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知识快餐店     
正开学啦!一年之计在于春,大家要把握好时间,规划一个快乐又充实的新学期计划哦。嗯?怎么把握时间?当然是看表喽!钟表,这可是人类最早的发明之一。根据动力来源,现代钟表分为机槭钟表和电子钟表两大类,前者以重锤或者发条的能量为动力,后者则以电能为动力。通常,机心直径超过80毫米、厚度超过30毫米的大表称为钟:装在衣兜里的怀表的直径则为37~50毫米,厚度为4~6毫米:戴在手腕上的季表的直径通常在37毫米以下。  相似文献   

2.
本文研究了工业用50CrVA及65Si2MnWA两种弹簧钢的形变热处理。原钢丝直径为2.53毫米,采用电接触加热和拉拔的方法进行形变热处理工艺。奥氏体化温度为950℃,形变温度为650、580、520和400℃,形变量为0~40%,形变后钢丝分别用水冷、油冷和空气冷却,以兹比较,将经过一定的形变热处理后的钢丝分别在100、250、350、500及600℃同火30分钟,确定了囘火温度对形变热处理后机械性能的影响惭芯苛酥馗慈却矶云浠敌阅艿挠跋臁S氪送?也进行了金相与物理检验。研究结果表明;50CrVA钢及65Si2MnWA钢分别进行了35%及40%的低温形变热处理后,和未形变者比较,强度极限分别提高了32.2%及41.6%,屈服极限分别提高了37.8%及48.4%,硬度分别提高了Hvi02公斤/毫米~2及Hv32公斤/毫米~2。使得这两种钢在具有可满足的塑性条件(δ≥5%,ψ≥20%)下,强度极限达到了280公斤/毫米~2及314公斤/毫米~2。屈服极限达到了270公斤/毫米~2及292公斤/毫米~2。最合适的形变温度为520℃左右,形变后应水冷。低温形变热处理能大大提高钢的抗囘火稳定性缭?00℃同火时的机械性能和普通热处理比较,在相同的塑性条件下,屈服极限分别提商了80.5%(50CrVA)及62.0%(65Si2MnWA),强度极限分别提高了64.0%及59.0%。试验证明:不论在珠光体还是在过冷奥氏体状态下进行冷作硬化,其遗传性是相当巩固的。研究结果表明:这种方法不仅有快速热处理的特点,而且能此较稳定地控制形变热处理的各个工艺参数,因而获得了满意的机械性能。对于试制超高强度的钢丝具有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3.
在空冷或风冷条件下得到的硬度高达HRC54—58的球墨铸铁,其基体组织主要为“马氏体 残余奥氏体”。这种球铁除具有很高的硬度外,还具有一定的抗拉强度(б_b>52公斤/毫米~2)和冲击韧性(0.6—2.2公斤米/厘米~2)。有可能成为一种新的抗磨材料。这种球铁只含有少量的合金元素,暂称为低合金风冷马氏体球铁。本文主要研究低合金风冷马氏体球铁的金相组织特点,及它在空冷与风冷条件下的临界淬透直径与机械性能,并探讨了利用这种球铁作为抗磨材料的可能性。  相似文献   

4.
本文对应力腐蚀试验的WoL型恒位移试样作了评述。并用它测最了四种高强度钢(30CrMnSiNi_2 A、30CrMnSiA、40CrNiMo、ZG-18铸钢)在水介质中的止裂K_(ISCC)以及da/dt。对其中的30CrMnSiNi_2A钢研究了热处理工艺对K_(ISCC)、da/dt的影响,同时探讨了强度和组织的作用。结果表明,对同一类处理,随强度下降K_(ISCC)提高。在相同强度时,等温后回火组织的K_(ISCC)明显比马氏体组织和不回火贝氏体组织高得多。当强度σ_b≤130~140公斤/毫米~2时,裂纹扩展特征发生了变化,da/dt也大幅度下降。当σ_b<110公斤毫米~2时在水介质中不再产生应力腐蚀裂纹。 我们用不同曲率(ρ)的恒位移缺口试样(B=20mm)测量了缺口形成应力腐蚀裂纹的界限应力强度因子K_(ISCC)(ρ),结果表明A是材料常数。对σ_b=160公斤/毫米~2的30CrMnSiNi_2A钢,A=426公斤/毫米、σ_b=140公斤/毫米~2的30CrMnSiA以及40CrNiMo钢的A值更高。 根据实验数据,运用线弹性断裂力学对30CrMnSiNi_2A钢(σ_b=160公斤/毫米~2)螺桩的应力腐蚀断裂进行了定量分析,并提出了提高螺桩安全性的具体办法。  相似文献   

5.
用试验法在直径为16~30厘米的固定床稻壳气化炉上获得了最佳的气化强度,气化炉的净煤气效率在气化强度为100~200公斤/时·米~2时是提高的,在200公斤/时·米~2时达到最大值,本文提出了与气化炉横截面积无关的气化强度与净煤气的效率间的变化规律。  相似文献   

6.
Fe—0.04Nb—0.02C合金经1175°C—900°C轧制并随即在600°C进行等温处理后,获得直经为7-22微米的等轴细晶粒α—Fe。在α—Fe中保留相当数量的三维和二维位错网络,并沉淀折出细小的NbC粒子。通过细化晶粒强化,NbC第二相粒子弥散强化和位错亚结构强化的叠加,合金下屈服强度可提高达35-42公斤/毫米~2。下屈服强度σ_(iy)与晶粒的平均直径d之间的关系符合Hall—Petch公式: σ_(iy)=σ_i k_yd~(-1/2)其中k_y为细化晶粒强化的比例常数,k_y=2.2公斤/毫米~3/2;σ_i为位错在晶粒内运动的阻力,对于600°C等温30秒,40分及3小时者,σ_i分别为21.5,13.5及13.5公斤/毫米。合金的位错密度随拉伸形变程度的增高而增加,平均位错密度ρ的平方根值与对应的流变应力值关系可表达如下式σ_f=σ_? αGbρ~(1/2)其中G是切变模量;b是柏纸矢量的模;α是位错交互作用产生强化的比例常数,α=0.37;σ。是除位错交互作用外其它因素(如晶粒细化,弥散强化等)对流变应力的贡献,对于600℃等温30秒,40分及3小时者,α_o分别为34,30及30公斤/毫米~2。实验数据分析和理论计算结果表明,σ_i值是NbC第二相粒子弥散强化,位错亚结构强化和点阵阻力对屈服强度贡献α_p,σ_d和σ_l的叠加,即σ_i=σ_p σ_d σ_l 在α—Fe中沉淀折出的NbC粒子周围观察到“沉淀生长”位错圈,对其形成机理进行了分析,而它们的强化作用尚须进一步探明。  相似文献   

7.
 羊毛纤维材料初加工普遍采用表面活性剂和无机盐作用的化学方法,此方法需要在较高温度和较强机械作用下进行,耗水耗能大,同时洗毛废水排放到自然界中造成环境污染严重,且纤维材料表面存在化学残留,影响洗净毛纤维的品质,易造成纤维损伤。为解决化学洗毛方法造成的环境污染和化学物质残留,本文研究了生物酶洗毛技术,在原毛表层污物中分离得到一株适于生物酶洗毛的高产脂肪酶菌株,经形态鉴定、16S rDNA菌种鉴定和生理生化指标鉴证,确定为脂肪酶产生鞘氨醇杆菌(Sphingobacterium sp.)。通过Rhodamine B显色培养基的荧光实验得出H/C值(荧光圈直径H与菌落直径C之比)为2。经酶活力测定,在30℃条件下鞘氨醇杆菌在11h达到产酶高峰(101.67U/mL)。经脂肪酶洗毛实验验证,洗净毛含脂率为1.031%,鞘氨醇杆菌对羊毛生物脱脂有较好的适用性。  相似文献   

8.
本文总结了珠光体和珠光体—铁素体球铁齿轮的齿面接触疲劳极限应力的测定结果。根据齿轮寿命试验的结果数据,采用ISO齿轮承载能力计算方法,求得可靠度为0.99的接触疲劳曲线方程,和循环基数N_0=5×10~7时的接触疲劳极限应力σ_(Hlim): 当HB=253时,σ_(Hlim)=673牛/毫米~2; 当HB=226时,σ_(Hlim)=633牛/毫米~2。上述数值均高于国外同硬度的球铁齿轮或相当碳钢齿轮的数值。试验中,还测定了齿面的磨损曲线,进行了齿轮润滑状态的计算。同时采用齿面复膜和扫瞄电镜分析技术,揭示了珠光体球铁齿轮齿面破坏的两种不同方式。  相似文献   

9.
为了加快我国地质普查工作的速度,我们研制了一种以浅孔钻探取样代替大部分槽探及部分井探工作量的QZ—5型轻便取样钻机。钻机的主要技术性能:钻进深度额定为5米,最深10米;钻孔直径为29.5和36.5毫米;钻杆直径为24毫米,采用LY—12铝合金材料;钻杆转速为387和1067转/分;加压方式为手轮链条加压;软轴规格为φ10×4000毫米;冲洗泵排量为12升/分;泵的压力为25公斤/厘米~2;动力机采用1E50F—Z 型汽油机(3马力);机组总重为60公斤左右。  相似文献   

10.
本文给出了一个求二分图G所有最小复盖的交的好算法,其时间复杂性为O(max{|V(G))|~(1/2)。|E(G)|,|V(G)|~2})。并且在上述基础上再给出求所有最小复盖的算法,其时间复杂性为O(max{|V(G)|~(1/2)·|E(G)|,|V(G)|~2,|C|·|V(G)|})。其中V(G),E(G)分别是G的顶点集,边集,C是G的最小复盖组成的集  相似文献   

11.
本文给出了一个求二分图G所有最小复盖的交的好算法,其时间复杂性为O(max{|V(G)|~(1/2)。|E(G)|,|V(G)|~2})。并且在上述基础上再给出求所有最小复盖的算法,其时间复杂性为O(max{|V(G)|~(1/2)·|E(G)|,|V(G)|~2,|C|·|V(G)|})。其中V(G),E(G)分别是G的顶点集,边集,C是G的最小复盖组成的集  相似文献   

12.
本文研制了一种尺寸和质量都特别小的液压激振器,它能有效地应用于采用其它类型激振器所不能满足要求的激振试验中。 一、小型液压激振器的构造 小型液压激振器的原理如图1所示。它具有两个直径为36毫米高度为25毫米的油缸 (2)和(9),每个油缸的端部焊接着一个直径为 25毫米,厚度为 0.3毫米的弹簧钢薄膜 (3),在薄膜的中央焊接着一个直径为 6毫米,长为 15毫米的销子(4),这两个油缸分别用长为1米,直径为6毫米的尼龙管(6)通过单向阀(10),加压油缸(7)和压力表而连接起来。单向阀的作用是在激振时防止压力表系统对输出激振力的影响。在油缸和管路…  相似文献   

13.
尖嘴钳夹是某些机械手上的一个关键零件,使用寿命很短.本文通过失效分析,查明其疲劳断裂的原因是预变形时在钳夹臂的内侧表面留下了+(30-50)公斤力/毫米~2的拉伸残余应力.提出五个试验方案,试验结果表明:20CrMnTi钢钳夹经薄层渗碳或单面渗碳后,再经分级加力预变形,可在钳夹臂的危险截面处获得-(15-20)公斤力/毫米~2的压缩残余应力,使用寿命提高到500万次以上尚可正常工作.  相似文献   

14.
本文报导的热拔大直径下降管管接头的应力测量在内径为1600毫米、壁厚80毫米的锅简上进行。管接头内径为347毫米,壁厚70毫米。简体材料为BHW35。试验压力为155公斤/厘米~2。管接头热拔前开孔为圆形。测量表明这种型式的热拔管接头的应力分布状态和应力集中系数是可以接受的。但看来简节在热拔前的开孔,椭圆形较圆形有利。管接头附近存在范围不大的屈服面积,对于按“极限负荷”设计的元件是许可的,对于该区域在运行中的行为,需进一步考查。  相似文献   

15.
暂不论金属中电阻的实质究竟是什么,目前它仍是揭露结构变化中常用而又较灵敏的一种方法;至于电阻与力学性质间的关系问题,Pry同Hennig及Berghout也曾先后作过初步讨论。我们这次借此两种方法(电阻的同力学的)平行的测量了99.98%多晶纯铜室温以上的热软化激活能,所用实验方法及结果如下: 将直径为0.47毫米上述铜丝截成长为80毫米的试样,经适当热处理后得到晶粒大小为0.06毫米的均匀细晶组织。为了以后形变同阻测量方便起见在试样两端都焊以小银珠,直径约2毫米。电阻测量即用一般电位计法,其精确度可达10~(-6)欧姆;所用小型拉伸机形变速度为10~(-1)毫米/秒,应力测量最大偏差约±0.14千克/毫米~2。所有预形  相似文献   

16.
用抛光的恒位移试样对不同钢种、不同强度的高强钢在水介质中应力腐蚀裂纹的产生和扩展进行了金相跟踪观察。结果表明:超高强钢(σ_b≥160公斤/毫米~2的30CrMnSiNi_2A,ZG-18铸钢)应力腐蚀时,裂纹前端塑性区逐渐扩大,闭合后形成不连续裂纹,以后随塑性区中变形量增大主裂纹扩展並与新裂纹相连。当强度降低时,(σ_b≤138公斤/毫米~2的30CrMnSiNi_2A,40CrNiMoA,30CrMnSiA)塑性区随时间增大,但不闭合,随其变形量增大,原裂纹沿弹塑性边界向前扩展。强度更低(σ_b<110公斤/毫米~2的30CrKnSiNi_2A,σ_b≤120公斤/毫米~2的40CrNiMoA)塑性区不增大,裂纹也不扩展。 同样试样在电解充氢条件或干氢条件下,加载裂纹前端同样能产生滞后塑性变形,而且裂纹产生和扩展的情况完全和水介质中类似。由此可知,裂纹前端滞后塑性变形是由氢引起的。 高强钢或超高强钢在水介质中应力腐蚀的机构如下:阴极放氢,它进入裂纹前端引起滞后塑性变形,从而导致裂纹的产生和扩展。  相似文献   

17.
一、问题的提出 1925年,Karman在分析轧制变形区内微分单元体受力状态(图1)的基础上,建立了变形区内的力平衡微分方程dσx/dx-Px-σx/z·dz/dx(?)tx/z0 (1)式中:px—单位压力,[公斤/毫米~2];tx—单位摩擦力,[公斤/毫米~2];σx—由接触摩擦力与张力引起的纵向应力,[公斤/毫米~2];z—微分体高度之半,[毫米]。式中正、负号分  相似文献   

18.
直径为2的无爪图的导出匹配可扩性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如果简单图G的每一个导出匹配都包含在它的一个完美匹配中,称图G是导出匹配可扩的,简称为IM-可扩的。研究了直径为2的无爪图的导出匹配性,证明了一个直径为2的无爪图G是IM-可扩的充分必要条件是:对任意满足|M|≤3的导出匹配M,G—V(M)没有奇分支。因而,直径为2的无爪图的IM-可扩性问题是多项式可解的。  相似文献   

19.
一九七一年,浙江《科技简报》第八期介绍了金华无线电厂“一种简易可靠的铝——铜焊接法”,使我得到很大启发。但在配方中需用金属镉,而镉的材料来源不易,价格又高,影响推广使用。为了节约镉的材料,降低成本,减少贫下中农修理费用,我们通过反复试验,采用了另一种配方,也获得同样的效果。经过试验,采用这种配方,焊缝抗拉强度达到3公斤/毫米~2,超过了焊锡强度。现将具体配方与工艺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20.
为研究红砂岩中巴西劈裂强度和破坏极限应变的尺寸效应,试验采用了直径50mm,高度分别为20、25、30、35、40、45、50mm等7组不同厚度的红砂岩圆盘试件进行巴西劈裂试验,同时在试件圆盘中央黏贴应变片监测试件加载直至破坏过程中的横向应变、纵向应变。试验发现,不同厚度下的红砂岩试件所得巴西劈裂抗拉强度不同,试验回归分析了红砂岩中巴西劈裂抗拉强度与厚度的关系,在20~30mm厚度范围内,劈拉强度随厚度的增加而增大,在30~50mm范围内,劈拉强度随厚度增加而无明显变化。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