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本文基于对中国居民储蓄-消费行为的定量分析,构建了一个新的储蓄-消费模型,据此讨论了储蓄额正、负增长的波动性与周期性。与已有模式相比,该数学模型引入了反映银行收取存款手续费用的因子,称之为储蓄系数;在利率调整的同时,适当注意储蓄系数的调节作用,有利于抑制储蓄和扩大消费。  相似文献   

2.
本文中把消费者的消费活动分为当前和将来两个时期,并假定每个时期消费者都有收入。消费者当前的消费并不仅仅依赖于当前的收入,将来的消费不仅仅依赖于将来的收入。消费者可以通过借贷和储蓄对当前的消费支出和将来的消费支出进行调整,也就是说通过借贷把未来的收入拿到现在来消费,通过储蓄把当前的收入放到将来进行消费。这是一种重要的微观消费决策活动。消费者通过这种选择使同样的收入达到效用最大。从整个社会来看,如果这种选择作为一种趋势出现,那么它将对整个国家的经济活  相似文献   

3.
当前影响利率机制充分发挥作用的主要症结是: (一)存贷利率水平普遍偏高。存款的高利率,刺激了储蓄的过热增长,使消费趋冷,市场疲软,生产滑坡。1979年——1989年,我国8次调高存款利率,1988年实行的储蓄保值政策,及1989年2月份对储蓄存款利率的大幅度调高,进一步激发了居民储蓄的积极性,使储蓄存款大幅度增长,对筹集社会资金,增加银行信贷资金供应量起了一定的积极作用。但是,  相似文献   

4.
为什么要开征利息税? 主要有五大好处。 1.“降”。前些年,央行进行过多次利率调整,国家通过银行把社会上暂时闲置 不用的货币资金贷给急需要追加资金的企业和单位,用于生产和流通,这样使利 率水平逐步走高。到1989年2月1日,达11.34%,并在这个点位持续了14.5个 月。随后在一年时间里利率3次下调,1991年4月21日,利率为7.5%,两年后, 利率随着经济过热又被两度拉起,到了1993年7月11日,央行将利率又升高到 10.98%的高位,形成当时第二个高点,利率在这个点位保持了34个月的记录后, 接着的便是被舆论称之为的“三年来央行七次降息”。但是,七次降息却没有遏制住居民储蓄存款大幅增长的趋势。鉴于这种情况,开征利息税对于降低居民储蓄存款的热情有一定的作用。  相似文献   

5.
应用控制理论与方法分析消费、储蓄、工资收入与利率之间的关系,建立相应的数学模型。利用此模型,可以确定合理的消费与储蓄的比例关系,为制定相应的宏观经济政策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6.
从1996年以来,我国央行已连续七次降低利率,利率调整的频率和力度是前所未有的,这引起了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和强烈反映。央行频繁降低利率,旨在降低居民储蓄,扩大居民消费,从而拉动我国经济增长。但成效并不十分显著,本文就此分析了原因,提出了建议。  相似文献   

7.
何改平 《科技信息》2009,(12):54-55
居民储蓄与总投资是国内总产值增长的重要因素。在计划经济时期,我国居民储蓄动机不强,绝大部分的收入都是用于当期消费的,而经济实施转轨以后,随着改革开放的逐步扩大和发展,居民的个人收入也大幅度提高。同时,改革又给人们带来了更多的不确定性风险,因而,在转轨经济时期,居民的储蓄倾向不断上升.居民储蓄额迅速增长,带动了投资额的不断增加,居民储蓄和总投资这两个因素对国内总产值的影响有多大,对经济增长起了多大的作用,都需要利用计量经济学模型进行精确的推算,这也是本文的主要目的  相似文献   

8.
近年来,我国经济持续高速发展,而居民有效需求却存在不足,消费水平还存在很大的提升空间。文章试图利用1990年到2004年的各相关数据,借助消费函数模型进行实证分析,找出影响我国消费的各因素。通过分析,得出结论:居民消费水平L受居民消费价格指数P、人均国内生产总值Y以及人均储蓄存款S三方面因素的影响,具体而言就是:L=-11.498P 0.587Y-0.158S据此结论,笔者提出了三点提高我国消费水平的政策建议:㈠维持物价稳定,稳定消费预期。㈡增强经济实力,提升居民可支配收入,提高消费意愿。㈢发展资本市场及拓展投资渠道,消化居民高额储蓄。  相似文献   

9.
言论     
正【全球深陷"流动性陷阱":世界需要新投资,而不是让钱追逐旧资产】当货币政策无法刺激经济时,降息和增加货币供给都无法带来投资,这种流动性陷阱正日益成为全球现象。其核心问题是,如果储蓄资金依然追寻房地产或者消费的存量资产,而不是投资,经济这块大蛋糕迟早萎缩或停滞。——财经杂志  相似文献   

10.
拉动国民经济增长的三要素是投资、出口和消费,在投资、出口达到某一限度时,加大和激励消费,可以有力地拉动国民经济的增长。为促进消费,要把握处理好消费、工资、银行储蓄利率等之间的关系。从量化上分析与控制,用量化指标指导和激励消费,并动态调整它们之间的关系是一个重要方面,本文用经济数学方法建立了关系模型并进行了实例分析。  相似文献   

11.
设R是具有最大理想〈γ〉的有限链环,C为R上的线性码.定义S(C)={u∈C│γu=0}.本文证明了R上码C为MDR码当且仅当S(C)为剩余类域F=R/〈γ〉上的MDS码.进一步地,若S(C1),…,S(Ct)分别为有限链环R1,…,Rt的剩余类城F1,…,Ft的MDS码,则C=CRT(C1,…,Ct)为主理想环R=CRT(R1,…,Rt)上的MDR码.  相似文献   

12.
<正> 刺激百姓的有效消费,是当前扩大国内需求拉动经济增长的重要手段。按道理,高收入群体应是高消费的一族。然而记者采访中发现,近年对总体消费影响较大的高收入家庭消费意愿并不强烈甚至呈下降趋势,这种现象引起了经济界人士的普遍担忧。鉴于目前我国不足20%的高收入群体掌握着超过80%的居民储蓄,其消  相似文献   

13.
中国经济自1989年以来,10年的时间几乎有9年进行宏观调控。而1998年则通过增大投资来刺激经济。其实保证中国经济持续增长的手段除了靠增大投资,还要靠刺激消费。1998年12月6日央行宣布第六次降息,其幅度之大足可以看出依靠货币政策的程度有多大。在短短一年的时  相似文献   

14.
由于近年来中国的贸易顺差一直稳步扩大,海外要求人民币汇率加快升值的呼声不断。本文从经济学角度分析人民币汇率对贸易不平衡问题的影响。一、经济学理论分析1.宏观经济学角度对于一个开放的经济体而言,国际收支的平衡关系要求总供给和总需求必须相等:Y=C S T=C I G X-MY:总产值;C:消费;S:储蓄;T:税收;I:投资;G:政府公共支出;X:出口;M:进口。  相似文献   

15.
为了应对全球经济危机对我国中长期发展战略带来的负面影响,在出台了4万亿投资经济刺激宏伟计划之后,我国央行又于26日稍晚出台了近十年来最大幅度的利率和银行准备金下调举措,而11月26日,商务部也相应发布了扩大消费的七项措施,这七项措施中有一半政策点中直销业的优势,直销业需要积极与之呼应,抓住行业发展的良机。  相似文献   

16.
设F,K是两个域,且FK。显然K可以看作是域F上的线性空间,此时,如果K是二维的,那么就说域K是域F上的二次扩域。 比如,复数域C是实数域R上的二次扩域;而域Q(2~(1/2))则是有理数域Q上的二次扩域。 二次扩域具有许多简单、和谐而且有趣的性质。 为方便起见,下面的讨论均假定域K是域F上的二次扩域。  相似文献   

17.
通货紧缩与需求不足是我国经济进入20世纪90年代中期以后宏观经济的一个显特点,而与此相对应的是居民储蓄存款却呈持续上升趋势。本从分析造成我国居民储蓄存款增长的原因及储蓄向投资和消费转化的障碍入手,探讨了如何综合运用各种金融调控机制和手段来实现储蓄向投资和消费的有效转化,从而保持宏观经济的良性循环和发展。  相似文献   

18.
<正>2月28日中国人民银行宣布,自3月1日起下调金融机构人民币贷款和存款基准利率。金融机构一年期贷款基准利率下调0.25个百分点至5.35%;一年期存款基准利率下调0.25个百分点至2.5%,同时结合推进利率市场化改革,将金融机构存款利率浮动区间的上限由存款基准利率的1.2倍调整为1.3倍。这是2015年首次降息,也是继2014年11月22日降息后半年内第二次降息。  相似文献   

19.
八次降息 ,对我国经济结构的调整和国民经济的持续健康发展发挥了积极作用 ,但是根据经济政策和市场运行态势 ,仅靠降息是达不到最终目的。降息必须要与社会保障制度、积极的财政政策、良好的投资环境、充足的投资规模措施配合起来 ,降息才能起到真正的经济杠杆作用  相似文献   

20.
运用"生命周期/持久收入假说"分析我国消费现状,可以看出改革开放之后,居民的收入和消费水平有了很大提高,消费结构也不断提升。如果在理论分析的基础上,注意这种理论对我国消费现状分析的适应性,并用过度敏感性假说和预防性储蓄理论进行补充说明,可以得出:在消费群体分类的前提下,结合各层次消费的实际,有针对性地提出刺激消费、扩大内需的宏观经济对策,是适合我国目前国情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