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25 毫秒
1.
母语迁移是二语习得研究中根本性的问题。语言的标记性是制约母语迁移的重要因素,为研究母语迁移现象提供了理论依据和研究方向,较好地解释了二语习得过程中的困难和迁移错误产生的原因。从标记性的涵义和标记性的判别标准入手,阐述了语言的标记性与二语习得中母语迁移的关系,并结合英汉两种语言的标记性差异,探讨了语言的标记性对英汉二语教学的启示。  相似文献   

2.
象似性原则是指语言的形式和它所代表的事物之间存在一种象似性,这种象似性直接映照所表现的意义、概念、和经验结构。该原则包括顺序象似性原则,距离象似性原则,数量象似性原则,标记象似性原则等。本文以顺序象似性原则为基础,列举该原则在英汉两种语言中语言层面、语用层面和篇章层面中的体现,以揭示顺序象似原则在语言符号中的普遍与客观存在。  相似文献   

3.
本文以标记理论为基础,从语言间标记性角度对比分析英汉被动句的差异。结果表明汉语被动句在意义上体现强标记,英语被动句在使用频率方面体现弱标记,这种差异使中国学生在被动句的学习中发生负迁移。理清被动句的标记性与其习得之间的关系将有助于教师预测学生在习得英语被动句时可能出现的错误。  相似文献   

4.
朱竹雨 《科技信息》2009,(22):98-99
幽默语言是非常有趣味性的问题,对幽默的研究历史悠久。本文着重从双关、文字游戏以及文化三方面对英汉幽默语言各自的特点进行分析,以解释为什么有的外来幽默并不能为本族人所理解或无法翻译。在此基础上,提出对待这类幽默语言必须在功能翻译理论指导下,采取替换和注释等策略,并提出有些幽默具有不可译性。  相似文献   

5.
英汉幽默语比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陈琴 《科技信息》2008,(2):170-171
幽默存在于英语和汉语之中,在改革开放的今天,随着中国文化和西方文化的频繁交流,中国人也越来越具有幽默感,英汉幽默语也有着越来越多的相通之处,本文将从分析英汉幽默语言的修辞技巧入手,来说明英汉幽默语在形成手法上的异曲同工之处。  相似文献   

6.
异曲同工之妙——浅析以修辞格为基础的英汉幽默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作为语言艺术的幽默往往跟语言修辞现象发生直接联系,尤其是各种辞格,有时其本身就是构成幽默的重要手段。英汉两种修辞格在表现幽默诙谐时存在着许多共性。  相似文献   

7.
英汉总结性话语标记,是言语交际中使用频次较高的语言表达式,其语义关系多样,语用功能丰富。研究发现英汉总结性话语标记分布模式相对固定,存在原型位置,同一语段中前后话语之间存在递进强化、因果推导及逆向转折等五种语义关系。同时,话语建构中总结性话语标记突显出总结概括、阐发评述及交互主观的语用功能。这一研究有助于从类型学层面揭示英汉总结性话语标记的内在机理,促进两类话语标记的习得和使用。  相似文献   

8.
杨春春 《科技信息》2010,(34):41-41,43
省略是英汉语言中的一种常见现象。省略共分为三种主要类型,即:名词性省略、动词性省略和小句性省略。在英汉语言中,这三种省略既有共性,也有差异性。通过对比两种语言中省略的应用,英汉两种语言形合及意合的特点及其背后折射出的中西方思维模式差异得到了体现。  相似文献   

9.
豆敏 《科技信息》2010,(12):I0168-I0168
语言是文化的载体,而称谓语不仅是一种语言现象,更是一种文化现象。它是对民族传统文化和历史积淀的反映,不同称谓语分别体现不同的民族文化。本文通过比较英汉称谓语的不同来探讨英汉两种不同民族文化间的差异。  相似文献   

10.
借词是一种重要的语言现象。交际需要、词汇空缺导致语言交流过程中借词的产生。本文通过解析英汉词语互借的历史发展,剖析英汉借词现象的社会因素,说明语言呈现出动态的建构过程,借词体现出语言与社会共变的特点。  相似文献   

11.
幽默是由语言的各种要素的变异使用而产生的一种具有审美情趣的言语行为,它在人们的精神领域中占有重要地位.许多语言学家都从英语幽默的语言特点来进行深入研究,但很少有人从深层结构来进行研究.文章从语义、语境和语用三个方面来对英语幽默进行深层结构分析,以期有助于人们创造和欣赏幽默.  相似文献   

12.
歇后语是群众中广为流传的一种特殊语言形式,具有生动形象、诙谐幽默等特点。在文学作品中,歇后语运用得当,可以为作品增色不少。但由于汉语和英语是两门完全不同的语言体系,体现的是两种完全不同的文化。所以汉语中大量的歇后语,在翻译成英文时,有些可以直译,有些则很难直译。因此,在汉语歇后语的英译问题上,译者应特别注意选取恰当的翻译方法。  相似文献   

13.
所谓“国俗语义”,是指“在词汇直指意义的基础上添加了民族文化色彩的语义,它反映了一个民族的历史文化和民族心理特征”。各种语言在自身漫长的历史进程中融入并体现着各民族的风俗习惯、思维方式和价值判断。语义间的差异性与汉、英两民族的处世态度、文化性格有关。该文欲借对汉、英中颜色词的国俗语义的比较来证明国俗语义研究的必要性。  相似文献   

14.
幽默是一种言语的艺术,它的产生一方面离不开语言本身的内在规律,另一方面也在很大程度上有赖于语言在语境中的使用情况。而语用学的任务就是研究把特定的话语放在特定的语境中使用所产生的交际功能。本文试用合作原则、会话含意、关联理论等语用学的基本理论来分析英语幽默产生的规律。  相似文献   

15.
毛发生 《韶关学院学报》2003,24(11):130-133
英语中的双关语,具有多功能的修辞效果,可以增强语言生动性,使字富有幽默、含蓄的情趣。双关语的主要表现形式有谐音双关和语义双关,双关语广泛运用于学作品、广告、谜语等之中。双关语在口语和书面语中有不同的理解,对双关语的翻译要力争做到内容与形式兼顾。  相似文献   

16.
赵本山小品语言最突出的风格是幽默。其幽默性的成因包括:改变正常的语法规则;巧妙地使用修辞格;改造名人名句,混用不同语言的词语。赵本山小品在使我们享受小品给人们带来的欢乐的同时,也对其语言的独特之处有了更深的体会。  相似文献   

17.
李宏霞 《长春大学学报》2012,(11):1353-1356,1446
鉴于英汉两种语言在时态运用上的差异以及时态对于英文的重要性,中国古诗英译过程中,译者不可避免地要进行时态的选择。对于隐含时间变化、追昔抚今的古诗,译者可依据原诗中的时间指示选择时态;若古诗中动作发生的时间与情境不明确,译者可依据译诗意境选择时态;对于隐含引述成分的古诗,译者可根据翻译文风与译诗意境在直接引语和间接引语之间作出选择,并选择相应的时态进行翻译。  相似文献   

18.
英汉互译中的四字结构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汉语的四字结构是汉语语言的一大特色,在英汉互译中占有重要的地位。本文通过比较英汉两种语言的特色,分析总结了汉语四字结构在英汉互译中的操作特点和方法,并强调翻译要舍形取义,符合各自语言的习惯。  相似文献   

19.
体验性哲学认为人的身体的、认知的和社会的体验是形成概念系统以及语言系统的基础,人体隐喻认知是借用身体某个器官或部位的功能特点构成隐喻概念,以此来认知另外一个领域的隐喻概念。以体验哲学为基础,通过对英汉语言中大量的人体词语或词法的分析和对比,深入探讨英汉民族人体隐喻认知的理据、人体隐喻认知的模式以及英汉语言中人体隐喻化认知的共性和差异性,可以揭示英汉民族由于自然、文化环境差异和语言特色差异而导致的人体隐喻认知差异。  相似文献   

20.
颜伟强 《科技信息》2008,(7):260-261
双关作为一种常见修辞手段,在广告中的应用也比较频繁,它不仅能增加广告的趣味性和幽默感,更重要的是使广告更能吸引人们的注意力,便于记忆,增加宣传攻势力度,以此达到宣传产品的目的。本文主要从语音、语义、语法等层面探析了双关语在现代英语广告中的运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