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1 毫秒
1.
目的:探讨美多心安和β-环糊精能否形成包合物.方法:通过共沉淀法合成了美多心安—β-环糊精包合物,并使用红外光谱方法加以鉴定.结果:证明了美多心安—β-环糊精包合物的形成.结论:β-环糊精包合物和亲水性物质也能形成包合物.  相似文献   

2.
美多心安-β-环糊精包合物的鉴定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通过共沉淀法合成了美多心安β环糊精包合物,并使用差示扫描量热分析、紫外光谱等方法加以鉴定.证明了美多心安可以和β环糊精形成包合物.  相似文献   

3.
美多心安-β-环糊精包合物的核磁光谱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通过共沉淀法制备了美多心安-β-环糊精包合物,并用核磁共振谱图加以鉴定,证明了美多心安和β-环糊精能够形成包合物,且包合物中主客分子比为2:1。  相似文献   

4.
代金玲 《科学技术与工程》2011,(28):6934-6935,6939
苯乙酮-β-环糊精的包合物在有机反应中有好的不对称选择性。采用了饱和水溶液法制备苯乙酮-β-环糊精的包合物,并用紫外-可见吸收光谱法对包合物进行了分析。实验表明与苯乙酮和β-环糊精的混合溶液相比,包合物的最大特征吸收峰(λmax)有明显变化,证明了包合物的形成。并用等摩尔系列法确定了包合物中苯乙酮与β-环糊精的最大包合比为1∶1。  相似文献   

5.
旋光法研究β-环糊精与氧氟沙星的包结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用旋光法对一系列不同摩尔配比的β-环糊精/氧氟沙星的中性水溶液进行研究,结果表明,β-环糊精和氧氟沙星可以形成多种包合比的包合物,主要有1∶2、1∶1和2∶1的包合物,包合物的存在形式与溶液中β-环糊精/氧氟沙星的摩尔配比有关,溶液中β-环糊精/氧氟沙星的摩尔配比在1∶1~2.5∶1范围内形成的包合物以1∶1包合物为主。  相似文献   

6.
运用紫外光谱滴定、差热分析和粉末X线衍射等方法研究了山姜素分子与甲基化β-环糊精衍生物形成配位包合物的包合行为、包合能力及其性质表征.研究结果显示,山姜素与甲基化β-环糊精形成稳定的包合物,包合能力的大小为:β-CDDMβCDTMβCD.形成包合物后,其水溶性和热稳定性明显提高.  相似文献   

7.
用核磁共振和稳态荧光等方法研究了2,5-二苯基1,3,4-二恶唑(PPD)和2,5-二苯基1,3-恶唑(PPO)分子与β-环糊精(β-CD)的相互作用,测定了包合物的组成和结合常数,发现疏水作用是形成PPD(或PPO)-β-CD包合物的主要作用力,直链脂肪醇(正丙醇-正戊醇)的加入使得PPD(或PPO)分子从β-CD内腔排斥到水相中,实验结果表明:恶唑类分子能否与环糊精形成纳米管聚合物,立体选择性是关键因素。  相似文献   

8.
采用ONIOM(B3LYP/6-31G*:PM3)方法模拟研究了修饰的β-环糊精(β-CD)与反式白藜芦醇(trans-resveratrol,TR)的包合过程。研究发现:(1)穿越和旋转两个模式的结合才能得到修饰的β-环糊精和TR最稳定的包合物;(2)偶极作用和电荷转移是β-环糊精与TR形成包合物的主要驱动力;(3)氢键的形成有助于包合物的稳定;(4)在298.15 K和101 kPa的条件下,修饰β-环糊精与TR在气态的环境中形成包合物的过程是焓驱动过程。  相似文献   

9.
研究了以β环糊精为主体,α,β萘酚为客体的包合反应.用元素分析、红外光谱、荧光、圆二色谱、核磁共振谱、差热分析、X射线衍射及薄层分析等方法对包合物进行了表征,并对包合物的形成进行了初步讨论.实验结果表明,β环糊精与α,β萘酚均形成1∶1的包合物,氢键、包合水的释放是形成包合物的驱动力.  相似文献   

10.
β-环糊精与萘酚包合物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研究了以β-环糊精为主体,α,β-萘酚为客体的包合反应.用元素分析、红外光谱、荧光、圆二色谱、核磁共振谱、差热分析、X-射线衍射及薄层分析等方法对包合物进行了表征,并对包合物的形成进行了初步讨论.实验结果表明,β-环糊精与α,β萘酚均形成11的包合物,氢键、包合水的释放是形成包合物的驱动力.  相似文献   

11.
分别采用饱和水溶液法、研磨法以及冷冻干燥法制备吲哚美辛环糊精包合物,采用差示扫描量热法验证包合物的形成,用紫外分光光度法测量包合物中吲哚美辛药物的含量,计算包合率。结果表明,用研磨法制备的包合物包合率最高,高达61.0%,差示扫描量热图谱说明磺丁基醚-β-环糊精与吲哚美辛形成了包合物。采用研磨法制备磺丁基醚-β-环糊精包合物时能给予较高的能量,可以克服磺丁基醚-β-环糊精分子的空间位阻,使药物分子更容易进入主体分子空腔内,得到较高的包合率。  相似文献   

12.
本文对非那西丁与β-环糊精制备成包合物的性能进行了研究,通过实验证明。将非那西丁与β—环糊精制成包合物后,不仅能提高药物的利用率,而且使其溶解度增大了2.5倍。  相似文献   

13.
目的 研究α-山竹黄酮与β-环糊精的包合作用.方法 制备了α-山竹黄酮与β-环糊精的包合物,用紫外分光光度法测定了包合物的溶解度和表观稳定常数.利用紫外和红外吸收光谱、差示扫描量热分析等测试方法对α-山竹黄酮与β-环糊精的包合物进行了表征.通过热力学实验获得了包合反应的热力学函数△G,△H和△S.结果 α-山竹黄酮与β-环糊精能形成稳定的包合物,包合比为1:2,表观包合稳定常数为7.6×104L2/mol2.结论 加入β-环糊精后,α-山竹黄酮的溶解度和热稳定性都得到明显提高.包合反应主要由焓变控制,驱动力为范德华力.  相似文献   

14.
本文将两种方法(饱和水溶液法和固体研磨法)制备的对乙酰氨基酚与β-环糊精的包合物进行对比实验,利用化学分析法对包合物的性能进行研究。表明,将对乙酰氨基酚与β-环糊精制成包合物后,不仅能提高药物的利用率,而且使其溶解度增大了3.41倍。  相似文献   

15.
制备了β-环糊精与巴西木素的主-客体包合物,并对其包合行为和性能进行研究.采用紫外可见光谱滴定法确定了包合物的包合比和稳定常数;利用X射线粉末衍射(XRD)、量热分析(DSC)和热重分析(TG)对包合物进行了表征;运用量子化学计算和分子对接模拟研究了主-客体的包合机制.结果显示,β-环糊精与巴西木素的包合量比为1∶1;包合物形成后,巴西木素的热稳定性得到了显著改善;量子化学计算表明,巴西木素以单羟基苯环一侧进入β-环糊精空腔时结合能最低,并以氢键作用形成包合物;分子对接模拟表明,结合能最低时优化的构象为巴西木素以单羟基一侧从大口端进入β-环糊精空腔,与量子化学计算结果一致.  相似文献   

16.
碘与环糊精包合物的稳定性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通过对碘与环糊精包合物的热重-差热(TGA-DTA)表征及测定碘含量的变化,研究了碘与环糊精(CD)形成的包合物的稳定性,结果表明,KI与β-CD包结较困难,不能起稳定I^-的作用,而KL3与β-CD包结较好,且使KI3稳定。  相似文献   

17.
本文对β-环糊精包合药物进行了初步研究。实验采用饱和水溶液法,以β-环糊精为主体,以含羟基药物为客体,制备不同摩尔包合物,并通过对各包合物进行药物含量测定,以及对滤液进行的分析来确定最佳摩尔包合比,得出β-环糊精:药物(mol/mol)=1:3的结论。  相似文献   

18.
甲砜霉素-羟丙基-β-环糊精包合物的制备和鉴定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溶液搅拌法制备甲砜霉素-羟丙基-β-环糊精(TAP-HP-β-CD)包合物,用X射线衍射法(XRD)、差示扫描量热法(DSC)和红外分光光度法(IR)对包合物进行鉴定,并用高效液相色谱法(HPLC)分别测定TAP在水中和包合物溶液中的溶解度.结果表明:甲砜霉素与羟丙基-β-环糊精能形成包合物,且能显著提高其溶解度.  相似文献   

19.
大蒜素-β-环糊精包合物的制备及大蒜素的含量测定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采用研磨法制备了大蒜素-β-环糊精包合物,用正交设计对包合物制备条件进行了优化.大蒜素-β-环糊精包合物制备的最佳条件:β-环糊精12 g,大蒜素1 mL;温度25 ℃;反应介质pH=6;研磨时间2 h.用气相色谱法测定了包合物中大蒜素的含量.  相似文献   

20.
本文研究了β-环糊精包裹紫杉醇形成的超分子包合物。用密度泛函(DFT)PBE方法对超分子包合物进行结构优化得到稳定几何结构,分析结构表明β-环糊精与紫杉醇通过O—H…O、C—H…O和C-Ч…π氢键的相互作用,形成稳定的包合物。稳定包合物的结合能为-30.93keal/mol。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