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06 毫秒
1.
张勋是中国近代史特别是辛亥革命以后政治舞台上一位重要的历史人物,他于清帝退位后导演了为期12天短命的复辟帝制的闹剧,即丁巳复辟,已经为人所熟知。其实,在丁巳复辟之前,张勋还曾参加1913年的癸丑复辟和1916年的丙辰复辟。张勋之所以积极拥护帝制是与其自己成长经历有着密不可分的联系。从张勋个人的经历和复辟帝制的活动入手,对这个历史事件进行概括性研究。  相似文献   

2.
自然科学领域决不是“世外桃园”。它是无产阶级和资产阶级在意识形态领域中激烈斗争的一个重要战场。在如何看待自然科学的发生和发展以及如何正确评价自然科学发展中的重大历史事件和历史人物等问题上,历来就有历史唯物主义和历史唯心主义两种截然对立的看法,“表现着现代社会中敌对阶级的倾问和思想体系。”(《唯物主义和经验批判主义》,第360页)伟大革命导师恩格斯在《自然辩证法》一书的《导言》和扎记《科学历史摘要》中,从自然科学发生和发展的历史出发,不仅阐明了辩证唯物主义自然观代替形而上学自然观的历史必然性,而且阐明了有关自然科学发生和发展的历史唯物主义基本观点。学习《导言》和《科学历史摘要》,对于我们深入开展自然科学领域中的革命,批判和清除自然科学领域中唯心史观的恶劣影响,加强意识形态领域中无产阶级对资产阶级的全面专政,具有重大的意义。  相似文献   

3.
 中国科协的历史,是几代科协人的创业史、奋斗史和奉献史。中国科协历史源远流长,作为中国科协史研究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亲历科协岁月》由中国科协不同时期重要事件的亲历者、见证者和实践者讲述或书写了科协历史人物、历史事件、亲历往事、重要活动,记载了中国科协事业艰难曲折的发展历程和取得的丰硕成果。  相似文献   

4.
任何历史人物和历史事件都是在特定历史背景下出现或发生的,所谓“时势造英雄,英雄造时势。”评价历史人物和历史事件,必须把他们放在特定的历史环境中进行横向、纵向比较,考察他们的背景、过程、结果,最终去评价历史人物和历史事件对当时和以后人类历史发展进程所起的作用,去评价其历史进步性和历史局限性,以及比较这种进步性和局限性谁占主流,让学生自己去给历史人物和历史事件定位。当然,评价者不同的学术观点、不同的政治见解、不同的时代背景,所得出的结论是不同的。但作为中学生来说,评价历史人物和历史事件,就是要在掌握基本历史知识的前提下,通过阅读、理解、思考、交流、探讨,并在教师引导下,对历史人物和历史事件形成初步的较为全面的认识。  相似文献   

5.
就涉及历史人物王昭君的咏史诗所持的主要观点作些粗浅的梳理、分析.对昭君出塞这一历史事件的意义的评价由于诗人们所处的时代、处境、环境甚至心境不同,导致角度不同,立意高低不同,但无论如何都不影响其作为一个伟大历史人物的光辉形象.  相似文献   

6.
《春秋穀梁传》之叙述不是仅仅关注于事件本身,而是更关注于事件与人之关联,从而完成了人物形象之塑造。《春秋穀梁传》在回答提问过程中娓娓而谈,以简练清晰之白描笔法描述以人物为中心之历史事件发展的全过程。通过对人物之语言、行动、细节的描述以及多种艺术方法并用,突出表现人物的心性特点,实际上也就勾画出了历史事件之主体——人物的形象,从而也就使《春秋穀梁传》的人物形象达到了一定的艺术高度,在人物形象的塑造上形成了与《春秋左氏传》不同之艺术风格。  相似文献   

7.
《蒙古秘史》是一部在历史学、军事学、文学方面均取得了伟大成就的著作。但在以往的研究中。切入的角度却往往局限于男性人物,而对于女性人物不仅涉及很少且论述不够全面。事实上,凡是男性人物能够对作品及事件构成重大影响之处,女性同样产生着影响。而“特定历史语境下对女性的道德评判”、“在重大军事冲突中女性的影响”、“文学语境下对女性情感的独特抒写”是能够彰显其特色的三个方面。  相似文献   

8.
《春秋穀梁传》之叙述不是仅仅关注于事件本身,而是更关注于事件与人之关联,从而完成了人物形象之塑造。《春秋穀梁传》在回答提问过程中娓娓而谈,以简练清晰之白描笔法描述以人物为中心之历史事件发展的全过程。通过对人物之语言、行动、细节的描述以及多种艺术方法并用,突出表现人物的心性特点,实际上也就勾画出了历史事件之主体——人物的形象,从而也就使《春秋穀梁传》的人物形象达到了一定的艺术高度,在人物形象的塑造上形成了与《春秋左氏传》不同之艺术风格。  相似文献   

9.
一近年来,一股民族文化的热流正在中华大地勃然兴起.这一兴起使一大批被誉为传统智慧的书籍,在书店里消沉半个世纪之后,重见天光,也使许许多多在历史或文化观上有争议的或被批驳的观点纷纷复活.时至今日,兴起的势头不但不见遏止,反而伴随着台湾蔡志忠漫画的风行,伴随着社会上广泛以《论语》、《三字经》以及《幼学故事琼林》,《曾国藩家书》等为家教蓝本,而日益风靡大江南北、城镇乡村.对于这一规模浩大、来势迅猛的文化寻根趋向,人们见仁见智、褒贬不一.概括起来,有三种观点:(一)有人从心理结构出发,认为中华民族的文化…  相似文献   

10.
《红楼梦》人物服饰--中国古代服饰文化的缩影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中国著名的古典小说《红楼梦》蕴藏了大量有关服饰文化方面的内容,是我们研究中国古代明末清初服饰特征、形制及文化内涵的重要素材,具有很好的历史价值和现代审美价值。为此,本文通过对《红楼梦》中主要人物服饰的分析.探索传统服饰文化的特有的文化内涵和艺术魅力。  相似文献   

11.
芥川龙之介是日本大正时代新技巧派重要作家,他的《竹林中》由七人讲述案件来串联故事;格非是中国20世纪末新思潮派代表作家,他的《青黄》讲述“我”收集“青黄”一词意义的经过。两篇文章均不约而同地亲临历史真实,但前者在人物自足的讲述中注重建构一个真实世界,后者由于主体的质疑倾向图解历史真实。两部作品分别呈现出20世纪初、末小说写作的不同价值取向。  相似文献   

12.
在《三国演义》研究中,传统观点认为《三国演义》体现了儒家的经典思想。深层解读主要人物的时代命运,可以看出作品明显流露出作者尊蜀贬曹的思想,但其核心思想并非儒家至上。作者通过对历史事件的文本描摹,反映的儒学思想只是在形而上层面被认可的社会现实,只有"外儒内法"这一儒学思想形式与法家思想内容的矛盾结合体才能成就世俗功业。  相似文献   

13.
随着时代的变迁,长篇小说引以为骄傲的史诗性元素逐渐淡化和消解。摈弃了英雄主义价值取向的现代小说家们,审视、质疑、静观历史的潮变,揭示人物内心的冲突、痛苦、绝望……张翎的长篇新作《阵痛》成功地给中国当代文学以启示:在告别宏大历史叙事、告别强而硬的政治激情之后,建立在男权基础上的历史解构之后,小说应以怎样的讲述来开辟新径,来完成影像时代里自身的重新建构。  相似文献   

14.
任何历史人物和历史事件都是在特定历史背景下出现或发生的,所谓"时势造英雄,英雄造时势."评价历史人物和历史事件,必须把他们放在特定的历史环境中进行横向、纵向比较,考察他们的背景、过程、结果,最终去评价历史人物和历史事件对当时和以后人类历史发展进程所起的作用,去评价其历史进步性和历史局限性,以及比较这种进步性和局限性谁占主流,让学生自己去给历史人物和历史事件定位.  相似文献   

15.
易中天教授在《品三国》中,把历史唯物主义具体化,提出了评论历史人物和历史事件的三项准则,即:“还原”、“比较”、“分析”。易教授在贯彻这三项原则时也难免有疏漏之处:一、把襄阳、赤壁之战说成曹刘之战不能成立;二、曹操一封信促成孙刘联盟的提法不妥;三、《白衣渡江》引用了《吕蒙传》上有两条错误的史料。  相似文献   

16.
一、引言 为了体现师专教学的“浅、宽、新”的特点,国家教委新编二年制师专《物理专业教学大纲》中《电磁学》部分在对“金属导电的微观解释”一节的要求方面的除原有的用“经典电子论”解释外,增加了“能带理论对固体导电机理的解释”的内容。在该课程中讲述这部分内容,涉及到两方面的困难:第一是它涉及到《量子力学》、《固体物理学》及《数理方程》等专门课程,对于二年制师专物理专业的学生,无论是用到的数学知识还是详细的物理过程,  相似文献   

17.
本文通过对明初南戏《四贤记》剧中人物的考评,指出此剧系由元入明文人依托历史人物与历史事件,采用移花接木、牵合虚构手法敷演成剧,在对正反两方面人物的刻划中透露了作者仰慕前贤、眷恋前朝之情及对政敌的梗梗私愤。本文并对此剧的创作主脑、人物描写、关目构思、艺术价值做了辨析。并判断此剧作者可能是生活在齐鲁一带的文人,推测此剧可能作为作者所写四本《四贤记》中的一种。  相似文献   

18.
苏晓辉 《科技信息》2010,(23):178-178,146
但凡阅读过《三国演义》和《三国志》,人们都很会现两者之间存在很大的差异,尤其在叙事层面、人物描写、历史事件真伪等方面差异很大。文学情感之间的比较主要体现在作者的历史背景的不同,文章格式的差异等方面;人物的差异主要是刘备、曹操等人在历史上和小说中人物个性的不同;历史事件的差异简单列举徐庶归曹,死诸葛吓跑活仲达两个方面,其余还存在很多。  相似文献   

19.
初中《中国历史》第三册《第二次鸦片战争》一节,讲述了第二次鸦片战争发生的原因、经过及其对中国社会的影响。揭露了外国侵略者对中国人民犯下的严重罪行,清政府投降卖国的可耻行径;歌颂了中国人民与清统治者走着根本不同的道路,对外国侵略者进行了坚决斗争的历史。下面谈谈我在讲授本节时的一些做法。一、根据教学目的、教学重点和难点,进行教材处理和确定教学方法  相似文献   

20.
《红楼梦》把封建社会的元德"孝道"放置在特殊人物、特殊场合以及复杂的矛盾冲突中来表现,使正统孝道与具体人物、事件之间形成一种张力,充满了强烈的讽刺意味,意蕴深厚而回味无穷。涉及的具体事件有:孝与省亲,孝与丧礼,孝与庶出,孝与尽忠。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