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新时代推动美丽乡村建设对于贯彻落实党的十九大关于乡村振兴战略、建设美丽中国具有重大意义。推动美丽乡村建设是一个复杂的系统工程,必须开展有针对性的研究,建立健全长效机制。河南美丽乡村建设既有优势也有挑战,必须立足新时代我国美丽乡村建设新要求,着力探讨美丽乡村建设路径:探索"党建+"模式,发挥引领作用;加强顶层设计,完善制度供给;建立长效机制,形成不竭动力;实施重大工程,完善管理机制;依靠科技创新,鼓励多方参与。  相似文献   

2.
吴凡 《华东科技》2010,(3):44-45
<正>2010年2月12日第21届冬季奥运会在加拿大温哥华鸣枪开赛。首先让全球关注的不是运动员的成绩,而是人类用高科技对与冰雪进行的最大限度的接触。冬奥会不仅为各国运动健将提供了一个尽情展现风采的竞技机会,更在于处处渗透着科技发展为新时代赛会赋予的新含意。人类用高科技赋予了冰雪崭新的美丽容颜,为的是再创挑战人类自身极限的新纪录。  相似文献   

3.
 今日中国正在走向生态文明新时代,建设美丽中国,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的重要内容。在生态文明建设的征途上,今天的中国是要为世界提供人类生态文明样板的。意大利那不勒斯当地时间2012 年9 月6 日,联合国人居署主办的“2012 年世界人居日活动及颁奖仪式”上,中国美丽乡村--安吉县以其出色的人居环境和一流的生态环境摘得“联合国人居奖”。安吉县,是中国自1990 年参与“联合国人居奖”评选以来唯一获得此项殊荣的县城。  相似文献   

4.
中国梦是国家之梦,即要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是民族之梦,即要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振兴;是人民之梦,即要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中国梦一定包含着美丽中国这个向度,美丽中国一定会成为中国梦的一个非常重要的内涵。十八大以来,我们党关于建设生态文明的一系列重要思想昭示着党的执政思想、执政理念、治国方式、政绩评价都将发生重大变化,这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的重大创新和突破。人类文明有两个简明的哲学基础,一个是人类中心论,另一个是自然中心论。环境哲学是人类文明的哲学基础和道德前提,人类文明的高级阶段是生态文明,而生态文明是人类文明的最高旨归和最终境界。参与美丽中国建设可以体现在日常生活消费的吃、穿、住、行等行为活动方面。  相似文献   

5.
当今世界,环境恶化已不是哪一个国家的特有,而且整个地球和人类面临的严峻挑战。中国幅员辽阔,人口众多,中国的环境好坏,对全球乃至整个人类关系重大。保护森林是保护区环境优化的最根本、最经济、最长效的手段。  相似文献   

6.
名刊摘要     
《信息化建设》2010,(11):2-2
后世博时代的中国IT机遇 尽管人们眷恋不舍,上海世博会已然接近尾声。回味之余,这场经济、科技和文化直宴带给我们的不仅仅是眼前的美丽景象,更重要的是对未来人类生活的影响。  相似文献   

7.
 人类的文化经历了由自然文化、民族文化向科学文化的演进,而人类的文明也经历由原始文明、农业文明、工业文明向生态文明的演进过程。在建设生态文明社会和美丽中国的伟大历史任务中,探讨文明和支撑文明的环境的关系,是当前科学界的重要科研课题。  相似文献   

8.
在21世纪,攸关可持续发展的生态环境和气候变化问题是人类社会面临的最大挑战,发展低碳经济既是气候变化背景下实现全球气候安全的必然选择,也是中国转变经济增长方式、建立资源节约型社会和环境友好型社会的大势所趋。在后京都国际气候治理进程中,中国面临了前所未有的压力与挑战;面对工业化进程中资源与环境的约束,发展低碳经济,是中国践行科学发展的重要形式。  相似文献   

9.
正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审时度势,高瞻远瞩,在深入思考和把握当代世界潮流、洞悉中国外交面临的机遇与挑战的基础上,提出"迈向人类命运共同体"的宏大理念。"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非一夕之功能成,亦非一己之力能至。"这是习主席在向全球释放充满中国智慧与中国方案的人类命运共同体信号时所强调的。这也表明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离不开全球其他国家与国际组织的共同努力。在中国向全世界发出构建人类命运共  相似文献   

10.
深空探测的现状、展望与建议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回顾了人类深空探测的历史,探讨了人类深空探测的科学动机、技术挑战和可持续发展的路径,并对中国未来深空探测的发展提出了相关建议。  相似文献   

11.
《青年科学》2013,(8):55-55
少年把人类的未来握在手里,少年是人类最珍贵的资源。世界上没有什么花朵比少年更美丽,没有什么珍宝比少年更珍贵。但要使少年更美丽、更珍贵,就得学习、学习、再学习,努力、努力、再努力。  相似文献   

12.
党的十八大提出了建设“美丽中国”新理念。“美丽中国”的建设离不开人的美丽,“美丽人生”是“美丽中国”的人文基础,而“美丽人生”离不开大学生这个特殊群体的人生的美丽,“美丽人生”的获得离不开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为此,高校要强化主导制、导师制、人文制和协同制,让“美丽中国”因为有大学生人生的美丽而蕴含人文的光彩。  相似文献   

13.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了新时代,中国科技外交工作立足于新的历史方位,以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重要思想引领实践,正在加快实现战略层面的优化调整。基于实践视角,分析了百年未有之大变局下中国科技外交面临的前所未有的机遇和挑战,凝练了人类命运共同体重要思想对科技外交的指导意义,总结了中国科技界践行人类命运共同体重要思想的实践探索,提出了加快调整中国科技外交战略的建议。  相似文献   

14.
生态文明,是指以人与自然和谐共生、全面发展、持续繁荣为基本宗旨的文化伦理形态和文明发展阶段。它是对人类长期以来主导人类社会的物质文明的反思,是对人与自然关系历史的总结和升华。党的十八大报告从"五位一体"总体布局的高度,单篇论述生态文明建设,首次把"美丽中国"作为未来生态文明建设的宏伟目标,提出要把生态文明建设放在突出地位,融入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  相似文献   

15.
“美丽中国”是国民自觉的文化认知与生活理想;建设“美丽中国”则是民族国家的政治、经济、法律、文化目标.必须看到,美丽中国建设,并不仅仅是环境问题,还是公民社会的法治实践与公民的生命自由教育.生活、艺术与思想的审美创造,标志着美丽中国建设的实践方向.值得重视的是,基于建设美丽国家的意愿,文艺美学探索还需要为世界和平与共同发展目标提供必要的理论支持.  相似文献   

16.
<正>2015年6月27~28日,由清华大学主办、中国人民外交学会协办的第四届世界和平论坛在清华大学举行。中国国家副主席李源潮出席开幕式,并以《共同构建人类和平安全命运共同体》为题致辞。李源潮说,当今时代,世界各国发展的共同性、利益的共同性、挑战的共同性、治理的共同性日益凸显,人类正在走向同舟共济的命运共同体。中国人民的命运与各国人民的命运息息相关、休戚与共,中国是人类命运共同体的积极倡  相似文献   

17.
树立低碳经济理念加速淮北城市转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大量的化石能源消耗排放的CO2破环了大气碳平衡,引发全球变暖.威胁人类生存。应对能源资源消耗所引发的气候变化等一系列问题。不仅是对世界提出的挑战,也是对中国提出的挑战。作为世界上最大的发展中国家,中国正处于消除贫困、加速推进工业化的重要发展时期,能源消费的高碳特征给我国经济发展、生态环境保护以及温室气体减排带来巨大压力,树立低碳经济理念、推进城市转型势在必行。  相似文献   

18.
新书新碟     
《科技潮》2006,(12)
《科学传奇》:生命的终极挑战出版:上海科学技术文献出版社编辑推荐:从古至今,即使面对鲜血、伤残甚至死亡,人类也从未停止过对超越自我、挑战极限的探索。赛车、飞速列车、过山车、战争中的大爆炸,都是极限的挑战,本书就人类极限进行探索,展现了在不同历史时期人类对生命的终极挑战。  相似文献   

19.
李潇雨 《大自然》2010,(6):10-13
鲸在地球已生存了几千万年,是比人类更古老的地球居民,也是海洋中最美丽的生命之一。  相似文献   

20.
美丽河南建设是美丽中国建设的题中之意,也是满足人口大省生态产品需求的客观要求。美丽中国,绿色是本。理论联系实际论述了林业在美丽河南建设中的作用,分析了林业生态省及提升工程建设的思路、历程和成效,对美丽河南建设需要协调的关系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