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正> 在偏远干旱的山区,部分农民和畜牲的饮水、灌溉用水均依靠雨水,怎么做好蓄水窖的管理,对人民群众的生命、生产至关重要,本文对此做简要地说明。 一、蓄水窖工程应达到的条件 1.在雨季,蓄水窖能正常蓄水,保证在干旱季节能够得到使用,充分发挥蓄水窖工程的价值。 2.蓄水窖的渗水量较小,蓄水一年,水位下降不得大于0.6米。  相似文献   

2.
采用自主开发的N-TiO_2作为光催化剂,在流动相光催化反应装置中,对窖水中所含Ca~(2+)、Cl~-、CO_3~(2-)、HCO_3~-、SO_4~(2-)等主要无机离子对光催化剂灭除E.coli的影响,以及复配模拟窖水和实际窖水对光催化灭除E.coli的影响进行了实验研究,并分析了其影响机理。实验结果表明:Ca~(2+)、HCO_3~-对光催化灭除E.coli有抑制作用,CO_3~(2-)对光催化灭除E.coli有明显的促进作用,而SO_4~(2-)、Cl~-对光催化灭除E.coli无影响。在对实际窖水进行光催化灭除E.coli菌落总数的实验中,经60min反应,窖水中菌落总数和总大肠菌群均为零,达到国家饮用水卫生标准,说明自主开发的NTiO_2光催化剂在农村窖水深度处理灭除E.coli效果好,可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3.
《河南科技》2004,(14):27
1.安全贮藏的条件.①选料.选择完整无病害的块茎,在阴凉通风处晾2~3周,使其表皮充分木栓化,减弱块茎的呼吸和蒸发强度,转入休眠期.②温湿度.商品薯入窖后要保持适宜的温湿度.冬季贮藏,窖内温度保持1℃~5℃,相对湿度85%左右为宜.夏季贮藏,要注意阴凉和通气,以地下室窖贮藏为好.③通风.商品薯在贮藏期间,由于块茎的水分蒸发和呼吸作用,产生二氧化碳、热能和水分淤积,使温湿度提高.保持窖内通风调节窖内的温湿度,维持马铃薯的正常呼吸,提高耐贮性.④光线.供食用的薯,窖内保持黑暗.种用薯,适当透光,增强对外界病菌的抵抗能力,抑制幼芽的生长.  相似文献   

4.
一、窖池式氨化法 窖池式的氨化设施有壕、窖、池等,其中氨化窖为土窖:地下水位高的地方不宜挖氨化窖,窖址应选在地势干燥的地方?窖口四周用砖坯等砌垒,并高出地面0.5—1米,以免雨水、雪水流入,氨化池以砖、水泥结构为佳,一次性投资大,但可连续使用多年。  相似文献   

5.
<正> 人工老窖技术推广以来,打破了新窖新厂不能产好酒的传统观念,促进了酿酒工业的发展,然而,人工老窖的窖泥易板结、脱落和老化,使酒出现泥臭味,爽度和酯香明显下降.改良式人工窖可克服这些缺点.介绍如下:一、窖泥配料:带腐殖质的黄土瓣40%,封窑泥45%,乙酸菌悬液9%,大曲粉2%,酒尾1%,麦糠3%,加适量熟黄水和匀,入池发酵50天以上.配料时应改变加烂水果,烂蔬菜和豆饼粉的习惯做法,可免除农药残毒污染,抑制好气性腐败细菌的孳长,防止酒酷发臭.二窖壁改良:目前人工老窖的窖壁一般都是用水泥、石灰,砖头砌成花格墙,在发酵  相似文献   

6.
1.地窖贮藏法.选择避光向阳、干燥、土质坚实、地下水位较低、排水良好的地方修建贮藏窖.山区丘陵地方可修建坑型窖,即在南山坡挖一条5~10米的隧道式洞窖.其大小要根据贮藏量而定.隧道底部如果湿气重,可垫一层木板隔潮;在平原潮湿的地方,可选择地势稍高的地段,四周堆土高2~3米,中间架设木柱支撑封顶.洞口应背风朝南,其旁边留一小孔通气.  相似文献   

7.
常用的青贮装置较多,如窖、塔、壕、塑料袋等.现介绍适合家庭饲养牧畜使用的壕青贮.  相似文献   

8.
技术市场     
<正> 酥梨贮藏保鲜技术三例一、酥梨全地下式自然通风窖贮藏保鲜技术全地下式自然通风窖采用土木结构、由窖门、窖身、通风道、天窗和看护栅五部分组成。窖底铺塑料薄膜、并沿窑外壁包1.5米。该窖为自然通风,结构趋于冷库。具有良好的降温、保温、保湿性能,24小时内窑内温度变化不超±1℃,整个贮期窖内温度在20—3℃之间,相对湿度保持在90—98%。是酥梨贮藏保鲜较为适宜的环境。该技术具有贮藏量大、不用电、自然损耗低、投资少、保鲜质量好、时间长等优点。 1、所需材料:保鲜剂:仲丁胺衍生物18~#100倍液,保鲜纸1~#、塑料薄膜  相似文献   

9.
1.果窖消毒.对于已贮过果的旧窖,在贮果前要进行打扫和消毒,以减少病菌传播机会,一般用硫磺熏蒸(每1立方米用硫磺10克)或用1%福尔马林溶液均匀喷布,然后密闭两天,再通风使用,地面可撒一层石灰消毒.  相似文献   

10.
晨曦 《河南科技》2004,(6):26-26
埋藏法在贮藏窖或室内,先铺6~9厘米的干沙子,摆放20~30厘米厚的无病、无虫、无机械损伤的辣椒,再铺放9~12厘米的沙子.如此堆放1~3层.也可用筐或木箱装辣椒,离箱、筐上口5~7厘米处覆盖湿润的泥沙.把筐、箱堆4~5层,在最高层覆盖30厘米厚湿润的泥沙.窖或室内保持贮藏适温,可贮藏50~60天.  相似文献   

11.
<正> 一、关于红薯高温小窖的试验与改进为了适应农村实行大包干责任制后的新形势,寻求一个适于个体农户贮藏红薯的好方法,使大屋窖小型化,我们于一九八○年起通过反复试验研究,对窖型、升温、降温、通气、调温等设施进行了改  相似文献   

12.
农技经验点滴汝州市农技中心兰素萍朱颖艺戚玲玲崔中伟李敬红薯窖藏技术1、薯窖消毒:放薯前旧薯窖底部及四周先刮去一层老土,然后再用硫磺或“401”薰蒸消毒。每放百公斤红薯用10%“401”药液的6-8%水溶液200毫升,喷洒在窖底事好放好的稻草或麦草上密...  相似文献   

13.
刘本洋 《河南科技》1991,(10):15-15
<正> 一、适时收获,防止受冻。甘薯收获必须在霜前完成,即在当地的平均气温降到14-15℃时为宜。过早减产,窖藏易造成“热烂”,过晚易冻。二、搞好旧窖消毒。方法有①铲除旧窖表土层,每立方米空间用抗菌素“401”或“402”30-40ml熏蒸消毒,或用硫磺5克放在碗里燃烧后封闭两天,再打开通气贮藏。②也可用市售甲醛配成50倍液,于窖壁  相似文献   

14.
采用自主开发的N-TiO_2作为光催化剂,在流动相光催化反应装置中,对窖水中所含Ca~(2+)、Cl~-、CO_3~(2-)、HCO_3~-、SO_4~(2-)、NO_3~-主要无机离子对光催化剂降解腐殖酸的影响,以及复配模拟窖水和实际窖水对光催化降解腐殖酸的影响进行了实验研究,并结合pH值、反应动力学常数分析了其影响机理。实验结果表明:Ca~(2+)的存在使催化剂对腐殖酸的吸附性增大,对腐殖酸降解有一定的抑制作用;HCO_3~-、CO_3~(2-)对光催化剂吸附腐殖酸有一定的抑制作用,对降解腐殖酸影响较小;Cl~-、SO_4~(2-)、NO_3~-离子对光催化剂吸附和降解腐殖酸影响小。对COD_(Mn)为5.30mg/L、5.50mg/L实际窖水进行光催化降解,出水COD_(Mn)值均为1.37mg/L,远低于国家标准COD_(Mn)≤3.0mg/L要求,自主开发的N-TiO_2光催化剂在农村窖水深度处理去除COD_(Mn)效果好,可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5.
土遗址是指遗存本体为土质的遗址,即人类活动遗留下的由土和以土为主的遗址和遗物,包括房屋、夯土台基、城墙、窖穴、窑炉、粮仓、土构墓葬、糟朽文物在土上的印痕等.  相似文献   

16.
江丽  陈洪 《河南科技》2008,(6):25-25
地窖储存葡萄,淡季出售,经济效益相当高。具体方法介绍如下: 建窖要求地窖面积的大小,可根据储果量的多少来定。地窖挖好后,在窖内设立多层支架,架间距为30厘米左右。地窖四周垒夹墙.宽度为33厘米,夹层的空隙距离为25-30厘米。在空隙中填入锯末或棉籽皮、麦秸。在夹墙四周留一个通风口,使窖内温度保持在0-3℃。然后用木棍、苇席等将地窖盖上,再铺上麦秸。麦秸压完后厚度应为20厘米左右,最后用白灰抹顶,以防漏水。  相似文献   

17.
《河南科技》2004,(20):27
一、鲜薯贮藏发生烂窖的原因 1.冷害.温度在10℃以下时,薯块的细胞原生质活动停滞,正常生理活动受破坏.冷害轻的,发生硬心,味带甜;严重的味苦,也有硬心.薯块维管束附近出现红褐色,后变为棕褐色,俗称"黑筋",品质下降.  相似文献   

18.
信国彦 《河南科技》2006,(11):30-30
1.果窖消毒。对于已贮过果的旧窖,在贮果前要进行打扫和消毒,以减少病菌传播机会,一般用硫磺熏蒸(每1立方米用硫磺10克)或用1%福尔马林溶液均匀喷布,然后密闭两天,再通风使用,地面可撒一层石灰消毒。  相似文献   

19.
栽培杏鲍菇所用的窑洞是指深度在30米以上的民居大窑洞或苹果贮藏窖,一年四季自然气温基本稳定在11℃~15℃,空气相对湿度维持在85%左右,通风透光条件相对较差,比较适宜杏鲍菇栽培使用.  相似文献   

20.
王国勇 《河南科技》1992,(10):13-13
<正> 红薯在贮藏过程中,极易发生烂窖现象,轻则食味变坏,食用价值降低;重则全窖腐烂,对生产、生活造成严重的影响。红薯发生烂窖的原因主要有温度、病害、干湿害、缺氧和机械损伤等。一、温度 1高温。当温度在16℃以上时,薯块呼吸作用加强,放出大量水分,自身抗性下降、给病害病菌创造了有利条件,从而使薯块烂坏。2低温。温度低于9℃,持续10-13天,薯块就会受冷害腐烂。冷害和冻害不同,冻害是薯块处在-2℃的温度下,细胞间结冰,细胞壁破裂死亡;冷害则是长期低温,薯块生理机能受到抑制而衰竭死亡,两者特征均为软腐。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