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44 毫秒
1.
赠答送别之作是纳兰性德词的重要组成部分,这一题材的词作,因其词风有激切悲凉与抑郁哀伤之不同,可区以别之,分为两类.这些作品充分地体现了纳兰性德词多愁善感、尚友重交的品质,而这是与词人颇为独特的世界观以及个体性情密切相关的.  相似文献   

2.
汉代的屈原批评,有两种主要形式:一是骚体赋创作的形式,一是序、传、章句等阐释的方式。骚体赋或侧重在对屈原人生不平遭际及哀怨情感的认同、咏叹;或侧重抒发个体生命不平遭际的哀怨情感和思考,显示出儒道骚融合的个体精神建构的特征。而有关楚辞的序、传、章句等,对屈原有赞同的、有贬斥的,展示出认同、对立、补充、整合的汉代儒道骚融合的过程。汉代屈原批评显示了屈原是融合儒道,建构文士精神世界的重要一环。  相似文献   

3.
这是纳兰性德词中的一句,全词不记得,只有前四句:"人生若只如初见,何事西风悲画扇?等闲变却故人心,却道故人心易变."读完这期的文章,怎么也挥不去第一句的绕绕缠缠.我犹豫着拿一句词来做题目是不是太酸了,因为毕竟诗词和科幻离得那么远.  相似文献   

4.
受茅盾"寂寞论"的影响,《呼兰河传》的创作主题一直争议颇多。事实上,《呼兰河传》和《生死场》的主题思想是息息相通的,它不仅仅是抒发个人哀怨的感伤之作,更是一部关注"国民病态灵魂"的忧世之作。  相似文献   

5.
董政林 《河南科技》2023,(11):121-124
【目的】基于目前流行的利益共享理念,从利益视角下探讨最终形式与人类作品相同但创作过程有差异的人工智能创作物是否具有可版权性,分析其作品价值应当如何归属。【方法】从激励理论和市场角度两方面,论证人工智能创作物可版权性,并思考人工智能领域版权归属的方向。【结果】人工智能创作方式,其实与人类的创作方式大为不同,几乎只有算法、模板、规则等指令输入,而没有所谓“灵感”参与。人工智能创作物的可版权性认定,实质上是在修改或者不修改现行《著作权法》中寻找平衡点。【结论】“创作”似乎已不再是人类的专属。人工智能创作物能否纳入著作权保护,应当在考虑各方利益的过程中找寻最合适的点,做出新的规定。  相似文献   

6.
在改革开放和市场经济的冲击中,张欣的创作日渐走向成熟。她在塑造女性形象时,展示其在经济社会中由本色型向构成型、由单一型向立体型的转变,体现着越来越多的现代意识。  相似文献   

7.
企业的竞争就是人才的竞争,这是毫不夸张的提法.企业管理的实质就是将人才、物资源最优化配置,以便尽可能的获得利润,实现自身价值.然而一切的管理活动,归根结底是人的管理.财、物、资源的调配来自人的思想观念、经营意识、决策与行动.所以一切的管理制度,都是激励和鼓舞人在服从规则的前提下进行着各种活动,包括对财、物的调配,从而实现资源整合,实现企业的目标和价值.可见,管理是实现企业价值和目的的主要手段,而人的管理,特别是人才的管理则是管理活动的核心环节.  相似文献   

8.
老舍的本土意识,以民族文化意识为核心,以时代意识和地域意识为两轴,关注文化发展的思想内涵。而从老舍本土意识的基本特征入手,对其文化成因进行探索,有利于从整体上把握老舍的本土意识及其对小说创作的影响。  相似文献   

9.
台湾歌词在所构筑的家园意识和故乡憧憬中,承载了强烈的文化认同和精神归属的感情信息.无论是本土的"孤儿意识"还是外省的"羁旅意识",在歌词的创作语境里,都是在放逐的意义上继承着中国文学与中国的传统.无根的浮萍,在这里可以找到暂时的灵魂的栖息地.它既是特定时期精神飘流的象征,又构成了放逐诗学中的一种重要模式.  相似文献   

10.
李峤《楚望赋》及序内含着相互关联的两大理论:感物说与登临说。单以感物说而言,李赋并无多少创见。在登临说方面,李赋道出了登山临水,使人心瘁神伤的根本原因:“有求而不致,有待而不至”。更重要的是李峤《楚望赋》及序是结合登高望远必致伤感这一具体的感发形式来阐述感物兴思的现象与原因的,所以更具有综会性。此外,它也提示我们,屈、宋情怀与赋体文学对感物兴思及登临伤神现象与理论的影响,并意识到诗赋创作与理论发展客观存在的绵绵不绝的轨迹和李峤本人在文学发展史上的多样贡献。  相似文献   

11.
秦观词的内容大多抒写闲情、柔情、别情.秦观以纯情、敏锐、善感的词人之心,写出了大量柔婉精微而又蕴意无穷的作品.其词情感真挚,自然单纯,体现了醇正的词之本质.  相似文献   

12.
晏几道是晏殊第七子,北宋杰出的词人,后世并称其父子为大小“二晏”。晏几道深受道学思想的熏陶,性格孤高自傲,不慕权贵,致使他不被当势者所容,穷困潦倒。晏几道情感细腻丰富,待歌女之心真诚友善,其词风接近温韦,把花间派的艳词小令推向了极致,其造诣超过其父。  相似文献   

13.
忧患意识在南唐词人冯延巳的词中多有体现,这与他的个性气质及所处的环境有关。冯延巳的这种词风,既影响了李璟、李煜的词作,亦开启了北宋晏殊、欧阳修诸家的风气。  相似文献   

14.
采用问卷调查法和访谈法,对皖北农村地区中学生体质监测方法进行了调查研究,结果表明:1)中学生的体质水平整体不高,体育活动没有得到很好的开展.2)缺乏体育场地和器材,影响学生进行体育锻炼的兴趣.3)中学的相关人员没有为学生进行体质监测的意识,还没有建立起相应的体质监测平台.建议各级部门和教师充分重视体质监测工作,为增强广大中学生的体质做出应有的贡献.  相似文献   

15.
对当代大学生心理疾病的问题,在治疗患者同时要对正常人群以预防.“心理健康教育”课并设为大学必修课。学校成立“心理健康指导组”并建立“学生心理健康档案”.完善高校大学生心理健康工作体系。学校要对学生进行心理健康指导.帮助学生树立坚强的意志并培养学生竞争意识的同时,更要注意心理键康.  相似文献   

16.
针对保险精算课程教学内容的设置,提出有"收"、有"放"原则,并依此设计了三条授课主线.在有限的课时内,系统地揭示精算方法在保险公司等金融机构风险管理中的运用过程,保证学生的学习目标始终明确,保持强烈的学习兴趣,从而提高了教学效果和质量.  相似文献   

17.
杨骚话剧创作的闽地特色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杨骚在20世纪30年代至50年代创作的话剧,总是情不自禁地结合自身的经历,字里行间缱绻着对故土的无限眷念,真实而丰富地反映闽南地区的风土人情,具有浓厚的闽地特色。  相似文献   

18.
运用文献资料法、观察法和访谈法,通过与世界一流强队的对比分析,对中国女子篮球技术的发展现状进行系统分析.结果表明:在世界女篮打法男子化的大趋势下,中国女篮技术男子化的进程缓慢,整体篮板意识薄弱,对抗能力差,技术动作单一及心理素质差是主要影响因素.在此基础上,对中国女篮的训练提出了建议,希望能为中国女篮提供有价值的参考素材.  相似文献   

19.
七夕民俗在宋代具有普遍性,文人词作对七夕的描述也很多,内容主要表现在三方面:表现七夕民俗活动,展现了乞巧的场景和情态;诉说或重新审视牛郎织女的爱情、以及描摹人间爱情的悲欢离合;在七夕情结中注入对家国沉浮、自身命运的反思和感叹。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