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司巴苯教是原始苯教。司巴苯教与民间信仰融为一体,具有某些民间宗教的特色。司巴苯教作为群众性的社会文化现象,是藏族传统文化不可分割的内容,对藏族文化的形成、发展起着直接作用。研究司巴苯教实际上是在追寻藏族文化的根底,探讨苯教在藏族民间社会中的发展和影响,对于研究藏族宗教、民俗、文化都具有参考价值与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2.
浅析苯教文化在《格萨尔》中的遗迹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藏族早期的苯教文化与外来的佛教文化相融后产生了后期苯教文化,苯、佛相融过程中的两种宗教文化冲突后形成了藏传佛教文化。这两种宗教文化都在《格萨尔》中留有不同程度的影响。文章着重对苯教文化在《格萨尔》中的遗迹进行了分析。  相似文献   

3.
神祗繁多、神话丰富是藏族苯教的重要特征之一,是苯教文化渐使整个藏族文化趋于神秘性的重要原因,也是苯教文化影响整个藏族文化内在价值的要素。文章主要从历史学和宗教学的角度透视藏族苯教神祗体系,把苯教神灵分为原始苯教神灵、雍仲苯教神灵和源自佛教的苯教神灵三大类,并在此基础上归纳了各自的特征。  相似文献   

4.
藏族先民的原始信仰--略谈藏族苯教文化的形成及发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苯教是藏族本土宗教,有几千年的悠久历史。尽管佛教在青藏高原的传入给苯教带来了极大的冲击,它还是凭借极强的生命力一直延续至今。研究苯教文化对藏族古代政治、经济、社会以及民风民俗的研究有极高的参考价值。文章对藏族先民的原始信仰及特征、拥仲苯教的形成及教义等方面进行了探讨。认为,藏族原始苯教属自然宗教类“,万物有灵”及“以人为中心”思想是原始苯教的两大特点;拥仲苯教是由顿巴辛绕在藏族原始苯教的思想基础上,对其祭祀内容、祭祀方式、祭品等方面进行重大改革,并加以理论化的产物。  相似文献   

5.
西藏日喀则是藏族苯教文化发展史上具有重要影响的地区之一,著名的楚氏、许氏、巴氏、辛氏等母寺均在该地区境内,现全地区共有6座苯教寺庙140多名苯教僧尼。文章通过对西藏日喀则地区苯教寺庙历史概貌以及现状调查分析,认为苯教自身的开放性、包容性和原始性,致使苯教寺庙周边信教群众的信仰具有多元性、多样性和复杂性特征。  相似文献   

6.
<正> 苯教是藏族本土产生的原始宗教。据苯教史记载,它起源于古代象雄地方,在吐蕃第一代赞普时就传播到了西藏本土。按照藏族佛教史的说法,苯教在藏区的兴传,大致分为“笃笨”、“恰苯”和“觉苯”三个阶段。“笃笨”是苯教的原始形式,产生于对自然物相、天地鬼神的崇拜,除了进行“上祀天神、下镇鬼怪、中兴人宅”等一类简单的宗教活动外,并无什么教义方面的东西。“恰苯”是苯教发展的第二个阶段,兴盛于止贡赞普时期以后。“恰苯”的主要特点是崇尚法术,占卜吉凶,祈福禳灾,驱役鬼神等活动,《新唐书·吐蕃传》说:“其俗重神佑巫”。说的大概就是这种情形。“觉苯”是苯教流传的成熟阶段,大约开始于公元8世  相似文献   

7.
藏族的死亡观和临终关怀深受苯教和佛教的影响,这也是藏文化形成和发展的两大因素.藏族的一系列宗教仪式,体现了藏族对待生死的从容和坦然.文章以临终关怀的宗旨和目的为出发点,结合藏族的宗教信仰和丧葬仪式,探讨了藏族的临终关怀与宗教信仰、生死观之间的脉络关联;同时指出,藏族为濒危病人提供的宗教性的临终关怀形式可以应用于当代医学救治的临终关怀活动.  相似文献   

8.
藏族和纳西族在历史上有悠久而密切的关系,纳西族《创世纪》中说藏族、纳西族、白族是三兄弟,藏族是老大,纳西族是老二,白族是老三。藏、纳两个民族在政治、经济和文化上有长期的密切交往,也有因封建中央王朝的介入或两族统治者的利益冲突而引发的战事纠葛。两个民族在喜马拉雅边缘地区谱写了灿烂的历史篇章,写下了中国民族关系史上意义非凡的一页。如今藏学和纳西学成为举世关注的显学,由于历史上文化的相互渗透影响,苯教和东巴教的研究成为相互缺一不可的交叉学科,唐巴地区藏传佛教噶玛噶举教派的发展、茶马古道上的经济贸易史也…  相似文献   

9.
藏传佛教文化与原始苯教文化对新时期藏族女性作家汉语创作影响深远。本文首先对新时期藏族女作家汉语书写进行概述,然后重点分析宗教文化与女作家创作的关系。一是在神佛文化的影响下,新时期藏族女作家书写雪域高原时呈现出神幻色彩;二是在宗教"禁欲"理念主导下,女作家节制的叙事风格。  相似文献   

10.
洲塔先生现为兰州大学西北少数民族研究中心教授,博士生导师.多年来,洲塔教授致力于藏族社会历史、藏语言文学、佛教哲学、古藏文文献等研究,几乎走遍了藏区的每一个角落,研究成果丰硕.其中,《甘肃藏族部落的社会与历史研究》和《甘肃宕昌藏族家藏古藏文苯教文献》是具有代表性的两项研究成果.文章主要对洲塔教授的学术生涯、学术思想、研究成果及研究方法等方面进行了采访.  相似文献   

11.
川北苟象寺垛顺节系雍仲苯教极具特色且历史悠久的宗教节日。苯教祭祀者在垛顺节中通过垛术仪轨护佑寺院与村庄,其中“替罪者”的宗教因素在其他宗教中亦有体现。垛顺节中的俗人军舞为其独有,揭示了苯教文化对藏族社会的深远影响。  相似文献   

12.
川北苟象寺垛顺节系雍仲苯教极具特色且历史悠久的宗教节日。苯教祭祀者在垛顺节中通过垛术仪轨护佑寺院与村庄,其中"替罪者"的宗教因素在其他宗教中亦有体现。垛顺节中的俗人军舞为其独有,揭示了苯教文化对藏族社会的深远影响。  相似文献   

13.
文章介绍了由九部古老文献组成的苯教文献集,第一次把尘封已久的苯教文献公诸于众,为我们更好的了解、研究藏族神话传说和祭祀仪轨的原始的形式和内容提供了范本.  相似文献   

14.
章介绍了由九部古老献组成的苯教献集,第一次把尘封已久的苯教献公诸于众,为我们更好的了解、研究藏族神话传说和祭祀仪轨的原始的形式和内容提供了范本。  相似文献   

15.
苯教是西藏固有的一种原始巫教,也是世界上最古老的宗教之一,发源于古象雄文明,其距今已有一万八千多年的历史。其包涵了藏医、天文、历算、地理、占卦、绘画、因明、哲学、宗教等各方面内容,对西藏及周边地区的民族文化产生了举足轻重的熏陶。通过长久的信仰笃行,使它时至今天仍然对藏族人民的精神文化生活深刻地感染着。  相似文献   

16.
苯教及其自然崇拜在甘南白龙江流域的遗存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正> 苯教是藏族社会固有的宗教,是藏族先民原始生产力发展到一定阶段上的产物。在藏族社会尚未出现私有制及阶级社会的阶段,它始终是藏族先民的精神支柱。在其发展过程中也曾经历过从万物有灵的原始崇拜到具有一定组织形式和规模的阶级社会宗教的两个发展阶段。甘南藏区的白龙江流域历史上始终是藏族先民诸羌(也有氐)的农牧地。在这里农牧的古代诸羌  相似文献   

17.
《米拉日巴传》中的经济社会与宗教社会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米拉日巴传》记叙了藏传佛教噶举派11世纪时期尊米拉日巴的生平。传记的目的在于显示米拉日巴解脱和成佛的道路。但同时以学的方式记录了11、12世纪藏族民间经济和宗教生活的大量资料。在这个重要的历史阶段.佛教逐渐确立了自己在藏族社会中的崇高地位。传汜描述了这一时期世俗和神圣两个层面的生活状况。在一定程度上反映出经济社会对宗教社会的影响和选择,是佛教取代苯教。最终扎根于藏族社会的重要原因。  相似文献   

18.
纳西文化和藏文化无论是从表层事象还是到深层内蕴,都有深厚的渊源关系。在两个民族的宗教经典及民间文学中,动物神灵体系庞杂宏大,占了神灵体系中的主体部分,动物神灵在形象、职能、读音等方面都有惊人的相近性,说明了东巴教与藏族宗教文化,尤其与苯教的密切交流形成的文化融合,甚至印度文化也通过藏族宗教文化传播到东巴文化中。  相似文献   

19.
土登彭措教授是研究藏族历史、藏医以及藏族天文历算等方面的当代藏族著名学者,特别对于古象雄文化有着颇为独到的见解与研究。文章主要围绕土登彭措先生的学术成果,对藏族历史与宗教文化等方面的疑难问题进行了采访。  相似文献   

20.
藏传佛教寺院中的祭祀性舞蹈"羌姆"。大约在公元8世纪由莲花生大师在主持修筑桑耶寺的过程及开光仪式中所创。藏族传统寺院法舞"羌姆"从"金刚舞"的传入,在西藏发展了几千年,积极地改革形态,充分吸收苯教仪轨和民间舞蹈形式,使"羌姆"更加民族化,与当地文化接壤,集中反映了藏族人民的审美情趣和风俗习惯。它以绚丽的形象宣扬着佛教教理,扩大佛教的影响力。而这绚丽的形象,无论是古朴的舞蹈、诡异的面具,还是华丽的服饰都是藏族文化审美意识、审美理想的体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