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21 毫秒
1.
用等温溶解平衡法研究三元体系Li BO2–Li2CO3–H2,O在288.15,K时稳定相平衡及其溶液物化性质(密度、折光率和p H),绘制该三元体系的稳定相图和平衡溶液物化性质–组成图.研究结果表明:该三元体系有一个共饱点(Li BO2·8H2,O+Li2CO3)、两条单变量溶解度曲线和两个单盐结晶区,两个结晶区分别对应为Li BO2·8H2O和Li2CO3,其中Li2CO3结晶区大而Li BO2·8H2O结晶区较小.该体系属水合物I型,既没有发生脱水现象,也没有复盐和固溶体产生.采用经验公式计算该体系平衡溶液的密度和折光率,计算值与实验值吻合较好.  相似文献   

2.
三元体系K2B4O7-KBr-H2O在298 K的相平衡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等温溶解平衡法研究了三元体系K2B4O7-KBr-H2O在298 K时的相平衡关系及平衡液相的主要物化性质(密度,电导率,pH值).研究发现:该三元体系为简单共饱和型,无复盐及固溶体形成,根据溶解度数据绘制了相图.该体系298 K相图有2条单变度曲线,一个共饱点,相图中单变量曲线所对应的平衡固相分别为:K2B4O7·4H2O, KBr.绘制了物化性质组成图,并简要讨论了物化性质的变化规律.  相似文献   

3.
采用等温蒸发法研究了K2CO3-KCl-K2B4O7-H2O四元体系298 K介稳平衡相关系,并测定了该体系达介稳平衡时液相的密度、折光率和pH值等物化性质.根据实验数据,绘制了该体系298 K的介稳相图及物化性质-组成图.结果表明:该四元体系属简单共饱型,无复盐或固溶体形成;其溶解度等温图含有一个共饱点、三条单变量曲线和3个结晶相区.3个结晶相区分别对应于K2B4O7·4H2O,K2CO3·3/2 H2O和KCl.共饱点的平衡液相组成为w(K2CO3)=51.57%,w(KCl)=1.09%,w(K2B4O7)=1.29%,所对应的平衡固相为K2CO3·3/2 H2O KCl K2B4O7·4H2O.  相似文献   

4.
采用等温溶解平衡法研究四元体系硼酸锂-硼酸钾-硼酸镁-水15℃时固液相平衡,测定了体系溶解度和平衡液相的密度、折光率.研究发现:该体系15℃稳定相图中包含一个共饱点(L+Li_2B_4O_7·3H_2O+K_2B_4O_7·4H_2O+Mg_2B_6O_(11)·15H_2O),其液相组成为w(Li_2B_4O_7)1.31%、w(K2B4O7)10.57%、w(Mg B4O7)0.05%;3个固相结晶区为Li_2B_4O_7·3H_2O、K_2B_4O_7·4 H_2O、Mg_2B_6O_(11)·15H_2O,体系无复盐或固溶体生成.溶液中硼酸锂、硼酸钾对多水硼镁石有很强的盐析效应,液相的密度和折光率随溶液中硼酸锂浓度的增加呈有规律的变化.采用经验公式对密度和折光率进行关联,计算值和实验值吻合较好.  相似文献   

5.
采用等温溶解平衡法研究了五元体系Li+,K+//Cl-,B4O2-7,CO2-3-H2O在298 K时相关系和平衡液相物化性质。对各组分的溶解度以及密度、折光率、粘度、电导率和pH值进行了测定,并绘制了相关相图,得到5个结晶相区和3个共饱点。该体系没有固溶体和复盐生成,为简单共饱和型体系。  相似文献   

6.
采用等温溶解平衡法研究Na_2B_4O_7-Mg_2B_6O_(11)-H_2O体系在298.15,K时稳定相平衡,并测定其溶解度及物化性质(密度和折光率).根据实验数据绘制稳定相图及物化性质-组成图.研究结果表明:该体系为水合物I型,无复盐及固溶体形成;相图中有1个共饱点E(Na_2B_4O_7·10H_2O+Mg_2B_6O_(11)·15H_2O),对应的液相组成(质量分数)为Na_2B_4O_72.95%、Mg_2B_6O_(11)0.034%;2条单变量溶解度曲线AE和BE;2个单盐结晶区,对应的平衡固相分别为Na_2B_4O_7·10H_2O和Mg_2B_6O_(11)·15H_2O;平衡液相中随着Na_2B_4O_7含量的不断增加,Mg_2B_6O_(11)的溶解度逐渐减小,表明Na_2B_4O_7对Mg_2B_6O_(11)有较强的盐析作用.稳定平衡液相的密度、折光率均随着液相中Na_2B_4O_7质量分数的变化呈有规律的变化.采用经验公式对密度和折光率进行了关联,计算值和实验值吻合较好.  相似文献   

7.
采用等温溶解平衡法研究了五元体系 L i+ ,K+ / / Cl- ,B4O2 -7,CO2 -3- H2 O在 2 98K时相关系和平衡液相物化性质。对各组分的溶解度以及密度、折光率、粘度、电导率和 p H值进行了测定 ,并绘制了相关相图 ,得到 5个结晶相区和 3个共饱点。该体系没有固溶体和复盐生成 ,为简单共饱和型体系。  相似文献   

8.
采用等温溶解平衡法研究了323K及348K时三元体系MgCl2-SrCl2-H2O的相平衡关系.根据实验数据,绘制了相应的三元体系相图,并确定了该体系共饱点的液相组成及对应的平衡固相.该三元体系在323K及348K条件下均属于简单共饱型,无复盐及固溶体生成,相图均由一个共饱点,两条单变量曲线和两个结晶区构成,平衡固相均为MgCl2·6H2O和SrCl2·2H2O.并对该三元体系在323K和348K时的相平衡进行了比较和讨论.  相似文献   

9.
采用等温蒸发法研究了四元含锂铷氯化物体系Li+,Na+,Rb+//Cl--H2O 298.2K下的相平衡关系,测定了平衡液相的溶解度、密度和折光率.基于实验数据,绘制了该四元体系的立体图、干基图、密度-组成图和折光率-组成图.该四元体系298.2K下的介稳相图由1个共饱和点,3条单变量曲线和3个结晶区(RbCl、NaCl、LiCl·H2O)组成.将研究的结果同LiCl+KCl+RbCl+H2O体系进行了对比和分析,总结Na+和K+对三元体系Li+,Rb+//Cl--H2O的影响.应用折光率计算的经验公式对实验测定的折光率进行了验证,其最大绝对误差小于-0.0090,从而证明了实验数据的可靠性.  相似文献   

10.
本文研究了三元体系LiCl—谷氨酸—H_2O 25℃,0℃时的溶度及饱和溶液的折光率,绘制了该体系的等温相图和折光率—组成图。实验结果表明,在25℃,0℃时该体系是一个简单共饱型体系,除水合氯化锂外没有新化合物生成,体系的溶度曲线和折光率曲线均分别由两支组成,依次相应于C_5H_9NO_4,LiCl·H_2O(25℃);C_5H_9NO_4,LiCl·2H_2O(0℃)共饱点组成为: 25℃ LiCl 45.15% C_5H_9NO_4 2.05% H_2O 52.80% 0℃ LiCl 40.44% C_5H_9NO_4 0.93% H_2O 58.63%本文还利用最小二乘法拟合了计算饱和溶液折光率的经验方程式,计算结果与实验测定值相当吻合。  相似文献   

11.
本文报道了三元体系LiCl-Li_2B_4O_7-H_2O在0,30,40℃时的溶度与饱和溶液的折光率.在这些温度下,体系均属简单共饱型.体系中除Li_2B_4O_7·3H_2O和LiCl2H_2O(0℃)或LiCl·H_2O(30,40℃)外,无其他固相生成.  相似文献   

12.
应用湿渣法测定了NaNO3-H3BO3-H2O三元体系在50℃下的平衡数据及平衡液相的密度、折光率、电导率等物化性质,用等腰直角三角形绘制了NaNO3-H3BO3-H2O三元体系的等温相图。结果表明,在硼酸组成为5.73%,硝酸钠的组成为48.51%时该体系形成共饱和溶液,并且在该温度下无复盐和水合物生成。用经验公式对平衡液相的密度、折光率进行了计算,计算值与实验值基本吻合。  相似文献   

13.
作者以复杂的三元体系Li+ ,K+ ∥SO2 - 4 H2 O在 2 98.15K和 10 1kPa时的W1 W2 ,m1 m2 和X1 X2 相图为例 ,用符号函数矩阵判别法 (SFM法 ) ,对相图中各曲线的稳定区间及无变度点的稳定性进行了判别 ,所得结果均与实验事实相吻合 ,从而解决了此类相图的预测和计算机成图过程中的相关问题 .  相似文献   

14.
测定了Sm(ClO4)3-Ala-H2O三元体系在35℃时的溶解度和饱和溶液折光率,构制了相应的溶解度图和饱和溶液折光率曲线。溶解度曲线与折光率曲线均由4支组成,分别与Sm(ClO4)3·8H2O,Sm(Ala)4(ClO4)·2H2O(A),Sm(Ala)3(ClO4)3·3H2O(B)和Ala的晶体相对应。  相似文献   

15.
为研究有机溶剂乙二醇(CH2OHCH2OH)的加入对NaNO3和KNO3在H2O中溶液性质的影响,采用自制的相平衡研究装置,用密度-折光率联合的方法,测定了NaNO3和KNO3在CH2OHCH2OH+H2O混合溶剂中在15℃和25℃下的平衡溶解度、密度和折光率。结果表明,在所有饱和体系中,随着乙二醇质量百分含量的增加,盐在混合溶剂中的溶解度和密度降低,而折光率却逐渐增大。不饱和体系中密度和折光率都随着盐含量增加而增加,随着醇比例的增加而上升。用不同的经验关联方程分别对所有饱和体系和不饱和体系的溶解度、折光率及密度数据进行了拟合,获得了较为理想的拟合结果。研究结果提供了碱金属盐在混合溶剂中的热力学数据,为相关溶液化学研究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16.
Li-Fe-Si-H_2O体系的热力学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根据已有热力学数据,绘制25℃时Li-Fe-Si-H2O体系各溶解组分的lgc-pH图、Li-Fe-Si-H2O体系主要物种的优势区图和强碱性区域Li-Fe-Si-H2O体系各沉淀的优势区图。利用这些平衡图对液相制备硅酸铁锂的工艺条件进行热力学分析。研究结果表明:控制溶液的碱度是制备磷酸铁锂前驱体Li2H2SiO4·Fe(OH)2的关键因素,若要利用Li+,Fe2+和H2SiO24-在液相形成Li2H2SiO4·Fe(OH)2,则要维持溶液较高的碱度,使得Li+能与H2SiO42-生成Li2H2SiO4沉淀,并且抑制FeH2SiO4的生成,使Fe2+以Fe(OH)2的形式沉淀;溶液体系的碱性越强,Li2H2SiO4·Fe(OH)2的优势区域越宽,更有利于Li2H2SiO4·Fe(OH)2的合成;采用液相法制备硅酸铁锂时,由于pH值大于15,体系的碱度较高,溶液中Fe2+极容易被氧化,故制备过程难以实现;而利用固相法制备硅酸铁锂,其保护性气氛容易控制,工艺简单,流程短,便于实现。  相似文献   

17.
测定了三元体系LiCl-NH4Cl-H2O在0℃、30℃时的溶解度和饱和溶液的折光率,绘制了相应的等温溶度图及折光指数图.结果表明0℃和30℃时体系均为简单共饱型,其溶度曲线和折光率曲线均由两支组成,分别对应于LiCl·H2O和NH4Cl.在0℃和30℃时LiCl和NH4Cl共饱点的组成质量分数分别为28.50%,3.50%;44.80%,3.51%。  相似文献   

18.
三元体系LiCl—NaCl—H_2O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测定了三元体系LiCl—NaCl—H_2O在0℃时的溶度和饱和溶液的折光率。0℃时体系的等温溶度图系简单共饱型:其溶度曲线和折光率曲线均由两支组成,分别对应于LiCl·2H_2O和NaCl,共饱点的组成为LiCl 39.25%,NaCl 0.95%。在该温度时并未发现有NaCl·2H_2O的存在。  相似文献   

19.
用步冷曲线法研究室温冷却环境下成核剂-Na2HPO4·12H2O复合体系的过冷性能,分析成核剂的添加量和晶体结构对过冷度的影响.结果表明:Na2SiO3·9H2O、NaF、CH3COONa·3H2O和Na2B4O7·10H2O这4种成核剂对Na2HPO4·12H2O的过冷现象有不同程度的改善.为有效改善过冷,成核剂的添加量有一个合适的范围.在10g的Na2HPO4·12H2O中,分别添加0.30g的Na2SiO3·9H2O、0.15g的CH3COONa·3H2O、0.05g的NaF和0.05g的Na2B4O7·10H2O时,抑制过冷的效果最好.同时发现,与Na2HPO4·12H2O晶体结构不同的成核剂Na2SiO3·9H2O改善过冷的效果最显著;与Na2HPO4·12H2O晶体结构相同的成核剂中,Na2B4O7·10H2O改善过冷的效果优于CH3COONa·3H2O.  相似文献   

20.
采用浊点滴定法测定了分别用水、甲醇、乙醇和异丙醇进行滴定时聚氨酯(PU)的N,N–二甲基甲酰胺(DMF)溶液的浊点数据,并用线性浊点方程对浊点数据进行参数回归,线性度较佳.根据该线性关系推导了聚氨酯在不同浓度时的浊点组成,获得不同温度下的PU–DMF–H2O三元相图和25,℃下4种非溶剂的PU–DMF–Nonsolvent三元相图.结果表明:三元相图中双节线的位置比较靠近PU–DMF轴,随着温度降低,双节线越趋近PU–DMF轴;不同非溶剂的三元相图的双节线位置与PU–DMF轴的距离按水、甲醇、乙醇、异丙醇的顺序依次增大.通过探讨PU–DMF–Nonsolvent体系的相变行为,为深入研究PU–DMF–Nonsolvent三元体系PU膜凝固成型时的相分离机理提供了一种方法,为制备高性能PU膜提供了理论指导.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