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8 毫秒
1.
正在西方哲学史上,苏格拉底(Socrates)是一个重要的分水岭,重要到了之前的西方哲学家可被统称为前苏格拉底哲学家—这是因为之前的哲学家大都以自然为研究对象,苏格拉底的兴趣却以政治、伦理等为主,由此将整个哲学的注意力延伸到了人文领域。罗马时代的哲学家西塞罗(Cicero)因而称苏格拉底为"将哲学唤落天堂的第一人"。对科学史来说,苏格拉底的出现  相似文献   

2.
西方哲学史通常把古希腊哲学分为三个时期:前苏格拉底时期;苏格拉底、柏拉图、亚里士多德时期和后亚里士多德时期。苏格拉底是一位承前启后的伟大哲学家,他不仅在学说上,更在人格气质上奠定了西方思想的基本格局。  相似文献   

3.
中国在近现代的历史上,一直在探讨走向进步和民族复兴的道路。首先是学西方的船坚炮利,再试图学其制度文明,然后引进科学与民主的思想观念。但这一切似乎还未能遂其所愿,因此,先贤们又把眼光盯到了国民性改造上。实际上,不仅中国人自己研究中国文化和中国人的国民性,此前,当西方人发现东方后,也在不断地研究中国文化与中国人的国民性,形成了很多成果。《十八世纪西方中国国民性思想研究》是陈丛兰在中国人民大学博士论文基础上经过修改完善而形成的。本书将十九世纪前西方关于中国国民性的论述分为三个阶段:思想发轫时期的旅行家时代,思想演进时期的传教士时代和思想深化时期的思想家时代,梳理了西方思想家关于"国民性"的内涵,回溯了十三至十九世纪间的西方中国国民性思想的研究成果,以伦理学的视角,重点阐述分析了启蒙思想家关于中国国民性的价值取向、理想人格与群体人格特征等内容,拓展了伦理学研究视角和领域,在经史合一、伦理文化分析等研究方法上也有所探索。  相似文献   

4.
西方自然主义教育思想的发展经历了萌芽、客观化自然教育思想、主观化自然教育思想、心理化自然教育思想、生长论自然教育思想五阶段的嬗变过程。纵观其历史嬗变,可以看出其嬗变特征:关于自然教育问题的认识经历了由量变到质变的过程;对自然适应性原则的探讨是从外部深入到内部的;崇尚用"自然"的方式表达自然和谐的教育;探讨教育与儿童自然(天性)发展的关系是其研究主题;自然教育思想内部形成了不同学派,推动了西方自然教育思想和教育科学的发展。  相似文献   

5.
周作人的学问渊博,涉及中外多种思想。文章从儒家、释家,日本文化、西方思想等对周作人的影响里,清理出多种思想中的统一点:"中庸"和崇尚"自然人性"是周作人为人为文的思想核心。  相似文献   

6.
贾平凹的作品里有不少自然人,他们都是他按照道家的人格模式创作的.道家主张主体"忘我"或"无我",做到与自然万物的合一,这种处在本真状态下的人就是自然人.从"商州系列"始,一直到近期的作品,这类人物屡屡可见.  相似文献   

7.
陶婧 《科技信息》2012,(12):147-147
孔子和苏格拉底的思想分别对东西方文化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孔子思想的理论核心"仁"主张"推己及人",将"己"的私识确立为道德和真理的标准;苏格拉底的"认识自我"及"知识即道德",则把包括自己的一切人的共识确立为道德和真理的标准。这是孔子和苏格拉底思想在本质上的根本区别。  相似文献   

8.
古希腊时期与我国的春秋时期,是中西方文化发展史上的重要时期,这一时期创造了璀璨的文明,为后人留下了宝贵的艺术财富。该文论述春秋时期"诸子百家"思想对中国文化艺术的影响,古希腊时期哲学家、思想家们的思想及外来文化对西方文化艺术的影响,以装饰纹样比较春秋时期和古希腊时期的艺术创作,以此解读中西方文化艺术的差异性。  相似文献   

9.
通过明清以来的西学中译史,论证了西学中译的文化杂合及非文化殖民性,为防止后殖民翻译外延内涵无限扩大化提供了佐证。西学中译的主流不是后殖民翻译所能涵盖的,而是属于正常的文化交流和融合。中外文化和思想的交流从来都是双向的,不但来自西方的学说深刻地改变了中国人的思相和社会面貌,而且中国思想也在西方产生影响。  相似文献   

10.
自然观是人们看待自然在人类生活中的性质、地位的观点的总和。池田认为,西方的机械论自然观是导致当前生态危机的根源,在西方主客二分的思维方式的支配下,人与自然被分割开来,最近300年终于确定了"西方支配世界"、"人类支配自然"的格局。当前需要改变这种局面,拯救人类,就要回到东方"天人合一"思想和佛教"依正不二"的观念中去。"天人合一"论认为,天道与人道在其根本上是一致的,人心或人性中都具备着天性和德性。这一思想构成了中国儒家的人生观与宇宙观的根本。而佛教则以"依正不二"和"一念三千"来展示它的大宇宙、大自然与人的生命的关系。二者的表现形式不同,但内涵相同的哲理,是异曲同工的。  相似文献   

11.
长镜头是从表象真实进入到内在真实的,这种真实并不都等于真理。它只是强调生活的完整性,适当的主观介入是为了使这种完整性更加饱满充实。传统的“艺术真实”强调“本质真实”、“规律性”,强化艺术的理性因素和主观加工,而电视艺术的真实是“所见即所现”,长镜头强调“原生态”,是一种特殊的真实。其独特的电视话语系统主要由客观、完整、特定性、明确和连贯的表意行为和生动的形象构成。  相似文献   

12.
艺术创作的过程,不只是对真实自然的模拟,它既要突破自然的真实,同时还要结合我们的个性、 感受、抓住本质,并以虚构的手法“重构”艺术的真实,如此才能创造出美的艺术。  相似文献   

13.
真理的本质属性目前有两种观点。一种认为客观性是真理的本质属性 ,其理由是 :真理的内容是客观的 ;真理的检验标准是客观的。另一种认为主观性是真理的本质属性 ,其理由为 :真理的形式是主观的 ;真理的内容是主观的 ;真理的内容的获得过程具有主观性。这两种观点都有片面性。真理的本质属性应是主观认识和客观对象的相符性  相似文献   

14.
邓小平理论是全面的辩证的,在学习研究和应用邓小平理论时应坚持真理的辩证全面性.邓小平关于解放思想就是实事求是的论断,是以尊重客观规律和客观条件为前提的,并不只是提倡胆子大.他在关系中国改革发展的大局时,从来都是要问姓资姓社的;他决不反对问姓资姓社,而反对混淆姓资姓社.他强调社会主义的根本原则是坚持公有制,坚决反对私有化.他明确指出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下,市场与计划是互相补充的,而不是互相排斥的.  相似文献   

15.
物理学作为人类认识真理的探究活动,是人类思维的产物,是人类文明发展史中长期积淀的结晶,生活在青藏高原这块神秘土地上的藏族先民们在探索自然的活动中,形成了他们独具特色的传统文化,其中包含了许多物理思想.探讨了藏族传统文化中潜在的物理思想,从自然科学层面展示了藏族传统文化的内涵及底蕴.  相似文献   

16.
马克思主义是具有科学性的理论体系,其实践性以科学性为存在基础,其生命力也源之科学性;作为理论体系,这决定它不可能是永真性的不可怀疑的“圣经”,只能是在理论竞争中不断完善的一种独具特点(这一特点已固化在马克思主义“源文本”中)的因科学性而显真理性的理论体系。任何理论都有一个外在运用和内在修正的发展过程,这也是其科学性维护的过程;马克思主义也如此不外,其科学性强化主要通过内在完备性和外在可检验性两个方面的维护来实现,而解释新事物与消释“反例”攻击是常遇常为的马克思主义科学性的捍卫工作。  相似文献   

17.
从现实角度讨论自然数集扩充的意义.从历史角度研究自然数的公理化定义,自然数集扩充后基数、序数理论的变化.探讨自然数集扩充后的宣传和教学.  相似文献   

18.
自然科学的发展离不开科学实验。实验教学与理论教学相辅相成,共同培养和提高学生的智力及能力。  相似文献   

19.
科学分析知识分子的阶级属性,是确立我党知识分子政策的基本理论前提。三代领导人都十分关注和重视对知识分子的阶级分析和认定。他们的认知历程,显示了我党实事求是,与时俱进,继承与超越的伟大精神风貌。  相似文献   

20.
人类及其理性从孕育到诞生经历了一个漫长的自然历史过程。在探索和处理人与世界关系的过程之中,不仅理性自身得到了发展,同时也带来了人类德性需求的发生和增长。理性和德性是人类个体成长与类成长的基本精神之维,这既是一种人性的事实,也是由此而产生的人性价值标准。求真、致善并实现理性与德性的和谐发展,应该成为我们每一生命个体以及整个人类精神成长与自我超越的永恒主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