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18 毫秒
1.
对中国三叠纪海生爬行动物化石及其产出层位、产地进行了较为系统的分析研究和总结,划分出4个相关的海生爬行动物群:早三叠世南漳海生爬行动物群、中三叠世兴义海生爬行动物群、晚三叠世关岭海生爬行动物群、晚三叠世定日海生爬行动物群.进一步的研究表明,中国三叠纪海生爬行动物化石数量比较丰富,种类多样;特别是贵州关岭地区三叠纪海生化石数量多、保存完整,基本上为原地埋藏,实属国内外同期地层之罕见.中国三叠纪海生爬行动物化石地史分布从早三叠世奥伦尼克期到晚三叠世诺利期都有分布;地理分布主要分布于古东特提斯海域,具有明显的区域性.  相似文献   

2.
贵州关岭动物群时代的牙形石地层证据   总被引:5,自引:2,他引:5  
通过对关岭动物群产出层位瓦窑组及其下伏地层竹杆坡组采集到的牙形石样品进行处理,得到典型牙形石带分子Paragondolella polygnathiformis和Paragondolella tadpole。经对比,可知竹杆坡组顶部和瓦窑组的时代为晚三叠世卡尼期中期或晚期,而不是中三叠世拉丁期,从而表明关岭动物群的时代是晚三叠世卡尼中--晚期。  相似文献   

3.
贵州关岭动物群时代的牙形石地层证据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通过对关岭动物群产出层位瓦窑组及其下伏地层竹杆坡组采集到的牙形石样品进行处理,得到典型牙形石带分子Paragondolella polygnathiformis和Paragondolella tadpole. 经对比,可知竹杆坡组顶部和瓦窑组的时代为晚三叠世卡尼期中期或晚期,而不是中三叠世拉丁期,从而表明关岭动物群的时代是晚三叠世卡尼中-晚期.  相似文献   

4.
正贵州龙生活在三叠纪的海洋里,以小型水生动物为食;而绝大多数恐龙则生活在侏罗纪至白垩纪时期的陆地上,以植物和动物为食。到目前为止,我们尚未发现古生代的海生爬行类化石。但几乎所有的海生爬行类—鳍龙类、海龙类、鱼龙类等都相继在早三叠世到中三叠世初的海洋中出现了,并在中三叠世达到辐射发展的顶峰,大部分类群在晚三  相似文献   

5.
在晚三叠世卡尼期,川西北地区继承了自中三叠世拉丁期出现的古海湾(图1),其中沉积了一套以正常浅海相碳酸盐岩为主的汉旺组地层,代表一次小的海侵。在平武县至茂汶县一线以西,卡尼期的沉积面貌则有极大的差异,如在马尔康地区自下而上是侏倭组与新都  相似文献   

6.
探讨"三江"北段铅锌矿床成矿物质的预富集作用.通过对典型矿床的矿石特征、下-中二叠统尕笛考组和上三叠统波里拉组的沉积环境特征研究,认为中二叠世-晚二叠世,研究区的构造环境为弧后盆地环境,形成初始矿源层;早中三叠世-晚三叠世,为火山岛弧环境,是层控预富集成矿期.该地区在二叠-三叠纪期间,盆地中发生的热水喷流沉积作用使铅锌成矿物质得到了初步的富集.  相似文献   

7.
拉陵高里河沟脑地区发育大面积花岗闪长岩岩基,北东侧侵入于古元古代白沙河口组片麻岩组中,北侧与晚三叠世花岗闪长岩和石英闪长岩岩体呈侵入接触。为了解该花岗闪长岩岩基的形成时代及其特殊的地质意义,文中对该花岗闪长岩基进行了岩石学、年代学和岩石地球化学研究。通过LA-ICP-MS锆石U-Pb同位素测年,获得年龄为(238. 6±2. 9) Ma,时代属于中三叠世;花岗闪长岩在化学成分上类似于火山弧花岗岩类,属于俯冲阶段地壳物质部分熔融的产物。通过区域构造演化及岩浆岩组合特征的研究表明:东昆仑地区晚二叠世—中三叠世构造岩浆阶段仍属于洋陆俯冲阶段,中三叠世岩浆活动持续较短,面积较大,阿尼玛卿大洋板块的断离作用可能是较好的解释。这种解释与中三叠世东昆仑地区发生强烈的壳幔岩浆混合作用的地质事实吻合。  相似文献   

8.
吐鲁番盆地沉降特点及其构造意义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无论砂岩成分不是盆地沉降曲线均明显吐鲁番盆地经受了多期次的构造叠加改造作用。盆地发育初期为弧后盆地,形成于晚古生代本工岩浆活动之后,在最初热沉降作用中即在晚二叠世和早三叠世,发生了了快速下降作用,从中三叠世到第三纪,盆地发生了多次找曲沉降。引入注目的加速找曲沉降时期主要集中在晚三叠世/早侏罗世,晚侏罗世,侏罗纪末/白垩纪初以及白垩纪末/早第三纪,分别代表了羌塘地块、冈底斯地块及印度板块与欧亚板相继  相似文献   

9.
新疆南天山库车河地区山着二叠-三叠系的连续剖面,剖面中地层界线清楚,化石较为丰富。在上二叠统比尤勒包谷孜群中发现了安加拉大陆晚二叠世植物群的典型代表“Callipteris”zeilleri和俄罗斯库滋涅茨克煤田上二叠统顶部的特有种Yavoskya mungatica。而下三叠统俄霍布拉克群的植物化石具明显的中生代面貌。因此,库车河地区海西期花岗岩之上覆盖着晚二叠世晚期地层,它与下三叠统俄霍布拉克  相似文献   

10.
经实地观察,查明柏克塞尔南山剖面第四植物化石层实际上包括两个岩石地层单元:南营儿群和大山口群.前者由灰绿色砂岩夹页岩组成,产延长层植物群分子,主要有 Danae opsisfecunda,Bernoullia zeilleri,Neocalamites,carcinoides,Cladophlebisraciborskii,Glossophyllum shensiense 等,时代为晚三迭世.后者由灰绿和灰褐色砂岩组成,具炭质页岩夹层,产 Cladophlebis denticulata,Nilssonia orientalis,Podozamites lanceolatus,Pterophyllum sp.,Czekanowskia sp.,Ph-oenicopsis sp.,Pityophyllum sp.,Desmiophyllum sp.等植物化石,时代为中侏罗世.两组之间,具一清晰的假整合面.  相似文献   

11.
利用探井和地球物理资料,系统分析川西中段彭州气田钻探成果和中三叠统雷口坡组天然气成藏特征。川西中段深层有优质的下寒武统烃源岩,雷口坡组微生物型储集层沿山前带呈北西向展布,晚期发育的沟源断层形成的输导体系,早于断层形成的圈闭体系,具备形成大气田的基本条件。川西中段雷口坡组气藏为次生气藏,其天然气来源于下伏古气藏及烃源岩,深层的天然气通过断层向上运移聚集。川西中段雷口坡组的成藏特点为:(1)深层古油气藏发育;(2)微生物储层发育;(3)沟源断层晚期发育;(4)地震促使断层活化;(5)天然气跨层运移成藏。除雷口坡组外,深层应该还存在残余的古气藏,可能赋存的层位为二叠系和震旦系。  相似文献   

12.
为解决川中-川西地区钻井资料匮乏、受玄武岩喷发影响地层纵横向分布发生变化等问题,利用地震资料开展中二叠统茅口组及上覆地层地震相特征分析。通过地震识别,茅口组顶界在地震剖面上主要表现为强波峰地震反射,川中-川西地区茅口组顶界存在明显的弱振幅杂乱地震反射特征连片分布。根据沉积背景分析,认为川西南部地区、川西中部地区、川西北部地区、川中地区茅口组顶界弱振幅地震异常响应特征为火山喷发、火山沉积与碳酸盐岩喀斯特等不同地质作用所引起;结合茅口组上覆地层的差异,将川西-川中分为4个地震相区域。四川盆地上二叠统玄武岩在成都-简阳地区分布,早期可能为火山口爆发区,为油气勘探有利区带。  相似文献   

13.
华北地区三叠纪盆地格局及演化分析   总被引:5,自引:1,他引:4  
三叠纪是华北地区构造格局的重要转型期,该时期发生的印支运动影响着华北地区盆地的发育演化.早—中三叠世,华北板块内部基本继承了晚海西期以来的构造格局和沉积特点,地势北西高、东南低,为一南陡北缓、呈NWW向展布的大型内陆沉积盆地,恢复的地层原始沉积厚度在1 500~2 000 m之间.晚三叠世扬子板块与华北板块之间发生自东向西的剪刀式碰撞拼接,华北地区发生全面抬升,且东部抬升早、抬升幅度大,西部抬升晚、抬升幅度小,沉积盆地的范围向西发生退缩.华北地区西南部仍为统一的大型沉积盆地,发育温暖潮湿气候下的河流、湖泊、沼泽相沉积;华北东部大部分地区处于隆升剥蚀状态,使得先期沉积的早—中三叠世地层发生剥蚀,一些地区剥蚀作用深至古生界,仅局部地区发育小型山间盆地沉积.  相似文献   

14.
选择贵州省盘县地区新民乡羊圈村附近羊圈-楚皮凹剖面中三叠统关岭组上段至杨柳井组下部地层进行牙形石生物地层再研究, 补充描述牙形石Neogondolella constricta cornuta, Neogondolella constricta longa, Neogondolella constricta balkanica, Neogondolella alpina alpina, Neogondolella cf. Neogondolella acuta, Paragondolella excelsa和Paragondolella tornaesis等物种, 丰富了该段地层牙形石多样性组成, 并重新划分牙形石带, 进行区内和区外对比。结果表明: 1) 羊圈-楚皮凹剖面关岭组上段至杨柳井组下部可划分5个牙形石带, 自下而上为Nicoraella germanica带(未见底界)、Nicoraella kockeli带、Neogondolella bifurcata带、Neogondolella constricta带和Neogondolella constricta cornuta带(未见顶界); 2) 该段地层牙形石序列区内可与贵州省青岩剖面垄头组上部(台缘斜坡)、关刀(2)剖面关刀岩楔(盆地边缘相)同名化石带对比, 区外与西特提 斯生物区菊石binodosus带、trinodosus带、reitizi带内的牙形石面貌组成相似; 3) 进一步证明该段地层时代为中三叠世安尼期Pelsonian亚期至Illyrian亚期中晚期, 但未进入拉丁期。  相似文献   

15.
经对赣中西部地区晚三叠世沉积特征及安源煤系沉积相归属问题的分析和讨论,认为研究区的沉积环境为半咸水的陆缘近海湖环境,并可进一步划分出五种亚相,即半深湖亚相、浅湖亚相、滨湖潮坪亚相、湖泊三角洲亚相和水下冲积扇亚相,对各亚相特征进行了系统地描述。  相似文献   

16.
研究内蒙古西部图古日格地区徐尼乌苏组复理石建造的沉积相, 揭示其普遍具有不同厚度、不同类型的鲍玛序列, 属于浊流沉积相。参照浊积相模式, 将其归为中扇亚相, 包括辫状水道、辫状水道间和中扇前缘等3种微相。根据区域地层对比和最年轻锆石年龄峰值(437.9±2.7 Ma), 推测徐尼乌苏组的形成时代为早中志留世。物源分析发现, 徐尼乌苏组碎屑物质主要来自变质岩区的石英岩和火成岩区, 推测分别来自其北边的早古生代岛弧带和其南边的华北板块基底。图古日格、达茂旗和白乃庙3个地区的地层建造对比表明, 在南造山带东西方向约400 km范围内, 广泛发育以徐尼乌苏组和塔林宫群为代表的弧后盆地, 表明早古生代古亚洲洋的俯冲曾形成宽阔的沟弧盆体系, 因此推测华北板块北缘属于安第斯型活动大陆边缘。  相似文献   

17.
靖边-安塞地区延长组长1段沉积相特征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探讨鄂尔多斯盆地靖边—安塞地区三叠系延长组长1段的沉积相特征及展布。方法根据野外考察资料,利用地层对比及测井相分析方法,划分了靖边—安塞地区长1段沉积相类型。结果靖边—安塞地区晚三叠世末期为湖泊—三角洲沉积环境,沉积中心在子长地区;沉积相自下至上依次为三角洲平原、三角洲前缘和前三角洲—深湖;沉积序列自下至上以粒度由粗到细的正旋回为主。结论长1期湖盆的演化受鄂尔多斯盆地中部东西向构造带控制,该湖盆中的湖相暗色泥岩有可能成为子长等地区另一套重要的烃源岩。  相似文献   

18.
中上扬子晚奥陶世赫南特期岩相古地理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晚奥陶世赫南特期发生了全球性的气候变冷事件.中上扬子地区典型沉积为观音桥组,富产全球广泛分布的赫南特动物群,对应冰盖扩张引起的全球海平面下降阶段.根据岩性、沉积构造、生物组合及其保存状态,赫南特阶划分出潮坪相及浅海陆棚相.湖坪相主要沉积观音桥组炭泥质灰岩、钙质泥岩,底栖生物繁盛.浅海陆棚相主要沉积五峰组上部Normal...  相似文献   

19.
川西北汉旺地区卡尼期鲕粒灰岩特征及地质意义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探讨川西北地区晚三叠世卡尼期马鞍塘组下部的鲕粒灰岩的沉积相及沉积时的古气候、古盐度。在前人研究成果基础上,对绵竹县汉旺观音崖剖面开展野外调查和室内薄片鉴定及碳氧同位素测试,结果表明共发育3套鲕粒灰岩,主要沉积于碳酸盐缓坡,由下到上鲕粒以复鲕、同心鲕、放射同心鲕、脑状鲕呈现,展示鲕粒沉积时海水能量降低、水体逐渐加深的趋势;上部灰岩中脑状鲕与同心鲕共存且同心鲕具双峰态粒度分布,显示鲕粒沉积时受到风暴作用影响。碳、氧同位素测试显示,鲕粒灰岩沉积时的古温度大体在24~35℃,Z 值在127~131,表明在卡尼期早期,川西北地区以蒸发量较高的低纬度地区干热气候为主。  相似文献   

20.
新疆东部三塘湖盆地构造演化及其石油地质意义   总被引:14,自引:0,他引:14  
三塘湖盆地形成于晚古生代以后,是一个构造演化复杂的中小型含油气盆地,经历了石炭纪到早二叠世盆地基底形成阶段、晚二叠世到白垩纪盆地发育阶段和第三纪以来的后期盆地改造阶段。在基底形成阶段,早石炭世为古准噶尔洋盆俯冲的活动大陆边缘时期,晚石炭世进入哈萨克斯坦板块和西伯利亚板块碰撞造山时期,早二叠世为碰撞后伸展转换时期。从晚二叠世以后,盆地进入发育阶段。晚二叠世为造山后伸展断陷时期,三叠纪末为挤压隆升时期,侏罗纪-早白垩世盆地进入拗陷时期,早白垩世末期为挤压逆冲时期。从第三纪以来,盆地进入了后期的改造阶段。在整个盆地演化过程中,晚二叠世盆地处于张性成盆环境,并沉积发育了上二叠统芦草沟组泥灰岩、上三叠统小泉沟群和下-中侏罗统水西沟群以暗色泥岩为主的三套烃源岩。受其区域性挤压构造背景影响,早白垩世末期和晚始新世是盆地两个油气成藏关键时刻,特别是新生代晚期盆地的改造对油气能否进入成熟生油阶段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