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7 毫秒
1.
##正##虽然孑然一身,一生坎坷,一事无成,特别是下岗后生活无着,孤苦无助,但再困难我也没有放弃购买《世界知识》、阅读《世界知识》,毕竟我在"睁眼看世界",没有被世界抛弃。世知是我的人生支柱。1979年,我下乡插队回家过年时结识了《世界知识》。1986年是世界和平年,我参加了世知举办的"世界知识竞赛",得了优秀奖。后来我还在世知社订阅过一年的《世界知识》。每年单位报刊征订时我都订《世界知识》,现在  相似文献   

2.
我是《世界知识》杂志的一名老读者。记得在1956年我12岁时,从《世界知识》上读到“怎样学习国际时事”笔谈会的文章,作者有刘思慕、李纯青、王铁崖、梅汝璈等专家。笔谈会向读者介绍学习国际时事的方法和体会。我如获至宝,把那些文章汇集在一起,保存至今。从1957年开始,我就坚持订阅《世界知识》,直到“文革”《世界知识》停刊。1979年《世界知识》复刊的消息传出时,我正在南京护理沉疴不起的父亲,我当即汇钱给泗阳的亲戚拜托他为我订阅《世界知识》。从那时至今我一直订阅这本我喜爱的杂志不辍。  相似文献   

3.
我是《青年科学》的忠实读者。提起和《青年科学》的结识,还得从1998年春节说起,记得那是正月初六,当我在表哥家第一次看到《青年科学》时,那设计新颖别致的封面就深深地吸引了我。接着从头到尾看了一遍,  相似文献   

4.
高从香 《世界知识》2014,(18):83-84
<正>记得2008年的11月份,我把邮递员邀到我家,想再订购一份关于时事政治的期刊,我接过邮递员带来的报刊订购目录,眼花缭乱,摸不着头脑。邮递员看我一时拿不定主意,马上给我说:"大姨,他们订的《世界知识》都说很好。"我觉得憨厚的邮递员说得有理,便下决心订了《世界知识》。当我拿到2009年第1期《世界知识》时,我一眼看到了《海洋权益和  相似文献   

5.
吴龙飞 《世界知识》2014,(18):82-83
<正>上个世纪60年代,我读初中时,在学校阅览室看到了《世界知识》。我喜欢其中的《列国志》和首脑人物简介。我还依稀记得介绍首脑人物时,配了一幅小漫画。那时的文章是和当年的政治形势相配合的,现在看来,自然免不了"左"的痕迹。本世纪初,办刊的方针是"平实理  相似文献   

6.
读者来信     
《科技导报》是我参加工作后比较喜欢的一本杂志,不过那已经是10年前的事情了。可以说,我从《科技导报》中获取了很多关于"三农"问题的知识和信息,也看到了《科技导报》的一份社会责任。但后来由于工作辗转,我没有连续订阅《科技导报》。今年,我抽空订了几期,一则是想从杂志中获取知识和信息,二是想看看我的"老朋友"在这几年的变化。但当拿到手时,我发现贵刊  相似文献   

7.
每次收到新出版的《科技导报》,我都是前前后后统一看一遍,碰到与我熟悉的同志专业对口的资料时,我必选择到附近的复印社复印后寄给他们,让他们与我共享和提高。我常想我做不了大的贡献,但从交流着手也是一种小小的推进吧。此外,对于《科技导报》我还建议:  相似文献   

8.
匕~J卜‘I」二J不犷《青年科学》,很早我就认识了你,你是我的良师益友,伴我走过人生的风风雨雨。你让我悟到了人生的真谛,使我的生活走向更高的阶梯。痛苦时,你能给我一份解脱,愉快时,你能让我把一切虚伪的东西看破《青年科学》,是充实我精神的食粮,是陪我走向美好境界的伴侣。哲思妙语,花季短笛,青春花园,如弈人生,还有心灵和声,给了我无穷的启迪和不尽的导向。拥有了《青年科学》,就拥有了生活中浪漫的一片绿洲;拥有了《青年科学》,就拥有了旅途中充满希望的一片港湾。精粹的内容,使人的精神升华;真诚的字句,能让人的心灵净化。啊,《青…  相似文献   

9.
<正>《飞屋环游记》《冰川世纪3》《阿凡达》等,凡是电影院里最新上映的立体电影,爸妈都带我去看。看立体电影时,我感到里面的物体像是跳出了屏幕,真实又  相似文献   

10.
张怡微 《世界博览》2014,(11):88-88
正隔天我去驾校时,按照她的提醒,把头抬高一寸,结果看到了漫山星星点点的坟墓。我学车时适逢学运那个月,知晓纷纷扰扰、天下大事全都仰赖在小小空间里的收音机。自己练习的时候,我大多开着它,因而也在那段密集的日子里,我忽然知道了许多台湾电台主播的名字,讲话的风格。偶尔插播流行音乐,《秋天别来》、《掌心》,都是旧年  相似文献   

11.
以巴金的创作而言 ,如果分析《激流三部曲》或者《寒夜》才是理所当然的 ,而我特意选择了《爱情的三部曲》中的《电》 ,这似乎有些不合常规。《电》诞生的时候就生不逢时。出版时遇到了重重困难。在当时的评价中 ,这部小说也是有争议的。《电》的影响无论如何也不能跟《家》相比 ,现在读它的人一定也没有那么多 ,这是一部逐渐要为人们所遗忘的作品。实际上不仅是《电》 ,现在很多人认为巴金已经过时 ,巴金只是讲革命 ,讲反封建 ,等等。我觉得是不对的 ,其实这都是后人加上去的。今天我们重读巴金的小说 ,会发现他的小说里还包含了很多问题 ,…  相似文献   

12.
长篇历史小说《天王洪秀全(》以下简称《天王)》的作者于培杰是我大学的同学,且是学兄。我知道他专攻文艺理论,写过不少文学评论方面的文章,也出版过《辉煌的古代音乐》、《论艺术形式美》、《美学论稿》等专著,从没见他写小说。退休之后,他蛰居在家,极少出门,在不到四年的时间里,居然连续推出了《末代皇帝·溥仪》、《智者曾国藩》和《天王》等三部长篇,速度之快,令人吃惊。当这部《天王》送给我时,尚散发着浓浓的墨香,我一口气读完了,并写下了下面这些文字,以示祝贺。太平天国是个人所共知的题材,在过去的小学课本里就有。所以读过小学的…  相似文献   

13.
我看《明代小说四大奇书》徐朔方美国普林斯顿大学浦安迪教授的力作《明代小说四大奇书》,1987年由该校出版社出版,六年之后沈亨寿先生的汉文译本由中国和平出版社出版,编入季羡林教授主编的《海外中国学丛书》。当我细心阅读作者的原文时,自然回想到我和他在普林...  相似文献   

14.
读者来信     
《大自然》2016,(6)
正《大自然》编辑部:我出生在内蒙古东南部科尔沁左翼中旗名为嘎达莫瑞的小屯子,那是一个在地图上都不易找到的小地方,近日步入了"80后"的行列。在"百岁不稀奇,九十正当年,八十满街跑,七十算老几"的当下,我不敢也没资格给自己挂个"老"字。唯独写《读评信》《听评信》和《观评信》时,称自己是"热心老读者"、"热心老听众"和"热心老观众"。早先就有人说我是"成天读书看报的书呆子"。我虚心接受,但坚决不改。我有机会就买书、订报刊,先后订阅过《大自然》《民族画报》和《中国环境报》等好几种,每次  相似文献   

15.
正是谁,用朴实的文字,描绘了美好的童话乐园?是谁,赋予书中的动物、植物灵性,拨动我的心弦?又是谁,用真挚的情感,营造出温馨的心灵港湾?啊,是他——日本著名儿童文学作家新美南吉。今天,我翻开新美南吉的童话集《去年的树》,开始了阅读之旅。当我读到《小狐狸》时,母亲对文六的爱深深地触动了我;当我读到《马棚边上的油菜花》时,油菜花蕾对外面世界的向往让我心动……新美南吉把他对生命的珍惜以及对弱者的同情注于笔尖,创作了一篇  相似文献   

16.
不觉中 ,《高等函授学报》公开发行 10周年了 ,可喜可贺 !十年来 ,贵刊在成教领域和中学教育界辛勤耕耘 ,硕果累累 ,反响巨大。她为献身成人教育的专家、学者提供了著书立说的园地 ;她向坚守中学教育阵地的中学教师传授了新的教育理念 ,提供了新的教育信息 ,从而造就了一大批中学骨干教师。十年来 ,她让我思路广开 ,受益匪浅 ;十年来 ,她引我上马 ,催我奋进 ,督我努力 ,伴我成长。值其 10周年喜庆之际 ,我情不能禁 ,特撰文抒发情怀。记得当学员时 ,《高等函授学报》的前身———《高师函授学刊》就是我不说话的良师 ,每当我学习上遇到困难时…  相似文献   

17.
《爱在午夜降临前》如约而至如果说有什么爱情片可以做到隽永且常情,大概非林克莱特的三部曲《爱在黎明破晓前》《爱在日落黄昏时》《爱在午夜降临时》莫属。故事起始于一段飞驰列车划过的铁道和一节被打了柔光镜的列车车厢。那是1994年初夏,在布达佩斯开往巴黎的欧洲城际火车上,美国青年杰西邂逅了法国女大学生赛琳娜。两人手中的书——《爱德华女士》和《我只需要爱》为他们打开话匣子,一番海  相似文献   

18.
<正> 关注许俊德,就如关注我自己的命运一样。九十年代初,许俊德在大庆成为一种现象,大小报刊总是有他的散文、随笔、诗歌出现,20年世纪90年代的最后一年,许俊德把他的部分散文、随笔作品结集成《梦里花落》,似乎是对自己一个时期的创作进行了一次小结。当他把这本书送到我手中时,是个初春的日子,我就在办公室里翻阅了整个下午。当时读了几篇,我哭了,《遥远的石榴花》,《被时间碰伤》,《梦里花落》、《夜凉如水》……这些篇章也碰疼了我怀  相似文献   

19.
西西与其他香港女作家不同的是,她极少写爱情小说,《像我这样一个女子》和《感冒》可说是仅有的篇章。《像我这样一个女子》以一个蜗居在殡仪馆里为死人化妆的女子对爱情退守的观望姿态来观照现实;《感冒》以一个在生活中承受婚姻与爱情双向侵袭的柔弱女子的心理直接表现现实;两篇文章共同说明了在对待爱情与命运时,女性在处于退守状态的期望中和处于自由选择的困境时表现出了"勇敢"和"软弱"两种截然相反的存在。  相似文献   

20.
报人自居     
我常常以报人自居。 我觉得自己有很多理由这样称谓。我告诉别人,我在中学时就办报了。 我记得,那张报纸叫《蝶恋花》。我不知道“蝶恋花”是什么意思,只知道是一个词牌名。当时我们几个同学组建了一家文学社,通过《蝶恋花》不定期地刊印一些同学的作品。后来,我在大学里办系报《鸿鹄志》,作学生记者。再后来,到《电脑报》,一干就8年。 我就是那只蝶,始终不渝地恋着报业。 我常常感觉自己会被新的报业浪潮淘汰。 现在已经不时兴.com。中关村的“理论家”们早在年前就宣布,“中国正在进入传媒时代”;夏季来临的时候,有“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