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观察制剂的冻干结构及崩塌现象,测定由蔗糖、氨基酸和(或)Pluronic F68混合所构成体系的崩塌温度(Tc),进而研究崩塌温度的影响因素。利用冻干显微镜观察蔗糖溶液,测定不同制剂的Tc: (1)2.5%、5%、7.5%的蔗糖溶液; (2)10mmol/L磷酸钠盐缓冲液分别与2.5%、5%、7.5%的蔗糖溶液构成的三元体系;(3)5%蔗糖与0.15%氨基酸(精氨酸、天冬氨酸、谷氨酸或酪氨酸)构成的三元体系; (4)5%蔗糖溶液、0.15%氨基酸与Pluronic F68构成的四元体系。得到了如下结果:(1)蔗糖溶液的Tc随蔗糖含量的增大而增大;(2)低浓度磷酸钠的加入不会引起Tc改变(P>0.05);(3)酪氨酸能使Tc升高7℃(P<0.05);(4)Pluronic F68会使体系的Tc降低,酪氨酸组降低最多(6.0℃)(P>0.05)。制剂的组成成分决定Tc的大小,低浓度的磷酸钠缓冲液不会改变Tc,酪氨酸能使体系的Tc显著升高。  相似文献   

2.
微结构疏水表面的液滴浸润特性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以聚二甲基硅氧烷(PDMS)为基底采用光刻蚀法制备了具有不同粗糙度的微方柱结构疏水表面,研究了微结构疏水表面的液滴浸润特性.结果表明,微方柱高度对表观接触角影响很小,但会显著影响疏水表面液滴浸润状态的稳定性,当微方柱边长和间距一定时,存在一个临界高度,当微方柱高度大于该临界值时,液滴具有良好的稳定性.通过对不同温度下疏水表面液滴浸润状态的研究表明,在露点温度至环境温度区间内,随着温度的增加,表观接触角呈增大趋势;在环境温度至沸点温度区间内,随着温度的升高,表观接触角呈减小的趋势.研究认为,合理的微结构尺寸和应用环境温度对液滴浸润状态的稳定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3.
热触变体系是由热触变聚合物配制而成,其聚合物亲水主链中含有疏水片段或疏水侧基.应用试管倒置法研究了热触变聚合物相对分子质量、浓度、pH值和添加剂等因素对体系热触变温度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在聚合物相对分子质量为(2.6~22.5)×104,聚合物质量分数为1%~5%范围内,聚合物相对分子质量越大、浓度越高,加入的NaCl和蔗糖的浓度越大,热触变温度越低;随着乙醇/表面活性剂加入量的增大,热触变温度先升高后降低;在pH值为3.0~11.0范围热触变温度几乎不受pH值的影响.  相似文献   

4.
以鲈鱼肌原纤维蛋白为原料,以巯基质量摩尔浓度、紫外吸收强度、内源性荧光、浊度、二级结构等为指标,研究热处理对肌原纤维蛋白结构及功能特性的影响.结果显示,30~90℃下,肌原纤维蛋白的巯基质量摩尔浓度减小、紫外吸光度增大、荧光强度下降、 Ca2+-ATPase活性下降.随着加热温度升高,肌原纤维蛋白的表面疏水性先增大后减小.热处理使肌原纤维蛋白的α-螺旋含量减少,β-折叠和无规卷曲的含量增加.热处理后的肌原纤维蛋白浊度增加、乳化性和起泡性先增加后减小.主成分分析表明,α-螺旋、β-折叠、无规卷曲和乳化性被主成分介绍的程度高.  相似文献   

5.
采用碳黑(CB)Vulcan XC-72为填充材料、聚丙烯(PP)为基体材料制备了CB/PP导电复合材料,研究了CB含量对CB/PP复合体系导电性能和电阻正温度效应(PTC)的影响.结果表明:复合体系的电阻率随着CB含量的增加呈非线性的递减,当CB含量增大到2.5 wt%时,发生绝缘体—导体转变;同时复合体系的电阻率随温度的升高而增大,当温度达到167℃左右时发生突变,表现出PTC特性;并且CB含量越大,则复合体系的PTC强度越小.  相似文献   

6.
利用共生纠缠度(Concurrence)研究了非旋波近似下,双光子J-C模型中原子和光场间的热态纠缠现象.结果表明:考虑虚光子跃迁时,该耦合系统可以形成纠缠且存在产生纠缠的临界温度Tc.当环境温度低于Tc时,原子和场之间存在纠缠,而且随着温度升高纠缠程度减弱.当环境温度高于Tc时,系统纠缠消失.并发现系统在一定温度下的纠缠特性与原子-实光场和原子-虚光场间的耦合系数(λ、ε)之比有关.  相似文献   

7.
以广义Arrhenius方程对不同氧的原子个数百分比[N(O)]和不同氮的原子个数百分比[N(N)]的Ta间隙固溶体的内耗数据进行曲线拟合,并对结果进行了讨论.预设不同的T0代替Tc,得到标准差SD最小值时的自发有序温度Tc、指数前因子(τ)0和表观激活自由能△G;对低弛豫元浓度的情况,由T0-△G数据(T0是Tc附近的温度)线性拟合的截距得到激活焓△H,由此计算熵的变化△S和参数(τ)0.结果显示:①自发有序温度Tc与N(O)及N(N)基本上成正比的关系,显示随着N(O)或N(N)的增加,氧原子之间或氮原子之间的耦合增加,使自发有序温度Tc上升;②随着N(O)或N(N)的增加,组态熵的贡献Tc△S增大,表观激活自由能△G下降;③参数(τ)’0基本不随N(O)变化,这一结果与“不同含氧量具有同一个激活焓△H”这一条件是自洽的,说明了在讨论的N(O)范围弛豫元是相同的,是耦合的单个弛豫元;④N(N)小于1.0%时,弛豫元是耦合的单个弛豫元;N(N)较大时,弛豫元发生变化,可能出现弱耦合的弛豫元对等,使△S增大.  相似文献   

8.
考察一类含有密集疏水侧链具有刷形分子骨架结构的阴离子两亲聚合物AMPS-AMC12S溶液体系表面张力受聚合物浓度及盐的影响,研究了阴离子、阳离子以及两性离子型的小分子表面活性剂对聚合物体系表面张力的影响.结果表明,疏水含量较高的聚合物溶液具有更低的表面张力,盐的存在可使聚合物溶液的表面张力升高,升高程度随聚合物疏水含量升高而减小;由于电荷屏蔽作用,聚合物与相同离子型表面活性剂相互作用较弱,与相反离子型表面活性剂相互作用较强;聚合物与相反离子型表面活性剂之间的相互作用使体系的表面张力高于表面活性剂单一体系,表面活性剂浓度增大甚至使体系出现絮凝和沉淀的现象;聚合物与两性离子表面活性剂之间的相互作用同样使体系表面张力升高,而表面活性剂浓度增大不会导致体系出现絮凝或沉淀的现象.  相似文献   

9.
为研究SCR催化剂的储氨特性,基于AVL BOOST软件建立某型船舶柴油机SCR催化剂模型,仿真研究不同温度和空速下的SCR催化剂储氨动态过程与储氨量,以及储氨量对转化效率的影响.结果表明:相同空速下,温度增大后催化剂储氨能力显著降低,氨存储时间以及饱和储氨量随温度升高呈线性减小的趋势;相同温度下,空速增大后加快了NH3泄漏,从而使氨存储时间和饱和储氨量有不同程度的降低.低温时(280℃以下),空速对饱和储氨量的影响较大,随着空速增大,饱和储氨量逐渐减小;较高温度时(280℃以上),空速对饱和储氨量的影响非常小.低温时,转化效率随储氨量增大而提高,随着温度的升高,储氨量对转化效率的影响逐渐减小.  相似文献   

10.
使用薛定谔方程计算粲夸克偶素和底夸克偶素在温度0.8Tc2Tc时的质量谱.我们的计算表明,随着温度的升高,夸克偶素的质量不断下降,直至分解.粲偶素的s波基态在T1.2Tc时分解;而底偶素的s波基态直到T2Tc时仍然处于束缚状态.  相似文献   

11.
为了研究结霜初期液滴在超疏水表面的生长规律,建立结霜初期超疏水表面液滴生长的分层模型,揭示液滴在生长过程中各层温差的分布特点,并深入研究表面接触角、面积分数、基底温度以及空气相对湿度对液滴生长的影响规律。研究结果表明:在结霜初期,液滴的Knudsen层以及主流连续区层这2部分的温差占基底过冷度的95%以上;随着表面接触角的增大,传质环节中的主流连续区层的温差减小,导致液滴生长减缓;面积分数S对液滴生长的影响较小,当S=0.04时,与其相关的热阻R_(we)仅约占液滴-翅片层总热阻的0.2%;液滴生长速率随着基底温度的降低和空气相对湿度的升高而升高。  相似文献   

12.
通过沉降试验、Zeta电位测定和显微镜观察试验,研究油酸钠体系下脱气处理对微细粒白钨矿疏水聚团行为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加热脱气能显著脱除水中溶解气核,且脱气后气体再次溶解速度缓慢,为后续试验稳定性和可靠性提供了保证;在脱气水中,微细白钨颗粒沉降行为与油酸钠浓度密切相关,当油酸钠浓度较低时,脱气处理后矿浆浊度增大,说明脱气处理促进白钨颗粒分散,当油酸钠浓度较高时,脱气水对应矿浆浊度较小;脱气水中白钨颗粒表面负电性增强,颗粒间静电排斥增强,不利于白钨颗粒间疏水聚团;脱气处理后,白钨颗粒间疏水聚团能力减弱;当油酸钠浓度较高时,未脱气矿浆溶液中固体颗粒由于气核的桥联作用可能形成链状或网状絮团结构,颗粒沉降时浮力增大,从而导致测定矿浆浊度反而较大。  相似文献   

13.
从一维情况出发,采用单电子紧束缚无序模型,建立无序体系一定温度下费米能公式,同时考虑到无序体系中无序这一本质要素,通过数值计算探讨不同无序模式下无序度与体系费米能关系,并进一步探讨温度等对体系费米能的影响。结果表明:无序体系的费米能随无序度的增大而减小,并且非对角无序对体系费米能的影响很大,考虑非对角无序时,体系的费米能大大降低;温度对体系费米能的影响表现为,随温度的升高,体系的费米能相应增大,且在低温区费米能随着温度的升高而增大比较缓慢,而在高温区费米能随着温度的升高而增大较快。  相似文献   

14.
珠江澳门河口高浊度水的成因及其控制途径初探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本文研究了珠江澳门河口的水质特征,研究结果表明水的浊度较高和有机污染较严重,而高温主度是有机污染的重要表现形式,高浊度成因主要是地理位置和人类活动的影响,当水中pH值大于7.5时,随着COD值的升高,悬浮颗粒的ζ电位增大,导致颗粒物的稳定性增大,致使水的浊度升高。  相似文献   

15.
在不同絮凝剂质量浓度和絮凝环境温度条件下,运用马尔文激光粒度仪和聚集光束反射测量仪研究有机高分子絮凝剂聚丙烯酰胺(CPAM)对高岭土悬浮液颗粒的动态絮凝过程。结合显微摄像仪和浊度仪,同时运用图像处理技术并基于分形理论考察了絮凝过程中絮体分形维数随外部条件改变所发生的变化。实验结果表明:随着絮凝剂质量浓度的增加和环境温度的升高,絮凝体系中的絮体平均弦长和平均粒径都逐渐增加;当平均粒径达到极大值后,继续增加絮凝剂质量浓度或升高环境温度,体系浊度降低,絮体分形维数增大,在絮凝剂质量浓度为6mg/L和环境温度为60℃时絮凝效果较好;而后随着絮凝剂质量浓度的增加和环境温度的上升,体系浊度略微升高,絮体分形维数略微减小。体系浊度和絮体分形维数呈现出良好的相关性。  相似文献   

16.
应用回归分析理论,开展现场取样、室内测量实验,建立数学模型,对辽河油田冷家稠油黏温特性及流变特征进行分析,得到稠油黏度关于温度、剪切速率的二元函数,回归出剪切应力与剪切速率、屈服应力值与温度、表观黏度与剪切速率的关系曲线。研究认为,冷家稠油随着温度升高、剪切速率的增大,黏度降低;临界温度Tc=72.51℃是牛顿流与非牛顿流的转变点;温度从40℃上升到70℃时,屈服应力值随着温度的升高而呈线性递减,当温度达到Tc时,屈服应力值就变为零;在非常低的剪切速率范围内,黏度下降最快,在高剪切速率情况下,黏度近似于不变。  相似文献   

17.
研究硫酸-甲苯法制备聚合松香过程中催化剂,反应温度,反应时间和气体环境等因素对松香聚合过程中反应体系色泽变化的影响.结果表明,在松香聚合过程中,引起副反应(氧化反应)的主要来源是催化剂浓硫酸,其很强的氧化性促进氧化反应,使聚合松香产品色泽加深,并且随着浓硫酸的浓度增大,反应时间加长和反应温度升高,松香聚合过程中反应体系的颜色变得越来越深.  相似文献   

18.
以相转化法制备的聚偏氟乙烯(PVDF)多孔膜为底膜,聚二甲基硅氧烷(PDMS)为分离层膜材料,涂覆法制备了PDMS/PVDF平板复合膜.将PVDF底膜进行等离子体接枝处理,提高PVDF底膜与PDMS选择层的结合力.研究了体系温度,压力,原料气的组成等因素对复合膜分离性能的影响.随着体系温度升高,丙烷(C3H8)的渗透通量减小,而氮气(N2)的渗透通量增大.随着体系的压力增大,C3H8的渗透通量增加,N2的渗透通量几乎不变,分离因子增大.原料气中C3H8的含量增加,渗透通量增大,分离因子也增加.在温度为25℃,压力为0.3MPa,混合气中C3H8含量为10mol%时,制备复合膜的渗透通量为1.625×10-2(c.cm-2.s),分离因子为21.56.  相似文献   

19.
研究了两种单席夫碱锰(Ⅲ)配合物作为模拟水解金属酶催化α-吡啶甲酸对硝基苯酚酯(PNPP)的水解动力学过程,提出了相应的PNPP催化水解的机理并建立了合理的动力学数学模型.考察了底物浓度、体系的酸度以及配体结构对PNPP催化水解反应的影响.讨论了取代基团的空间效应和疏水微环境对PNPP水解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此两种席夫碱锰(Ⅲ)配合物在催化PNPP水解中都表现出较好的催化活性,并且催化活性随着体系pH值和温度的增大而增大;带有吗啉悬垂修饰基团的席夫碱锰(Ⅲ)配合物具有比带有苯并氮杂-15-冠-5饰基团的  相似文献   

20.
研究了以4,4′-偶氮二[4-氰基戊酰(对-二甲氨基)苯胺](ACPMA)/过氧化二苯甲酰(BPO)为氧化还原引发体系,苯乙烯(St)在N,N-二甲基甲酰胺(DMF)中的聚合及其动力学行为.考察了聚合反应温度、单体浓度、ACPMA浓度和BPO浓度对聚合反应速率和聚合物分子量的影响,测定了反应级数和聚合反应的活化能.结果表明,在一定范围内,聚合反应速率随单体浓度增大、ACPMA浓度增大、BPO浓度增大和反应温度的升高而增大;聚合物分子量随单体浓度的增大而增大,随ACPMA浓度的增大、BPO浓度增大和反应温度的升高而降低.该体系具有氧化还原引发体系的特征,其引发St的聚合速率方程为Rp=K[BPO]0.48[ACPMA]0.54[St]1.53,聚合反应的表观活化能Ea=39.6 kJ/mol.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