群.研究结果显示,经放射性同位素~(60)Co-γ辐照处理的双孢菇担孢子,萌发后出现较大变异,有可能创制出双孢菇新的育种材料乃至选育出双孢菇新品种.  相似文献   

3.
白鬼笔生物学特征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野外调查、菌种分离及室内试验观察,对白鬼笔生态、形态与结构特征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在豫南,白鬼笔多发生于春秋季节,其子实体群生于腐叶层较厚,土壤为酸性的杂木林内,子实体由菌盖、菌柄、菌托等部分组成.菌盖髓部由厚壁菌丝和囊状细胞组成.子实层由担子、担孢子及幼担子组成,每担子具4个担孢子,担孢子杆状,平滑.在PDA培养基上,菌落具菌丝束,菌丝束由营养菌丝和粗糙菌丝构成,营养菌丝无色透明,有分支,具横隔,有明显的锁状联合.粗糙菌丝无色有隔,具锁状联合,且有膨大的纺锤状细胞,纺锤状细胞内均含有一枚球状体.  相似文献   

4.
综述了小孢子培养技术在芥菜育种中的应用研究.小孢子培养技术在芥菜育种应用受芥菜基因型、小孢子预处理、小孢子发育阶段、小孢子密度效应和培养基等因素影响.  相似文献   

5.
张睿  史勇 《科技信息》2011,(30):365-366,368
本文通过对井田内ES25、ES11及ES05钻孔采样进行孢粉分析,组合由蕨类植物孢子和裸子植物花粉组成。其主要特点是蕨类植物孢子类群中绝大部分为刺粒面类的孢子如Osmundacidites、Baculatisporites、Acanthotriletes、Neoraistrickia等属,其它的属种不多,标本数量也很少。裸子植物花粉主要是松柏类的两气囊花粉,单沟类花粉如Cycadopites有一定含量。组合内所有属种都是在整个中生代时期常见的,不合典型的三叠纪或白垩纪的孢粉类群,这是侏罗纪孢粉植物群常见的面貌。结合前人研究资料,确定了目标地层的年代为早中侏罗世,推断古环境应为潮湿温暖的湖泊沼泽沉积环境,是煤炭形成的有利环境。  相似文献   

6.
该调查于2009年6月至2010年5月采集山东省青岛地区880份疑似病兔的结痂和皮屑,用沙堡弱培养基培养,镜检其菌丝特点,并收集兔群的相关流行病学资料,最后对这一地区兔皮肤真菌病的流行情况进行分析.结果表明:确诊兔皮肤真菌病病例为162例(18.4%),其中须毛癣菌73例(45.1%),犬小孢子菌56例(34.6%),石膏样小孢子菌31例(19.1%);兔群在0-3月龄时最易感染该病,感染率高达14.3%,夏季为本病的高发季节(3.0%).  相似文献   

7.
风火山群为青藏高原北部羌塘、可可西里地区的一套红层,因沉积环境及岩性等因素,其化石发现非常稀少,关于其时代有各种不同看法,影响了青藏高原地质过程的正确重建.本文从青海省南部风火山北坡该群上部层位的2块样品中发现了丰富的孢粉化石,其时代可以明确地限定为晚白垩世晚期即?晚Campanian至Maastrichtian.结合前人的化石记录,推测整个风火山群的沉积时代可能为早白垩世晚期(?Albian)至Maastrichtian.当前风火山群孢粉植物群以被子植物花粉为主,裸子植物花粉和蕨类、苔藓类孢子次之,且麻黄类及与杉科、柏科有关的花粉在组合中含量突出,指示当时的气候温暖、干旱,是一种亚热带森林-灌丛植被景观.  相似文献   

8.
甘肃花海盆地早白垩世孢粉组合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本文用主要取自五口钻孔和一个自然部面的材料研究了甘肃西部花海盆地早白垩世的孢粉组合,描述了孢子花粉23属32种(型)包括3新种。 当前的孢粉组合的特征与甘肃酒泉盆地下新民堡群孢粉组合一致。两者均以古老松柏目在组合中的绝对优势、海金沙在蕨类中的显要位置和少许被子植物的出现为特征。 基于孢粉组合、介形类、鱼和轮藻等的研究,酒泉下新民堡群的时代被认为是早白垩世。  相似文献   

9.
目前我国在重要病害孢子监测方面耗费了大量的人力物力.针对孢子检测装置在采集效率、处理精度、自动识别等方面存在的缺陷,设计了一种病菌孢子自动测报系统.该系统通过脉冲信号精确控制整个操作过程,实现了玻片加载、病菌孢子捕捉、高清显微图像采集、图像识别处理、形态数据库的构建及测报平台信息显示的自动化操作.与传统孢子捕捉系统相比,该系统在提高了孢子采集效率的基础上,通过测报平台对孢子进行远程实时监测,并与孢子形态数据库和病害发生指数数据库进行自动对比分析得出病害发生概率,为总结病害扩散传播规律以及病害防治提供了可靠的依据.  相似文献   

10.
灵芝,其子实体、孢子粉均可食用或入药,其中灵芝孢子具有灵芝的全部遗传活性物质,其药用价值日益受到重视.研究发现,灵芝孢子具有抗癌、免疫调节、抗氧化、神经保护、保肝和抗糖尿病等药理作用,但由于灵芝孢子壁具有一层坚硬的几丁质外壳,不易破碎,影响其功效的发挥.为了灵芝孢子的合理开发和应用,综述了近年来灵芝孢子的破壁方法及其药理作用,以期为灵芝孢子产品的研究与开发提供一定的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11.
本研究从通江鲜耳中分离出一株银耳孢子多糖高产孢子型菌株 TS907.5单孢子白色,卵圆形,大小3、8×4、2u,属营养型细胞,在摇瓶发酵液中,银耳孢子多糖累积量达13、6q/l。研究了氮源、碳源、温度和供氧强度对菌株生长及发酵的影响,测定出 TS607、5的银耳孢子多糖产生曲线。获得了适宜的发酵条件。发酵液经有机溶剂提取等处理,可制得银耳孢子多糖粉,收率为18、3q/l,含银耳孢子多糖纯度达57%,红外光谱分析与标准样品一致。  相似文献   

12.
短叶扭口藓原丝体发育特征的实验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在人工培养短叶扭口藓(Barbula tectorum C.Muell.)孢子的基础上,对其孢子萌发、原丝体发育及配子体发生的全过程进行了观察和照相.结果表明:孢子第3天开始萌发,10d时的孢子萌发率达到90%.孢子萌发后直接产生块状原丝体;块状原丝体上产生轴丝体、绿丝体和次生假根.同时,对短叶扭口藓原丝体发育的特征进行了分析和讨论,并参照Nishida(1978)对藓类植物孢子萌发类型的划分,确定扭短叶口藓孢子萌发类型应属于虎尾藓(Hedwigia type).  相似文献   

13.
利用燕麦-琼脂培养、基物培养及扫描电镜技术研究了多头绒泡菌的个体发育过程,在燕麦琼脂培养基上完成了从孢子到孢子的生活史.结果表明,多头绒泡菌生活史包括单核的黏变形体或游动胞、多核的营养体原质团以及孢子的形成等阶段.孢子球形,表面具细小疣点;孢子萌发为裂式,释放黏变形体.原质团类型为显型;成熟原质团亮黄色,可形成多个孢囊.琼脂培养基上获得的多头绒泡菌孢子与野生型相似,并具有可育性.  相似文献   

14.
丛枝菌根真菌(arbuscular mycorrhizal fungi,AMF)在烟草生长生理、抗病抗逆等方面具有积极作用.为探明烟株患黑胫病后对根内AMF多样性和群落结构的影响,分别以烟草K326和云烟87健康、感染黑胫病烟株的根部及根际土壤作为研究对象,应用Illumina Miseq高通量测序技术探明烟草根部AMF多样性,采用显微形态观察烟草根内AMF侵染水平和根际土壤孢子密度,并分析土壤理化性质和AMF侵染特征的相关性.高通量测序结果表明在烟草根部共检测出1 655个AMF-OTUs,隶属于1纲4目5科6属,其中,Glomus为云烟87健康烟株根内AMF的优势属,其余样品优势属均为Paraglomus.聚类分析表明两个品种健康烟株根内AMF群落相似性较高,患病植株间根内AMF群落比较类似.侵染结果显示,患病烟株AMF侵染状况与土壤孢子密度均低于健康烟株根际土壤. RDA分析结果表明,全钾是影响AMF孢子密度和侵染状况的主要驱动因子,其次为速效磷和全磷;土壤p H值为烟株根内AMF多样性的主要影响因素,且两者呈负相关;此外,土壤中钾含量对烟草根内AMF群落组成的影响最为明显.研究...  相似文献   

15.
作者在对美口菌属Calostoma的各个种的孢子采用光学显徽镜和扫描电镜观察研究的基础上,对该属的孢子形态及其在分类上的意义作了探讨。美口菌的孢子主要是球形、椭圆形、长方椭圆形,其孢子壁常饰以疣,刺,穴或网纹等。文中给出了所有类型的孢子线条图及扫描电镜照片。  相似文献   

16.
大蒜的小孢子是由小孢子母细胞经典型的减数分裂而来。小孢子母细胞减数分裂的胞质分裂为连续型。四分体排列呈平面型。在小孢子母细胞减数分裂过程中出现了多价体、单价体和染色体落后等不规则现象,是导致花粉退化的重要原因  相似文献   

17.
本文对棉花“海洞不育系”与南瓜杂交 F_5代的小孢子发育进行了研究,从小孢子母细胞的减数分裂、小孢子形态上看,具有棉花的基本特征,故不是真正的核结合.但有一些不正常的现象,如大小不等的核、微核、多分孢子、微小孢子等,这种差异与海洞不育系中受显性不育基因控制的不育小孢子不同;也和可育株小孢子的发育有差异,是父本花粉的某些物质渗入,还是其它原因,有待研究。杂种小孢子母细胞有核质穿壁现象,这是植物所固有的、自然的、又非发育过程所必不可少的生理现象。  相似文献   

18.
已发现 3 6个科 440多个种的被子植物具有无融合生殖特性 ,包括无孢子生殖、二倍体孢子生殖和不定胚生殖 其中 1 0个科有无孢子生殖特性 ,1 0个科具二倍体孢子生殖特性 ,2 2个科具不定胚生殖特性 ,4个科兼具二倍体孢子生殖和无孢子生殖特性 ,1个科兼具无孢子生殖、二倍体孢子生殖和不定胚生殖三种生殖特性 ,1个科有不定胚和无孢子生殖特性 双子叶植物至少 2 8个科有无融合生殖特性 ;单子叶植物至少 5个科具有无融合生殖特性 ,其中禾本科植物 49个属 1 70多个种能进行二倍体孢子生殖或无孢子生殖  相似文献   

19.
采用基物培养、燕麦-琼脂培养技术及扫描电镜技术对灰团网菌的个体发育过程进行了研究,在燕麦琼脂培养基上完成了从孢子到孢子的生活史.结果表明:灰团网菌生活史包括单核的黏变形体或游动胞、多核的营养体原质团以及孢子形成阶段.孢子球形,表面具疣突;孢子萌发为孔式,一个孢子可释放一个黏变形体.黏变形体常行变形运动,在有水的条件下,可转变为游动胞并具有游动的特性.合子形成原质团.成熟原质团白色,类型为显型,具有扇形网络状菌脉.琼脂培养基上获得的灰团网菌孢子与野生型相似,并具有可育性.  相似文献   

20.
βGlcY影响油菜小孢子胚胎发生起始分裂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油菜小孢子为材料,研究不同浓度的βGlcY对小孢子胚胎发生起始分裂的影响,结果表明,βGlcY对油菜小孢子胚胎发育起始细胞分裂的抑制作用是浓度依赖的行为.β GlcY浓度为50 μmol/L时,小孢子的分裂完全受到抑制.细胞学研究发现,βGlcY与AGPs结合后影响了小孢子的活性,推测βGlcY可能诱导了小孢子的程序化死亡.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