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8 毫秒
1.
以信阳市为研究区域,运用GIS与主成分分析法进行茶树种植用地适宜性评价.在构建茶树种植区用地适宜性评价体系的基础上进行主成分分析,提取土壤、降水、海拔与坡度、植被与日照、气温、坡向共计6个主因子,借助GIS技术进行因子叠加并划分为适宜区、基本适宜区、基本不适宜区和不适宜区4个等级,并结合区县边界、土地利用和茶叶产量为信...  相似文献   

2.
柴达木盆地气候变化区域性特征及其影响因素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利用1982-2013年柴达木盆地5-10月的降水量、气温、日照时数、相对湿度和平均风速等气象资料,结合夏季风指数、经纬向环流指数等大气环流资料及植被覆盖指数对柴达木盆地气候时空变化的区域显著性成因进行讨论.研究表明,除相对湿度变化不明显外,柴达木盆地降水和气温显著上升,日照时数和平均风速显著减小,同时,空间分布具有明显的经向地带性特征;降水量、平均气温、日照时数和平均风速均有突变发生,其中,盆地东部降水、气温、平均风速的突变时间早于西部,东部的日照时数突变时间晚于西部,区域差异特征明显;各气候要素的周期变化具有共性特征,周期变化基本在32、16、10~12、5~6和2~3 a等时间尺度附近变动;在全球变暖背景下,盆地气候变化具有的区域特征可能是亚洲夏季风、经纬向环流、副热带高压等气候系统以及下垫面植被演变等因素综合作用的结果.  相似文献   

3.
利用河池气象站气温、降水量、日照时数观测数据,文章分析了44 年来河池市区气候变化的趋势和特征,并对未来的变化趋势作了预测. 44 年来河池市区气候变化的趋势主要有:年、夏季和秋季均温上升趋势显著,春、冬季均温呈上升趋势;年降水量和春、夏、秋季降水量呈减少趋势,冬季降水量呈增加趋势;年、夏季、冬季日照时数呈减少趋势,春、秋季日照时数呈增加趋势. 气候变化存在周期性特征:年、春季、夏季、秋季和冬季气温均存在23 年的变化主周期,年、春季、夏季、秋季和冬季降水量变化主周期分别为23 年、21 年、21 年、26 年和23 年,年、春季、夏季、秋季和冬季日照时数存在22~23 年的变化主周期. 过去44 年期间,气候变化的突变特征是:年、春季、夏季、秋季和冬季气温均发生显著的突变增加;年和夏季降水量未发生明显突变,春、秋、冬季降水量发生显著的突变减少;年、夏季、秋季和冬季日照时数未发生明显突变,春季日照时数发生显著的突变增加. 通过R/S 分析,对未来的气候变化趋势作出预测:年、春季、夏季、秋季和冬季气温和降水量未来变化趋势与过去44 年变化趋势一致;年、春季、夏季和秋季日照时数未来变化趋势与过去44 年变化趋势一致,而冬季则相反.  相似文献   

4.
为优化浙江省水稻种植结构,选取气候、地形、土壤3个方面共9个因子对浙江省水稻适宜性区划进行划分,其中气候因子由主成分分析筛选获得,为年日照时数、年降雨量、生长季平均气温、≥10℃活动积温、年平均相对湿度;地形因子为海拔和坡度;土壤因子为土壤pH。考虑到浙江省地形复杂的现实状况,采用GridMet模型模拟起伏地形下浙江省各气象要素的空间分布。最后建立浙江省水稻种植适宜性模型,完成浙江省水稻种植适宜性区划。根据区划指标将水稻种植区划分为适宜区、较适宜区和不适宜区。结果表明,浙江省大部分地区适宜种植水稻,适宜区占60.76%,该区热量资源丰富,降水充足,适合水稻生长;较适宜区占35.84%,主要分布在中高海拔地区,水热资源不充足;不适宜区占3.4%,主要分布在高海拔地区,热量资源匮乏。  相似文献   

5.
基于庐山市1960—2019年逐年逐日气温、相对湿度、平均风速和日照时数等气象资料,在分析气候变化的基础上,以温湿指数、风效指数、着衣指数和综合舒适度指数为评价指标,探讨庐山旅游气候舒适度变化特征.结果表明:庐山近60年气候变化显著,气温上升趋势明显(0.213℃/Da),年均温上升约1.278℃,年平均风速明显降低(...  相似文献   

6.
黄杰  王鹏 《河南科学》2020,38(6):891-898
利用年均温度、降雨量、日照时数、日照百分率和湿热指数等气候因子对河南省南召县种植车厘子的适宜性进行了分析研究.结果表明:南召县2011—2018年期间年平均气温(15.4℃)明显高于车厘子适宜的年均气温(10~12℃);年平均降雨量(743.7 mm)在车厘子生长发育对水分要求的适宜范围之内(600~800 mm);年均日照时数(1 693.5 h)明显低于适宜的日照时数(2600~2800 h);1986—2002年的湿热指数与国内外车厘子主产区相比明显偏高.从大的气候范围来看,与国内外车厘子主产区相比,在南召县种植车厘子可能有树木生长旺盛、花芽形成不足、果实品质欠佳的风险.但充分利用东部浅山丘陵区等局部地区的小气候发展车厘子的种植是可行的.建议结合当地的温度、降雨量、日照时数和日照百分率等综合气候因子,选择合适的品种类型进行种植.  相似文献   

7.
三门峡市近50年气候变化及对农作物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利用三门峡市1960—2009年逐月气温、积温、降水、日照时数、蒸发量、无霜期等气象资料,采用线性方程、累积距平法、气候倾向率等方法,分析了该市近50年的气候变化特征.结果表明:50年来,三门峡市气温在波动中呈现上升的趋势;极端最高气温下降,高温日数减少,极端最低气温的强度减弱,持续时间缩短,冬暖夏凉趋势明显;年降水量在波动中减少,年际波动较大;年日照时数和年蒸发量总体呈减少趋势;无霜期日数变化较大.根据气候变化情况,简单分析了当地气候变化对主要农作物的影响.  相似文献   

8.
利用贵州蓝莓种植核心区蓝莓开花期近30年逐日气温、降雨、相对湿度等气象资料,通过算术平均、线性演变趋势等统计方法,分析研究利于灰霉病发生的气温、降雨、湿度演变规律。结果表明:贵州蓝莓种植核心区主要种植品种的花期,集中出现在3月上旬到4月下旬;随着全球气候变暖,主栽蓝莓品种花期有显著提前趋势;连阴雨、相对湿度持续≥85%的日数均向有利于灰霉病发生发展的方向演变,特别是最近10年蓝莓花期降雨、湿度条件更有利于重级灰霉病发生。  相似文献   

9.
大理地区近40年气候变化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苏毓芝  高志伟 《大理科技》2003,(1):46-50,52
利用大理市气象站气温、降水量、日照时数、蒸发量的40年资料,统计分析大理地区气候变化特征。结果表明:40年来气温逐渐升高,气候有变暖趋势;降雨量60年代到80年代呈下降趋势,90年代开始回升;日照时数和蒸发呈下降特征。  相似文献   

10.
对五寨县1957-2003年气温、降水、风速、日照时数等变化趋势进行了分析,总结了五寨县近50年气候变化的规律。  相似文献   

11.
利用蒲江县1960年至2009年的气温、降水资料,采用线性倾向估计、滑动平均、距平等方法,研究了蒲江县近50年来气温和降水的年、季变化特征.结果表明:在全球气候变化的背景下,近50年来,蒲江县的年平均气温呈微弱的上升趋势,阶段性变化明显,可分为1960年至1985年的下降阶段和1986年至2009年的上升阶段,春、夏季表现出与年平均气温一致的阶段性变化;年降水量呈明显减少趋势,四季降水变化夏、秋季降水减少尤为显著;年降水量的明显减少使得蒲江县近50年来各类干旱都有发生,其中冬干和夏旱出现的频率较高,在降水量较少的时期,年平均气温较高,各类干旱发生的频次高,较重干旱及以上程度的干旱发生频次增加.  相似文献   

12.
2011年汉中市总的气候特点是:年平均气温偏高,降水偏多,日照时数偏少,主要气象灾害有暴雨洪涝、强秋淋、干旱和大风冰雹,灾害共造成直接经济损失21.57亿元。气候条件总体对粮油、果树、茶叶较适宜,但强秋淋对柑桔、水稻品质有较大影响,大部分时段天气气候对交通运输、生态旅游、人民安居乐业比较有利。综合而言,2011年年景一般略偏差。  相似文献   

13.
利用承德市9个国家气象站1991年至2021年逐日气象数据,采用气象统计学、层次分析、GIS空间分析等方法,分析适宜滑雪、适宜造雪、降雪量和气象灾害等日数的时空分布特征,得到承德市滑雪运动适宜性区划。结果表明:年平均适宜滑雪日数围场最多,承德县最少,滑雪黄金期为12月到次年2月,适宜滑雪日数呈东北向西南递减;年平均适宜造雪日数围场最多,宽城最少,适宜造雪日数由北向南递减;明显降雪主要集中在11月至次年3月,整体呈围场、隆化、滦平和兴隆组成的带状区域较大,其他地区较小的分布特征;滑雪气象灾害指数整体呈东南高西北低,丰宁最低,仅为3.4;承德市滑雪适宜性均为一般适宜及以上,其中适宜及以上等级面积约为30 084.5km2,占承德总面积的76.1%,主要包括围场、隆化、丰宁小部、滦平、市区小部、兴隆大部、宽城东部、平泉、承德县北部,其中围场中部为很适宜,面积约为797.1km2。  相似文献   

14.
陕西省旱涝变化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确定降水的旱涝等级,分析旱涝发生的时间演变特征及对农业和生态环境的影响。方法利用陕西省50 a(1951—2000年),30个站点4~9月降水资料,采用正态化Z指数变换、谐波分析等方法。结果不同等级的旱涝出现频率存在一定的差异,并且具有明显的年际、年代际、周期性变化及群发性特征。结论旱涝灾害是导致陕西省农作物损失的主要因素,研究的各项指标可为陕西省防灾减灾及农业决策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15.
袁瑛  李建军 《科技信息》2009,(27):359-360
使用1953--2008年宝鸡市降水和气温资料,采用温度异常度、降水距平、多元回归、差异显著性检验等方法,对宝鸡气候变化进行分析,结果表明:近15年来,年平均气温明显升高,年降水明显减少,特别是以春季气温升高和降水减少最为显著。气候变化以变暖为主要特征,温度变化是直接和主动的,而降水的的变化是间接和被动的,是对温度变化的响应。  相似文献   

16.
南京近50年来气候变化及未来趋势分析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运用R/S分析方法,对1951-2005年南京气象站夏季、冬季和全年的平均温度、降 水量、降水日数、日照时数、平均相对湿度等指标进行分析计算,提取南京市近50年来的气候变化所含的趋势性成分,探索了南京市未来的气候变化.研究结果表明:近50年南京气温在增加,但增温速率低于全国,尤其是夏季(增温速率比全国平均低0.11℃/10a)和冬季(增温速率比全国平均低0.13℃/10a),预测未来南京市的气温仍将继续升高,冬季的升温比较明显;未来冬季降水量将继续增加;近50年来日照时数逐渐减少(年日照时数每10年减少66.31个小时),未来日照时数继续减少;未来夏季继续变干.  相似文献   

17.
指出神农架林区避暑疗养气候资源的优势,研究夏季气候垂直变化特征,计算出了气温、降水随高度变化模式,揭示避暑适高度因地域和坡向而异,探讨神农架避暑疗养旅游综合气候区划,并依据气温主导指标,相对湿度、风、降水等辅助指标,将神农架避暑疗养旅游综合区划为3个区,重点划分避暑疗养适宜、次适宜和不适宜区。  相似文献   

18.
我国近50年旱涝灾害时空变化及监测预警服务   总被引:26,自引:0,他引:26  
本文根据近50年来旱涝灾害灾情统计资料,分析了我国干旱、洪涝灾害的时空分布特征及其变化趋势。统计结果是表明:近50年来,特别是20世纪80年代以来,受全球气候变化的影响,我国降水呈现南方偏多、北方偏少的变化趋势,致使我国干旱灾害发生频率增加的同时洪涝灾害也不断增加,农作物受灾和成灾面积增加趋势明显,损失日趋严重。此外,为做好防灾减灾服务,及时向政府有关单位提供旱涝监测实况信息,国家气候中心自1995年开始开发了实时逐日早涝监测预警系统。该系统利用全国600个基本气象站点的降水量、气温、湿度等气象观测资料和未来7天降水预报资料进行统计,确定气象干旱监测、预警指标,并结合气象部门农业气象站土壤湿度监测资料和卫星遥感干旱监测结果,发布《中国旱涝气候公报》,为政府有关部门和社会公众服务。  相似文献   

19.
全球变化下的泰山山顶和泰安市气候变化特征对比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利用泰安气象局1954年~2005年51年的泰山山顶和泰安市区两个站的气温和降水数据,对泰安市区和泰山山顶的气温和降水特征及变化趋势进行了对比分析,结果发现,泰山山顶气候变化和泰安市区气候变化特征相似,气温明显升高,主要是冬季增温所至,降水波动下降,夏季降水明显减少,受全球气候变化响应显著、不同的是,泰山山顶气温明显低于市区,泰山山顶温度升高的幅度要大于泰安市区的气温升高幅度;而降水除特殊年份外都高于市区,而降水减小的幅度略低于泰安市区.也就是说,相对泰安市区来说,泰山山顶的气候变得更加温暖湿润、  相似文献   

20.
重庆市大部分地区夏季高温炎热,人们要求避暑的愿望强烈。选取气候条件和地形条件为一级指标,气温、相对湿度、风速、降水、日照、海拔、坡度为二级指标,采用层次分析法和GIS空间分析相结合,对重庆市避暑自然适宜性进行评价。结果表明:重庆市适宜避暑区域总面积27 264.48km~2,占重庆市总面积的33.09%,适宜避暑区域面积较多,其中最适宜区域面积12831.24km~2,较适宜区域面积8 180.86km~2,一般适宜区域面积6 252.37km~2;重庆市适宜避暑区域空间分布不均,多分布在海拔较高山区,渝东北和渝东南区域分别占适宜避暑区域总量的50.65%和37.71%,大都市区仅占11.64%。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