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1 毫秒
1.
张琼瑜 《科技信息》2013,(5):273-273
高新区是发展高新技术产业集群的重要载体,本文分析了无锡高新区高新技术产业集群的发展现状和存在的问题,并提出促进高新技术产业集群协同创新、提升集群创新能力的策略。  相似文献   

2.
从创新集群的视角略论中国科技园的发展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介绍了发达国家高技术产业地理和科技园的形成、特征及演化,回顾了中国国家级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以及大学科技园形成和发展的复杂背景,并指出了发展的成就和存在的问题。在全球视角下,以创新集群理论为基础,提出了中国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和科技园发展的理想目标——实现创新集群;并对创新集群的含义、园区内合作机构的重要性以及影响发展中国家创新集群的全球力做了进一步分析。  相似文献   

3.
现代服务业嵌入产业集群发展过程中,为产业集群持续发展提供支撑。而高科园作为发展中国家的重要创新基地.现代服务业发展水平高低直接影响园区可持续发展能力的高低,构建园区多样化的服务部门和提升服务功能是提升园区竞争力的重要保证。张江高科园作为中国具有代表性的高新技术产业集聚地。需要不断完善园区的创新环境,通过发展功能齐全、服务先进的现代服务业部门来推动园区内产业集群的持续发展。以中介服务机构和综合配套服务为载体,来剖析张江园区目前现代服务业发展态势及其与产业集群的关系.以期突破发展瓶颈,实现现代服务业与产业集群的良好互动。  相似文献   

4.
高新技术产业是一种高度知识和技术密集型产业,发挥集群的优势必须实现集群创新系统的整体功能。因此,提高高新技术产业集群的创新能力,对产业集群的持续发展和竞争力的提高,促进区域经济发展具有重要的意义。在提出了创新孵化器和风险投资等两个角度作为高新技术产业集群的创新路径基础上,分析了这两个驱动因素对高新技术产业集群创新绩效作用机制。  相似文献   

5.
我国高新技术产业集群的创新体系研究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创新体系的建立与完善会极大地推动高新技术产业的发展和竞争力的提高。本文首先分析了我国高新技术产业集群存在的创新能力较弱、产业网络有待强化、产学研联合机制不强、产权不够明晰、缺少能促进高新技术产业成长的文化等问题 ,综述了产业集群创新体系的研究成果 ,系统分析了创新体系要素、创新活动过程和基于政府的创新要素 ,提出了建立和完善我国产业集群创新体系的具体措施。  相似文献   

6.
按照迈克尔·波特的竞争优势理论,高新技术产业集群的发展需要三个层次的企业和相关组织:一是垂直角度的供应商、分包商、咨询机构等;二是水平角度的拥有相似技术、劳动力市场或企业战略的竞争(或合作)者,三是提供知识与技能、制度供给的专有性的准公共服务部门,如大学、国家实验宰、政策制定者等。在波特的结构模型中,创新服务在产业集群的有效性中起到重大作用,创新是产业集群保持活力与发展的核心。为此,作者研究了芬兰国家产业集群创新服务机制的相关经验,值得上海得以借鉴。  相似文献   

7.
以创新域(创新域是技术创新过程和实现过程中所形成的在技术方面具有相同或相近或相关特征的地域空间)构建和对技术创新的影响为参照系,对技术集群与产业集群的生成机制、运行模式加以对照,寻找它们的联系并加以对接,从而达到对集群深层次的认识,以期对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的建设具有现实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8.
产业集群是区域竞争力的重要标志。通过要素之间和生产环节之间的整合建立以专业化分工网络为基础的产业集群,能强化地区经济增长核心能力。区域创新体系与产业集群存在着地域、结构、功能和目标等多项关联。建设区域创新体系的关键是促成产业集群形成和发展的制度条件。政府可以通过实施积极的集群创导,制定促进产业集群与区域创新体系相融合的发展政策,不断优化区域创新环境,提升区域创新能力,促进区域经济发展。  相似文献   

9.
《科技成果纵横》2008,(5):15-15
沈阳市为高新技术产业带的总体功能所做的定位是:充分发挥城市地域和资源优势,突出创新、聚集和辐射三大基本功能,迅速构建绿色生态、布局合理、产业集聚、服务一流的高新技术产业集群区,南三环沿线、蒲河新城和铁西张士地区是整个产业带的核心基地,总体布局结构划分为“一环一廊三片”。  相似文献   

10.
沈阳市为高新技术产业带的总体功能所做的定位是:充分发挥城市地域和资源优势,突出创新、聚集和辐射三大基本功能,迅速构建绿色生态、布局合理、产业集聚、服务一流的高新技术产业集群区,南三环沿线、蒲河新城和铁西张士地区是整个产业带的核心基地,总体布局结构划分为“一环一廊三片”。  相似文献   

11.
美国斯坦福等大学在当地学科汇聚形成的IT专业优势,引领美国硅谷成为全球最大最有活力的IT产业集群;同样,中科院、清华大学、北京大学等著名研究机构和学府汇聚形成的专业优势孕育了中关村高科技产业集群。从另一个角度看,美国硅谷与我国中关村产业集群的持续发展,也为斯坦福大学、中科院等知识创新机构提供了广阔的用武之地,二者相辅相成,协同创新,共同进步。  相似文献   

12.
产业集群可以大大提高集群区内企业的持续创新能力,并能够使产业集群最终成为区域创新的发源地,企业及支撑机构间的密切关联性在产业集群内形成了一种相互竞争、相互学习的竞争合作机制,使集群式的区域创新具有更高的成功率和更长的持久性.产业集群所产生的集群效应可以充分发挥区域内各种要素的整合力,提高整体生产效率,降低经营成本,进而产生持续的区域创新优势.实施产业集群战略,培育区域创新优势,对区域经济发展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3.
苏瑞波 《广东科技》2016,(12):85-87
正0前言建设创新型产业集群作为促进我国高新技术产业化重要旗帜的火炬工作,经过20多年的实践与经验总结,已经证明了培育创新型产业集群能够有效整合区域创新主体和要素,是促进科技与经济更紧密结合,推动区域创新驱动发展的重要途径。泉州微波通信产业集群、昆山小核酸产业集群、辽宁激光产业集群都是国家级创新型产业集群,特色鲜明,它们的做  相似文献   

14.
建立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是"发展高科技、实现产业化"的重大战略举措。"十一五"以来,辽宁省高新区积极打造内生动力发展模式,注重优化创新创业环境建设,扎实推进各项工作。高新区已成为辽宁省高新技术产业化和高技术产业集群发  相似文献   

15.
正为了激发嘉定"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新浪潮,营造嘉定创新创业的良好环境,10月18日,上海市嘉定区创新创业大厦科创服务日活动——嘉定科创服务联盟集群服务专场举行。会上,上海市市区两级科技、税务部门为高新技术企业和中小型科技企业详细解读了上海市科技金融创新政策、企业研发费用加计扣除、高新技术企业认定等项目所得税优惠兑现操作实务;双创大厦科创服务集群向企业介绍了服务机构业务情况及相关服务内容。  相似文献   

16.
加快我市科技企业孵化器建设努力营造良好创新创业环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科技企业孵化器(也称高新技术创业服务中心),是以促进科技成果转化、培育高新技术企业和企业家为宗旨的科技创业服务机构,是国家创新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在我国科技企业孵化器的类型包括:高新技术创业服务中心、归国留学人员创业园、大学科技园、国际企业孵化器、行业孵化器等。中国近二十年发展的实践证明,科技企业孵化器作为连接知识创新源头和高新技术产业的桥梁,作为培育自主创新企业和企业家的平台,已成为提高科技自主创新能力的关键环节,成为创新成果产业化的重要载体;成为促进科技型中小企业发展的强大支撑力量;成为现代高新技术服务业的重要内容。  相似文献   

17.
<正>"产业创新服务综合体"是浙江省为整合提升科技创新服务平台等基础上,由政府引导,企业、高校院所及专业机构等共同参与,针对浙江省块状经济、现代产业集群特点,集聚科技、人才、金融、数据等资源要素的新型创新载体,是层次高、功能全、业态融合的产业创新生态。"建设产业创新服务综合体,是浙江省深化供给侧结构性  相似文献   

18.
正国家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以下简称"国家高新区")是我国为加速科技成果转化、加快高新技术产业发展而设置的特定区域。经过30多年的建设,国家高新区基本形成了激励创新创业、服务企业经营、推动集群发展的生态环境。党的十九大报告提出统筹推进"五位一体"总体布局,协调推进"四个全面"战略布局,贯彻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发展理念,推动经济发展质量变革、  相似文献   

19.
《安庆科技》2010,(1):37-48
1月15日,国家科技部发文批复我市建立国家火炬计划安庆汽车零部件高新技术特色产业基地。 火炬计划特色产业基地是指在一定地域范围内,在实施国家火炬计划等国家科技计划或开展自主创新活动的基础上,充分发挥人才、技术、资本等资源集聚优势,依托一批产业特色鲜明、产业关联度较大、产业链较完整、技术水平较高、创新能力强的骨干企业和与之密切相关的科技型中小企业而建立起来的高新技术产业集群或创新集群;  相似文献   

20.
利用SWOT分析法,围绕迈克尔·波特提出的产业集群 "钻石模型"的六个要素,分析鞍山高新区发展先进装备制造产业集群的优势、劣势、机遇和竞争.阐述了鞍山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有效整合人才、技术、资本等产业发展要素,从产业政策、政府服务职能、专业产业园区、技术和制度创新以及招商引资等方面,加速发展先进装备制造产业集群的具体措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