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五四”运动所进行的文化革命,是我国历史上一次彻底地反对封建文化的运动,“而鲁迅,就是这个文化新军的最伟大和最英勇的旗手”。从“五四”前夕开始,鲁迅就和李大钊等同志一起,向统治中国两千多年的根深蒂固的封建文化发动了猛烈的进攻,在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史册上写下了灿烂的一页。列宁曾说;俄国革命“最迫切的任务”“集中在反专制制度的斗争上。”鲁迅对封建文化的批判,其核心也正是反对封建专制主义。半个多世纪过  相似文献   

2.
中国“五四”新文化运动,高举“反对旧道德提倡新道德、反对旧文学提倡新文学”的旗帜,在反封建旧道德的同时,提出了人的权利、人的价值、人的个性发展等基本问题。而妇女的个性解放,争取恋爱自由、婚姻自主,又是其中的重要内容。反映在文学作品里,则是一系列为此而抗争的女性形象的出现。曹禺《雷雨》中的繁漪、鲁迅《伤逝》里的子君,就是高悬于争取人的权利、为实现恋爱和婚姻自主的女性系列形象  相似文献   

3.
本文宏观地考察了传统文化与新文学作家之间的关系,依次论证了各时期治新文学者对传统文化所持态度的具体微妙处、传统文化在文学观念层面所给予新文坛上种种理论主张的潜在影响、它对五四以来作家实际创作的思想及艺术追求的制约等,从而勾勒出了中国新文学对民族文化遗产的内在继承性,并附带阐述了对鲁迅的一个文学史论断的理解。  相似文献   

4.
被誉为“台湾新文学之父”的赖和 ,他不仅是台湾白话散文的开拓者 ,同时也是台湾新诗的开拓者之一 ,而且他还捷足先登地正式揭开了台湾白话小说创作的序幕。他的作品充分体现了反对奴役、反对压迫、反对榨取的反抗精神 ,为台湾新文学树立了第一面反帝反封建的旗帜 ,并启示了台湾新文学社会写实的方向 ,奠定了台湾新文学的基石。作为中国新文学一部分的台湾新文学是在“五四”新文学的影响下成长起来的 ,赖和的创作十分明显地受到鲁迅的影响。在写实方法、创作主题、文体形式、讽刺笔调诸方面 ,都可窥见鲁迅作品对赖和创作的影响  相似文献   

5.
被誉为“台湾新文学之父”的赖和,他不仅是台湾白话散文的开拓者,同时也是台湾新诗的开拓者之一,而且他还捷足先登地正式揭开了台湾白话小说创伤的序幕,他的伤口充分体现了反对奴役、反对压迫、反对榨取的反抗精神,为台湾新文学树立了第一面反帝反封建的旗帜,并启示了台湾文学社会定实的方向,奠定了台湾新文学的基石。作为中国新文学一部分的台湾新文学是在“五四”新文学的影响下成长起来的,赖和的创作十分明显地受到鲁迅的影响,在写实方法、创作主题、文体形式、讽刺笔调诸方面,都可窥见鲁迅作品对赖和创作的影响。  相似文献   

6.
文学是语言的艺术.“五四”新文学新就新在运用现代汉语,这几乎已经是常识了.我们一直认为:新文学是“五四”时期方才诞生的,它是“五四”一代作家用现代汉语创作的新型文学作品,正是这样一批新文学作品奠定了现代汉语的地位.按照胡适等“五四”新文化运动倡导者的说法,两千年来的中国文学,走的是言文分离的道路,直到“五四”白话文运动,才确立了“言文一致”的状态.  相似文献   

7.
五四运动所进行的文化革命,以反对旧道德提倡新道德、反对旧文学提倡新文学为两大旗帜。当时所反对的旧道德,主要是封建的伦理道德观,所提倡的新道德,有一个发展过程一前期基本上是资产阶级的道德观,后来马克思主义的道德观开始传播。新旧道德的激烈斗争,是五四运动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半个多世纪前所进行的这场斗争,在无产阶级文化大革命中以另一种形式重演。林彪、“四人帮”出于篡党夺权的需要,狂热地鼓吹封建法西斯伦理道德,无耻践踏共产主义道德观念,在思想领域造成无法估计的灾害。回顾五四时期的这场激烈斗争,对于我们肃  相似文献   

8.
郁达夫的变态艺术人格与性爱描写的艺术选择中文系921班骆晓荣五四文学是中国新文学的开端。五四时期,知识分子以反对封建道德礼教为己任,喊出了“追求自由,要求人性解放”的口号。在这个“人”的觉醒时代,青年知识分子最先把“性爱”作为文学的突破口,性爱文学遂...  相似文献   

9.
在以“五四”为肇端的中国新文学运动中,先驱者们广泛介绍与借鉴文艺复兴至20世纪出现的各种外来文化,包括西方现代派哲学、文化思潮与理论。新文学就在外国文化和文学与中国传统文学的撞击与融合中发展壮大。因此,要真正认识中国新文学运动与新文学作家作品,就必须以外国文化,文学作参照系。十多年来,中国比较文学界把中国文学放在世界整体文学的框架中来审视和研究,注重研究20世纪中外文学的影响。顾国柱教授的新著《新文学作家与外国文化》(上海文艺出版社1995年5月版)就是这方面的新收获。  相似文献   

10.
茅盾是我国“五四”以来,蜚声中外文坛的文学巨将,在中国新文学上的贡献卓著。他不只是以一个伟大作家的辛勤劳作,“刻画了中国民主革命的艰辛历程,绘制了规模宏大的历史画卷”,极大地提高了我国现实主义文学的创作水平,而且以一个杰出的文学评论家的独到精深的文艺评论,指导作家的创作,提高读者的文学艺术鉴赏能力,有力地推动了我国新文学事业的长足进步。我们认为:茅盾的文艺评论的确代表了  相似文献   

11.
一八四○年鸦片战争后,中国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的社会,中国人民也开始了反对帝国主义,反对封建主义的斗争,无数仁人志士不倦地探索着救国救民的道路与方法。鲁迅是这些仁人志士中最杰出的一个,伟大的社会革命时代,孕育、培养了伟大的鲁迅。生活在社会急剧变化与革命斗争的历史时期的鲁迅,他的战斗的一生,是我国人民反对  相似文献   

12.
"五四"文学革命时期,新文学作家全盘否定古诗词,视古诗词为"死文学",主张建立一种新文学--"活文学".他们倡导白话新诗,对古诗词进行了坚决的否定.但是,在"五四"后期尤其是"五四"落潮之后,"五四"新文学作家却一改"五四"时期的偏激态度,重新开始创作古诗词,在一定程度上重新肯定了古诗词.古诗词与新文学形成鲜明对比,这样新文学作家创作古诗词就成为一个比较特殊的文学现象.  相似文献   

13.
一引言在中国近代、现代史上,鲁迅先生是文化界杰出的人物,他的思想影响一直到今日还深入人心,对青年一代还起着教育作用,令人景慕、令人怀念。他—生要求前进,与恶势力战斗,指引青年走向进步的方向。他不仅在文学上有了辉煌的成就,对中国革命也做出不可没灭的贡献。毛泽东主席在讲到五四以后文化战线上的斗争时说:“而鲁迅,就是这个文化新军的最伟大和最英勇的旗手。鲁迅是中国文化革命的主将,他不但是伟大的文学家,而且是伟大的思想家和伟大的革命家。鲁迅的骨头是最硬的,他没有丝毫的奴颜和媚骨,这是殖  相似文献   

14.
在“五四”以来的文学战线上,茅盾是杰出的作家和坚强的战士。他是新文化运动的光辉旗手——鲁迅的战友,在许多年代里,为实践、坚持现实主义文学的创作道路,为文学服务于民族解放和人民大众革命的方向,坚实的奋斗着。象周扬同志说的:我们杰出的作家茅盾,是三十年来新文艺运动战线上的老战士,他对革命文艺创作是作了很多贡献的。  相似文献   

15.
“语言是文学的主要工具”,文学是语言的艺术。一个优秀的作家同时也是一个语言艺术家。鲁迅也是一位杰出的语言大师,他的小说不仅因“表现的深切和格式的特别”深深地激动了读者,而且由于小说语言的精采为人们所喜爱。大家知道,“五四”时期的所谓自话与文言之争,是文学革命的重要内容之一。鲁迅特别厌恶当时反对白话文提倡文言文的封建复古主义者,说他们“明明是现代人,吸着现在的空气,却偏要勒派朽腐的名教,僵死的语言,侮蔑尽现在,这都是‘现在的屠  相似文献   

16.
"五四"时期,极富革命精神的湖南文人在时局危急之际,在这场开创历史的文化变革中,划出了自己鲜明的轨迹,作出其特有的贡献,使新文学在湖南呈现出蓬勃的生机和长足的发展。以青年学生为运动主体以及进步期刊与文化社团的大量涌现是湖南新文化运动的特色,白话文学的倡导是湖南新文学兴起的标志,而新文学社团与刊物的出现则是湖南新文学走向成熟的标志。  相似文献   

17.
纵观古今中外历史,有着这样一个规律:大凡划时代的文化巨人,必然既是旧时代文化的总结者,又是新时代文化的开创者。他承前启后,继往开来,把继承和创新完善地结合起来,铸成时代的丰碑。鲁迅先生就是这样一个文化巨人。鲁迅先生是“中国新文化革命的主将”,是“中国新文学的奠基人”,他的功绩和  相似文献   

18.
蹇先艾是“五四”后期登上文坛的老作家,也是第一个把边远贵州介绍给全国人民的很有特色的乡土作家。当“五四”文学革命由理论倡导进到文学建设的时候,蹇先艾还只是一个不满十六岁的中学生,就满怀热情地投入“五四”新文学运动的洪流。蹇先艾的文学生涯,是在新文学的哺育下开始的,又是追随着新文学的步伐前进的。在新文学(包括现、当代文学)的发展过程中,他浇注了自己的汗水,贡献了自己的劳绩。蹇先艾在学生时代开始文学活动,以后长期从事教书生涯,是在学习和工作中从事写作  相似文献   

19.
瞿秋白在提倡文艺大众化运动时期,秉持一种继承、批判、超越的姿态。瞿秋白用发展的眼光,从中国革命的实际需要出发来论定五四运动的性质,指出:“五四”话语是知识分子与大众隔阂的新的起源;“五四”是欧化与文学宗派主义的起源;资产阶级的“五四”知识分子已经发生蜕变,新的文化革命只能在无产阶级领导之下进行。瞿秋白断定,“五四”革命精神必将被继承,“五四”文化革命必将继续。  相似文献   

20.
卓越的文学家、艺术家总是除了继承本国文学遗产之外,还要接受外国文学的影响。我国的新文学就是在广泛吸收外国文学的基础上建立起来的,而我国现代著名作家的创作无一不受外国文学的影响。巴金是“五四”以来中国最伟大的作家之一,他的浩繁的著作奠定了他在文学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