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迪昂-奎因问题是从整体论的立场提出的,它论述的问题是:既然一个证据只能反驳一组假设,那么一个证据反驳某一单个假设如何可能?这一问题引起普遍关注,成为当代科学哲学争论的主题之一。本文对解决此问题的两种不同的贝叶斯方案即豪森—厄巴赫方案和斯特赖文方案进行分析和比较,提出前者较为合理和令人满意。  相似文献   

2.
实验与理论的关系问题,一直是科学哲学的重要话题.实验能否构成对理论的反驳,一个主要障碍是"迪昂-蒯因论点"对判决性实验的意见.本文以格伦鲍姆对迪昂-蒯因论点的逻辑反驳为导线,以宇称不守恒的实验分析为平台,力图展示:在具体的科学实践中,实验能够判决性地反驳理论.  相似文献   

3.
学界对"迪昂-蒯因论点"的讨论主要集中在知识论方面,而对其所谈论的判决性实验很少有专门的研究.其实,迪昂-蒯因论点对判决性实验提出了深刻的意见,并为之刻画了精细的结构.本文以迪昂、蒯因本人的言语为线索,以格伦鲍姆、劳丹、魏德肯等人对迪昂-蒯因论点的反驳或辩护为平台,试着展示迪昂-蒯因论点对判决性实验的意见.  相似文献   

4.
当一个科学假设系统的预言同经验事实冲突时,迪昂问题就出现了。这个问题虽然经常出现,但至今没有获得比较完满的解决。例如H为待检验的假设(可以是假说、理论等),e为预言,A为推导e时所用到的各种辅助假设,S为由H和A组成的假设系统,那么迪昂问题就可具体表示为:如果S→e,亦即H·A→e,而经验事实为ē,那么我们该怎么办呢?  相似文献   

5.
就科学论的贡献和水准而言,迪昂丝毫不逊色于马赫、彭加勒和皮尔逊。可是,由于迪昂在学生时代推翻了学术权威贝特洛居功自傲的最大功原理,遭到这位大权在握者的打击报复,致使迪昂在生前和死后的半个多世纪都无法实至名归。因此,民国学人对迪昂的了解和评介不多,仅仅受到少数学人的注意,而且只涉及到科学理论的目的与结构、假设和自然秩序、科学与形而上学的关系这几个很有限的论题,还误以为迪昂是观念论者。其实,迪昂是旗帜鲜明地反对观念论的;迪昂哲学是以本体论背景上的秩序实在论、方法论文脉内的科学工具论、认识论透视下的理论整体论为网络,编织而成的斑驳陆离、别出机杼的多元张力哲学或多元张力论(pluralistic tensionalism)。中国学界与世界学界大体同步,从二十世纪八十年代起才开始下工夫研究迪昂,陆续有论文和专著问世,弥补了民国学人的缺憾。  相似文献   

6.
蒂莫西·威廉姆森支持命题性证据的观点,并对此进行了详细论证。一方面,通过证据在最佳解释推理、概率推理、排除假设中的核心功能,威廉姆森非常严密地论证了"所有证据都是命题的"。另一方面,通过对认知主体未把握的证据和知觉证据进行分析,威廉姆森进一步论证了"把握的命题才是证据"。虽然威廉姆森的论证受到了内塔、柯内与费德曼等人的反驳,但是这些反驳都是不成功的。  相似文献   

7.
迪昂论题和迪昂的自然分类目的观经常被人们引申出对立的观点。在物理学认识论方法的限度的语境中,这些对立和相关的问题可以得到一定程度的解决。自然分类、物理学的近似度和迪昂论题是迪昂在他的著作中给人们表述的物理学认识论方法的限度,在这些限度之下,作为知识的物理学理论是为了拯救现象而设计和发展的。  相似文献   

8.
本文在简要论述迪昂关于“保全现象”历史沿革和内蕴的基础上,剖析了迪昂的科学工具论的涵义和精髓,并说明迪昂是如何在他的科学工具率与他的常识实在论和关系实在论之间保持必要的张力的。  相似文献   

9.
缸中之脑假设是怀疑主义论证中最重要的假设,普特南对“缸中之脑假设是自我反驳的”论证被当作了一种反怀疑主义的策略。然而,无论是标准的缸中之脑假设,还是普特南式的缸中之脑假设都不是自我反驳的,普特南的论证是错误的,普特南式的怀疑主义解答是不成立的。  相似文献   

10.
意识是人性——人之为人——的根本条件。科学地理解意识,也许是有意识的理智在完备地理解世界时要去完成的"最后问题"。我们提出,现象学-形而上学-方法论-实验科学——这四个维度构成了判断和评价一个科学的意识理论之全面性的参照框架。根据这个参照框架,我们概论了当代认知神经科学家迪昂提出的"神经全局工作空间"意识理论的主要思想。迪昂认为,由于进入脑内的信息是以模块化方式并行处理的,所以在理论上需要一个信息分享-交流机制以解决模块化无法处理的新异性以及模块化之间的冲突。迪昂将这个信息分享-交流机制称之为"神经全局工作空间",并主张进入全局工作空间的信息就是有意识的信息。哲学上,迪昂意识理论的显著特点是从信息处理的角度对意识进行功能主义和物理主义的分析。  相似文献   

11.
法国曾是世界科学的中心,物理学也曾是法国的传统强势学科。但是19世纪后半叶尤其20世纪前50年左右,法国的物理学与英国、德国的该学科发展相比,明显滞后了。贝尔纳在其著作中,表达了他对法国科学发生这一变化的原因的看法。贝尔纳的观点扼要却没有通过具体事例予以说明。通过著名的法国科学家迪昂与居里等人的遭遇,可以看出贝尔纳的说法是准确的,即科学界的老人统治以及政府的不重视是法国科学发展滞后的关键症结。法国科学界老人统治的后果值得中国科学界引以为戒。  相似文献   

12.
本文在澄清“科学理论的认知结构”一语含义的基础上,讨论了哲人科学家眼中的科学理论的两种认知结构——经验归纳认知结构和假设演绎认知结构,着重论述了对后者中的基本假设的认知问题。  相似文献   

13.
我国“科学技术哲学”是从传统的“自然辩证法”的基础上演变过来的,是对整体的科学与技术及其各门分支学科所涉及到的哲学问题进行反思与批判的哲学学科。“科学技术哲学”教材的主要任务应该是为非科学技术哲学专业的人士了解与掌握科学技术哲学专业的核心内容与学术要旨,提供浓缩精华的可用读本。  相似文献   

14.
生态危机已成为全球性关注的重大问题.<自然辩证法研究>作为由中国自然辩证法研究会主办的并在我国科学哲学界最具典型性和权威性的国家级核心期刊之一,其生态哲学的载文状况也具有一定的代表性和影响力.我们对其自创刊20年来关于生态哲学相关文章的载文状况进行必要的统计分析,以此从某个侧面回顾并展示我国科学哲学界对生态哲学的研究状况及其关注度,从而更深层把握生态哲学这一新的哲学形态的研究进展状况、有效启示价值以及未来发展趋势.  相似文献   

15.
古尔维奇(1901-1973)是20世纪20年代至70年代现象学运动中最重要的哲学家之一。其所创立的格式塔现象学具有非常重要的理论价值,它最终启发梅洛.庞蒂创建了身体现象学。为了解决意识的同一性问题,古尔维奇创造性地运用格式塔感知理论对胡塞尔现象学进行了批判性改造,这主要体现在他对胡塞尔感知现象学和意向相关项理论的批评和重构中。由于对格式塔结构的倚重,古尔维奇最终创建了一个没有先验自我概念的现象学,即格式塔现象学。  相似文献   

16.
该文探讨了张衡关于恒星数(微量之数)有11520颗粒一长期令人不解的问题,指出,11520这个数实际上是古人认为的万物之数,张衡所说的是星数与万物之数一一对应的关系;同时指出,“微”字在古代描述日月星象时可作“食”解,此处“微星之数”的“微”字当是“微”字之误。  相似文献   

17.
技术、理性与现代性批判   总被引:4,自引:1,他引:4  
现代技术既给人类带来进步与繁荣,又带来许多令人担忧的问题.现代技术问题是当前人类面临难题之一.作为现代性运动必然结果,"技术问题"不仅反映了技术与自然之冲突,还透射出肇始启蒙的现代性文化之固有矛盾.理性是现代性运动的核心文化理念之一,从启蒙理性到技术理性之蜕变以及技术理性之过分张扬是技术问题出现的重要原因.  相似文献   

18.
Finite mixture modeling is a popular statistical technique capable of accounting for various shapes in data. One popular application of mixture models is model-based clustering. This paper considers the problem of clustering regression autoregressive moving average time series. Two novel estimation procedures for the considered framework are developed. The first one yields the conditional maximum likelihood estimates which can be used in cases when the length of times series is substantial. Simple analytical expressions make fast parameter estimation possible. The second method incorporates the Kalman filter and yields the exact maximum likelihood estimates. The procedure for assessing variability in obtained estimates is discussed. We also show that the Bayesian information criterion can be successfully used to choose the optimal number of mixture components and correctly assess time series orders. The performance of the developed methodology is evaluated on simulation studies. An application to the analysis of tree ring data is thoroughly considered. The results are very promising as the proposed approach overcomes the limitations of other methods developed so far.  相似文献   

19.
本文主要考察克里普克关于个体的跨界同一性问题的讨论,澄清其中涉及到的一些基本概念,如,可能世界、严格指称和本质主义等,不断加深理解克里普克对形而上学问题与认识论问题所做的区分。在此基础之上,回应吕进、何向东的“个体的跨界同一性分析”一文,批驳该文对克里普克关于个体的跨界同一性的错误理解。  相似文献   

20.
将科学发现视为问题解决的观点,是科学哲学与认知研究相结合的产物,促成机器发现研究方法的产生。西蒙不仅指出科学发现作为问题解决的普遍特征,还概括了科学发现区别于其他问题解决的个性特征。这些个性特征从创造性的角度将科学发现与常规科学的问题解决区分开来。从科学问题的角度看,科学发现和机器发现都是从未知到已知的科学问题解决过程,体现了不同层面的创造性,使得机器发现可以通过再发现的形式模拟科学发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