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以1年生杂交杨树无性系为试验材料,在生长季结束后对茎、皮、根等器官的生物量及热值进行研究。结果表明:共有13个杨树无性系的生物量高于平均值,无性系208的地上部分、地下部分和生物量均为最高,分别达到485.77、146.18、631.95 g;不同器官间干质量热值的顺序为茎、皮、根。不同杨树无性系的单株干质量热值存在极显著差异,其变异幅度为18.659~19.141 kJ/g。选出的优良无性系单株热值、生物量和单株干质量热值平均值分别比群体平均值高26.12%、25.99%和0.12%。不同无性系单株热值的差异主要来源于生物量。  相似文献   

2.
杨树杂交无性系品种抗旱性的比较研究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采用P-V技术,以P-V曲线水分参数为基础,对8个杨树杂交无性系品种的抗早性进行了排序和聚类分析。结果表明,杂交无性系品种的抗早性均大于对照品种。8个新品种及对照品种可以分为3个类群。第一类群为4号、7号、2号、8号、5号和6号,抗旱性强。第二类群为1号和3号。抗旱性较弱;对照品种为第三类群,抗旱性明显较弱。结合其它性状,很有希望从第一类群中选择出具有推广价值的杨树新品种。  相似文献   

3.
杨树为柳科属(PopulusL.)树种,为落叶乔木。目前杨树定向培育已成为国内外的热点问题之一,杨树杂交育种对培育胶合板材、纸浆材、大径材及抗性育种(抗旱、抗寒、耐盐碱等)有重要意义。杨树自然条件下种子少而且不易采集,室外杂交花期、授粉不易控制,为达到选育良种的目的,采用切枝杂交技术,便于调整花期,保证父本的纯正,为杨树全同胞家系育种奠定良好基础。  相似文献   

4.
针对原有杨树常规杂交育种技术体系的不足,进行了四个方面的改进:将原有两种控制授粉技术-室外大树搭架法杂交和室内切枝水培法杂交改进为室外植株斜置法和室外切枝扦插法;通过借鉴棉农棉花育苗技术,总结了一个简易、经济、出苗率高的杨树播种育苗新技术-营养钵直播直移法;提出了芽保存率、苗期节间距、冠径比等几个新指标,丰富了杨树常规育种的选择指标体系;建立了基因库与试验林二元路线选择法。  相似文献   

5.
本文针对原有杨树常规杂交育种技术体系的不足,进行了四个方面的改进:将原有两种控制授粉技术-室外大树搭架法杂交和室内切枝水培法杂交改进为室外植株斜置法和室外切枝扦插法;通过借鉴棉农棉花育苗技术,总结了一个简易、经济、出苗率高的杨树播种育苗新技术-营养钵直播直移法;提出了芽保存率、苗期节间距、冠径比等几个新指标,丰富了杨树常规育种的选择指标体系;建立了基因库与试验林二元路线选择法。  相似文献   

6.
本文以目前引种较多的20个优良杨树无性系为研究对象,通过栽植对比试验,借助林分全面调查和树干解析等方法,研究各无性系树高、胸径和材积生长特性,以期获得各无性系的生长特性表现差异,为试验区杨树栽培品种的选择提供科学依据。结果表明:中驻6号为最适于试验地区推广栽植的无性系,50杨、桑迪、NL351表现也较好,可供选择;I-107和中洛759不宜在试验区栽植。无性系中树干饱满度最高的为无性系2001,饱满度最低的为无性系102。  相似文献   

7.
杨树无性系根系特征及地上与地下部分相关性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采用大田挖掘法,对20个杨树无性系的根系特征及地上与地下部分的相关关系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20个杨树无性系的根系主要集中在0~50cm土层中,根系以水平根为主,垂直根基本消失,不定根与地面的夹角较小,基本保持水平。中驻1号、NL351、T26和中驻6号的不定根总长度较大,中驻1号、中驻6号、W07和1107的不定根总数量较多,基部直径在2cm以下的不定根占不定根总数量的60%~80%。从地上和地下部分的生长情况来看,树高、冠幅、地上部干重、根重和根长存在显著相关关系;20个杨树无性系的根冠比在0.23~0.45的范围之内;单位地上部所具有的根长差异性较大,最大的为T26,最小的为中菏1号;根系生理吸收效率与根冠比、单位地上部所具有的根长呈负相关关系,即根系冗余现象。通过聚类分析,在相似系数为1.3时,可将20个杨树无性系分为3类6个亚类。研究结果可为杨树优良无性系的进一步选育和抚育管理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8.
【目的】杨树是我国平原地区种植面积最大、木材产量最高的速生用材树种之一,如何做到适地适树,提高杨树人工林的产量和质量,是生产中需要解决的关键技术问题。综合评价杨树无性系间的生长和力学性能,可为长江中下游地区筛选杨树优良无性系提供依据。【方法】在对美国引进的104个美洲黑杨无性系和3个对照无性系进行初步评价的基础上,选择17个生长较优良的25年生无性系,分析其生长性状、木材基本密度、抗弯强度、抗弯弹性模量和顺纹抗压强度。【结果】所研究的17个无性系间在生长性状、木材基本密度、抗弯强度、抗弯弹性模量和顺纹抗压强度等方面存在极显著差异; 木材基本密度与抗弯弹性模量和顺纹抗压强度之间存在显著正相关关系,力学性质各指标间也存在极显著线性相关。综合评价表明,无性系‘NL-95’、S371、S313和‘I-69’属于低强度、中低品质材,其他13个无性系都属于低强度、高品质材。【结论】所研究的17个无性系中,从美国引进的S3239和S3312两个无性系的综合表现最好,适合在长江中下游地区作为用材林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9.
【目的】了解淹水处理下不同杨树无性系苗木根系的形态变化规律,揭示杨树对淹水胁迫的根系适应策略,为筛选耐水的杨树无性系提供依据。【方法】选用3804杨、1388杨、895杨、110杨和328杨5个杨树无性系,设置对照、渍水和淹水3种处理,测定苗木根系的生物量、长度、数量、表面积、体积等指标。【结果】①渍水处理下杨树根生物量与对照无显著差异,但淹水处理下的根生物量却显著小于对照。②渍水和淹水处理下的多数杨树无性系苗木一级根数量与对照之间没有显著差异,但总根长、总根投影面积、总根表面积和总根体积却大于对照。③与对照相比,渍水和淹水处理下的杨树苗木根系平均直径有所减小,但根尖数、分叉数和交叉数却增大。④主成分分析提取出的2个主成分累积贡献率为88.58%,可较好地反映杨树苗木根系形态特征。【结论】隶属函数法分析表明,在渍水处理下5个杨树无性系根系形态表现的优劣顺序是1388杨>895杨>3804杨>110杨>328杨;在淹水处理下的优劣顺序是1388杨>895杨>110杨>328杨>3804杨。所以,从根系形态表现看,1388杨和895杨的耐水性较强。  相似文献   

10.
鹅掌楸属(Liriodendron)杂交育种回顾与展望   总被引:10,自引:5,他引:10  
对我国鹅掌楸杂交育种工作进行了回顾与总结。自已故叶培忠教授开创该树种杂交育种工作以来40a的历程,概括地分为3个阶段:杂交可配性与杂种优势探索阶段,杂交后代试种及其生长适应性测定阶段,杂交育种工作全面发展阶段。关于杂交育种工作的主要进展则包括了解和掌握了鹅掌楸属种间杂交可配性、杂交胚胎学、杂交授粉生物学与杂交技术;揭示了杂交种生长优势的形成原因;选出一批优良杂交后代家系与无性系;总结出无性繁殖的技术;初步建立了推广示范点,探索了科研与开发的途径。最后对今后的工作进行了展望性的讨论。  相似文献   

11.
杨树无性系生物量生产的三维模拟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以1992年建立的定应航运林场杨树纸浆试验林为基础,探讨了杨树无性系生物量生产的三维模拟模型。结果表明,至6年生时,3个无性系和4种密度间林分的生物量生产存在的显著差异,除NL-80351外,最大的林分生物量生产均出现在在密度为1111株/hm^2的林分中。通过对多种函数比较后得到,单生物量生产可由渐摈Baule-Mitscherlich函数描述;Champman-Richards函数可用于计算B  相似文献   

12.
本文通过对10种杨树无性系长时间栽种试验,研究了杨树生长特性,对不同林网防风效能进行了研究,得出适合山东沙地的最优模式.试验结果对山东省治沙树种选择,栽种模式确定具有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3.
本文对不同无性系杨树叶片的超氧物歧化酶(SOD)同工酶谱进行了比较研究,实验结果表明:不同无性系杨树叶片SOD同工酶谱都具有较小迁移率的S带、中等迁移率的M带和较大迁移率的F带;S带为Mn-SOD,M带和F带为Cu、Zn-SOD.各无性系SOD同工酶谱都具有1条S带和1条M带,F带数目在各无性系存在差异;青杨和黑杨的F带为3条,白杨的F带为6条,亲缘关系较近的青杨和黑杨SOD同工酶谱较为相似,而与它们亲缘关系较远的白杨SOD同工酶谱存在较大差异,SOD同工酶谱分析可应用于杨属植物的分组、无性系及亲缘关系的鉴定。  相似文献   

14.
不同贮藏温度对4种杨树花粉生活力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花粉离体培养的方法对不同温度条件下贮藏的4个杨树无性系花粉活力进行了研究,并对超低温贮藏1年后杨树花粉用于杂交育种的可行性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杨树花粉在离体培养28 h萌发率达到最大。贮藏3个月后,-20℃贮藏条件下4个杨树无性系花粉的萌发率最高,分别是:白杨84 K为36%,白杨毛新杨×银灰杨为35.2%,中菏1号为39.2%,钻天杨为41.9%。-80℃贮藏1年后的花粉仍具有生活力,能够正常授粉并获得正常发育的种子。  相似文献   

15.
<正>本文描述了黑杨派和青杨派的17种杨树叶片的解剖构造,它们分属两种类型:等面叶和异面叶。属等面叶的是黑杨派的5个无性系:Ⅰ-69、Ⅰ-63、872、888、890;属异面叶的是青杨派的二个种:小叶杨和辽杨以及黑杨派的加农杨。杂交子代Ⅰ-69×加农杨、山海关杨×Ⅰ-63、Ⅰ-214×Ⅰ-63、Ⅰ-72×Ⅰ-63和Ⅰ-72趋向于等面叶型;杂交子代Ⅰ-69×小叶杨、Ⅰ69×辽杨、Ⅰ-214和山海关杨趋向于异面叶型。文中分析了杂交子代的遗传性状,讨论了叶片结构和环境因子及遗传因子的关系,试图为选育优良无性系提供解剖学的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6.
美洲黑杨及其引种展望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正>杨树是北半球中纬度平原地区广为栽培的树种。目前我国栽培的杨树,多起源于纬度较高的地方,在纬度较低的暖温带和亚热带的平原地区,尚缺少速生优质和抗病的良种资源。 自十九世纪以来,杨树引种栽培广泛开展,尤以本世纪五十年代后,意大利选出了几个南方型美洲黑杨栽培无性系,引起了人们对美洲黑杨这个种和它的栽培无性系的高度重视。除在地中海各国广泛引种外,已逐渐推向南半球和低纬度地区。 1972年我们第一次引种了亲本起源于较低纬度的Ⅰ—63和Ⅰ—69等美洲黑杨栽培无性系,经过几年的多点栽培试验初步证明,适宜于南方栽培,这就为我国杨树栽培向南推移展现了广阔的前景。  相似文献   

17.
通过杨树的天然杂交和人工控制杂交,经过多年多点苗期试验和无性系对比试验,综合评价了筛选出的鲁林1号、2号和3号3个适宜制浆造纸的杨树优良新品种,它们具有生长量大、造林成活率高、抗病虫、材质好等特点,适宜制浆造纸和制作胶合板用材。其中:鲁林1号杨为雌株,是从美洲黑杨228-379(Populus deltoides‘228-379’)优树上采集天然杂交种子选育而成,在莒县和长清区试验点6年生平均单株材积分别超过对照I-107(P.×euramericana‘Neva’)26.5%和14.5%。该品种树干圆满、侧枝细小、出材率高、木材制作胶合板性能优良,特别适合培育大径级胶合板用材,也可培育纸浆材。鲁林2号和3号都是通过室内水培人工控制杂交培育而成,鲁林2号杨为雌株,母本为欧美杨I-72(P.×euramericana‘San martino’)、父本为美洲黑杨PE-3-71(P.deltoides‘PE-3-71’),4~6年生平均单株材积超过对照I-69杨(P.del-toides‘Lux’)24.7%~59.0%,特别适宜培育纸浆材;鲁林3号杨为雄株,母本为美洲黑杨I-69,父本为美洲黑杨PE-3-71,4~6年生平均单株材积超过对照I-69杨25.1%~62.5%,适宜培育胶合板材,也可以培育纸浆材。  相似文献   

18.
测定引种的15个外来杨树无性系和作为对照的本地响叶杨的干物质与鲜物质的比值,进行显著性测验,结果表明:16个参试品系的茎、枝、根及单株总和的干重/鲜重比值,在α=0.01的水平下,均差异显著;参试杨树无性系的根部干物质/鲜物质比和地上干物质/地下干物质比值为重复力相对较高的性状.  相似文献   

19.
杨树无性系的磷营养效率差异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以杨树的8个无性系为试材,采用土培试验。探讨了无性系间的磷营养效率差异。结果表明杨树无性系之间存在着明显的磷营养效率差异。在缺磷胁迫下(-P处理)无性系S17、S19和105的地上部分生物量分别为55.15,48.28和49.25g/株,与磷充足( P)处理相比,缺磷胁迫使它们的生物量减少均不超过30%,属于I级高效型无性系,无性系106,797和I-69的生物量分别为35.45,31.45和28.35g/株,缺磷胁迫使其生物量分别下降29%,43%和54%。属磷营养效率低效型无性系为Ⅲ级。无性系1388和3244属磷营养效率极低型无性系,为Ⅳ级,生物量分别只有23.05,23.94g/株,缺磷胁迫使其生物量下降约50%左右。8个无性系中,没有发现磷营养效率为Ⅱ级的无性系。  相似文献   

20.
对抗虫、感虫毛白杨无性系叶片、树皮和木质部的总糖、总酚和单宁含量,以及树皮内多酚氧化酶和过氧化物酶的活性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树皮中总糖含量与成虫拒食毛白杨树皮无关,不同抗性水平无性系总糖含量差别不大;总酚和单宁含量是抗性的重要指标;多酚氧化酶活性与抗性紧密相关,过氧化物酶活性在感虫无性系较高,是杨树对虫害的应激反应.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