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提升知识型企业的技术创新能力,是决定企业成败的关键问题.由此引发了对影响企业技术创新的三个主导变量组织的技术能力及知识存量、组织结构和市场结构在企业技术创新能力发展过程中辩证关系的研究.本文以知识型企业技术创新的动态能力为基础,建构了知识型企业技术创新系统发展模型,运用自组织理论,研究了三个主导变量对知识型企业技术创新过程的相互关系,分析这种关系对企业技术创新能力发展的影响作用.进而提出了提高知识型企业技术创新能力的对策.  相似文献   

2.
技术创新和品牌进化是创造企业竞争优势、推动企业进化的重要力量。技术系统通过企业价值链体系形成技术联动关系,并通过技术交流和学习,推动知识进化。品牌系统在市场导向下配置企业内部和外部的品牌知识和能力资源,促进内外部知识的流动,形成品牌竞争能力以积极应对外部环境。知识的进化促进技术创新和品牌进化,相互影响,形成了共生耦合关系。基于回族老字号企业的案例研究视角,分析技术创新和品牌进化过程,提出构建技术创新与品牌进化共生耦合机制和促进老字号改造升级的路径。  相似文献   

3.
论技术创新的知识空间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本文以编码、抽象和扩散所建立的三个知识空间为分析框架 ,分析了创新过程中创新概念产生、知识分享、知识扩散和知识转化的知识流动 ,揭示了创新过程知识管理的重点和内容 ,提出当前我国企业技术创新活动需要从观念和行动两个层面实现四个转变。  相似文献   

4.
论技术创新中人的自主性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不少领域的技术创新,尤其是成功的技术创新中,科学技术的作用呈现出减弱趋势,与科学技术几乎无关的,甚至违背其某些原则的个人因素的作用不断上升。理解这个现象的关键在于人在技术创新中的自主性。自主性使得创新者超越科学技术规定的专业限制,大胆地发挥个人的想象力和创造力,尽可能多地实现功能整合,积极主动地与别人合作。正确把握人的自主性,有助于企业有效地管理和激励技术创新。  相似文献   

5.
技术文档翻译关系企业全球化进程,是语言服务行业的重要内容,其翻译质量在很大程度上受制于译员对专业领域知识的正确理解.基于领域本体的双语术语知识库将概念与概念之间的关系进行形式化描述,形成知识图谱,辅助译员学习领域知识.文章选取信息通信技术中的云计算领域,按照知识采集、知识表示、知识应用等知识组织活动,探讨双语术语知识库...  相似文献   

6.
论企业技术创新度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很多学者从各个角度研究企业技术创新问题,但对技术创新应有个"度"的限制研究甚少.在本文研究过程中,主要从经典文献对"度"的基本阐述出发,引入了企业技术创新"度"概念,探讨了企业技术创新"度"的雏度,并从技术发展轨迹、认知差异及外部资源获得性、市场化过程三个方面阐述了企业的技术创新"度"问题.  相似文献   

7.
基于知识观的企业技术能力研究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魏江 《自然辩证法研究》1998,14(11):54-57,60
企业技术能力是指企业为支持技术创新现实,附着在内部人员、设备、信息和组织中的所有内生化知识存量的总和,其本质是企业所拥有的知识。基于这一前提,本文分析了知识的形态及其对创新活动的作用、基于知识观的技术能力特征、基于知识积累的技术能力增长过程。以上分析以期为知识经济时代的企业技术能力研究提供思路。  相似文献   

8.
大规模企业具有垄断势力的市场结构是否有利于技术创新,是一个长期受到关注的问题,并由此引发了对技术创新与市场结构关系的研究。本文以市场竞争过程和技术创新活动所具有的演进理性特征为基础,从市场竞争中体现演进理性的选择过程中,研究了技术创新与市场结构的关系特征,并对这种关系特征在产业生命周期中的体现和展开过程进行分析,进而讨论了本文分析结论对发展中国家技术政策思路的影响。  相似文献   

9.
一个智能决策支持系统的模型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IDSS在枣树栽培与病虫害防冶中的应用"的模型研究是以枣树病虫害防治知识为背景,构建了小型的枣树病虫害综合防冶智能决策支持系统.系统以数据库、模型库、知识库和推理机为基础.其中知识库包括领域专家解决生产问题的定性、定量知识;推理机控制整个程序的运行,根据知识库进行综合推理和决策.基于规则的专家系统以农业生产的专家经验和知识为基础,通过知识工程的途径,建立知识库与推理机以指导农业生产的管理决策.具有较强的实用性和决策能力.该系统目前已初步开发成功,采用VC实现了强大的用户界面功能.重点讨论了系统的设计与实现框架.  相似文献   

10.
语义知识库在自然语言处理的许多领域中起着重要的作用。现有的语义知识库主要面向常识知识,特定领域的语义知识库则很少。文章将知网(HowNet)的理论体系与概念表示方法扩展至航空领域,提出了一个航空领域术语语义知识库——ATHowNet,并介绍了构建过程。该知识库包含3700个概念、3959个概念关系和3864个术语。在航空术语相似度计算及词类比任务上应用与验证了ATHowNet,结果证实了其在航空领域概念语义描述及基于概念关系推理上的有效性。  相似文献   

11.
创新动力的哲学考察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本文从社会系统和知识系统角度分析了技术发明、技术创新过程中的相关要素,考察了科学、技术、文化、市场和政府之间的关系,着重分析了技术发明、技术创新过程客观性标准和主观性标准的互动和内在矛盾,并从当代技术创新的主要形式,即工程组织制度角度分析了当代科学技术政策所面临的问题.  相似文献   

12.
技术转移中的知识流和知识产权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论文首先从知识载体之间和知识载体内部两个角度,具体分析了技术转移中的复杂知识流,指出了技术转移过程中知识流的两种形态嬗变。在此基础上,提出了技术转移中的两个根本性问题,即由知识流的组织专属性的嬗变所带来的技术转移中权力的部分让渡,和由知识流从公共知识向私人知识的转化所带来的技术转移中利益的重新分配。论文最后从知识产权的规制和管理方面给出了促进技术转移、加速知识流动的建议。  相似文献   

13.
本文探索知识文明和创新意识的本质关联.今天,随着高技术日渐在社会发展中占据支配地位,时代正从工业文明向知识文明过渡.同时,创新意识已然成为时代的主旋律.知识文明和创新意识同步形成和发展,并非偶然,两者本质关联的纽带是知识观念之更新.  相似文献   

14.
在剖析技术构成要素及其演进的基础上,概述了新技术成长的两个阶段和特点,揭示了旧技术衰亡的条件与轨迹,最后探讨了旧技术衰亡的微观机理以及技术考古的基础地位等问题。笔者认为,不了解旧技术衰亡就不能深刻地领会技术创新;旧技术的衰亡是技术进步过程的另一个侧面,应当纳入技术史与技术哲学的研究范围。  相似文献   

15.
现象学视野中的技术创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葛勇义  陈凡 《自然辩证法研究》2006,22(6):52-55,F0004
本文从现象学的视角考察技术创新。没有将意向性结构运用到对技术创新的追问中去:考察了意向性概念的变化,提出它在技术创新的现象学研究中的地位和作用;指出考察技术创新是揭示技术本质的方式之一。技术创新是现代技术得以显现其自身的前提和地平线(horizon);技术具有清晰的意向性或存在论的结构,即技术“在——技术创新中——存在”。  相似文献   

16.
产业的专业化、多样性环境造成知识溢出效应存在差异,进而影响区域或城市的技术创新能力。20世纪90年代以来,学者对专业化、多样性与技术创新的关系进行了大量探讨。本文以MAR、Jacobs和Porter外部性理论为基础,围绕专业化与技术创新、多样性与技术创新的关联性,按照发展脉络与逻辑关系对理论机制及实际证据两方面的文献进行系统梳理和概括,并给出简短的结论及展望。  相似文献   

17.
从私人知识到公共知识的建构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科学知识社会学的出现彻底击碎了"知识(含科学知识)是真理"的传统观念,完成了知识从"发现"到"建构"的变革,但在知识建构过程解释上仍然是混乱的不能系统回答的黑箱,主要是因为没能处理好知识建构的"科学化"与"社会化"两个环节的关系问题,两者混谈导致理论混乱,原因在"科学知识"被等同于"公共知识",根源于"私人知识"与"公共知识"及其互动关系理解上的误区.  相似文献   

18.
隐性知识转移的特征与模式分析   总被引:16,自引:0,他引:16  
本研究分析了隐性知识的特点、知识转移的特点和隐性知识转移的特征,指出人和技术是隐性知识转移的两个重要维度。隐性知识的流动和转移是一个不断反复、不断修正、不断完善的叠代过程,“专家咨询模式”存在N重互动关系。隐性知识的流动与转移是隐性知识价值化的必要路径,也是惟一途径。  相似文献   

19.
论技术创新与文化产业制度创新悖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从理论视域来看,技术创新与文化产业制度创新具有契合点,两者是对立统一的矛盾体。从产业发展的实际来看,一方面,技术创新推动了文化产业制度的创新,但技术创新宽泛性为制度创新设置更高壁垒;另一方面,制度创新也推动了技术创新的进程,但文化产业制度创新滞后性又成为技术创新的内在障碍。于是,形成了技术创新与文化产业制度创新的二元悖论。而要走出两者关系的悖论,需基于技术创新对文化产业制度进行重构。  相似文献   

20.
科学社会学视野中的科技传播和知识创新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长期以来,科技传播仅被视为既有知识的传递扩散,而未将知识创新与之加以结合考虑。本文以科学社会学为理论视角,认为科技传播是知识创新活动不可或缺的重要组分,知识创新也是科技传播的重要目标,力图为促进科技传播研究提供新的理论思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