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37 毫秒
1.
本文研究底返雨淋式浇注系统。通过充型过程的水力模拟实验,测定了内浇口的流速、压力以及流量分配等物理参数,观察了充型过程中各局部的流动景象;在此基础上,考虑了底注时的充型效果,对其流动特性进行了理论分析,并对几种铸造缺陷的形成机理做了探讨,得出了一些与顶注式浇注系统截然不同的结论,并实现了机床床身类铸件底返雨淋浇注系统的计算机辅助设计。  相似文献   

2.
随着铝及铝合金铸件越来越广泛的应用,各应用领域对铝合金铸件成形工艺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和更高的标准.但是,原始的侧端面浇口浇注系统在铸件过程中还存在诸多缺陷.为提高铝合金壳形件浇注系统的充型和凝固性能,基于CAE、ProCAST,以ZL102铝合金壳形件为研究对象,提出了中心浇口浇注系统的优化方案.经数值模拟分析可得出结论,将中心浇口浇注系统应用于ZL102铝合金壳形的过程中,充型与凝固情况得到明显的改善,系统得到了最终的优化.  相似文献   

3.
随着铝及铝合金铸件越来越广泛的应用,各应用领域对铝合金铸件成形工艺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和更高的标准.但是,原始的侧端面浇口浇注系统在铸造过程中还存在诸多缺陷.为提高铝合金壳形件浇注系统的充型和凝固性能,本文基于CAE、ProCAST,以ZL102铝合金壳形件为研究对象,提出了中心浇口浇注系统的优化方案.经数值模拟分析可得出结论,将中心浇口浇注系统应用于ZL102铝合金壳形的过程中,充型与凝固情况得到明显的改善,系统得到了最终的优化.  相似文献   

4.
基于Moldflow软件设计了轿车前门三角块组合型腔浇注系统.首先,对三角块进行最佳浇口分析,得到浇口匹配云图;将浇口匹配云图与注塑工艺相结合,得到最佳浇口位置;然后用浇注系统经验公式,设计出浇注系统.其次,基于Moldflow进行冷却+充填+保压+翘曲分析,验证注塑系统的可行性.最终将此浇注系统应用于注塑模设计,并生产出前门三角块合格产品.  相似文献   

5.
根据水力学基本原理在铸造生产中应用的实际情况,通过水力模拟试验,指出在浇口杯、直浇道和内浇道组成的浇注系统中,由于直浇道和内浇道的截面比值很少超过5,根据连续流动定律,直浇道和内浇道的流速同属一个数量级。直浇道流速对降低内浇道实际出流压头的影响不可以忽略不计。内浇道实际出流压头小于按托里拆利小孔出流定律确定的“从浇口杯液面到内浇道中心的垂直距离的静压头”。本文称直浇道与内浇道截面积比值小于5时的内浇口出流为大孔出流。大孔出流时,内浇口实际出流压头可以根据“浇口杯液面到内浇道中心的静压头”和浇注系统截面比值进行理论计算。把截面比纳入浇注系统流速、流量的定量计算公式,不仅可以提高计算精度、使浇注系统截面积理论计算值偏小的问题得到解决,而且对水力学孔口与管道出流的分析及铸造中型腔充填的平稳性控制也有实用价值。  相似文献   

6.
首先对手机电池盖的结构进行分析,选择了两种浇口位置,并据此设计了2种浇注系统.然后采用Moldflow软件分别从充填时间、流动前沿处温度、体积收缩率等方面对这两种浇注系统进行注塑成型分析和比较,最终确定了最佳浇注方案和最佳浇口位置.  相似文献   

7.
介绍了基于HSCAE的空调罩壳浇口的有限元分析过程。首先是对模具的浇注系统进行介绍,在此基础上,确定浇注系统的两种设计方案,比较最终确定合理的浇注系统方案。  相似文献   

8.
机顶盒塑件采用注射成型工艺进行生产的过程中,模具结构设计的难点在于浇注系统的开设及塑件的脱模.塑件模腔采用1模1腔进行布局,浇注系统使用点浇口流道和侧浇口流道复合而成的复合式浇注系统.运用CAE仿真分析确定了复合式浇注系统浇注方案可靠,冷却效果良好.针对塑件脱模困难的问题,设计一种改进型斜导柱滑块机构,及新型万能斜顶机构用于塑件的脱模.模具整体结构为三板结构,有效保证了流道废料和塑件的自动分离及脱模.模具工作可靠,结构布局紧凑合理,有效地降低了模具制造成本,有较好的设计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9.
林建中 《科技资讯》2006,(21):10-11
薄而细长且有要求弹性的塑料零件的注塑,关键在于注塑模具的设计,而模具的设计又在于浇注系统的设计,包括对分型面的选择、主流道与分流道附设计、浇口和冷料穴的设计,本文以暖风机电机支架注蝈模具的设计来说明薄而细长且有弹性要求的塑料零件注塑模的设计要点。  相似文献   

10.
根据真值流推理网络(Truth-valuedFlowInferenceNetwork,简称TVFIN)的作用,通过对压铸模排溢系统溢流口截面积Sv与浇注系统内浇口截面积SG之比值Sv/Sc的模糊推理,进行了溢流口的设计。  相似文献   

11.
针对国内外井涌理论中存在的问题,对空气-水、空气-泥浆两相流系统进行了实验研究.用垂直环空管流实验架、井眼数据测量与传输遥测系统,以及计算机实时数据采集系统,获取了大量实验数据.在此基础上,绘制了空气-水、空气-泥浆两相流的流型图,并利用回归分析的数学方法获取了空气-泥浆两相流泡状流向弹状流过渡的过渡区数学模型.  相似文献   

12.
本文对某一型号的一类轴流通风机的出口紊流流场进行了测量,得出了风机出口流场紊流度的变化特性和紊流流场的波形图,根据实验结果的分析,指出了该类通风机的空气动力噪声源。  相似文献   

13.
涡轮流量计与旋涡流量计的流量系数随被测流体的物理性质变化而变化。基于这个原因,在流量计投入使用之前,应测取实际的流量系数。本文根据相似理论推导出涡轮流量计与旋涡流量计的流量系数表达式,其结论是:流量系数仅是雷诺数的函数。据此可绘制出流量系数图(表)。如果此结论被采用,使用流量计时,就不必测量实际的流量系数,而是直接从流量系数图上查出流量系数。这样,可保证有较好的测量精确度。  相似文献   

14.
竖直窄矩形通道内环状流区沸腾传热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研究窄矩形通道内的对流蒸发传热,分析了过渡流传热状态,为过渡流传热状态提出一个幂加和数学方法.经实验验算,效果良好  相似文献   

15.
螺旋扭带强化管内的流动沸腾传热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以乙醇、正丙醇为工作介质,研究了垂直管道内插入扭带对流动沸腾传热的强化效果,采用扭带的扭率为2.5、5.0和7.5。通过实验探讨了热通量、蒸汽干度、质量流速和扭率对流动沸腾传热特性的影响,结果表明,插入扭带与空管相比,流动沸腾传系数明显提高,在JCChen双机理加和模型的基础节螺旋流的特点,预测的螺旋流沸腾传系数与实验值吻合良好。  相似文献   

16.
对粗糙床面明槽水流能谱特性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功率谱曲线、最大功率谱及相应的频率沿垂线的分布与相对光滑度大小紧密相关,据此得到了流动二维性及小尺度粗糙的判据;此外,在本实验条件下,能量主要集中在频率小于2Hz的涡体内。  相似文献   

17.
本研究以竹炭和砾石为组合填料,开展了水平潜流人工湿地和垂直流人工湿地对生活污水净化效果的比较研究。结果表明,水平潜流人工湿地对生活污水中COD、总氮和总磷的平均去除率分别为72.2%、47.8%和59.8%,垂直流人工湿地分别为75.0%、48.1%和58.2%。两种人工湿地中COD去除率均随水力停留时间(HRT)的增加而提高,而总氮和总磷去除率分别在HRT=3.5d和HRT=2d最高。不同人工湿地中细菌数量为水平潜流湿地稍高于垂直流湿地,根区高于非根区,而真菌数量则相反,且细菌和真菌的数量均随着HRT的增加而增加。  相似文献   

18.
将光纤探针和电导探针应用于油气水三相流截面相份额的测量中,提出了油气水三相流动截面相份额光纤探针/电导探针的组合测量技术,并用这种技术成功地测量了垂直升管内油气水三相流动的局部和平均截面相份额,试验表明,这种技术具有简单易行、响应快、精度高等优点,是测量油气水三相流动局部截面相份额和平均截面相份额的一种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19.
油水两相流含油率的在线精确测量具有重要价值,对同轴电导传感器在垂直管道中测量的持油率对含油率的表征特性进行了研究.开发了基于同轴电导传感器的持油率测量系统,针对传感器结构特点,采用了垂直安装方式,利用无量纲系数(Z)分析了持油率与含油率之间关系.结果表明:垂直上升管与垂直下降管中,都存在Z随着含油率的增加由大于1变为小于1的变化规律,该规律受重力的影响较小,而与垂直管道中油水的分布有关.  相似文献   

20.
蜗壳式旋风分离器内流场的特点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用五孔探针和热线风速仪测定了蜗壳式旋风分离器内的速度场和压力场,分析了上部入口结构、芯管插入深度和锥体长度对流场的影响.测定表明,蜗壳式旋风分离器内流场是一个非轴对称的三维湍流场.上部环形空间内有明显的顶部二次流存在,因而形成上灰环.芯管末端附近有较大的向心径向速度,呈短路流现象.在锥体下部有较大的偏心流,因而造成排尘口处粉尘返混,降低分离效率.斜底入口结构的旋风分离器可以减少二次流的流量,增加环心空间的径向速度,而对下部流场影响很小.芯管插入深度对芯管末端附近的径向分布有影响,而对短路流量影响很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